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观雾宽尾凤蝶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
中華民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观雾宽尾凤蝶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Guanwu Broad-tailed Swallowtail Major Habitat)为中华民国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于2000年公告成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台湾首座以保育昆虫为目的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濒临绝种野生动物[3],素有“国蝶”之称的台湾宽尾凤蝶[2]。
保护区成立
1965年,林务局开始着手台湾稀有动植物生育地以及栖息地之调查,并进行自然保育的工作,而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物种生存,于1974年开始划设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5]
1975年,林务局于新竹林区管理处辖下的大安溪事业区,大鹿林道东线2至4公里沿线,成立观雾台湾檫树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台湾宽尾凤蝶以及其食草植物——台湾檫树的栖息环境。[1][4]
2000年10月19日,林务局依《野生动物保育法》第八条,将原观雾台湾檫树自然保护区公告为“观雾宽尾凤蝶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面积23.5公顷,在雪霸国家公园的北界附近。[2]
保护区概况

本保护区位于中华民国国有林大安溪事业区第49林班内,在地方行政区域属于苗栗县泰安乡,林政属于新竹林区管理处,区内仅有一条联外道路大鹿林道东线可以到达。[6]
大部分保护区地形落差不大,绝大部分区域落在海拔1900至2000米之间,在地质上属于雪山山脉带,主要以第三纪的亚变质岩所组成,由灰色至深灰色的板岩与硬页岩为主。[6]
在气候上,本区属于温带重湿气候型,年雨量约3000毫米,年均温11.4度,下表为观雾气象站所测得各月份平均之气象资料:
保护区降雨量集中在4-6月,7月稍少,8月最多,之后雨量逐渐递减,10-12月降雨量最少,因此本区雨量分布不均,但区内湿度高,经常有浓雾出现,因此保护区内视线不佳。[6]
Remove ads
自然资源
本保护区区内植物相经由研究人员分设样区研究,依样区内植群优势种可区分为(一)台湾檫树-峦大杉型(二)台湾赤杨-西施花型(三)峦大杉-卡氏槠型三种类型,及四种亚型植群。[9]
在本型植物相中,为台湾檫树与峦大杉两种主要优势种的混生林,其他如柳杉、红桧等树种则呈零星分布,灌木层以峦大紫珠、锐叶柃木、假柃木等灌木为主,草本层以五节芒、倒叶瘤足蕨、山白兰为主,本型植物相较为郁闭,未来发生演替机会较低[10]。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13科18种。[11]
Remove ads
在本植物相中,以台湾赤杨、台湾二叶松、臭辣树为优势树种,灌木层以粗毛柃木、锐叶柃木、西施花为主,草本层以倒叶瘤足蕨、里白、蔓黄苑为主,本型属于演替之早期植物相[10]。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18科22种。[11]
Remove ads
共分为四个亚型,台湾檫树-台湾杜鹃亚型、峦大杉-台湾水丝梨亚型、峦大杉-台湾檫树亚型、卡氏槠-台湾檫树亚型。型植物相郁闭度低,属于开放式之植物社会,允许其他种植物入侵及发育。[10]
在本植物相中,树冠层以台湾檫树、卡氏槠、薯豆为主,为天然林,属于植物演替初期与中期之间[12]。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21科37种。[11]
Remove ads
本亚型树冠层以峦大杉、卡氏槠、台湾檫树为主,地被灌木层以台湾水丝梨为主,为典型次生林[12]。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13科20种。[11]
Remove ads
本亚型与台湾檫树-峦大杉型类似,比较不同的是本亚型之林下生态较为丰富、复杂,且幼龄木较多,代表本亚型是台湾檫树-峦大杉型林份经过疏伐后,其演替后的情形[12]。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16科34种。[11]
本亚型以卡氏槠、台湾檫树为优势树种,本植群区域除一小部分为峦大杉造林地造林地外,其余皆为天然林[12]。以下列表为不同森林阶层的植物分类,共20科37种。[11]
在保护区内记录到的动物有鸟类4目15科47种、哺乳类6目11科15种、两生爬虫类2目5科5种[13],除此之外,本区还曾有台湾长耳蝠(学名:Accipiter trivirgatus)、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以及另一种濒临绝种之蝶类——大紫蛱蝶(学名: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的发现纪录。[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