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立阳明大学
臺灣的國立研究型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国立阳明大学(英语: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现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阳明校区。前身为“国立阳明医学院”,改制为大学后是中华民国第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主之国立大学,位于台北市北投区,以医学、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设有医学院、生物医学暨工程学院、生命科学院、护理学院、牙医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及药物科学院,共计有7个学院、11个学士班(含1个学士学位学程及1个不分系)、33个硕士班(含3个硕士学位学程)、4个硕士在职专班(含1个硕士在职学位学程),31个博士班(含8个博士学位学程),及1间附设医院(阳大附医),并与6间大型教学医院有合作关系(台北荣总、台中荣总、高雄荣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亚东医院、振兴医院)。
2000年,阳明大学成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创始成员之一。2002年,与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缔结学术结盟,成立“联盟医疗系统”,并组成“政阳团队”开设台湾心智科学脑造影中心[4]。阳明大学在各项指标排名中,皆榜上有名,在生医领域内更有着深厚的学术基础[5]
2019年9月18日,国立阳明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两校校务会议皆通过合并计划书,预计将合并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简称阳明交大,2020年8月12日其合并计划书获教育部同意,并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合并。[6][7][8]
Remove ads
校史
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撤退来台时,带来的大量人口使得台湾本岛人口增加了约200万人,造成台湾医疗资源更进一步的不足。到阳明医学院创建之前,台湾只有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以及中华民国国军的国防医学院两间公立医学院,私立医学院仅有高雄医学院、台北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山医专四校。由于政府鼓励荣民开发较偏远的乡村地区,移进的人口进一步压缩了原本就较缺乏的乡村医疗资源,逐年老化的人口也增加了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
1968年,时任国防部长蒋经国指示国防部、国军军医系统以及荣民总医院应培育医学人才为国所用。荣民总医院所属之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于受命后开始筹办,时任国防医学院暨荣民总医院院长的卢致德中将,当即召集有关人员商讨确定创设医学院,并与教育部深入协调,建议教育部利用荣民总医院之基础,创办医学院。1969年8月12日,创校筹设案由退抚辅会函送行政院,教育部邀集各界医学专家商讨后,于1970年11月5日文覆行政院,建议核准筹设。
Remove ads
1971年1月26日,行政院正式核准筹设“国立阳明医学院”。由教育部政务次长孙宕越先生兼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成立“国立阳明医学院筹备处”,副主任委员宋达为筹备处主任。由辅导会将台北市北投区唭哩岸国有山坡地32甲无偿拨用,另增购民地3.9568公顷,呈奉教育部核定招生医学系学生120名。全部学生给予公费六年,毕业后由政府分发各公立医院及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六年。毕业医学生,于教学医院接受四年专科医师训练,之后至偏远或医疗资源缺乏地区服务二年。
Remove ads
1994年7月1日,国立阳明医学院改制为国立阳明大学,计有医学院、医事技术学院(包括医事技术学系之医事检验及放射技术二组、物理治疗学系、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及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生命科学院(包括神经科学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三个学院及国内首见的院级通识教育中心,共有6个学系与19个研究所。
Remove ads
关于阳明
校训
|
校花![]()
|
学术与教学单位
※[注]学:学士班;硕:硕士班:博:博士班;硕在职:硕士在职专班;UST: 台联大系统合设









Remove ads
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
|
Remove ads
国内学术合作
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UST)
与政大、北艺大学术合作
|
联盟医疗系统
新世代跨领域科学人才培育计划
|
Remove ads
海峡两岸与国际姊妹校
|
大学排名
- 国外单位
2020 | 2019 | 2018 |
---|---|---|
287 | 292 | 329 |
- 国内单位
- 在综合大学排行榜排名第二[15]。
参考资料
相关连结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