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华英中学
香港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华英中学(英语:Wa Ying College,缩写 WYC,简称华英),位于香港九龙城何文田,是一所津贴男女子文法中学,办学团体为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华英中学的历史可远溯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循道公会在广州建立教堂附设男校及寄宿女校,1913年在佛山创校,1971年在港复校。

Remove ads
校史沿革
“华英中学”于1913年在佛山创校,追本溯源,奠基于英国循道公会的先贤于19世纪中期来华;二战期间为避战火辗转流徙,战后华英薪火在港传承;迄今百载,现时中港两地分别有四所“华英中学”同根的学校——
- 1952年由政府接办及重组转型,佛山市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第一中学”
- 1971年由校友会筹组在港复校,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管理的“华英中学”
- 1999年从“佛山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独立办学并复名,佛山市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华英学校”
- 2023年由佛山市华英学校管理层创办,佛山市高明区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1][2]。
- 英国循道公会来华传教士俾士牧师(Rev. George Piercy, 1829-1913)以粤语白话文翻译西方属灵书籍,融合中西文化传统。1853年,俾士牧师在广州增沙开设讲道室“增沙惠师礼堂”并附设男校“新沙书院”[3][4][5][6],是中国第一所循道宗学校,后来在佛山创办的“华英学校”延续承传办学理念,这所男校被追认为“华英学校”的历史渊源。
- 其后俾士牧师夫人温乐锺(Joan Wannop,1830–1878)在广州增沙为中国妇女创办女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寄宿学校[7][8][9][10],这所女校发展成为后来在佛山创办的“华英女子中学”前身之一。
- 1860年,这两所男校及女校迁往佛山,建立临时校址。
- 1909年,英国循道公会陶佐治牧师(Rev. S. George Tope)在佛山文昌沙购买20亩地用作建造校舍。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在中国的英国循道公会正式筹办学校,领导创校者是两广教区主席张辅德牧师(Rev. Denstoe),校舍由后来的第二任校长黎伯廉牧师(Rev. Arthur H. Bray)负责建筑。
- 1913年,校舍兴建完成,初名“海格学院”(Haigh College)[注 1]以纪念英国人海格博士(Dr. Haigh)的捐助。随着中国科举制度没落和西式教育兴起,受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等中西交流思想影响,学校开学后定名为“华英学校”(英语:Wa Ying College),意为“一所由中国人及英国人合办的学校”,是“华英”用作校名之始。当时只招男生,被部分口述历史称为“华英男校”。创校之初,学生仅得九人,教员五人,校长是詹理德牧师(Rev. C.A. Gimblett)[11]。
-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前夕,为保师生安全,师生三百余人从佛山迁往香港,“华英男校”先后于大屿山东涌炮台[13][14]、沙田何东楼,深水埗巴色楼[15]等地方设校;“华英女子中学”暂借湾仔中华循道公会香港堂和皇后大道东英语堂为临时校舍上课。[16][17]
- 1941年底香港沦陷,“华英女子中学”被迫停课,“华英男校”继而转到广东粤北曲江[18]、连州,以循道公会英光小学作校址。
- 1942年在战乱中复课,因校舍关系,打破传统男女合校上课,在曲江一带同时招收男女生。
- 1945年抗战胜利,华英迁回佛山文昌沙原址。
- 1946年11月,战后正式复课,“华英男校”和“华英女子中学”合并为“华英中学”,校舍合二为一使用。
- 1971年9月,华英中学在香港九龙城何文田复校,秉持基督教办学理念,与佛山华英一脉相承,英文校名维持“Wa Ying College”,保留传统校徽、校歌及级社制,同年10月17日举行开幕礼,开学时只有18位老师及12班。[21][22]
- 1983年,扩展至31班。
- 1992–1994年,编纂及出版《华英中学校史》。
- 2001年,校舍新翼落成启用。
- 2006年,校舍翻油,由原来的绿色外观变成蓝色。
- 2011/12学年,为响应教育局推行的自愿优化班级结构计划政策,中一班数由5班减至4班。
- 2018年,教育局接纳校舍原址重建的申请,“华英50年感恩求恩展览室”(校史室)设立,“母校复校50周年主题歌曲创作比赛”展开[23]。
由于校舍已经残旧,教育局曾经在2021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4.7亿港元进行重建,并兴建一座设有30个课室的校舍,但因未有得到足够立法会议员支持而撤回议程[24][25][26][27],有立法会议员表示该校校长曾在学校专栏呼吁政府搁置修订《逃犯条例》,被议员质疑教坏学生而拒绝支持重建[28][29][30][31][32],最终被剔出重建名单[33]。
- 2013年12月8日,为纪念创校100周年,“华英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和“佛山市华英学校”于佛山举办纪念活动“华英中学——佛山一中,佛山华英学校百年校庆”[35][36][37],在佛山一中举办“佛港两地三校办学交流会”,签订《两地三校联盟合作框架协议书》以建立中港两地三校“华英系”合作交流平台[38]。
- 2017年4月,“华英中学”与“佛山市华英学校”签订香港教育局推行的《促进香港与内地姊妹学校交流试办计划》以扩阔两地师生视野,鼓励体艺、文化及创科交流。[39]
- 2023年9月,由“佛山市华英学校”管理层创办,佛山市高明区教育局管理的“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开课,沿用1913年在佛山创校及1971年在港复校的“华英中学”校徽设计[40]。
- 2023年12月15日,为纪念创校110周年,“华英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和“佛山市华英学校”于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举办110周年庆典暨文艺汇演[41]。
Remove ads

学校概览
“ | 本基督精神,发展全人教育;藉宣讲福音,培育学生活出丰盛生命,传承勤学俭朴、尊师爱校之优良传统。 | ” |
“合作、关怀、服务” [注 4]
香港华英的校徽保留佛山华英传统,表示以基督精神为基础,培训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品格完美的中华精英。
校歌出自“华英男校”创校校长詹理德牧师与师母之手,歌名 "The old Fatshan there stands Wa Ying",1916年译为粤语版本“禅山古地,卓立华英”。 香港华英的校歌保留传统粤语英文版曲词,首两句“禅山古地,卓立华英”谱上新词“禅山发轫,绵衍龙城”,以标示其起源于佛山,在港复校的校史。
部分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属校——循道学校、北角循道学校、丹拿山循道学校、大埔循道卫理小学、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沙田循道卫理小学、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循道中学、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沙田循道卫理中学、葵涌循道中学,以原曲谱上新词,并采用为其校歌[42]。
English Version
|
粤语版
|
- 广州早期及佛山创校时期(1853–1952)
- 香港复校(1971–现在)
- 广州早期及佛山建校时期(1853–1952)
- 香港复校(1971–)
华英中学是香港第一所建立多个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协助管理校务的学校,由时任校长方永祥推行。[43]
- 继承佛山华英传统,每届毕业学生组成“级社”组织,并每年举行级社成立典礼,在老师、旧生等见证下为新社名命名,意将华英精神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接棒。[45]
- 学生、旧生对母校有强烈归属感,时任香港华英中学校监、前佛山华英旧生、老师黄作牧师以座右铭“一日华英人,一生华英人”(英语:A Wa Yinger for once, A Wa Yinger for life)来凝聚学生及团结旧生回献母校。
- 每年11月第二个周六定为香港复校校庆日暨颁奖礼,晚上举行校友会周年聚餐。
- 每年中六(以往为中五/中七)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上课月举行名为“临别秋波杯”的师生“西瓜波”友谊赛,最后上课周举行惜别礼。
- 自1980年代,每年均举行“步行筹款”为学校筹募善款作为改善教学设施。
- “华英人日”(Wa Ying Folks' Day)是复校四十五周年活动之一。
礼堂、课室及特别室均备有空调设备、银幕及多媒体器材。另有语言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图像传意实验室、多间多媒体教室、祈祷室、学生会室及家长资源中心等。全校学生均配有个人储物柜。
- 2007/2008学年,校董会进行原址重建或迁校的可行性研究[46]。
- 2021年3月30日,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47]讨论校舍原址重建计划,原有在何文田于1971年建成的校舍将拆卸重建为一座提供30间课室的后千禧校舍(由梁黄顾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并于2021年9月暂时迁往位于新蒲岗的前文理书院(九龙)校舍作为临时校舍,预计重建工程需时三年[48]。持份者咨询教育事务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事务委员会支持工程计划,并不反对教育局向工务小组委员会提交拨款建议[49]。
- 2021年5月19日,正待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50]肯首,再交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拨款申请被财经事务及库务局撤回重建计划议程。[51]截至2021年9月立法会是届会期最后一次开会,仍未有重新呈交立法会工务小组会议的时间表。
学术与体艺
为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潜能,设有以下之各个音乐团队。学校亦给予同学机会参与50周年校庆音乐之夜表演《一日华英音乐人,一世华英音乐人》
合唱团采用四部混声合唱编制,即女高、女低、男高及男低音(SATB)四个声部,现时团员人数约60人,包括3名钢琴伴奏。合唱团不时邀请著名歌唱家及合唱指挥家,如张朝晖先生等为团员作声乐训练和指导,亦曾邀请著名歌剧男中低音黄日珩先生为团员作声乐指导。合唱团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包括:
- 香港校际音乐节 N48 及 N56 赛事,多次晋身三甲,两次获得荣誉奖状(Certificate of Honours);
- 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所举办之属校圣诗歌唱比赛(中学组)─ 查理士卫斯理杯;
- 学士合唱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演出大型作品时与其合作。
历届指挥:
- 何小馨女士(–2014):该校时任音乐主任
- 陈基望小姐(2014–2024):该校校友,时任音乐主任
由前音乐老师何小馨女士指挥,多次在香港校际音乐节夺得奖项,于第76届校际音乐节夺得冠军。
笛队团员亦多次参加校际音乐节小组、二重奏和独奏比赛,屡获佳绩,其中于第76届校际音乐节取得直笛小组U323冠军。
前指挥为苏伟雄校友(2013–2020),现指挥为锺铭谦校友(2020–)。乐团有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大提琴。曾多次于香港青年汇演和音乐大赛中得奖,亦曾参与2019年圣若瑟书院的绿与白音乐会。
管乐团
现指挥为郑康业先生。乐团有木管乐,铜管乐,敲击乐,多次于香港青年音乐汇演和联校音乐大赛获奖,现时团员约30人。
多年来在全港学界精英排球赛屡获佳绩,2012年男子乙组排球获冠军[52]。
2009/10年度中银香港紫荆杯男女校组获季军。
华英中学从校徽上铁砧的诠释可见其重视创科教育的办学理念,男女生均有平等学习机会并兼修初中“电脑科”、“家政”及“设计与科技”,高中设有“设计与应用科技”选修课程。自1998/1999学年起,校方已多次获香港优质教育基金拨款设立图像传意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镭射切割,数控机床,电脑辅助设计软件,3D打印等配套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难和协作能力。 时任设计与科技科科主任周永浩老师于2008–2009年度获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科技教育学习领域)。[53][54][55][56]
学校近年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提议“问题为本学习”——“家政”,“设计与科技”及“视觉艺术”跨学科初中校内时装设计及主题餐厅专题报告。学生在各类型的校外创意科技比赛中勇夺奖项,例如2020年以STEM与中国历史科结合的创作比赛高中组冠军[57],足见校方在推行创科教育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创科薪火得以承传。
学校重视生命教育及逆境教育,装备学生的抗逆力,面对难关、面对挫折、面对失败[58]。学校为特殊学习需要学生提供适切支持,例如情绪支援等服务,并设有驻校社工、额外辅导课堂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学校为初中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及展现个人才艺的活动。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及提供其他学习经历(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OLE)。学校期望在知识、思考能力及积极态度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自2017/2018学年起,学校于中学二年级推行特色班,即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班,为学生更多学习机会,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
学生可按兴趣及能力选修高中香港中学文凭试二个或三个选修科目,并以此分班。
华英中学积极派出学生参与亚洲物理奥林匹克,并连续两届有学生获得一等奖。以往,训练工作由退休物理科主任蔡少文老师负责;现时的训练则由科主任张佑明和林宏源老师负责[59][60]。
在辩论队老师赖础贤老师的带领下,华英辩论队于不同辩论学界比赛中获得佳绩,例如联校中文辩论比赛、AIA MPF挑战杯校际辩论比赛、“星岛全港校际辩论比赛”[61]。
2006/2007学年,中五罗咏欣及中七王明辉分别获选为“香港杰出学生”及“特区杰出学生”[62]。
华英中学是于历届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曾出产“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43间学校之一。截至2025年,共有2位[65][66]。
学生组织
1984/1985学年,“学生议会”成立,选举模式是间接选举,由老师推荐学生出任。
1993/1994学年,学生议会改名为学生会(英语:The Student Union of Wa Ying College)[69],成为最高学生自治组织,选举模式是全校学生以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学生代表。
学校设有宗教、学术、体育、艺术、服务、领袖训练及校园影音媒体Wa Ying College Campus TV 华映等,共50多个组织,提供充裕空间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学习及提供其他学习经历(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LE),同时亦积极安排及鼓励学生参与校外活动,包括考察和国际交流。
1993/1994学年,学校成立四社,全校学生以学号来编派、老师被随机编派至四社● 蓝天(Sky)、● 碧海(Ocean)、● 骄阳(Sun)、● 皓月(Moon)。四社旨在打破班级的局限,加强不同年级的师生联系。 社长、社干事均由学生担任,以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以培养学生的领袖才能,透过举办各种社际活动和比赛,如水运会、陆运会、辩论比赛、圣诞派对等,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及团结精神。
家长教师会
华英中学家长教师会(英语:Wa Ying College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于2001年10月成立。2008年,家长教师会加入九龙城家教会联会会员。 [72]
校友会
华英中学香港校友会(英语:Wa Ying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 Hong Kong)于1962年成立并推动复校的筹备工作。
1971年,校友会主席兼校董黄汝衡先生出席香港复校的开学礼。
1992–1994年,编纂及出版《华英中学校史》。
2019年,校友会更改注册为有限公司法团和申请为慈善团体[73]。
校友会设有联络架构将母校、校友会、本社或本班的消息传达给各校友,鼓励及推动各校友参加母校、校友会的活动。
级社(英语:SEH)源自英国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独立精神及建立学生社团组织的传统,自1935年起,“华英男校”和“华英女子中学”已分别成立多个级社[74]。香港华英继承级社传统,级社由同届毕业同学组成,发挥横面联系作用,并筹办谢师宴及出版毕业同学录等。级社社旗均于每年校庆日展示,以作为薪火相传,延续华英精神。另外,教职员的社名为“协社”。
- 专上教育界
- 张五常:经济学家,曾于1945–1948年在佛山华英附属小学及初中就读[75]
- 李子建︰香港教育大学校长
- 刘建德︰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校长
- 周伟立︰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教与学)
- 锺淑娴︰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与学),分子医学讲座教授
- 许仁强︰香港资讯科技学院院长
- 赖陈秀卿︰香港中文大学英语教学单位总监
- 苏咏梅︰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境学系教授、研究院副院长
- 邱丽莹: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课程总监(持续教育)
- 叶杜明︰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导师
- 刘樱︰香港中文大学护理学院教授
- 简卓威:美国西北大学化学工程博士,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现职生物科技创科公司产品开发总监
- 刘正:香港中文大学日本研究学系讲师,博客及网台主持
- 高马可,香港历史学家[76]
- 教育界
- 朱蔡惠梅︰资深幼儿教育工作者,华英中学校董及校友会荣誉会长[77]
- 张勇邦︰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
- 锺丽金︰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
- 陈志耀︰生命教育工作者,生命教育基金会创办人,作家
- 麦浩霆︰幼儿教育机构创办人,香港比华利山狮子会副会长,华英中学校友会执委员2017年至2019年
- 脱维善:伊斯兰脱维善纪念中学创校人兼校监及中华回教博爱社前主席(1923年至1936年、淑正学校附设小学及华英男校)[78]
- 李连枝︰历任佛山华英中学首位华人校长、循道学校及循道中学创校校长、圣公会诸圣中学第四任校长
- 黄信德︰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校长
- 柳宇澄︰资讯科技培训机构共同创辨人,天使投资者
- 宗教界
- 政治、公共事业界
- 黎敦义︰英属香港第六、八任民政司(即现时的民政事务局局长,1973年至1977年、1980年至1984年间在任)
- 叶少仪︰香港新华社代表
- 李浩然: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
- 孙晓岚:2016年度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
- 连庭欣: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首席助理秘书长(工商),前香港驻柏林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 韦俊彦:财政司司长办公室政务主任,曾任保安局助理秘书长
- 黎颖瑜:前民政事务局政治助理、劳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
- 黄舒明:现任油尖旺区议会副主席、油尖旺区旺角北选区区议员(1997年中五)
- 季霆刚︰民建联财经政策副发言人,财经专栏作家
- 陈智健: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总监(传讯及教育)
- 黄昕然:深水埗民政事务专员
- 陈柏纬:香港天文台台长
- 潘志谦: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总经理(传媒及协作)
- 蔡健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体育专员
- 连庭杰: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科技教育)
- 工商界
- 医疗界
- 体育界
- 萧昌鸿:香港专业排球学校创办人,香港男子排球运动员,2014年亚运会中国香港代表
- 许培德︰前香港男子排球运动员,2006、2010年亚运会中国香港代表,2011年港运会大使
- 曾首彦︰前香港男子排球运动员,本地蜡艺设计师
- 李亮葵︰香港女子游泳队员,2006年亚运会4x100米自由泳接力赛季军
- 潘世显:美国运动医学会香港总教练、以色列自卫术联会香港最高级别教练(1991年毕业)
- 传媒界
- 演艺界
- 杨英伟︰男演员,全职艺术表演者,艺术表演教育机构合伙人(1979年中五)[80]
- 刘彩玉:香港女歌手、艺人及节目主持
- 周佩婷:香港女艺人
- 文念中:香港电影美术指导[81](1984年中五)
- 锺溥敏︰前无线电视体育节目主持,前香港有线电视体育节目主持,曾参选2009年度香港小姐竞选
- 锺少雄:香港电影导演
- 张蔓莎:香港女模特儿及演员(2012年中六)
- 黄尔汶:YouTuber“黄浚铭”的“家姐”
- 洪心怡:歌手
- IT界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官方网站
社交媒体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