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财政部关务署基隆关
位於臺灣基隆市的海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财政部关务署基隆关(简称基隆关)为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所辖4个海关之一,扼守台湾北部沿海之国境大门,职司基隆港、花莲港、和平工业专用港、苏澳港、台北港、福澳港、白沙港及花莲机场之旅客入出境、货物进出口通关事宜,肩负关税稽征、查缉走私及代征监管等任务,以充裕国库税收、维护国家安全。截至民国113年度(2024年度),关税收入达新台币873.87亿元,占全国关税总收入54.31%,代征税款则达新台币1,882.03亿元,均居台湾各海关之冠[1]。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2月18日) |
关本部设于基隆市仁爱区港西街6号海港大楼,并于主楼旁建有“基隆海关大楼”,均地处基隆港西岸1号码头边;另在新北市、基隆市、桃园市、花莲县、宜兰县及连江县分设八里分关、五堵分关、桃园分关、花莲分关、花莲分关苏澳派出课、花莲分关马祖派出课等派出机关,独立办理各该地区之前揭各项业务。
Remove ads
组织
- 关务长
- 副关务长(二人)
- 主任秘书
- 副关务长(二人)
- 行政单位
- 人事室
- 主计室
- 秘书室
- 政风室
- 资讯室
- 业务单位
- 业务一组
- 业务二组
- 稽查组
- 仓栈组
- 机动稽核组
- 法务缉案组
- 分关
- 五堵分关
- 八里分关
- 桃园分关
- 花莲分关
- 六堵分关(已裁撤)
历任首长
历史

- 1858年(咸丰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开放安平港、淡水港为通商口岸。1863年(同治2年)在台湾北部设立淡水海关暨基隆关支关。
- 1895年(光绪21年),台湾进入日治时代,日本海关接管台湾关务,基隆海关改为“基隆税关”,迄1945年(民国34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为止。
- 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后,1945年12月1日海关总税务司署接收台湾关务,在台北市设立台北关税务司公署(本关前身),管辖浊水溪以北之通关事务,并于基隆设立支关。
- 1947年(民国36年)9月1日,台北关税务司公署迁至基隆市,同时裁撤基隆支关。
- 1967年(民国56年)12月1日,海港大楼旁新建之基隆海关大楼奠基,海关总税务司署总税务司曲树桢为奠基石题字。
- 1969年(民国58年)7月1日,海关为因应业务成长,加强组织功能,重新调整关区,划分业务。将台北关税务司公署原辖退税课及位于台北市之驻台北机场支所、驻台北邮局支所,划归新设立之财政部台北关管辖。原台北关税务司公署则改名为财政部基隆关。
- 1991年(民国80年)2月3日,为因应组织法制化,财政部基隆关正式改制为财政部基隆关税局。
- 2013年(民国102年)1月1日,为配合行政院组织改造,财政部基隆关税局改制为财政部关务署基隆关。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