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港铁机场铁路Adtranz-CAF列车
港鐵列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港铁机场铁路Adtranz-CAF列车(英语:Lantau Airport Railway Adtranz-CAF Train,简称LAR Train或CAF-Train)是港铁公司(前称地铁公司)为其东涌线及机场快线而购入的列车。该列车由西班牙的CAF,以及德国与瑞士的Adtranz(2001年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收购,现为阿尔斯通旗下)制造,机场快线全线11列及东涌线12列列车均用此电力动车组。此乃香港历史上第一款非由英国厂商制造的通勤型电力动车组 ,目前本列车仍为港铁机场铁路主力列车车型,预计2029年开始本列车将会退役,并改由机场铁路中国青岛四方制列车成为东涌线与机场快线的主力列车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铁道迷经常误称LAR Train为“A-Train”[3],但实际上此名称从未获官方承认,亦未有在任何合约或文件上称之为“A-Train”。
港铁机场快线Adtranz-CAF列车与港铁迪士尼线列车一样,都是港铁少数不设紧急通风窗的列车之一。
Remove ads
概要
机场快线和东涌线的行走路段较市区线[注 1]长及站距较远,有见及此,所以行走该两线列车皆采用流线型设计及内嵌式乘降门。这款列车的设计最高时速是140km/h,是世界目前最高速的通勤型载客列车之一(最高营运时速为135km/h[2],另一款速度是相等于东涌线韩制列车、近畿川崎列车及屯马线中国制列车),加速率1 m/s²、减速率1 m/s²[2]、紧急刹车减速率1.3 m/s²[2]、牵引系统为使用GTO元件的VVVF逆变器,是前地铁首款使用交流传动技术的载客列车。
然而,由于列车其气密设计并非如高速铁路列车般优越。当列车于隧道高速行驶时,因气压关系风会经过门边缝隙渗入车厢,以致造成哨声和噪音,而且时有乘客的耳部产生不适情况出现,尤于进出隧道时特别明显,有如乘坐飞机一般的体验,亦有传港铁机场快线和东涌线的行车隧道较窄亦是原因之一(乘客可以吞口水或以其他的方式来缓解耳部不适的情况)。
Remove ads
历史
1994年,面对香港机场铁路的两条线路(东涌线、机场快线)将计划于1997年与赤鱲角新机场同时投入服务,当时的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开始根据机场铁路的营运要求,在国际上寻找厂家、订购车辆。1994年11月28日,地铁公司与德国ABB丹拿-宾士运输系统股份公司(ADtranz)和西班牙铁路建设和辅助器材有限公司(CAF)组成的合资公司——ACJV(ADtranz-CAF Joint Venture)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总额近43700万马克的机场铁路列车合约,其中ADtranz的份额为13600万马克。根据合约,合资企业将于1998年前提供12列8节及11列10节编组的列车(营运初期为每列7节编组,余下12节(东涌线)/33节(机场快线)作为交替使用及后来扩充之用)[4]。ADtranz负责提供带有列车控制系统的全套牵引设备,而由西班牙CAF负责提供车体、转向架、内部装备、所有辅助设备(包括静态逆变器)和诊断系统[5]。
列车设计方面,英国 Design Triangle负责车头及车身外观、驾驶室及控制设备,车厢内装则由Jones Garrard(现称为Jones Garrard Move)负责。首两卡机场快线及东涌线的列车车头模型样版由西班牙 Diara Design负责制造,列车诊断及信息系统由西班牙 SEPSA 提供,列车亦配备了由AEG研发的“GEATRAC I”列车控制系统。
列车在西班牙CAF的工厂内进行装配、静态检测和调试。首次动力学试验则转移至ADtranz位于柏林享宁斯道夫(Heinersdorf)的试验线上进行,而列车验收工作则安排在香港进行。首列机场铁路列车(即今东涌线为V607/V807及机场快线为E103/K403)于1997年10月16日抵达香港地铁小蚝湾车厂[6],但由于机场铁路工程进度延误,列车抵港初期并未能即时上线运行,只能停泊于车厂;同时受到新机场启用日期多次拖延影响,机场铁路的通车日期也相应延迟。1998年2月23日,机场铁路列车于青衣至香港各站,展开全系统调试及验收[7],并于4月27日开始调试运行。1998年6月22日,东涌线率先开始营运;至7月6日,机场快线也和香港国际机场同时投入服务[6]。当时,本列车以7卡运行,扩编车卡则一直放在小蚝湾车厂,直至2003年扩编为止。
而东涌线属于通勤铁路线,所以列车内部设计除了线路图只显示东涌线的闪灯线路图、只在头尾两卡设置各两个轮椅预留位和不设信息台外,大部分设计与市区线列车没有太大分别,通车初期设7列车卡,于2003年初扩编为8卡列车(增加车卡W7XX,原有车卡不用反向及拆除组件;而此等扩编方法亦为深圳地铁南车浦镇A型电力动车组所使用),以配合南昌站启用后所增长的客量。
行走机场快线的列车经过特别设计,最多能以10节编组行驶(最终未有实行),但通车初期只以7节组运行,于2005年10月起改为8卡列车(增加车厢F2XX),以配合博览馆站启用后所增长的客量。每当亚洲国际博览馆有大量人流时,部分班次将改用东涌线列车以作疏导。其中往香港方向的第一节是专为香港站或九龙站预办登机手续的寄舱行李而设的专用货卡K(该货卡不设车窗及设有5对乘降门),其余每列客卡只设有2对乘降门,并附设4块显示屏、16行共64个座位(E卡其中4个座位改为两张接椅连一个轮椅预留位)和行李架,而皮制软座位的椅背安装了小型电视屏幕(早期可查阅即时航班资料及旅游信息,其后则多为机场快线形象识别及世界主要城市时间,有时甚至没有提供信息)。
2001年,机场快线及东涌线各一列列车在调车机车牵引下,前往九龙湾车厂担当“第一代载客列车退役仪式”的典礼用车。在发送期间,由于市区线隧道限界太窄,导致包在车上的发泡胶出现磨损。因此,机铁列车在是次典礼完结并送回机铁以后,不曾再驶入市区线区段。
2008年,港铁斥资港币2700万元翻新机场快线11列列车车厢内部,其中包括把丝绒座位更换成皮制座位,将椅背小型电视拆除,改在每列客卡加装四个23英寸大液晶体电视,并于椅背上装上独立喇叭及设有音量掣(唯列车80%座位会辟作静音区(即E卡及其他客卡除中间部分的两成座位外均为静音区),只能看见电视画面及字幕),首列翻新完成的列车已于10月22日投入服务,其余的10列列车亦于2009年年中完成翻新工程[8]。
2015年7月7日,为改善机场快线服务水平,港铁将为机场快线列车的第一及第七卡,装设适用于流动通信装置之USB充电插位[9]。
2018年5月起,列车乘降门编号贴纸换成接近九铁款式。
2018年8月,港铁为V612/812试验性安装车载轨道检测系统、车轮环和减噪音液体瓶(已重投服务)。而E111/K411同样试验性安装车载轨道检测系统、车轮环和减噪音液体瓶;而机场快线列车将陆续安装以上设备。
2019年6月,港铁计划在2020初再次翻新机场快线列车,主要计划更换坐垫椅套,并在同年底完成工程。
2020年9月14日,首两列(E108/K408 & E110/K410)完成更换椅套及地毡的列车已投入服务,新椅套及地毡以白色及深蓝色为主调,头枕印上机场快线标志。
Remove ads
试用新设备
所有机场铁路Adtranz-CAF列车已安装车厢内闭路电视系统。
特点
本列车是港铁系统中首款采用VVVF技术的载客列车,而本列车亦设有再生制动,可以将列车制动时所产生的动力循环再用,减少无用的热被排走。此外,列车的制动速度亦比市区线现代化列车稍高,但是最高制动率比市区线现代化列车稍低(本车的最高制动率为 1.35 m/s²,市区线现代化列车的最高制动率为 1.4 m/s²)。
这款列车是港铁首度采用嵌入式乘降门的列车型号,并经常暴力关门,隔音效果比市区线现代化列车良好。
乘降门及其机械组件由CAF及德国SCHALTBAU Bode[10][11]制造,乘降门控制软件由德国 Bemag of Düsseldorf[12]提供。
注意机场快线列车每卡只有2只乘降门(除行李卡5只乘降门外),且乘降门阔度比东涌线列车稍窄。
- 列车外观:
由英国 Design Triangle 设计其流线型车头及车身外观。首两卡模型样板由西班牙 Diara Design 负责。
- 车厢内装
分别由英国 Design Triangle(机场快线)及 Jones Garrard(东涌线)负责。
- 列车空调机组由西班牙 Stone Ibérica(曾为西班牙 Albatros 子公司,2000年改称 MERAK,2005年由 Knorr-Bremse 全资收购成为旗下子公司)[13]提供;
- 紧急逃生斜道由法国 BARAT group 提供;
- 列车的牵引系统连电动机由 ADtranz(AEG)提供;
- 列车制动系统由英国 SAB-WABCO 提供;
- 列车转向架由 ADtranz 设计、CAF 负责制造;
- 列车辅助设备、静态逆变器、信息及诊断系统均由西班牙 Albatros SEPSA[14](现 SEPSA MEDHA)提供;
- 车卡连贯通道由英国 Woodville Polymer(现称为 Dellner Woodville)[15]制造;
- 列车动态线路图由西班牙 Ikusi 提供。
列车车厢玻璃及乘降门玻璃由西班牙 Ariño Duglass 提供。
列车问题
2005年8月,经济日报报道东涌线列车车厢车窗及列车接驳位(俗称风琴位)出现漏水情况。地铁表示检验东涌线全线列车后,相信漏水只是车窗未关妥,至于接驳位漏水亦只是个别事件,稍后会分批在全线列车接驳位,再涂上一层防水胶膜。[16]其后出现冷气出风口滴水问题,令座位上的乘客遭弄湿,地上亦出现一摊水渍。[17]
在2012年出版的《二ホンコン~香港人的日港鉄道見聞録~》中,提及到机场快线列车的问题,包括车内设备及座位。当中他们提及座位不能如日本一样,可把座位旋转及两座位容纳4人。在车内设备问题方面,车厢内不设LED阅读灯,所以对于要阅读书籍的乘客就会很麻烦。
除了Y车 (Y701-Y712),本列车经常出现暴力关门现象。与韩制列车不同,尝试调整也没有用。
记事
- 1997年1月27日:第一列东涌线列车抵港。
- 2003年5月:第一列八卡列车投入服务。
- 2015年9月18日:一列驶往东涌的列车编组于九龙站故障,上行列车一律改于4号站台上落,直至该列车由另一列车推至南昌站紧急站台为止。
- 2019年9月1日:东涌站附近有示威活动,防暴警察和速龙小队进入东涌站,但未见示威者,其后进入站台一列V612/V812列车上检查黑衣人的身份证。[18][19]
- 2019年9月22日:有示威者登上一列V604/V804编组列车到达南昌站的列车时,擅自进入V804车厢的驾驶室并把紧急逃生梯放下,导致东涌线服务轻微受阻。
- 2021年1月15日:网上流传一条短片,两名全身赤裸的男子,在一列V611/V811编组列车内进行性行为,引来网民热议。港铁表示已就此事报警,有需要时会配合警方调查,并呼吁乘客不应在铁路处所内作出不雅、使人反感或造成骚扰的行为。警方将案件暂列公众地方行为不检及发布淫亵物品,交由葵青警区重案组跟进,暂未有人被捕。[20]
退役
此型号列车将不会进行任何车辆翻新工程,2020年1月2日,中国中车在微信公布与港铁签订了总计约38.2亿元人民币的地铁车辆及配件销售合约。港铁认为,就要更新东涌线及机场快线列车进行计划,经过详细考虑包括市场情况等后,有意在2015年与青岛四方签订的合约基础下(即市区线愿景列车),签订补充协议增购列车,替代车龄逾二十年,车况不佳且尚无翻新计划的东涌线及机场快线列车。[21][22]订单或会包含供其他线路加班,或用以替换其他车龄快达20年但仍然未有翻新计划的列车。当机场铁路愿景列车投入服务时,均会逐步退役,届时此型号的列车,将会是香港铁路史上第四款的退役列车,将会是继轻铁第二期列车之后,第二款无计划翻新的退役列车,以及继港铁市区线现代化列车之后,第二款被港铁中车青岛四方电力动车组取代的列车。
图片库
轶事
香港电影《拆弹专家2》曾经在此款的机场快线列车取景,当中由谢君豪饰演的马世军驾驶E104列车深入网民形象,有网民调侃为“马世军快乐车”。
参见
- 港铁机场铁路韩制列车
- 港铁迪士尼线列车
- 港铁机场铁路中国青岛四方制列车(行驶于东涌线、机场快线,预计2028年起投入服务,将会取代本型号列车)
- 港铁迪士尼线中国青岛四方制列车(行驶于迪士尼线,预计2028年起投入服务,将会取代现有迪士尼线列车)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