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雪山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雪山部或雪山住部(梵语:Haimavata;巴利语:Hemavatika、Hemavataka),又名上座弟子部[1],部派佛教二十部之一,根源于本上座部[2],流传于雪山地区。
佛教大纲 ![]() |
![]() 初期佛教 |
![]() |
Remove ads
历史
雪山(Himavā/Himālaya)[3]一般认为就是喜马拉雅山区。
汉传佛教传说,在根本分裂之后,佛灭后第三百年初(即佛灭二百多年后),在迦湿弥罗国上座部僧团中,从摩揭陀国迁来的说一切有部一时极盛,形成主要的派系。而遵守传统学说的先上座部僧侣,移居雪山之中,称为雪山部[4]。
基于《大史》将雪山部与其他被认为是大众部支派的部派一并提出的记载,有人认为雪山部源出大众部。
在桑奇的大佛塔铭文中,记载数位传法长老的名号,有“末示摩”Majjhima(或拼作Madhyama) 以及全雪山部的传教导师“迦叶波俱特罗”Kāsapagota(或拼作Kassapagotta、Kasyapagotra)[5],印证在华氏城结集后,Majjhima 末示摩尊者前往Himavanta雪山传教的记载。有人推测这两位也是饮光部的开祖[6][7]。
学说
《异部宗轮论》记载:
“ | 其雪山部本宗同义:谓诸菩萨犹是异生,菩萨入胎不起贪爱。无诸外道能得五通,亦无天中住梵行者。[8]有阿罗汉为余所诱,犹有无知,亦有犹豫,他令悟入,道因声起[9]。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 | ” |
在宗义上,雪山部认可大天五事,而《大毘婆沙论》和《异部宗轮论》认定这是大众部提出的并导致了根本分裂,究其原因,要么是雪山部忘却了传统,要么是五事诤论实际上发生在最早记载五事的《发智论》所处的时代[10],其他宗义则类同于说一切有部。
存世经典
《毘尼母经》,引用了三部律主尊者弥沙塞、尊者迦叶惟和尊者萨婆多的言论,并提及了律主昙无德,金仓圆照据“雪山中五百比丘”等语,推论是雪山部传承的戒经[11][12],亦即出自先上座部。也有人以和《四分律》多处记事相同,认为是法藏部[13]。
注释与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