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蓝白合作
基於選舉戰勝民主進步黨而成的部分政治合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蓝白合作或国众合作,俗称蓝白合,为中国国民党及台湾民众党两个台湾政党在选举、立法院等政治领域的合作。在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前后成为政治焦点,并对后续政局产生深远影响。合作的核心目标多为整合在野阵营资源、集中票源,以对抗长期执政的民主进步党。
背景
自1990年代台湾实行全面民主选举以来,政坛主要由代表本土派与进步价值的民主进步党(绿营)与强调中华民国传统、两岸稳定的中国国民党(蓝营)轮流执政。然而,进入2010年代后,民众对两大党的长期政治斗争、施政绩效与派系斗争感到不满,催生出“第三势力”的政治需求。
台湾民众党于2019年由时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创立,标榜“超越蓝绿”、理性务实与中道改革,在2020年立委选举中取得5席不分区席次,成为立法院的第三大党。该党吸引了部分年轻与中间选民,其政治路线虽与国民党不同,但在特定政策议题上,如财政纪律、打击贪腐、反对民进党一党独大等方面,具有合作的潜在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民主进步党自2016年起连续执政,国民党在历经2016、2020连续败选后,内部开始检讨与改革,并寻求与其他在野势力整合,以提升选战竞争力。
民间舆论亦出现“政党轮替”与“在野整合”的呼声,特别是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后,蓝白两党皆在地方政治取得佳绩,合作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更加浮现。蓝白双方因而在2023年至2024年间针对2024年总统大选与立委提名展开多轮协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台湾政坛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Remove ads
2024年选举前
在当年立法委员选举中,民众党全国后援会总会长谢俊州,穿着民众党的背心在国民党立委候选人陈明义的活动中站台支持。谢俊州声称这一举动得到了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同意。对此,陈明义的竞选团队表示,只要理念相同,他们欢迎所有志同道合的支持者。[1]对于这一事件,柯文哲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表示,民众党是一个柔性的政党,允许个人因私人关系参与他党的活动,但穿着党徽服装参加则不妥。至于是否让蔡壁如、黄瀞莹等民众党籍政治人物支持陈明义,柯文哲表示需要经过党内讨论。[2]
此外,对于总统大选,柯文哲表示民众党将保持中立。不过,他警告说,如果民进党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对民众党施压,试图压缩其席位,他会在最后一刻宣布支持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3]台湾基进党则质疑柯文哲过去的行为,指出他似乎早已支持韩国瑜,并批评他将台湾人民的未来当作政治筹码。[4][5]
2020年立委选举后,民众党由不分区立委当选人蔡壁如计划寻求在野党组成“在野大联盟”[6]。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曾铭宗表示,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的说法与国民党想法相近,两党团应有合作空间,或许可在民生法案上先试试水温,如果双方尝试效果不错,有了合作默契后,也可在当时的基础上考虑组联盟,共同推动民生与经济建设相关法案[7][8],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称:“蓝白拖合作是打蟑螂用的,没有蟑螂就不需要蓝白拖”,又表示民众党可以跟在不同的议题会跟不同的人或政党合作,民众党的态度是只要是合理的都会合作[9]。
经历2020年高雄市市长韩国瑜罢免案后,柯文哲批评蔡英文政府为一党专政,台北市议员林颖孟于台北市议会总质询时引用毛泽东所说的“剥夺反对派的发言就是一党专政”,质问柯文哲市长有无被剥夺发言。柯文哲回应指霸凌不一定是要拖到牢里才叫霸凌,对此质询不以为然[10]。
在2020年的高雄市市长补选中,外界对于国民党和民众党是否可能共同推出候选人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11][12]
民众党内部有声音希望仿照柯文哲2014年参选台北市长的模式,与其他在野党共推无党籍在地人选,但也有意见认为时间过于仓促。[13]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表示,党内关注的重点是高雄的发展,并考虑到补选时间短,寻找弹性空间进行准备。柯文哲随后指派多位党员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而国民党秘书长李乾龙则表示欢迎民众党的支持。然而,国民党内部对于是否与民众党合作存在分歧,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明确反对共推候选人的想法,认为这可能导致未来的政治撕裂,而其他议员如罗智强则支持蓝白合作,认为国民党应该展现出合作的姿态。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则强调每个政党应对自己有信心,不应放弃机会。[14][15][16][17]
6月6日,罢免开票结果出炉当晚,时任高雄市议会议长许崑源跳楼自尽。[18]台湾民众党在其后的议长补选中决议支持获得中国国民党提名议长补选的曾丽燕。[19]曾丽燕在国民党、无党团结联盟及民众党支持下,以35票击败获27票的民进党张胜富及获2票的时代力量林于凯[20]。
9月20日,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秦慧珠向台北市长柯文哲提起“柯蒋会”,柯则表示可以与国民党立委蒋万安会面。[21]9月23日,秦慧珠称已跟蒋万安联系,待大局缓和后,将安排蒋万安拜访柯文哲。民众党发言人杨宝桢则指若国民党真的派出蒋万安,双方有见面、也聊得不错,是否有些理念能彼此合作、支持,后续可以持续观察。[22]
9月23日,立法院举行各委员会召集委员选举,国民党党团在民众党团的策略协助及支持下,维持上会期的7席,其中在卫环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国民党党团分别以抽签与民众党立委邱臣远自投礼让下,由立委蒋万安与杨琼璎各拿下1席召委。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表示这为展现蓝白合作战略,将造成政治版图的区隔化,势必牵动2022年地方选举及2024年总统大选。但他评估蓝白之间未必在什么议题上都能够合作,在两岸议题上也可能出现歧见,未来动向值得观察。[23]台湾基进立法委员陈柏惟则指民众党投票支持国民党的决定是台湾民众的悲哀,直言投自己都还能够理解,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想将选票投给“中国党”。[24]
10月2日,民众党表示有意在2022地方选举中通过争取国民党礼让提名,以对抗民进党及换取更多县市长、市议员席次,民众党秘书长谢立功亦表示不排除未来在选举上有合作的可能性。对此,国民党党务人士则表示目前两党合作上仅停留在立法院党团,未上及党中央,并指国民党于2022县市长、市议员选举仍会以提名党员为主要立场,但如在艰困选区苦无人选,会有可能和民众党等理念接近政党支持合作。[25]
10月4日,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林为洲表示继立法院常设委员会召委选举进行蓝白合作后,国民党亦会在修宪委员会上与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合作。[26]
Remove ads
2月22日,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费鸿泰证实,他曾主动邀请民众党委员来办公室泡茶聊天,议题聚焦修宪议题,也讨论如何在3月初的委员会召委选举中进行蓝白合作。[27]2月24日,在国民党主席江启臣的邀请下,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出席国民党举办“愿景台湾2030”第二场论坛。[28]翌日费鸿泰表示,会与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在立法院召委选举讨论是否合作。国民党立委林为洲则表示,国民党团上会期与民众党合作得不错。[29]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时任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认为,若民众党提名基隆市长候选人,就会令国民党谢国梁落选[30]。其后向代表该党经营基隆的时任立法委员邱臣远确认不登记参选基隆市长。[31]
2024年选举期间
在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民进党的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在民调中领先,而台湾民众党的柯文哲与中国国民党的侯友宜是否会进行合作,成为了外界的焦点。[32]
国民党自征召时任新北市长侯友宜以来,因“新北幼儿园喂药案”以及企业家郭台铭不服国民党征召结果,侯友宜的声势持续下降,民调一度崩溃,从第一落至第三[33]。 甚至有党内立委候选人不以本党候选人为第一联合竞选(看板)对象为考量。
前台北市长、时任台湾民众党主席的柯文哲,最初宣布参选时民调落后。但由于侯友宜民调下滑,部分泛蓝民众与国民党立委候选人对国民党失去信心,流向柯文哲,[34]再加上柯文哲原本的支持者、年轻支持者,使得柯文哲民调上冲,多数民调位居第二,少数民调已攀升至第一名。但到了2023年8月,比较政治学者小笠原欣幸发现,柯文哲的女性支持者大幅下降。据过去调查,柯文哲的支持者比例以男性较高,但在这段期间的民调中,支持他的男性为36%、女性为21%,差距达15个百分点。此次民调结果与7月份相比,男性对柯文哲的支持率持平(37→36%),而女性对柯文哲的支持率从28%降至21%。他认为,缺乏女性支持者或许是柯文哲支持率下降主因。[35]
2023年5月,柯文哲宣布参选总统,他表示与国民党在政策与理念上存在分歧,合作难度大。[32]
柯文哲在10月初结束访美行程抵台后,提出蓝白合以民调决定的具体主张。他认为应挑5家做民调,赢的当正、输的就推荐副手,至于何时做民调,就看国民党怎么回应。对此,朱立伦受访表示,蓝白合已沟通协调很久,最重要的关键是建立共同理念,组成政治联盟,而他跟柯文哲之间没有问题,希望侯友宜与柯文哲能尽快见面。朱立伦并说,现在确认大家愿意推动蓝白合,因此,各种建议、方法都没有排除,国民党也从未排除任何方法[36][37]。
10月14日召开的“蓝白在野力量整合会议”中,国民党和民众党就在野最强候选人的产生方式进行讨论。会后双方公布的会议纪录显示,对于候选人选出方式有不同的主张。民众党提出应该由5家民调公司进行市话与手机民调各半的对比式民调,并以平均数决定结果。而国民党则主张采用类似于美国、法国和韩国等民主国家的开放式“民主初选”,这种方式允许民众参与投票,以此展现直接民意。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全国22县市或73个区域立委选区设立初选投票站,所有参与投票的民众,无论党派,需签署一份政治理念认同卡,并在身份验证后以实名制投票。对此,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则指出开放式民主初选存在造册动员和灌票的问题,认为这对国民党较为有利。[38][39][40]
在10月和11月,双方就辩论、民调及初选办法进行了多轮协商。虽然在包括立委选举的某些议题上达成了共识[41],但在总统候选人的选出方式上仍存在分歧。朱立伦提出“日本式”和“德国式”的初选方案,而民众党坚持使用全民调。[42]
11月15日,在前总统马英九见证下,国民党的朱立伦、侯友宜与民众党的柯文哲在马英九文教基金会举行了一场政党协商会议。会后双方达成了共识:马英九、国民党和民众党将各推荐一位民调统计专家,检视11月7日至11月17日社会各界公布的民调结果,以及双方各自提供的一分内部民调结果。双方同意,如果结果超出统计误差范围,则胜出的一方将得到一分;如果在误差范围内,则侯柯配将得到一分。结果将于11月18日上午由马英九基金会公布。[43][44][45]
双方还发表声明,指出在蓝白合作后,两党将共同组成竞选委员会,全力支持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及各党推荐的立法委员候选人。不分区政党票将由各党各自努力。在马英九的见证下,国民党和民众党承诺将共同为台湾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范,并同意除国防、外交和两岸关系由总统决定外,其余部会将按照各党派立委席次分配。民众党将主责监督制衡,而国民党则负责建设发展[46]。
虽然侯友宜、柯文哲、朱立伦和前总统马英九进行了政党协商,决定通过民调专家检视民调数据来决定正副手人选。但是,在解释民调数据和计算规则上,双方存在着争议,最终未能达成共识。[47]
Remove ads
2023年11月23日,总统候选人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铭三人,以及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前总统马英九于台北君悦酒店举行了在野整合的最后协商会议,全程通过直播公开。此次会议充满了冲突与争议。
会议中,郭台铭强调其原本仅邀请柯文哲和侯友宜参加,并未邀请马英九或朱立伦。他表示朱立伦的出席导致讨论混乱,并表示若讨论变成党主席间的协商,他愿意退出。[48]郭台铭也提出应该专注于如何向前迈进,而非持续在民调误差范围上争论。然而,侯友宜和朱立伦持续强调先前关于民调误差范围的计算方式,而柯文哲则批评这种行为,认为这不符合总统候选人应有的行为。柯文哲还提到,为了在野整合,应该选出最强的候选人组合,而他认为国民党在这一过程中只想扩张自己的利益[49]。
此外,侯友宜在会中揭露了他与柯文哲之间的私人简讯内容(有关当时总统拟参选人郭台铭之内容),导致各方进一步的冲突与争执[50]。马英九则对此保持沉默,表示仅作为见证人出席。
最终,这场野党协商会议以各方不欢而散告终,未能达成任何共识[51]。
2023年11月24日,侯友宜宣布其副手人选为前立法委员赵少康,侯友宜也透露,在登记前一刻仍尝试与柯联系,但未获回应非常可惜[52];而柯文哲则与立法委员吴欣盈登记参选,并在登记当日向大众致歉,表示前一夜的会谈是“一场闹剧”[53]。同时,无党籍参选人郭台铭宣布退选[48]。蓝白关于在野(非绿)总统候选人的合作最终未能实现,使得选战进入新的阶段。
蓝白破局后在地方引发连锁反应。彰化县议员陈重嘉、陈銌銌,以及曾代表民众党议员候选人徐佑昇先后退出台湾民众党。[54][55]
2023年6月,民众党征召蔡壁如参选立委台中市第一选区对上民进党籍的蔡其昌,并表态支持台中市第六选区国民党参选人罗廷玮[56]。此外,同年10月,时任台中市长卢秀燕出席替蔡壁如站台并共挂看板,媒体称该区为蓝白合作“第一示范区”[57]。11月25日,总统选战蓝白合破局,卢秀燕表示还是会协助蔡壁如,不受会谈结果影响。[58]
2023年8月,民众党征召李有宜参选立委新北市第二选区(五股、芦洲、三重16里),国民党在此选区则没有提名候选人,有意礼让民众党,让李有宜对上民进党连任5届的现任立委林淑芬,成为蓝白合作“第二示范区”。国民党籍的洪孟楷、游淑慧陪同李有宜一同扫街拜票[59]。李明璇和李有宜也分别到对方的竞选总部成立大会互相站台[60],并且一同参加林金结主持的广播节目[61]。韩国瑜也在2024年1月4日到达芦洲陪同李有宜一起车扫[62],并且通过制作影片[63]支持李有宜。
虽然蔡壁如和李有宜都获得国民党礼让和支持,但由于这两个选区都是民进党长期经营的“深绿”选区,最终蔡李两人均高票落选。不过,2023年7月,民众党有意参选立委基隆市选区的谢立功在表态后遭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劝退[64],并礼让国民党林沛祥,最终林沛祥在选举中胜出[65],可算是蓝白合作成功战略的案例之一。
第11届立法院
选后立法院113席中,国民党夺得52席、民进党得到51席,民众党则有8席,另两席为无党籍。在三党不过半的局势下,民众党成为立法院里的关键力量。[66][67]
由于立法院长选制因素,民众党8席立委将左右选举结果。故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邀请两党正副院长候选人到民众党党团闭门会谈。而民众党立法委员黄国昌也提出四项国会改革、单一召委制等议题要求两党正副院长候选人表态。[68][69]1月29日时,国民党韩国瑜、江启臣以及民进党游锡堃、蔡其昌先后至民众党党团举行闭门会议争取支持。柯文哲称民众党会在31日时公布对此次选举的态度跟立场。[70]
31日,民众党决定提名不分区立委当选人黄珊珊为立法院长候选人。[71]国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傅崐萁说,若给在野党做院长,那在立法院委员会召委选举时可蓝白合。[72]
第十一届立法院在2月1日开议,立法院长投票中,第一轮韩国瑜得到54票、游锡堃51票、黄珊珊7票,民众党陈昭姿因不慎污损选票而被认定为无效票。[73]第二轮投票民众党弃权,故韩国瑜以54票胜过游锡堃51票当选[74]。副院长选举,第一轮江启臣得到54票、蔡其昌51票、民众党张启楷8票。第二轮投票民众党亦弃权,故江启臣以54票胜过蔡其昌当选。[75]
当晚,民众党称民进党曾有中间人联系柯文哲以促成“珊昌配”(指院长黄珊珊、副院长蔡其昌之组合),民进党发言人吴峥则称柯文哲在1月31日时曾致电某绿营人士,表达希望民进党支持黄珊珊,则副院长可以支持民进党提名者。[76]吴峥表示,民进党立法院党团的立场是院长若为游锡堃,则副院长可支持民众党之人选[77]。双方各执一词,变得有如罗生门。[78]
第十一届立法院中,蓝绿白三党不过半,而其中的两个在野党中国国民党(蓝营)与台湾民众党(白营)合计超过过半席次,得以主导立法院的议事运作与法案审查。两党自2024年2月起展开立法院层级的密切协作,被视为蓝白合作从选举策略走向立法实质合作的里程碑。
在2024年2月立法院开议后,蓝白两党协调分配各常设委员会召委席次,成功阻挡民进党取得关键委员会主导权。国民党与民众党在内政、外交、司法、财政等委员会中互相支持对方人选,强化议事掌控力,也稳定立法院内部合作架构。
2024年5月,国民党与民众党联手推动《立法院职权行使法》与《刑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强化立法院的调查权与藐视国会罪等机制。法案虽遭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提出覆议,但最终在6月蓝白多数否决覆议案,使修法正式生效。此举引发社会巨大争议与青鸟行动抗议,并于后续遭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提出释宪,部分条文被判违宪。
2024年12月,蓝白两党进行《宪诉法》、《选罢法》和《财划法》修法为代表的部分议题合作。民主进步党发动冬季青鸟行动等抗议活动,试图阻止法案通过,但因立法院内人数劣势而不果。
2024年底至2025年初的年度总预算审查中,由于行政院提出的总预算为历年最高,因此蓝白联手大幅删减与冻结政府支出,削减金额超过2,000亿元,创历年之最。两党并以质询、调查等方式强化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显示立法院制衡力量向蓝白集中。
司法案件与大罢免潮
2024年9月,时任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因为京华城案与政治献金案遭到羁押,此案件被认为都可能影响蓝白合。国民党认为,两党在部分价值、理念相符者仍可以合作。[79][80]
2025年,民主进步党与泛绿公民团体发动大规模罢免行动,目标罢免31位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与新竹市长高虹安,国民党与民众党密集合作,积极联手推动“反罢免”运动。此举被誉为蓝白合作的重要实践。
2025年4月,台北地检署针对国民党发起的罢免行动进行调查,怀疑存在“幽灵连署”的情况。检方对国民党多地党部进行搜索,并约谈多位党部干部,已有多人交保、羁押,包括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吕锦茹。[82]国民党认为此举是执政党利用司法系统打压在野党,批评检调“办蓝不办绿”,并指控民进党政府滥用权力。[83]
为了反制这一行动,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号召支持者于4月26日上凯道,举行“反绿共、战独裁”游行,表达对执政党的不满。[84]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亦亲自出席 [85]。
面临7月26日罢免投票倒数,国民党与民众党共同在台湾各地举办车队扫街、街讲与造势活动,全力催出“不同意罢免”选票,展现联合反罢免的战略姿态。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与多位国民党高层,包括朱立伦、韩国瑜、卢秀燕、蒋万安、侯友宜等,联合出席晚会与扫街活动,高调宣示反对罢免、捍卫民主,自谓为“蓝白合大团结反恶罢”。
黄国昌指出,过去一年中多位蓝营立委在立法院表现杰出,推动包括虐童致死加重刑责等法案;合作呼吁选民“守护优质立委”,并指罢免行动可能导致民进党一党独大,危及制衡功能。
评论
媒体人黄𬀩瀚于2020年表示此时此刻的国民党和民众党分别像《三国演义》中的东吴与蜀汉,两弱面对一强,认为此刻的国民党就像当年的东吴,“隔江自保,岌岌可危”,因此更要与民众党合作;对于国民党内有人忧心民众党因而壮大,黄称只有民众党越壮大,蓝营未来受到的攻击,才会越少,如此一来满身是伤的国民党才有机会休养生息,强调“蓝白合作”才有生机。[86]
《中国评论新闻网》发表社论表示,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主动向国民党抛出的“白蓝合作”方案,或为“翻转台湾政局唯一途径”;社评亦称“面对巨兽般的民进党,在野党想要一对一扳倒民进党是不可能的,台湾政局能否改变端视弱化的国民党能否放下身段,认清现实。”[87]
时事评论员陈健民表示,2022年预估虽然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或许在议员席次将会有部分减少,但民众党已有能力取代国民党遗落的空缺,将整体泛蓝阵营的席次最大化。[88]
政治大学传播学者郑自隆认为,蓝白合作在2024总统大选中,合作都未必会赢,若要赢必要坦诚相见;早年选举,党外人士选输后常会感慨“台湾人放尿搅沙未结冻”(台语俗谚,意指台湾人不团结),现在这种现象似乎没改变[89]。
针对2024年后蓝白两党的合作,绝大部分泛蓝和白营媒体及蓝白党部表示肯定[90][91]。 但亦有对蓝白双方的批评: 部分绿色媒体攻击民众党将自己变为“小蓝”、[92] 也有媒体认为国民党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为黄国昌“造神”。[93][94]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