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联登
台灣澎湖縣二戰後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联登(台湾话:Lîm Liân-ting,1924年9月25日—1997年),台湾澎湖西屿乡二崁村人[2][a],澎湖县政治人物,二战后马公政坛“北派”代表人物[3],曾出任澎湖县议员、台湾省议员、国民大会代表。[4][5]日治时期曾改过日本姓氏,时人多半称作为加东さん(日语:かとうさん)。[注 1]
Remove ads
生平
林联登父亲陈炉,出身于西屿二崁的陈氏家族,曾受过日治时期的小学教育(小池角公学校第6届毕业生),因其识字,又通晓日本语,后给在妈宫港旁经营昇平旅社的林家赏识,继而招赘。林联登出生于日治时期大正13年(1924年)[2],为陈炉与林绣美长子,系诸手足中唯一从母姓者。[4]
昭和年间,林联登负笈日本求学,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在一次搭乘来往台湾、日本轮船的途中,船只遭到美军击沉,侥幸获救、大难不死。[注 1]
林联登在二战结束前返回台湾,因曾在日本留学的背景,一回澎湖便炙手可热,各界竞相提供职缺予林联登,随后应郑大洽之邀[注 1],在台湾总督府专卖局澎湖出张所任职(战后改制为“澎湖烟酒配销所”);另于民国59年(1970年)至民国65年(1976年)间,担任马公第一信用合作社第九届、第十届的理事主席;民国70年(1981年),林联登当选台湾省议员之后,才辞去配销所的主任一职。[4]
二战结束后,林联登当选马公镇第三届镇民代表,任期自民国39年(1950年)十二月迄于民国42年(1953年)三月,陆续当选澎湖县议会第三届(民国43年,1954年)、第六届至第八届县议员(民国53年至66年,1964年至1977年)。[5]县议员任内曾建请县府重新测量县内土地,并商请海军船舰运水,解决虎井屿、桶盘屿等离岛居民的饮用水问题,包括在吉贝屿开凿深水井等基础工程;为保存古迹、促进观光事业发展,提议修建妈宫城的顺承门、延请彰化银行和华南银行在澎湖开设分行;并且编列预算补贴高雄、马公民航的货运费用;订定师范学校毕业生返乡的服务年限细则等。[4]

民国70年(1981年)十一月迄民国78年(1989年)十二月,担任第7、8届台湾省议员澎湖代表,任内提案:由于西屿乡外垵村、望安乡潭门港两处为渔业重镇,因应船只作业便利,建请中国石油公司设置加油站;打造航驶高雄、马公间的新轮船;响应政府“改善离岛居民生活计划”,力促台湾电力公司开放望安乡和七美乡全日供电;在西屿乡兴建水库;委请中华航空恢复台中至马公的来回航线等。[4]
民国80年(1991年)已争议多时的中华民国万年国代解散,并于同年进行改选[6],林联登投入第二届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顺利当选国大代表,任期自民国81年(1992年)迄于国85年(1996年)。[4]
民国86年(1997年),林联登因心脏病发而骤逝,享寿73岁。[4]
民国93年(2004年)6月16日,澎湖县政府为了感念林联登在澎湖的贡献,遂在市区辟建的青青草原中,特别将惠民医院附近的绿地命名为“联登园”,以志不忘。[4][7]
Remove ads
家族
- 林联登父亲陈炉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被日本政府征调,担任日本宪兵队的通译。当时在福建,有不少居民因为陈炉帮忙掩护的缘故,才没有被日军逮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的同盟国要对战败的轴心国审判责任归属[8],不少日本兵卒被送往上海等候审判,陈炉也在被押送上海囚禁之列。而在此时,中华民国民政府处理接收台湾的作业,便派官员来台湾各处巡查,当时被派往澎湖的官员为吴国桢,就在他澎湖所下榻的地方正是昇平旅社。吴国桢获晓陈炉情事后,便手书一封亲笔信交予林联登,要他前往上海给予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并设法联络当时曾被陈炉搭救过的福建百姓做人证,嗣后,陈炉被释放,顺利返乡。[注 1]
- 民国50年(1961年),马公镇镇长洪顺孝未满三年任期,便于民国51年(1962年)八月病故,由林联登之弟陈联煌经过补选后递补镇长。民国53年(1964年),陈联煌当选次任的马公镇长,也是首位任期改为四年的马公镇长。[9]
- 林联登有五弟三妹,大妹嫁予郑大洽(时任澎湖县议长)次子,故二人为姻亲关系。
- 林联登之子林敬钦,曾出任澎湖县第12届县议员。(任期:民国79年至83年,1990年至1994年)[10]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