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制多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制多部(梵语:Caitika、Caityaśaila;巴利语:Cetiya-vada),又称制多山[1]部,《十八部论》译为支提加部,《部执异论》译为支提山部,大众部的分支之一。北传佛教传说其为大天比丘所创,因而也称为摩诃提婆部。此部派流传于南印度安达罗国[2],故而南传佛教又称此派及其支派为案达罗派。
![]() 初期佛教 |
![]() |
Remove ads
名称
制多是指印度宗教的灵庙、神龛、塔堂。在佛教中特别用来指窣堵坡。
阿育王兴建的桑吉大窣堵坡据说和制多部有联系[3]。制多部亦和昌盛于公元三、四世纪的阿马拉瓦蒂大窣堵坡(Maha-cetiya)有关[4][5]。
历史
唐朝玄奘译《异部宗轮论》记载,在佛陀入灭两百年后,又有一位大天曾是外道,于大众部中出家,他也被称为“贼住大天”[6],他重新宣扬大天五事学说,导致诤论和部派分裂。他居住在制多山(巴 Cetiyagiri、梵 Caityagiri、Caityaśaila,此山由诸多“制多”得名)中,因此他的部派被称为制多部[7]。在此前姚秦失译的《十八部论》和陈朝真谛译《部执异论》中,只有这一位大天,佛灭百年后提出五事导致根本分裂的是三比丘[8]或外道[9]。
《异部宗轮论》称因大天五事之诤论而从制多部又分裂出西山住部(梵语:Aparaśaila;巴利语:Aparaseliya)、北山住部(梵语:Uttaraśaila)两个支派。
清辨的《异部宗精释》、觉音的《论事注》称制多部(案达罗派)共有东山住部(梵语:Pūrvaśaila;巴利语:Pubbaseliyā)、西山住部、王山住部(巴利语:Rājagiriyā)以及义成部(巴利语:Siddhatthikā)。
Remove ads
学说
制多部反对法藏部和说一切有部[10]所宣说的兴建窣堵波获得大果。《异部宗轮论》记载:
“ | 制多山[1]部。西山[11]住部。北山[12]住部。如是三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不脱恶趣[13]。于窣堵波兴供养业,不得大果[14]。 有阿罗汉为余所诱,此等五事及余义门。所执多同大众部说。 |
” |
赤铜鍱部《论事》记载了大天五事的五事,但未提及大天这个人物,在觉音对《论事》的注释中,称东山[2]住部完全支持五事,西山住部支持五事中二事。
现在考证
《异部宗轮论》称因大天五事之诤论而从制多部又分裂出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两个支派。既因大天五事而分裂成三部,大天五事就不可视为分裂后的三部的本宗同义。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