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湾总督府殖产局,简称殖产局,是设置于台湾总督府内部部局,负责调查及开发台湾的物产,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渔业、林业和矿业等。殖产局的组织经多次调整,从殖产部、殖产课发展至殖产局,之后再改组为米谷局、农商局和矿工局;并管理多个物产检查所、养成所和试验场等单位。

概要

台湾总督府于1895年(明治28年)5月成立时,在民政局下设置殖产部,为殖产局的前身。1897年(明治30年)11月废除殖产部,改为民政局殖产课。1901年(明治34年)11月设置民政部殖产局。1919年废止民政部,成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

殖产局在战时经多次改组,殖产局米谷课和米谷检查所于1939年(昭和14年)7月独立为米谷局(1942年改称食粮局)。殖产局于1943年(昭和18年)12月改组为农商局矿工局,而食粮局改编至农商局下的食粮部

沿革

  • 1895年(明治28年)
    • 05月 - 台湾总督府民政局下成立殖产部。设置农务课、商工课[1]
  • 1896年(明治29年) - 设置农商课、拓殖课、林务课、矿务课。
  • 1897年(明治30年)11月 - 殖产部废止[2],改为民政局殖产课。
  • 1898年(明治31年)06月 - 民政局改为民政部
  • 1901年(明治34年)11月11日 - 民政部下成立殖产局[3]。设置农商课、拓殖课、权度课。
  • 1902年(明治35年)6月17日- 台湾总督府下设置临时台湾糖务局[4]
  • 1905年(明治38年) - 局下有农商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共四课。
  • 1908年(明治41年)7月19日 - 局下有农务课、商工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共五课。
  • 1910年(明治43年)
    • 5月22日 - 新增三课,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商工课、林务课、矿务课、权度课、林野调查课、移民课,共八课。
  • 1911年(明治44年)
    • 10月16日 - 废止临时台湾糖务局[5]、设置殖产局“糖务课”,局下共九课。
  • 1915年(大正4年) - 林野调查课改称为“林野整理课”。
  • 1919年(大正8年)4月1日 - 废除移民课,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林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林野整理课,共八课。
    • 08月20日 - 废止民政部,成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6]。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共六课。
  • 1920年(大正09年)09月1日 - 局下有庶务课、农务课、糖务课、林务课、矿务课、商工课、水产课,共七课。执掌“营林所”。
  • 1921年(大正10年)08月5日 - 执掌度量衡所。
  • 1924年(大正13年)12月25日 - 糖务课改为“特产课”,废除庶务课、矿务课和水产课, 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共四课。
  • 1926年(大正15年)10月12日 - 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矿务课、水产课,共六课。
  • 1939年(昭和14年)07月1日 - 部分农务课与商工课独立为米谷局
  • 1941年(昭和16年) - 新增“物价调整课”,局下有农务课、特产课、山林课、商工课、矿务课、水产课、物价调整课,共七课。
  • 1942年(昭和17年)11月 - 局下有总务课、农务课、商政课、山林课、矿务课、水产课,共六课。营林所改称为“山林事务所”。
  • 1943年(昭和18年)12月 - 殖产局改编、设置农商局(农务课、水产课、山林课、商政课)、矿工局(总务课、工业课、劳政课、矿务课、电力课、土木课)。食粮局改编为农商局下的食粮部(经理课、米谷课、食品课、食粮部事务所)。
  • 1944年(昭和19年)05月 - 于矿工局设置地质调查所。
Remove ads

职官列表

殖产局长

须田一二三石井龙猪松冈一卫田端幸三郎中濑拙夫殖田俊吉百济文辅内田隆高桥亲吉片山三郎喜多孝治川崎卓吉高田元治郎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Remove ads

附注

  1. 民政部殖产局长。
  2. 警务局长。
  3. 总督官房秘书课长。
  4. 农商务省水产局鱼政课长。
  5. 改任台南州知事。
  6. 拓务省殖产局长。
  7. 改任关东厅日语関東庁财务局长。
  8. 原台北州知事。
  9. 专卖局长。
  10. 改任台湾电力株式会社副社长。
  11. 内务局长。
  12. 原企划部长。
  13. 改任农商局长。

米谷局长

奥田达郎山本真平田端幸三郎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附注

  1. 总督官房人事课长。
  2. 改任食粮局日语台湾総督府食糧局长。

食粮局长

中平昌奥田达郎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附注

  1. 米谷局日语台湾総督府食糧局长。
  2. 改任国土局长。
  3. 专卖局总务课长。
  4. 改任农商局食粮部长。

农商局长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附注

  1. 原殖产局长。

食粮部长

须田一二三松野孝一中平昌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附注

  1. 原食粮局长。
  2. 原农商局农务课长。

矿工局长

森田俊介森部隆
更多信息 任次, 肖像 ...

附注

  1. 总务局日语台湾総督府総務局长。

附属机构

常设机构

移民指导所

为管理移民村事务,1910年2月9日于花莲港厅花莲港区豆兰社成立移民指导所,同年6月28日复于台东厅卑南区马兰社设立移民指导所。之后陆续于花莲港厅辖下花莲港区丰田村(1913年4月15日)与凤林区林田村(1914年2月15日)增设移民指导所,各所长则由花莲港厅长台东厅长兼任。

  • (豆兰移民指导所→)吉野村移民指导所(花莲港厅花莲港区吉野村,1917年3月31日废止)
  • (卑南移民指导所→)旭村移民指导所(台东厅卑南区旭村,1916年2月10日废止)
  • 丰田村移民指导所(花莲港厅花莲港区丰田村,1918年3月31日废止)
  • 林田村移民指导所(花莲港厅凤林支厅凤林区林田村,1918年3月31日废止)

商品陈列馆

1917年6月10日于台北苗圃内设立商品陈列馆,1942年4月16日改称产业馆。各地方政府亦各自设有商品陈列馆

养蚕所

最初于1909年在南投厅南投堡大庄,与台中厅军功寮庄设立“天蚕试育场”。1913年12月设立于台北厅顶内埔庄设立养蚕所,负责蚕种的检查、取缔、制造、供给,以及相关试验和调查。

养蚕所(台北市富田町328番地)

    • 基隆出张所(基隆合同厅舍构内)
    • 竹东出张所(竹东郡役所构内)
    • 竹南出张所(竹南郡役所构内)
    • 苗栗出张所(苗栗郡役所构内)
    • 大湖出张所(大湖郡役所构内)
    • 埔里出张所(能高郡役所构内)
    • 屏东出张所(屏东郡役所构内)
  • 东势野蚕育种出张所(1940年设立)

兽疫血清制造所

1905年,设立阿缑厅附属牛疫血清作业所。1912年在台北桦山町设置殖产局附属兽疫血清作业室,专门制造牛疫血清;而屏东的作业所制造猪瘟血清,并调查家畜传染病。1919年两者合并为殖产局附属兽疫血清制造所,屏东的原作业室编为屏东支所。疫情减缓后,于1922年废除屏东支所。1931年,迁至淡水街淡水字炮台埔79番地。今 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

Thumb
原蔗苗养成所及陈列馆

蔗苗养成所

1913年9月于台中新社成立蔗苗养成所,1915年改为大南庄、后里蔗苗养成所,负责优良种苗的育成和供应。随着台湾东部的糖业开发,1921年设立东部蔗苗养成所。

  • 大南庄蔗苗养成所(东势郡新社庄大南字大南109番地,今 农委会种苗改良繁殖场
  • 后里庄蔗苗养成所
  • 东部蔗苗养成所(凤林郡凤林街林田102番地)

苗圃

  • 台北苗圃(现台北植物园
  • 暖暖苗圃
  • 六块厝苗圃(1913年至1935年)
  • 汐止苗圃(1924年至1945年)

包席草苗圃

1921年设立,1923年废止。

  • 台南包席草苗圃(新丰郡仁德庄)
  • 嘉义包席草苗圃(嘉义郡嘉义街)
  • 屏东包席草苗圃(屏东郡屏东街)

热带纤维植物苗圃

1921年设立,从事热带纤维植物的栽培与试验,1923年废止。

  • 热带纤维植物苗圃(屏东郡里港庄)

石花菜检查所

基隆、澎湖两地于1908年设置石花菜检查所,石花菜在出口前须经海关检查登记。1910年以前,石花菜有半数出口至中华民国,而1911年后取消出口,改为移出日本,主要送往神户等地[7]。石花菜检查所于1944年2月废止。

  • 基隆内地移出石花菜检查所
  • 澎湖内地移出石花菜检查所
  • 宜兰内地移出石花菜检查所(1912年)

米谷检查所

为了对米的贩售有统一标准,最初在1904年于台北、基隆,1905年在安平、打狗设置内地移米检查所,由地方政府管辖。1908年改由殖产局直接管辖,于各地设立米谷检查所和出张所,以及指定存放的农业仓库;针对米的品质、干燥、粒形、色泽、制造,分为一至四等,并在包装上标注等级和产地。1913年将内地移出米检查所和出张所统一名称为“米谷检查所”。

  • 台北内地移出米检查所(1904年)
  • 基隆内地移出米检查所(1904年)
  • 台中内地移出米检查所(1909年)
  • 彰化内地移出米检查所(1909年)
  • 嘉义内地移出米检查所(1908年)
  • 其他内地移出米检查所出张所

米检查业务于1920年由由各州接管,1921年全台曾多达30处米谷检查所。1924年修改米检查规则,米检查业务再度由总督府施行,在总督府内设立米谷检查所,在基隆、宜兰、台北、桃园、中坜、新竹、大甲、丰原、台中、彰化、员林、斗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旗山、潮州设立出张所,共计18处。米谷检查出张所于1935年改制为五处支所和辖下十处出张所。1939年改隶于米谷局,米谷检查所改称为米谷事务所,并增设花莲港和台东事务所,以及苗栗、新营、东港、玉里出张所。

米谷检查所

    • 基隆支所
      • 宜兰出张所
      • 台北出张所
    • 新竹支所
      • 桃园出张所
      • 中坜出张所
    • 台中支所
      • 清水出张所
      • 彰化出张所
      • 员林出张所
    • 嘉义支所
      • 斗六出张所
      • 台南出张所
    • 高雄支所
      • 屏东出张所

植物检查所

在香蕉、凤梨、柑橘等农产品出口支前,需经过殖物检查所,避免外地病菌虫害的输入。1921年开始在台湾各地设置植物检查所。

植物检查所(台北市桦山町)

    • 基隆分所(基隆市明治町)
      • 检查员诘所(基隆港旧岸壁第二第三上家)
    • 新竹分所(新竹市荣町)
      • 新埔派出所(新竹郡新埔庄)
    • 员林分所(员林郡员林街)
      • 永靖派出所(员林郡永靖庄)
      • 台中派出所(台中市楠町)
    • 台南分所(台南市大正町)
    • 高雄分所(高雄市新滨町)
      • 屏东派出所(屏东市小川町)
    • 花莲港分所(花莲港市米仑)

帽子检查所

1911年5月公布《台湾帽子检查规则》,以提升帽子输出的品质,帽子出口的主要品项有大甲帽、巴拿马帽(林头帽、纸帽)。在大正年间由于产量大增,1926年将吂子检查制度移给各州办理[1]。而1938年3月公告《台湾总督府帽子检查所规程》,检查业务回归殖产局,规范出口帽子的检查及管制,设置一帽子检查所,和九处出张所,所内设有商品陈列室[2]

帽子检查所(殖产局工商课内)

    • 台北出张所(台北市)
    • 基隆出张所(基隆市)
    • 新竹出张所(新竹市)
    • 苑里出张所(苗栗郡苑里庄)
    • 大甲出张所(大甲郡大甲街)
    • 清水出张所(大甲郡清水街)
    • 彰化出张所(彰化市)
    • 台南出张所(台南市)
    • 高雄出张所(高雄市)

肥料检查所

随着台湾农业发展,肥料用量逐渐增加。为了管制市场上的肥料品质,1927年实施肥料检查,执行肥料的检查和取缔。设有一检查所和八处出张所。

肥料检查所(台北市东门町)

    • 基隆出张所(基隆市明治町)
    • 新竹出张所(新竹州厅构内)
    • 台中出张所(台中州厅构内)
    • 台南出张所(台南州厅构内)
    • 高雄出张所(高雄市新滨町)
    • 台东出张所(台东厅构内)
    • 花莲港出张所(花莲港厅构内)
    • 澎湖出张所(澎湖厅构内)

茶检查所

1923年6月实施茶检查,设立茶检查所,以控管茶叶品质,并试图拓展国际销售的通路。检查项目分为品质(粉茶、茎茶、茶头、干燥、夹杂物、着色、其他)和包装(茶箱、茶铅、外装)[8],依检查结果分为合格或不合格,优良者在包装上另有优良茶证明证印。茶检查所位于台北市港町二丁目三番地[9]

茶业传习所

茶业传习所于1929年设立于台北州新庄郡林口庄菁埔字东湖128番地[9],招募传习生,并教授茶业相关知识和技能。1945年4月废止。

凤梨种苗养成所

1926年于高雄大树设立凤梨种苗养成所,1929新设养成所于万丹。1940年新设凤山凤梨种苗养成所,并废除位于万丹的养成所。

  • 凤山凤梨种苗养成所(凤山街215番地)
  • 万丹凤梨种苗养成所(万丹庄)
  • 大树凤梨种苗养成所(大树庄九曲堂5番地)

农产物罐诘检查所

1927年设立,负责输出移出的农产物罐头检查,检查项目为其包装、标示、内容物和品质等项目,1943年3月废止。

农产物罐诘检查所(殖产局特产课内)

    • 基隆支所(合同厅舍—基隆市明治町一丁目10番地)
    • 高雄支所(高雄市苓雅寮38番地)

水产试验场

1929年11月16日设立水产试验场,同时设立基隆及台南支场。1941年12月20日自殖产局独立。

水产试验场基隆市社寮町

  • 水产讲习所(基隆市滨町,1936年设立)
  • 营林所

    营林所原为营林局,在1920年改隶属于殖产局,由殖产局长兼任营林所长。营林所下设嘉义、八仙山、罗东三出张所,和罗东、坪林、南庄、大湖、新社、甲仙、恒春、鱼池樟林作业所,以及林业试验场嘉义、恒春二支场。而林业试验场于1921年并入中央研究所。1926年营林所的出张所与樟林作业所改组为以下八处出张所,办理各地区林产处分及造林事宜。1943年营林所裁撤,造林业务及各出张所回归殖产局山林课。[10]

    营林所(总督府构内)

      • 台北出张所(营林所构内)
      • 罗东出张所(罗东街)
      • 新竹出张所(新竹市)
      • 台中出张所(丰原街)
      • 嘉义出张所(嘉义市)
      • 旗山出张所(旗山街)
      • 恒春出张所(恒春街)
      • 东部出张所(花莲港街)

    台湾物产介绍所

    1933年于东京成立台湾物产介绍所,之后陆续在大连、大阪、上海也成立台湾物产介绍所。台湾物产介绍所于1942年改称台湾经济事务所

    • 东京台湾物产介绍所(东京市麹町区)
    • 大连台湾物产介绍所(大连市浪速通)
    • 大阪台湾物产介绍所(大阪市北区)
    • 上海台湾物产介绍所(中华民国上海泗经路)

    叶制樟脑林作业所

    1905年于台中新社、苗栗三义设置叶制樟脑林作业所,实施樟树造林计划,以增加樟脑原料供给。之后陆续宜兰罗东也成立樟脑林作业所。并在嘉义设立樟树林奖励樟苗养成所。1911年后将业务交给专卖局。

    • 新社叶制樟脑林作业所
    • 三叉河叶制樟脑林作业所
    • 罗东叶制樟脑林作业所

    砂防造林业所

    • 砂防造林八卦山作业所(1914年至1918年)

    殖林所

    • 旗山殖林所(旗山郡美浓庄)

    并入内务局

    博物馆

    1908年10月24日成立博物馆,1920年10月9日改隶内务局管辖。

    并入专卖局

    度量衡所

    1921年8月2日度量衡业务由商工课独立为度量衡所,1942年6月24日改隶专卖局管辖。

    度量衡所(台北州台北市文武町,今总统府右前方停车场

    并入中央研究所

    种畜场

    种畜场于1905年设立在恒春支厅,于1909改隶于殖产局,负责处产品种的改良、繁殖、育成和供给。1921年改隶于中央研究所农业部,改称恒春种畜分所。种畜场位于今畜产试验所恒春分所垦丁牧场。

    • 种畜场(高雄州恒春郡恒春庄)

    糖业试验场

    1903年在台南厅大目降设立甘蔗试作场,1906改为糖业试验场,1921年并入属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并在1932年迁至台南市生产路现址[11]

    林业试验场

    1901于恒春设立'''恒春熱帶植物殖育場''',1911年在台北市南門町成立'''林業試驗場後''',恒春的殖育场改为林业试验所恒春支场。中埔支所的前身为1908年设立的嘉义护谟苗圃。

    林业试验所(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

      • 莲华池支所(台中州新高郡鱼池庄莲华池)
      • 中埔支所(台南州嘉义郡中埔庄竹头崎)
      • 恒春支所(高雄州恒春郡恒春街鹅銮鼻)
      • マリブル(麻里雾)支所(台东厅台东郡蕃地マリブル社)

    园艺试验场

    园艺试验场(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

      • 嘉义支场(台南州嘉义郡嘉义街)

    茶树栽培试验场

    最初于1903年在桃园听成立安平镇制茶试验场,1910年更名为安平镇茶树栽培试验场,1921年并入中央研究所的平镇茶叶试验支所。

    • 茶树栽培试验场(新竹州中坜郡平镇庄)

    1937年后设立

    天然瓦斯研究所

    1935年成立于新竹市,战后作为联合工业研究所

    种马所

    1937年在花莲吉野设立种马所,现址为畜产试验所花莲繁殖场。

    • 种马所(花莲港厅吉野庄吉野村)

    种马牧场

    1940年在台南新化设立种马牧场,除了提供马匹作为运输用途,主要提供日本本国马匹汰换、以及战场骑乘及运输使用[12]。现址为农委会畜产试验所

    • 种马牧场(新化郡新化街茄拔林)

    棉作指导所

    为确保日本帝国棉花供应,1937年在台南设立棉作指导所,负责棉花种子培育,相关耕作与病虫害调查,1940年设立东部棉作指导所。

    热带特用树种栽培事务所

    1930年1月设立,1942年并入山林事务所。

    • 热带特用树种栽培事务所(屏东市瑞穗町77番地)

    森林治水事务所

    殖产局山林课为了选定治水造林区域和规划治水工程,自1936年开始举办森林治水调查。于1940年成立淡水河、浊水溪、曾文溪森林治水事务所。以造林为主要目的,但无兴建防砂坝的计划[13]。1942年1月,浊水溪森林治水事务所改为台中森林治水事务所,将原本竹山郡的管理范围扩大至大屯、彰化、大甲、丰原郡,并增设下淡水溪森林治水事务所。1942年,森林治水事务所、热带特用树种栽培事务所合并为山林事务所。

    • 淡水河森林治水事务所(文山郡新店庄)
    • 浊水溪森林治水事务所(台中市顶桥子头)
    • 曾文溪森林治水事务所(原位于台南市三分子,1941年迁至台南市清水町一丁目46番地)
    • 下淡水溪森林治水事务所

    山林事务所

    1942年,合并森林治水事务所、热带特用树种栽培事务所所成立,1943年12月废止。

    • 台北山林事务所(台北市锦町7番地)
      • 礁溪支所
      • 新店支所
    • 罗东山林事务所(罗东郡罗东街竹林200番地)
      • 太平山支所
    • 新竹山林事务所(新竹市表町二丁目6番地)
      • 南庄支所
      • 大湖支所
      • 大溪支所
    • 台中山林事务所(台中市顶桥子头)
      • 草屯支所
      • 丰原支所
    • 埔里山林事务所(能高郡埔里街埔里字梅子脚166番地)
      • 水里坑支所
    • 嘉义山林事务所(嘉义市桧町三丁目18番地)
      • 阿里山支所
    • 台南山林事务所(台南市清水町一丁目46番地)
      • 玉井支所
        Thumb
        原台南山林事务所
    • 高雄山林事务所(屏东市瑞穗町77番地)
      • 旗山支所
      • 恒春支所
    • 花莲港山林事务所(花莲港市北滨40番地)
      • 玉里支所
    • 台东山林事务所(台东郡台东街台东542番地)

    林产检查所

    1942年7月成立,负责木材的检查与研究,1944年5月废止。

    • 台北林产物检查所(台北市锦町7番地)
      • 台北检查员驻在所
      • 罗东检查员驻在所
    • 新竹林产物检查所(新竹市表町二丁目6番地)
      • 新竹检查员驻在所
      • 竹东检查员驻在所
    • 台中林产物检查所(丰原郡丰原街下南坑)
      • 丰原检查员驻在所
      • 水里坑检查员驻在所
    • 台南林产物检查所
      • 嘉义检查员驻在所
    • 高雄林产物检查所(高雄州厅内)
      • 高雄检查员驻在所
    • 花莲港林产物检查所(花莲港市北滨40番地)
      • 花莲港检查员驻在所
      • 万里桥检查员驻在所
      • 池南检查员驻在所
      • 玉里检查员驻在所
    • 台东林产物检查所(台东郡台东街台东542番地)
      • 台东检查员驻在所

    热地农业技术炼成所

    热地农业技术炼成所设立于1942年,为因应企业和军队在南方农业资源开发的需求,训练本岛青年在南方生活上所需的技术和精神。招收18至35岁且小学毕业的男性,名额为590名[14]

    • 第一锻炼场(西部棉作指导所内)
    • 第二锻炼场(农业试验所内)
    • 第三锻炼场(嘉义农业试验支所内)
    • 第四锻炼场(凤山热带园艺试验支所内)
    • 第五锻炼场(台北州立农事试验场内,今 台大医院新馆)
    • 第六锻炼场(新竹州立农事试验场内
    • 第七锻炼场(台中州立农事试验场内)
    • 第八锻炼场(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内)
      Thumb
      原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宿舍
    • 第九锻炼场(高雄州立农事试验场内)

    蓖麻种子育成所

    1929年5月设立,最初位于台东郡卑南庄庄初鹿,1941年8月迁至台东街。

    • 台东街宝町300番地

    药用作物种苗养成所

    1943年5月设立,1944年10月并入特用作物种苗养成所。

    • 药用作物种苗养成所(台东街宝町300番地)

    特用作物种苗养成所

    1944年10月成立,从事蓖麻种子和药用作物的养成。

    • 西部特用作物种苗养成所(凤山街)
    • 东部特用作物种苗养成所(台东街宝町300番地)

    拓士道场

    拓士道场于1941年设立,招募未满25岁的男性,为了去南洋发展作准备,教授其皇民精神,以及南方的农业及殖民等知识。而地方政府在凤林跟台东也有设立拓士道场。道场的训练分为本科、精炼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农业学校毕业者,训练期间为一年;精炼科的训练期间也是一年,特修科则是三至六个月。

    • 拓士道场(北斗郡北斗街,今农委会彰化种畜繁殖场)

    蔬菜采种场

    1943年12月公告《台湾总督府蔬菜种场规程》,目的为增产蔬菜,以尽量提高供给量;因当时物资缺乏,而且种子输入不易。蔬菜采种场制定了三年计划,预计有70甲的生产面积,一年收成两次。地点选定阿里山事业区林班地,因其海拔较高,适合种植温带蔬菜,计划栽种马铃薯、白萝卜和十字科蔬菜。最初地点位于阿里山乡湖底[15],1944年改为大南蔬菜采种场。

    • 蔬菜采种场(台南州嘉义郡蕃地ララウヤ社)
    • 大南蔬菜采种场(东势郡新社庄大南字大南)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