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
Remove ads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补足该年10月任期将届满的许宗力等7位大法官名额。总统府于7月中成立审荐小组、8月30日宣布提名张文贞(并为院长)、姚立明(并为副院长)、何赖杰、陈运财、王碧芳、廖福特、刘静怡等7人为大法官,并于同日咨请立法院同意。立法院在12月间先后举行公听会、审查会,12月24日上午行使同意权案记名投票表决。

事实速览 类型, 起因 ...

同意权行使结果,中国国民党党团全数不同意,民主进步党党团不同意刘静怡,台湾民众党党团仅同意刘静怡,因此本次提名无人通过[1]

背景

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5条规定,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八年,不分届次、个别计算,不得连任。其中有两名大法官并为司法院院长、副院长,不受任期的保障[2]。本次大法官提名,是为了补足2016年11月1日就职、2024年10月31日任期届满的司法院大法官并为院长许宗力、大法官并为副院长蔡烱炖及大法官许志雄张琼文黄瑞明詹森林黄昭元等7个缺额。[3][4]提名的时空背景,是2024年大选结束不久后。5月就职、拥有提名权的民主进步党籍总统赖清德,面临分立政府英语divided government局面,将对大法官人选行使同意权的是2月就职、以在野党中国国民党、台湾民众党占多数的第11届立法院[5]

提名时间将近时,民间团体即对总统提出数点建议:审荐小组成员应具多元背景,包括人权专家、学者,重视性别比例平衡;总统应公开被推荐人选,以利社会大众表达意见;大法官候选人应具备良好品德操守、专业学识和进步的宪政人权理念,组成注重多元和性别比例,考虑少数族群代表;被提名人应愿意接受公众监督,并为正、副院长的大法官还需要重视其对司法改革议题的看法、社会沟通能力及与人民对话的意愿;总统应给予立法院至少两个月的充裕时间,审查被提名人,确保审查程序周延[6][7][8]

Remove ads

提名作业

2024年7月15日,总统赖清德核定成立“113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审荐小组”,聘任召集人、中华民国副总统萧美琴,副召集人、前司法院院长赖英照,前司法院副院长谢在全、前大法官林锡尧、前全国律师联合会理事长陈彦希等五名熟悉大法官释宪运作的法学界资深人士为成员。隔日,审荐小组召开会议,并公开宣布欢迎各界推荐或自我推荐,征才期间自7月16日起至8月5日止,为期21天,也主动函请相关机关、学校、团体推荐人选。其中,并为正、副院长的大法官,依照惯例由总统自行提名,不在审荐范围内。受理时间截止后,审荐小组审核被推荐者资格,并向总统提供有关人选的咨询、建议。[3][9][10]

受理时间内,各界向总统与审荐小组推荐相当多元的人选,包含司法实务界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的法官,法律学者和律师。检察官方面,法务部部长郑铭谦与检察官协会推荐曾经协助法务部参加宪法诉讼的两名检察官,留学德国的林丽莹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吴巡龙;律师界获得推荐的有前行政院政务委员罗秉成、常在国际法律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陈彦希;学界获得推荐的有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叶俊荣、王皇玉、孙迺翔与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刘静怡[11]

在法官部分,司法院一次推荐了7名人选,在最高法院中,有民事诉讼专长的民事第三庭庭长魏大喨(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博士,前司法院大法官书记处处长、首届民事大法庭庭员)、民事第九庭法官郑纯惠(曾承审2004年总统大选当选无效之诉一案,为台湾高等法院史上第一位女性书记官长),刑事诉讼专长的书记官长林恒吉(当年同时就任最高法院法官中最年轻者,前法官协会理事长)、刑事第四庭法官苏素娥(曾承审拉法叶案,前司法院刑事厅厅长)、刑事第九庭法官何信庆(前刑事大法庭成员)获得推荐;在最高行政法院部分,则推荐行政诉讼专长的第四庭审判长王碧芳(承审“关厂工人失业案”,曾任大法官书记处处长,协助大法官释宪转型宪法诉讼)、书记官长张国勋(承审街头艺人案、女性夜间工作案,并就后者声请释宪)[12]。王碧芳同时获得司法院院长、最高行政法院院长、法官协会与女法官协会推荐[11]

除了司法院推荐的法官,还有台湾高等法院院长高金枝、台南分院院长黄瑞华、高雄分院院长简色娇与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院长苏秋津等四名法官,获得其他单位推荐[11]。律师出身的国防部长顾立雄推荐高金枝、黄瑞华与前监察委员林雅锋[11][13]。评论认为,高金枝有可能被任命为司法院的院长[13]

总统府于2024年8月30日召开记者会,由审荐小组召集人、副总统萧美琴主持,总统府秘书长潘孟安、副秘书长张出席,宣布总统赖清德将提名张文贞、姚立明、何赖杰、陈运财、王碧芳、廖福特、刘静怡7位为大法官,并介绍被提名人、接受记者询答[14]

Remove ads

提名人选

总统府官方说明,赖清德选择张文贞、姚立明担任正副院长,是为了持续推动司法改革,让司法体系以价值领导为重要导向,提名大法官的核心考量则是专业性、进步性、国际化,兼顾理念与实务[15]。本次大法官被提名人共有7人,如下表所示[a][16]

更多信息 姓名, 资格 ...

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称赖清德所选择的名单“比好更好”,达到性别平等,有首位女性司法院院长人选张文贞,被提名人刘静怡也多次反对民进党一些政策的言论,可见提名是以专业为考量;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称对名单“失望透顶、无法接受”,宪法法庭恐将成为“民进党的附随组织”;台湾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则认为提名人选“犹如公然用政治力凌驾司法”,将严加审查[17]

同意权的行使

总统赖清德在2024年8月30日下午,以咨文咨请立法院同意张文贞姚立明、何赖杰、陈运财、王碧芳、廖福特、刘静怡等7位担任大法官。

人事案于9月20日排入立法院会议,交付全院委员会审查。[18]这段期间,民主进步党籍前总统蔡英文提名组成的许宗力法庭在卸任前夕,先后于9月底、10月底作成死刑释宪案国会职权修法释宪案两件判决。依菱传媒报导,中国国民党基于反对废死、“报复”国会职权修法释宪案等理由,可能反对不支持国会改革法案的张文贞、何赖杰、廖福特等三人、支持废除死刑的刘静怡、陈运财,以及与赖清德关系甚笃的姚立明;他们可能仅同意王碧芳一人。[19]

总统府秘书长潘孟安在10月15日,率七名被提名人赴立法院,拜会院长韩国瑜,希望他协调立法委员排审大法官人事同意权案。[20]10月31日,包含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在内的7名原任大法官卸任,而立法院尚未审查人事案;因此,自11月1日起,暂时由年资最深的大法官谢铭洋代理司法院院长、担任宪法法庭审判长。[21][22]至11月14日,韩国瑜主持立法院党团协商,决议在12月2日举行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权案公听会,由各党团推派专家学者参加;12月10日起连续3天将召开全院委员会,审查大法官被提名人;12月24日表决,行使同意权。[23]

同意权行使结果,中国国民党党团全数不同意,民主进步党党团不同意刘静怡,台湾民众党党团仅同意刘静怡,因此本次提名无人通过[1]

针对投票意向,民主进步党党团总召柯建铭称投票前已告知赖清德,并表示自被提名之后,刘静怡多次辱骂民进党,甚至羞辱党籍立委王义川,“若今天党团再投票给刘,不就自己自杀就好”、“这部分就是属于党团自主”[24]。台湾民众党党团则表示刘静怡被提名后仍勇于针对议题表态,展现超出党派的态度,较姚立明、廖福特等人更具被提名资格,并称刘遭党意封杀,是民进党立委对赖清德提名的不信任投票[25]

Remove ads

相关事件

2024年10月25日,新国会智库举行“人民的愤怒法官听见了吗?反对大法官实质废死”民调发布会,显示80.5%的民众反对大法官释宪进行“实质废死”。[26]

2024年12月3日,因不满113年宪判字第8号判决结果,死刑释宪案受害者家属和公民团体在凯道举行“只有爱如故,追思白玫瑰”活动,向立法院提出“拒绝废死派大法官”诉求。[27]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