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
第45屆加拿大聯邦下議院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加拿大联邦大选(英语:2025 Canadian federal election,法语:Élections fédérales canadiennes de 2025)于2025年4月28日举行,选出第45届加拿大国会下议院的343名议员。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于当年3月23日请示总督玛丽·西蒙解散国会,让此次大选提前6个月举行。[2][3]
此次选举是首次使用基于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的加拿大联邦大选,国会总席位由338席增至343席。[4][5][6]
选举的结果,由总理卡尼领导的自由党赢得大选,自由党取得自2015年联邦大选以来的第四次连任,尽管希望获得多数派政府以“应对特朗普和美国”,但最终结果是少数派政府。[7]这次选举是自2000年联邦大选以来,自由党首次取得了40%的选票并首次自2015年以来赢得了最高民选票数;保守党也取得自1988年联邦大选[8]以来首次超过40%的选票的成绩,以及该党自2003年成立以来最高民选票数和第二好的席位成绩,仅次于2011年联邦大选的多数派政府;新民主党则自1993年联邦大选以来首次失去官方政党地位,创下该党自1961年成立以来最差的席位成绩。评论家认为,投票权向两大政党集中标志着加拿大政治的两极化和向两党制的转变。[9][10]
民调公司Pollara首席策略长Dan Arnold指出,自由党距离多数派政府仅差约611票,保守党距离赢得少数派政府仅差约11,826票、距离赢得多数派政府仅差约37,168票。[11]
Remove ads
背景

2021年加拿大联邦大选于2021年9月20日举行,与2019年大选相比变化不大。投票率为62.3%,较上届下降4.7%。[12]
- 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传统政党的合计得票率约为66.36%,相比以往有所下降。反观新民主党、魁人政团、绿党和人民党等其他政党的总得票率则有所提升。
- 时任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领导的执政党自由党以32.62%的得票率获得160席,虽未达多数政府门槛,但成功连任,继续以少数政府执政。然而,这一得票率创下历史新低,且再次低于保守党。
- 第二大党保守党虽然以33.74%的得票率成为最高得票政党,但在席位分配上未能超越自由党,最终获得119席,较上届减少2席,未能改变反对党地位。党内对党魁艾林·奥图尔的领导产生质疑,最终导致他于2022年初被罢免党魁职位。[13]
- 魁人政团得票率7.64%,获得32席,与上届相当,但得票数比上届下降。其政党因未能突破现有支持层,且部分选票被自由党夺走,使其未能进一步扩大在魁北克省的势力。
- 新民主党获得17.82%的得票率,赢得25席,虽比上届增加1席,但未能达到预期的突破,继续维持第四大党的地位。
- 绿党表现低迷,得票率仅2.33%,较上届大幅下降,最终仅获2席,失去1席。其党魁安娜美·保罗因缺乏党内支持而辞去绿党党魁职务。[14][15]
- 人民党得票率上升至4.94%,较上届成长,但未能赢得任何席位。

选后,特鲁多继续担任总理,领导自由党组建少数政府。
2022年3月,自由党与排名第四的新民主党达成协议,后者同意在本届国会期间提供信任与支持,以换取特定政策让步。[16]该协议持续至2024年9月,最终由新民主党终止。[17]
Remove ads
即便政府支持度持续低迷、反对党保守党因生活成本危机而在民调中大幅领先,时任总理特鲁多仍坚定表示,将领导自由党迎战下一届大选,并力拼第四次连任。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百年来尚无总理能连续四届执政(特鲁多之父皮耶·特鲁多曾于1980年再度当选,但因1979年败选而未能连续四届执政)。然而,尽管特鲁多表达续任决心,随着自由党在传统票仓的补选中失利,来自党内要求他退位的压力日益增加。[18]
2024年12月,时任加拿大财政部长方慧兰辞职,引发党内政治危机,其后时任总理特鲁多亦在次年1月宣布请辞。自由党其后举行党魁选举,前加拿大银行行长、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当选党魁,成为加拿大史上第一位从没担任过国会职务的总理。他将需要透过这次选举进入议会,以便利他执行总理职务[19]。
依据《加拿大选举法》的固定日期规定,加拿大联邦选举预定于2025年10月20日举行。该法要求,联邦选举应在前次选举投票日后的第四个日历年十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举行。[20]此外,《1867年宪法法令》第50条及《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4条也规定,众议院选举必须在上届选举令发还后五年内举行。

如果总督根据总理的建议解散议会并举行提前大选,或者下议院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大选可能会提前举行。在少数派政府执政期间,提前大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自2019年以来执政自由党并不是多数派政府。[21][22][23](2015-19年自由党是多数派政府)
2024年3月20日,加拿大政府提出《选举参与法》,其中包含对《加拿大选举法》的修订,计划将原定的联邦选举日期从2025年10月20日延后至10月27日,以避免与印度教排灯节及艾伯塔省的市政选举时间冲突。[24][25]此外,延后选举日期还将使80名于2019年10月21日首次当选的国会议员达到6年服务年限,从而符合国会退休金的领取资格。[26]
对此,官方反对党保守党质疑,政府真正的动机是让议员获得退休金资格,而非为了避免选举日期与节日或地方选举重叠。政府则否认这一指控。[27]在这80名可能符合退休金资格的议员中,32人来自保守党、22人来自自由党、19人来自魁人政团、6人来自新民主党,另有1名独立议员。[28]
由于所有反对党均不支持选举日期变更,该提案通过的可能性极低。新民主党议员丽莎·巴伦已确认,将在委员会提案中维持原定的2025年10月20日选举日期。而政府间事务部长多米尼克·勒布朗则表示,若委员会修改法案,他将“欣然尊重”其决定。[27]
2025年1月6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辞去总理及自由党领袖职务,随后宣布国会休会。[29]由于国会提早休会,该法案最终未能完成立法程序,并在议程中遭到搁置。[30]
之后新任总理马克·卡尼于2025年3月23日请示总督玛丽·西蒙解散国会,让此次大选提前6个月举行。[2]此次选举也是查尔斯三世登基成为加拿大君主后首次联邦选举。
Remove ads
Remove ads
选举制度
加拿大采用“领先者当选”的选举制度,正式名称为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在每个选区中,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即当选,成为该选区的国会议员,并在下议院代表其选区。获得最多席位的政党通常会组成政府,该党领袖则出任总理。而在国会中,拥有最多席位但未能组成政府或参与执政联盟的政党则成为官方反对党,该党相较于其他在野党享有更高的财政资源与政治地位。
在加拿大的选举制度下,政党并不需要获得全国总票数的绝对多数即可执政,且实际上极少有政党能达到这一门槛。此外,执政党亦不一定需要取得下议院的过半数席位,而在现行的多党制环境下,这种情况更为常见。然而,政府要通过法案,仍需获得国会多数议员的支持,否则可能导致政府倒台,进而由其他政党组建新政府,或导致提前选举。
在加拿大联邦政治史上,曾成功执政的政党共有三个:自由党(自1867年起活跃至今)、旧保守党/进步保守党(1867–2003)、以及现代的保守党(2003年至今)。
Remove ads

《1867年宪法法令》规定,加拿大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后,联邦选区必须重新分配。[31]根据202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的结果,2022年的选区分配于2021年10月开始,并于2023年9月完成。[32]
联邦选区边界的分配于2024年4月23日生效。[33][34][35]如果在此之前举行选举,选举将按照自2015年联邦大选以来一直有效的2013年选区边界进行。[36]
2021年10月15日,首席选举官宣布根据1867年宪法中的公式,选区分配将导致席位增加至342席。[34]这包括将魁北克省的分配席位从78席减少到77席。联邦政府于2022年3月24日提出立法,以防止魁北克省(或任何其他省份)失去与2012年重新分配的席位数量相关的任何席位。[37][38]《保护下议院省席位法》修订了1867年宪法第51(1)款第2条,通常称为“祖父条款”。[39][40]该法案于6月15日在下议院获得通过[41],于6月21日在上议院获得通过[42],并于2022年6月23日获得御准。[43]首席选举官于2022年7月8日宣布了新的席位配,这将导致席位增加至343席。[44]
Remove ads
截至2025年2月,已有53名国会议员宣布不会在本届联邦大选寻求连任。
政党和候选人
主要参选政党与选前席位如下:
尽管王启荣以自由党员身份当选,但由于太晚被党内除名,无法在选票上改变其党派归属,因此他一直以独立人士身份参选。[47]
Remove ads
时间线
- 5月28日——弗格斯在罢免下议院议长一职的投票中幸存下来(168票对142票)。自由党、绿党和新民主党投票反对罢免,而保守党和魁人政团则投票赞成罢免。[67]
- 6月24日——保守党在一场联邦补选中赢得了先前由自由党自1993年以来控制的多伦多圣保罗选区。[68][69]
- 9月4日——新民主党正式终止与自由党的信任供给协议。[70]
- 9月16日——魁人政团在一场联邦补选中以轻微优势击败自由党,赢得了在位于蒙特利尔的拉萨尔-埃马尔-凡尔登选区。[71]
- 11月20日 —— 艾伯塔省自由党国会议员兰迪·布瓦索诺因被指控经营一家寻求联邦合约的企业,并虚假宣称自己为原住民,因此宣布辞去内阁职务。[72]
- 12月9日 —— 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第三次面临不信任动议,最终成功挺过。保守党和魁人政团支持动议,但自由党、新民主党和绿党联手反对,让政府得以续任。[73]


- 1月6日——总理特鲁多宣布辞职,但会留任总理和自由党党魁直至新党魁继任总理,并且已请示总督宣布国会休会至3月24日让党魁选举在此期间能顺利进行,以免因反对党提出不信任动议而倒台。[82][83]据CBC获悉,同日特鲁多试图与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达成协议,以便他的政府能在议会再撑几周,两党拒绝了请求。[84]
- 2月4日——绿党结束联合党魁投票,乔纳森·佩德诺与伊丽莎白·梅伊一起当选为联合党魁。[85]
- 2月13日——人民党党魁马克西姆·伯尼尔宣布他将再次竞逐博斯选区。
- 3月4日——绿党联合党魁乔纳森·佩德诺宣布他将竞逐乌特勒蒙选区。
- 3月9日——马克·卡尼当选为自由党党魁。[86][87][88]
- 3月14日——卡尼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4任总理,并任命第30届加拿大内阁。[89]
- 3月22日——卡尼宣布他将在尼皮安竞选。[90]
- 3月23日——卡尼请示加拿大总督玛丽·西蒙解散国会,触发大选。[2]
- 4月1日——蒋振宇因25年1月与媒体见面时曾指,如有人将郑敬基交予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可获港元100万元悬红,言论引发包括保守党及多个民间组织的强烈谴责,故蒋振宇于凌晨在社交平台X发声明指,担任当区国会议员3年半来为“人生中最光荣的事”,并称在加拿大面对重大抉择的关键时刻,并不希望其事件影响自由党,遂决定不再参选[91]。
- 4月7~9日——候选人提名截止日期;最终候选人名单公布。[92]
- 4月16~17日——领导人辩论委员会主办的领导人辩论定于蒙特利尔举行。[93]
- 4月18~21日——进行提前投票作业。根据加拿大选举局于4月22日公布的预估,约有730万名选民完成了提前投票。[94]
- 4月22日——为至加拿大选举局办公室投票,或申请邮寄投票之最后期限。
- 4月28日——联邦选举正式举行。
竞选过程
截至4月7日提名截止,加拿大选举局表示共有1,959名候选人参加选举。[95]在全部343个选区中,没有任何政党提名了完整名单(除了魁人政团在魁北克的78个选区全部提名)。自由党、保守党与新民主党各缺席一个选区,[96]分别是波诺卡—迪兹伯里、魁北克和南岸—圣玛嘉烈。[97][98][99]
波诺卡—迪兹伯里的自由党候选人扎尔纳布·扎法尔因“加拿大选举局的行政疏失”未被标示为自由党身份,但自由党仍支持她。保守党在魁北克的缺席原因是“文件问题”,而新民主党在南岸—圣玛嘉烈的候选人则因“个人原因”退出。[96]

“最长选票委员会”在保守党党魁皮埃尔·普瓦列夫尔的选区卡尔顿提名了83位无党籍人士,使总人数达到91名。[100]被问及为何不在其他党魁的选区进行类似行动时,组织者表示因资源有限而无法实现。[101]
- 将最低所得税税率从15%降至12.75%。[119]
- 如果投资于加拿大企业,则免税储蓄账户年度缴款限额增加5,000元。[120]
- 废除整个自由党政府的碳定价法,包括针对企业和工业的碳税。[121]
- 任何出售资产的个人或企业和在加拿大再投资时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18个月。[122]
- 取消加拿大制造车辆的商品及服务税。[123]
- 为直接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临时贷款计划。[124]
- 两年内减少25%的官僚繁文缛节。[125]
- 每年削减100亿元的政府顾问支出。[126]
- 打击离岸避税天堂挽回每年高达10亿元的税收损失,并向举报人提供高达20%的追回税收收入。[127]
- 取消所有购屋者购买价值低于130万元的新房时缴纳的商品及服务税。[115]
- 推动加拿大各城市降低新房屋建设的开发费用,目标是让各市政府削减高达5万加元的新房屋建设经费,其中一半的损失由联邦政府补偿。[128]
- 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建造230万套新房,透过将联邦基础设施资金与15%的审批增幅挂钩,激励城市批准建造更多住房,出售11,000处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中的15%用于建造住房。[128]
- 废除自由党C-5法案和“抓后即放”的C-75法案,对大规模枪支走私犯、人口贩子和芬太尼贩运者强制判处终身监禁。[129]
- 加强对亲密伴侣暴力行为的处罚。[130]
- 政府会使用但书条款(《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33条)赋予法官权力,对被判犯有多项谋杀罪的人判处连续终身监禁,并且25年后不得假释。[131]
- 四年内每年平均预算2.5亿元用于资助毒瘾复健中心,关闭监督注射地点,并禁止注射地点在学校、游乐场和公园等地500米范围内设立。[132]
- 废除环境评估法,加速推进管道运输和采矿等资源项目。[133]
- 废除C-69法案,建立预先核准的能源走廊,加速全国重点能源基础建设计划,向纽马克特场销售加拿大自然资源。[134]
- 将迅速批准10个资源开采项目,包括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二阶段。每个项目只创建一份申请和一次环境审查,目标是在六个月内、最多一年内对申请做出决定。[135]
- 授予魁北克省根据国际流动计划选择大多数临时移民的权力。[136]
- 停止资助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英语节目,同时保留其法语节目。[137]
- 改善对退伍军人的支持。[138]
- 加强联邦问责法。[139]
- 终止联邦政府对塑胶吸管和购物袋等一次性塑胶制品的禁令。[140]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在2022年5月的报告中,领袖辩论委员会建议对未来的辩论进行多项改进,并建议该委员会继续作为一个由公共资金支持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领袖辩论。[205][206]
2024年10月,领袖辩论委员会宣布,英语辩论将由安大略电视台的史蒂夫·派金主持,而法语辩论则由Ici资讯频道的帕特里斯·罗伊主持。[207]
TVA电视网亦宣布计划举办独立的电视辩论,并提议向参与者收取75,000加元,以支付节目制作费用。保守党和魁北政团同意参加,新民主党虽然也同意参与,但同时批评这种“付费辩论模式”;[208]绿党则未受邀。[209]随后,自由党宣布其领袖卡尼不会参加辩论,TVA便决定取消该场辩论。[210]
2025年4月1日,选举委员会宣布已向魁人政团、保守党、绿党、自由党及新民主党的领袖发出辩论邀请。受邀的依据是符合以下三项条件中的至少两项:目前在国会中拥有至少一席、在全国民调中获得至少4%的支持率、以及在至少90%的选区提名候选人。[211]
然而,绿党的邀请在4月16日被撤回,因其最终仅在232个选区提名候选人(不到70%),未达成其先前向委员会承诺“在所有选区提名人选”的目标。[212][213]人民党则因未在国会中拥有席位,且民调支持率未达4%,未获邀参与辩论。[93][211]
4月15日,魁人政团与新民主党领袖建议将法语辩论改期,原因是该辩论与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例行赛最后一场比赛撞期,该场比赛将决定球队是否晋级季后赛。委员会虽未同意更改日期,但决定将辩论开始时间提前两小时,改为东部时间下午6点举行。[214]
在法语辩论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极右翼媒体《反叛新闻》及其他右派媒体占据了发言主导地位,导致现场其他记者提出抗议。[215]委员会执行董事米歇尔·科米耶回应表示,他“并不知情”《反叛新闻》及与创办人以斯拉·勒万特相关的另一组织,已向加拿大选举局登记为第三方广告商。[216][217]在接受CBC新闻记者大卫·科克伦采访时,科米耶被问及记者提问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提问内容的性质。他回应说:“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有限度地管理言论自由。”
隔日的英语辩论中,《CTV新闻》和《环球邮报》报导,以斯拉·勒万特与其他媒体记者间发生冲突[215]。 《环球新闻》一位记者则指称,《反叛新闻》员工曾试图干扰辩论的现场直播。随后,科米耶以安全考量为由,临时取消了原订的记者会,而蒙特利尔警方也接手现场维安。[217][218]
加拿大枢密院称,中国对香港裔保守党候选人郑敬基进行跨国镇压,在微信、TikTok、小红书等社群媒体上散布谣言意图使其落选。[220]
时任议员蒋振宇曾称,郑敬基正被中国通缉,若将其带至中国领事馆可获得悬赏。蒋因此被批评协助中国、背弃加拿大,他最终宣布退选。[221]
民意调查
根据大多数民调,保守党自2022年自由车队示威结束后以微弱优势领先自由党。自2023年夏季起,保守党的民调支持率大幅上升[222],优势扩大至两位数直至2025年2月。[223]
直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2月发动美加墨贸易战威胁课征加拿大25%的关税后,自由党政府在聚旗效应的加持下其支持率大幅回升,甚至有民调显示自由党支持率反超保守党。[224]当卡尼宣誓成为新任总理时,自由党已反超保守党,并逼近组建多数政府的门槛。分析人士称,此次逆转在加拿大政治史上“几乎没有前例”。[225]
特朗普对此的反应是他不在乎,特朗普在2025年3月18日福斯新闻访问中称他“宁愿和自由党打交道,也不愿和保守党打交道”,因为他认为“自由党更容易地处理”,并且不满保守党党魁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强硬反特朗普的姿态。[226]
选举结果
![]() 全国各选区胜出政党及其得票率 ![]() ![]() 省及领地席位统计 | |||||||||
---|---|---|---|---|---|---|---|---|---|
政党 | 自由党 | 保守党 | 魁人政团 | 新民主党 | 绿党 | ||||
领袖 | 马克·卡尼 | 皮埃尔·普瓦列夫尔 | 伊夫-弗朗索瓦·布朗谢 | 贾格米特·辛格 | 伊丽莎白·梅伊 乔纳森·佩德诺 | ||||
选票 | 8,595,449 | 8,113,494 | 1,236,338 | 1,234,739 | 238,896 | ||||
43.76% |
41.31% |
6.29% |
6.29% |
1.22% | |||||
席位 | 169 (49.56%) | 144 (41.68%) | 22 (6.42%) | 7 (2.04%) | 1 (0.30%) | ||||
169 / 343
|
144 / 343
|
22 / 343
|
7 / 343
|
1 / 343
|
↓ | ||||||||||
169 | 1 | 7 | 22 | 144 | ||||||
自由党 | 绿党 | 新民主党 | 魁人政团 | 保守党 |
学生投票选举是与真实选举并行的模拟选举,由18岁或以下的学生参与。它们由CIVIX Canada与安大略省选举局合作管理。学生投票选举用于教育目的,不计入实际结果。
146 | 2 | 13 | 18 | 164 | ||||||
自由党 | 绿党 | 新民主党 | 魁人政团 | 保守党 |
选后分析
选举结果与选前民调接近,但与2024年底的民调预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2024年12月,保守党曾领先自由党20个百分点;然而,特鲁多辞职由马克·卡尼接任自由党党魁及总理,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敌对外交政策,与批评者对皮埃尔·普瓦列夫尔贴上的“小特朗普”标签拖累选情[231],导致了民意的显著转变,转而支持自由党。此外,策略性投票也在这次选举中发挥了作用,让自由党受益。新民主党表现下滑,也被认为与策略性投票有关。[232]
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传统政党的合计得票率约为85.1%,相比以往上升许多,也是1930年以来双方支持率首次超过这一门槛。[233]

自由党在本次选举中重新夺回领先地位,结束上届得票率败给保守党的局面。本次得票率达43.8%,为1980年以来最高纪录,同时也是自2015年执政以来的最佳成绩。虽然仅获得169席,未达多数政府所需的172席门槛,但仍成功组成少数政府。
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以及海洋省份中,自由党皆取得领先。魁北克席位增加最多,共新增10席;多伦多地区亦有亮眼表现,特别是在401号高速公路以南的城市和富裕地区,夺回去年补选中失去的一席,并在渥太华地区产生了压倒性的优势,不过,安大略省总席位较前次选举减少5席;不列颠哥伦比亚则增加6席,与保守党仅相差1席;在曼尼托巴省,该党赢得了6个席位,仅比保守党少1个席位。[234][235]
另一方面,保守党在本次选举中获得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得票率,达41.3%,为1988年以来的最佳表现,同时也是该党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该党共赢得144个席位,仅次于2011年组成多数政府时的表现。然而,无论是在得票率还是席位上,仍未超越自由党。
尽管最终未能胜选,保守党在草原三省仍维持明显优势。此外,在安大略省的大多伦多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岛及其北部沿海地区,以及一些传统上不利于保守党的工人阶级选区(如温莎及安大略省北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36]保守党在本次选举中共增加25席,远多于自由党的5席增幅。其中,在安大略省增加最多,共增15席;不列颠哥伦比亚增加5席,仅比自由党少1席;在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及魁北克省各增1席;新斯科舍省则减少2席,目前仅保有1席。
然而,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在卡尔顿选区败给了自由党候选人范载。当地选民向传媒表示,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支持2022年自由车队的抗议活动,该活动占据了市中心一部分,加上他语言风格与特朗普相似,并承诺削减公务员,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他在该选区的落败。[237][238]
魁人政团在本届选举中仅获得6.3%的全国得票率,在魁北克省的支持率也下滑至27.7%,最终取得22席,较上届减少10席,对魁人政团而言,这次选举结果是该党在其历史上第三差的表现。该党未能巩固其在魁省的优势地位,部分关键选区的票源被自由党分食,包括多名重量级党员如国会领袖阿兰·泰里安皆落选。
新民主党在本届选举中仅获得6.3%的全国得票率,最终只赢得7席,创下该党自成立以来的最差成绩。与上届相比,席位锐减18席,其中有7席来自自由党,有10席来自保守党,得票率亦大幅下滑,其党魁贾格米特·辛格也未能伯纳比中选区连任成功。由于未达12席门槛,新民主党失去官方政党地位,这是自1993年以来首次。
绿党仅获得1席,比上届少了1席,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差表现。全国得票率为1.2%,较2021年的2.33%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唯一当选的席位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萨尼奇—海湾群岛选区,由党魁梅伊成功连任。而另一个联合党魁佩德诺则未能在乌特勒蒙选区胜选。
选后反应
当选举结果得知后,自由党党魁卡尼发表谈话,表示将以谦逊与责任感回应选民的托付。他强调,无论选民支持哪个政党,他都会努力成为所有加拿大人的总理。他指出:“我会始终尽我所能,代表所有称加拿大为家的人民。”
卡尼也承认此次选举结果显示民意的多元与分歧,并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倾听与合作的时刻。他呼吁各界放下对立,以共同利益为优先,推动实质改革与经济转型。他提到:“我们的政府将大胆思考,勇敢前行,确保没有人被遗漏在后。”
在谈及国际议题时,卡尼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表达强烈关切。他批评特朗普透过加征关税与贸易施压试图削弱加拿大经济,并公开质疑加拿大的主权。他表示:“有一个人正试图削弱我们的经济:唐纳德·特朗普。”对于特朗普曾声称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州的言论,卡尼则坚定回应:“美国不是加拿大,加拿大永远、绝对不会以任何形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239]
选举结果公布后,保守党党魁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发表了败选演说。他坦然承认选举失利,并表示尊重加拿大人民的选择。他首先感谢来自全国的支持者与志工,并指出,尽管未能成功组建政府,保守党在此次选举中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提到,保守党成功获得超过20个席位,并达成自1988年以来的最高得票数,对此他表达了感谢。
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指出,尽管保守党未能为新民主党和自由党提供足够席位以组成联合政府,最终自由党仍组建了少数政府。他强调,加拿大的民主过程与选民选择应该得到尊重。他表示,保守党将继续负责监督自由党政府的施政,并祝贺总理卡尼能继续领导这个少数政府。
谈及未来,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提到,他会继续担任保守党领袖,并表示保守党将继续在议会中担任有效的反对党,关注经济、生活成本、住房等议题,并捍卫加拿大人民的利益。
他呼吁党内保持团结,不因一次挫败而气馁,而是应从中吸取经验,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他表示:“这场选举并非终点,而是我们下一个旅程的开始。”[237][240]
而在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失去了其自己所在的卡尔顿选区后,保守党议员达米安·库雷克宣布将会辞职,以便让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参加接下来的补选。[241]库雷克在艾伯塔省巴特河—克劳福特选区以超过80%的选票再次当选,该选区是保守党最稳固的选区之一,而卡尼也说将在收到请求后要求总督西蒙颁发补选令,并表示:“我会确保尽快进行……不玩把戏、没有拖延,直接处理。”皮埃尔·普瓦列夫尔则对库雷克表示感激,并坦言这让他有机会透过补选重返国会。[242]
在皮埃尔·普瓦列夫尔正式重返下议院之前,他将没有资格继续担任反对党领袖,因此前保守党领袖安德鲁·熙尔被任命为下议院临时领袖。[243][244][245]
当选举结果得知后,魁人政团党魁布朗谢承认其政党在选举中遭遇挫败,他接受选民对选举结果的裁定,并坦承政党在此次大选中遭遇了损失。然而,布朗谢将这一结果归咎于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战及其将加拿大变成第51个州的言论,以及自由党利用加拿大人恐惧心理的策略,他强调魁人政团将持续捍卫魁北克的利益,并呼吁国会内各政党展开合作,以共同面对国家的挑战与责任。他表示,即使在失利之后,魁人政团也将以建设性态度参与国会运作,确保选民的声音在联邦层面上不被忽视。
布朗谢也指出,选民给予他们关键少数的席位意味着魁人政团应该在议会中发挥影响力,特别是在少数政府的局势下。他补充说:“我们会坦率地表达魁北克的立场,但不会让加拿大其他地区感到威胁或不安。”[246][247]
在选举之夜,新民主党党魁贾格米特·辛格于伯纳比中联邦选区选区落败,且新民主党失去具官方地位政党后,正式宣布将辞去党魁职务。他在声明中坦率承认,选举的结果令人失望,但他也表示,这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作为党魁,他必须为结果负起政治责任。
贾格米特·辛格指出,他已正式通知党内高层,自己将辞去领导职位,并表示在选出临时领袖之前,会协助党的过渡工作。他说:“带领新民主党是一生难得的荣誉,虽然今天的结果令人痛心,但我对这个党的信念从未动摇。我相信,现在是时候让新的声音、新的能量带领我们迈向下一章。”[248][249]
当选举结果揭晓后,绿党联合党魁梅伊表示,对于能再次获得选区选民的信任与支持感到欣慰,并对绿党在少数政府格局中仍能保有一席之地充满期待。她坦言,尽管绿党在全国表现未如理想,选票支持率创下新低,但她仍坚信环境与正义议题的重要性,并将持续在国会中为此发声。梅强调,个别胜选并非终点,而是推动全国环保政策与民主改革进程的一部分,她也对未来有机会在国会中扮演更积极角色表达开放态度。[251]
另一方面,绿党联合党魁佩德诺则说他对选举结果仅赢得1席且未能获得选民广泛支持感到遗憾,并坦言绿党在此次选举中未能达成预期的突破。他指出,作为共同领袖,自己有责任为选举结果负起政治责任,因此选择辞去领导职务。他强调,这个决定并非出于个人挫败,而是出于对政党责任政治的尊重。[252]
英国: 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祝贺马克·卡尼在选举中胜出,并强调加强英加经济关系的重要性,指出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为两国劳工阶层带来安全与繁荣。[253]
法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祝贺卡尼当选,赞扬他在当前全球挑战中展现出强大的加拿大领导力。马克龙表示期待进一步加深法加两国的友谊,并强调将与这位新任加拿大领导人“肩并肩”合作。[254]
澳大利亚: 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祝贺卡尼当选,并表示将致力于强化澳加之间历久弥新的友谊。他强调在全球局势不稳之际,双方持续合作对两国人民都有深远益处。[255]
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祝贺卡尼及自由党在选举中获胜。他强调印度与加拿大之间共享的民主价值、对法治的坚定承诺以及紧密的民间交流,并表示期待与卡尼合作,深化双边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机会。[256]
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祝贺卡尼与自由党在加拿大大选中获胜,并对加拿大一贯坚定的支持表达深切感谢。他肯定加拿大在军事、财政与人道援助上的领导角色,以及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原则立场。泽连斯基表示,相信双方将在追求和平、公义与安全的共同理念下,进一步加强伙伴关系。[257]
捷克: 捷克总理费亚拉祝贺卡尼赢得选举,强调加拿大是捷克共和国的重要伙伴与盟友。他表示期待加强双边合作,不仅在北约架构内,也涵盖加拿大与欧盟之间更广泛的关系。[258]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祝贺卡尼在加拿大大选中获胜,称此次的选举标志着加拿大翻开新篇章。他希望新政府能与卡尼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259]
巴西: 巴西总统鲁拉对卡尼赢得选举表示诚挚祝贺,并强调巴西愿进一步拓展与加拿大在“人权推广与保障、气候变迁对策”等共同关注领域的合作。他亦表达对推进南方共同市场与加拿大政府潜在合作协议的高度关切与期望。[260]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总理普兰科维奇祝贺卡尼当选,并表示:“我期盼我们能加强未来的合作与双边关系。身为北约盟邦,克加两国将持续共同面对挑战,守护我们所共享的核心价值。”[261]
爱沙尼亚: 总统卡里斯向卡尼致上诚挚贺意,赞扬加拿大在促进国际安全与捍卫民主价值方面的领导地位,并强调爱萨尼亚珍视与加国间的深厚友谊。他表示,期待未来双边及跨大西洋体系中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262]总理米哈尔亦对卡尼及自由党表达祝贺。[263]
芬兰: 芬兰总理奥尔波祝贺卡尼当选加拿大总理,并期盼芬加两国在未来持续维持密切合作。他同时向卡尼在新职务上献上最诚挚的祝福。[264]
德国: 时任德国总理朔尔茨祝贺卡尼在选举中获胜,并强调两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265]
冰岛: 冰岛总理克丽丝特伦祝贺卡尼当选,并表示冰岛视加拿大为其最亲近的盟友之一。[266]
日本: 日本首相石破茂对卡尼当选表达诚挚祝贺,并表示期待与其紧密合作,进一步强化日加战略伙伴关系,并携手推动自由且开放的印太愿景。[267]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总统林克维奇斯向卡尼祝贺其在选举中胜出并续任总理。他指出,拉加之间拥有稳固的双边关系,并特别感谢加拿大在领导北约驻拉多国部队方面的贡献,期待双方持续深化合作。[268]
立陶宛: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对卡尼先生胜选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两国关系持续发展。[269]
卢森堡: 卢森堡总理弗里登祝贺卡尼在选举中获胜,并表示期待未来进一步拓展与加拿大的合作关系。[270]
荷兰: 荷兰总理斯霍夫对卡尼赢得加拿大选举并续任总理表示诚挚祝贺,并期待双方进一步强化双边合作。[271]
新西兰: 新西兰总理卢克森祝贺卡尼当选,并强调纽加两国拥有诸多共同价值与合作潜力。他表示期待与卡尼展开实质合作,共创未来。[272]
挪威: 挪威总理约纳斯·加尔·斯特勒向卡尼表达祝贺,赞扬加拿大作为亲密的盟友与重要合作伙伴在国际安全、乌克兰、北极与气候等议题上展现领导力,并强调“唯有团结,我们才能展现真正的力量”。[273]
瑞典: 瑞典总理克里斯特松祝贺卡尼当选加拿大总理,强调瑞加两国拥有坚实的友谊与盟邦关系,并期盼进一步拓展现有的卓越合作。[274]
台湾: 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向卡尼及自由党表达诚挚祝贺,对加拿大长期支持台湾表示感谢,并期待双方在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多元领域深化合作,持续强化双边关系。[275]
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卡尼总理致贺,祝贺其在大选中获胜。双方并已同意近期举行会晤,进一步推动美加关系。[276][277]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