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体育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體育學院
Remove ads

香港体育学院(英语:Hong Kong Sports Institute缩写HKSI)是香港政府资助的法定机构,专责发掘及培训本地精英运动员,为香港体育代表队提供系统化训练基地。其前身为1982年香港赛马会创立的银禧体育中心,经1991年改组后定名,现址位于新界沙田城门河畔,占地约5.3公顷。

事实速览 香港体育学院有限公司 Hong Kong Sports Institute Limited, 创办时间 ...

学院主要职能包括提供高水平训练设施、运动科学支援、教练团队及运动员生涯规划服务,涵盖羽毛球、剑击、游泳等20余个重点体育项目。院内设有符合奥运标准的游泳馆、多用途综合体育馆及运动医学中心,并正进行9.9亿港元的新设施大楼扩建工程。历年培训的运动员曾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获奖,包括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银牌得主邓俊文谢影雪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香港体育学院位于火炭(图左下角位置)
Thumb
香港体育学院入口

香港体育学院前身为银禧体育中心(英语:Jubilee Sports Centre,缩写:JSC)[1],于1982年由香港赛马会创办,名称源于英女皇银禧纪念基金会。该中心初期由香港赛马会资助营运开支,直至1987年,赛马会一次性捐款3.5亿港元成立信托基金,确保体院的长期财务支持。

1991年4月1日,银禧体育中心正式更名为香港体育学院,并同时解散其董事局,转为更独立的营运模式。1994年4月1日起,香港体育学院与香港康体发展局合并,该局于2004年10月1日解散,同日香港体育学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负责发掘、培训及发展具潜质的香港运动员,协助他们在国际赛事中争取佳绩。体院为运动员提供全面支援,包括先进的训练设施、精英教练指导、运动科学运动医学体适能训练、运动员事务及教育支援,以及体育研究和资讯服务。

2023年,邓竟成先生获政府委任为香港体育学院主席。

Remove ads

重建工程

Thumb
被拆除的马术场地

为配合香港协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香港体育学院于2007年初至2010年底暂迁至乌溪沙青年新村作为临时训练基地[2]。香港政府拨款18亿港元进行体院重建工程,于2008年奥运马术项目结束后启动。鉴于体院设施已有逾25年历史,部分设施老化,重建工程旨在提升训练环境,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先进的配套。

重建工程于2009年3月展开,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包括翻新火炭院舍的室内体育大楼及在白石兴建临时镬形单车场,同时改善壁球场、羽毛球场及运动医学部设施,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其余阶段工程于2012年底完成。2009年3月22日,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主持重建计划动土仪式[3]。第一阶段工程于2010年5月底完成,体院总部由马鞍山临时院舍迁回火炭原址,并于同年5月31日举行庆祝仪式。2013年6月20日,新增的多用途体育馆落成,与现有室内体育大楼相连,设有壁球场、武术馆及保龄球中心,提供世界级训练场地。全部工程于2015年底竣工。

Remove ads

体院用地变更

2008年,香港协办北京奥运马术项目,征用体院部分用地举办比赛。赛后,香港赛马会按协议保留该用地7至10年,用于重建沙田马厩。2017年,政府拟将约5公顷土地(包括前高尔夫球练习场及两个足球场)正式转让予赛马会。根据2015年审计署报告,该用地原计划重建为全新有盖单车场及两个足球场,惟计划最终未有实施[4]

新设施大楼

2021年8月,政府宣布拨款9.9亿港元兴建新设施大楼[5],原预计2024年6月启用,最终延至同年12月4日落成。大楼高三层,位于南面赛艇中心大楼与北面游泳馆之间,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设乒乓球及空手道馆、体能训练中心,并整合运动科学及医学设施,顶层设50间宿舍供海外队伍使用。翻修综合体育馆工程则预计2025年年中完成。

设施

Thumb
香港体育学院大楼
Thumb
综合体育馆入口
Thumb
已拆卸的旧式镬形单车训练场
Thumb
位于白石的新临时镬形单车场
香港体育学院的运动设施包括:
游泳馆
  • 52米之室内泳池可视乎训练需要,用作50米国际标准泳池、或以浮桥分为两个25米短池
  • 符合奥运标准的起跳台
  • 可提供1,500个座位之观众席
田径场
  • 可作标准足球/榄球场之用
  • 设有8条跑道及2条有盖跑道供热身之用
赛艇中心
  • 可存放140艘赛艇(所有艇架可调较高度及阔度,以配合不同大小的赛艇)
综合体育馆
  • 剑击馆
    • 13条赛道配备内置计分系统
  • 网球场
    • 2个有盖硬地球场
    • 4个硬地球场
    • 2个泥地球场
  • 羽毛球馆
    • 16个羽毛球球场
    • 可提供150个座位之观众席
  • 乒乓球馆
    • 16张符合国际标准赛事的乒乓球桌
  • 武术馆
    • 面积1,454平方米,并设三幅18x12米、及两幅16x10米巨型软垫
    • 可提供100个座位之观众席
    • 场内配备巨型电子计分板可供举行国际赛事时使用
  • 壁球场
    • 提供共15个单打壁球场(其中4个单打场可转换成3个双打场)
赛马会体育馆
  • 多用途训练场馆
    • 面积1,875平方米,并设有活动间墙
    • 可转换为2个小型训练室,以配合不同训练需要
体能训练中心
  • 总面积逾1,000平方米,并划分为不同区域
香港体育学院大楼
  • 演讲厅
  • 会议及活动场地
  • 餐厅及餐饮服务
  • 访客住宿
  • 体育资讯中心
Remove ads

组织架构

Remove ads

香港精英体育发展

Thumb
因应香港体育学院原址改建,学院设施在2006年9月起陆续迁往乌溪沙青年新村

银禧体育中心成立以来分别资助本身的驻院项目成为重点发展体育项目,曾经接受资助的主要驻院项目包括羽毛球剑击足球体操划艇壁球游泳乒乓球网球田径等。

1995年香港体院推行“携手迈向精英计划”,把资助制度改为四级制。第一级项目是羽毛球、剑击、赛艇、壁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网球和滑浪风帆,第二级则是独木舟单车保龄球三项铁人武术帆船

1996年4月政府进行一项顾问研究,评估香港体院的未来策略和各项计划的资助条件,并就资助和未来策略提出具体建议,包括建议资助项目的甄选准则。康体局于是订定一套甄选准则以决定哪些项目在1997至1999年获取为期两年的资助,该段期间涵盖1998年曼谷亚运会。1997年4月康体局另辟一类项目称为重点发展体育项目(Focus Sports)以取代先前的第一至四级项目,获选为重点发展体育项目有12项,即羽毛球、单车、剑击、体操、赛艇、壁球、游泳、乒乓球、田径、三项铁人、滑浪风帆和武术。其中一向最受欢迎的足球被放弃,由于失去精英计划资助,在接下来数年缺乏有系统训练的年青球员,导致球员青黄不接,足球水准直线下降,可见精英计划对一个运动项目的影响。

在首两年资助期接近届满时,康体局修订了重点发展体育项目的甄选准则,以决定何者可获资助,选出13个重点发展体育项目,包括羽毛球、单车、剑击、赛艇、壁球、游泳、乒乓球、网球、保龄球、田径、滑浪风帆及武术。在13个体育项目中,保龄球首次被列入精英项目,网球则再次被列入精英项目。不过,体操却未能入选。

1999年成立一个由康体局、港协暨奥委会民政事务局代表组成的特别专责小组检讨体育资助,重新订定精英体育政策。他们制订了一套计分制度作为新的甄选准则,以决定哪些项目可于2001至2005年接受精英资助。在13个原有的重点发展体育项目中,三项铁人及网球这两个项目均未能在2000年的检讨中入选,故此康体局给予两年资助(2001至2003年)的宽限期,以便再作评估。釜山亚运会后,康体局在2002年完成了对所有奥运及亚运项目的定期检讨,三项铁人、网球及其余11个一直接受精英资助的体育项目均能符合准则。康体局因此保证在未来四年直至2007年会为所有13个体育项目提供精英资助。在这次检讨有两个项目-骑术空手道均达标准,但碍于财政预算所限及体育政策检讨的建议,两个项目均须接受为期两年的观察。

2011年2月,政府为配合体育学院重建后的设施改进需求,成立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利用基金的投资回报,取代对香港体育学院的资助模式,为精英运动员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政府预算基金每年的投资回报为4%至5%,即每年资助额逾3亿元,较之前的资助按年上升1亿元,并且不设资助上限。[7]

2011年4月起,精英体育项目包括:田径羽毛球桌球单车剑击体操空手道赛艇壁球游泳乒乓球保龄球三项铁人滑浪风帆武术

2017年4月起,精英体育项目包括:田径羽毛球桌球单车剑击体操空手道赛艇七人榄球帆船滑冰壁球游泳乒乓球网球保龄球三项铁人滑浪风帆武术

Remove ads

香港运动员基金

Thumb
香港体育学院全景

香港运动员基金(英文:Hong Kong Athletes Fund)于1996年成立,以表扬香港运动员在阿特兰大奥运会伤残人士奥运会所取得的成就。成立初期基金约有1,300万港元,其中800万元为香港政府拨款,余款为公众捐助。基金旨在为现役及退役运动员提供教育进修经费,退役运动员在进修时亦可以获得生活资助,基金由香港体育学院负责管理。

毅力十二爱心跑

香港精英运动员协会主办的年度慈善筹款活动,1998年12月31日首次举办。活动于每年除夕日正午至元旦子夜以队际接力长跑方式,在12小时内不停有一位队员在香港体育学院跑道上跑步。所得款顶,悉数捐助协助长期病患者的再生会

由于香港体育学院为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的主要比赛场地,需要改建,毅力十二爱心跑在2006年12月31日举办后易地举办,是届参加队伍非常踊跃,有169支队伍、逾1,600位跑手参赛。

公共交通

Remove ads

参见

注脚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