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县马公市各里沿革列表

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各里行政區域變動與沿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縣馬公市各里沿革列表
Remove ads

澎湖县马公市各里沿革列表,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地区,辖内村里行政区域自清领时期日治时期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名称变化,列表如下[1]

Thumb
马公市行政区域图(引自澎湖县马公市公所)
Thumb
今澎湖县马公市的位置与范围示意图

沿革

Thumb
妈宫街井规划平面图,图上标示妈宫五个通称町名,分别为宫内町、北町、东町、南町、西町。(1912年1月1日)

当今澎湖县马公市地名一词源自日治时期的大正九年(1920年),马公地区位于澎湖本岛(大山屿)西部,古称“妈宫屿”,自古便是能遮风避雨的港湾所在。早于明、清朝代的文献,便有“娘宫”、“妈澳”、“妈祖台”、“祖妈宫”、“马祖澳”等等的记载,其中以“妈宫”最为常见。而探究“妈宫”名称的缘由,由于岛上在明朝万历年间便有祭祀妈祖的庙宇(澎湖天后宫),故“妈宫”此一地名的渊源被认为和妈祖海神信仰有所关联,随后也从地方庙宇扩大成当地地名概念。[1]:143

“妈宫”一名持续沿用至日治时期中期,直到大正九年(1920年)间,台湾总督府的第八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动行政区域改制,原澎湖厅改组成澎湖郡,澎湖郡辖下的“妈宫”便仿其音字形,被简化成“马公”,并沿用迄今。[1]:143[2]:98-100

大正15年(1926年),行政区再度调整,澎湖自高雄州脱离,独立成澎湖厅,澎湖厅下辖“马公支厅”以及“望安支厅”,马公支厅下辖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屿庄,其中“马公街”延续高雄州澎湖郡时期的机关编制。[3][4]

二战结束治权转为中华民国后,澎湖县马公市的民间一直有复名的声浪,不少人认为“妈宫”之名才有城市历史的延续感,主张从“马公市”复名回“妈宫市”,亦便于子孙追溯故乡的文化渊源。[5]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政权, 大清帝国 ...
Remove ads

注释

  1. 根据黄验、黄裕元的 《台湾历史地图》一书所述:行政区域规划在田健治郎出任台湾总督(第八任)时有大幅改动,直到日治时期结束前仍有些许变动。
  2. 马公镇于民国70年(1981年)升格为马公市。
  3. 妈宫城直到日治时期末期、昭和13年(1938年)才被大规模拆除;所以在日治时期的澎湖人士对于进出马公市区,尚存有“入城”、“出城”的印象与说法。
  4. 民国99年(2010年)2月1日,新复里被并入复兴里、长安里。
  5. 此为国民政府接管的初代版本,尔后因应二战后政府动荡,行政区各里在范围、名称上,屡有变动调整之情事。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