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头份溪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頭份溪橋
Remove ads

台铁海线铁路下头份溪桥是位于台湾苗栗县中港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苗栗县竹南镇竹南车站造桥乡谈文车站,1991年重建通车。

事实速览 下头份溪桥, 坐标 ...

沿革与设计

第一代桥

台湾铁路海线自1919年8月1日开工兴建[3],该铁路中港站(今竹南站)至淡文湖站(今谈文站)区间跨越中港溪的“下头份溪桥”,建设于山线铁路头份溪桥下游侧一旁,为16孔每孔跨度19.2公尺的上承式钢钣梁桥[4],长307公尺,基础为9.47至10.82公尺之沉箱[1],工程由技师岛崎二郎负责[5],1922年4月完成钢钣梁架设,并随著海线铁路于同年10月11日全线通车而启用[6]

第一代桥桥台与桥墩采用红砖砌筑,桥墩墩身为椭圆形;钢钣梁采用大阪汽车制造合资会社的产品。桥梁下部结构完成后,以架梁列车牵引吊挂钢梁放置桥墩顶端,花费数日即完成上部结构,其中1日台湾总督府铁道部部长新元鹿之助、技师音羽守、技师小山三郎日语小山三郎 (技師)等人均到场视察[7]

Remove ads

改良

  • 1958年9月26日10时55分至14时35分封锁铁路,抽换一孔钢梁[8][9]
  • 1958年10月2日、5日两天10时55分至14时35分封锁铁路,抽换三孔钢梁[10]
  • 部分桥墩顶部加建帽梁[11],年代待考。

铁路电气化

1978年6月1日,包含第一代桥在内的海线铁路完成电气化接电试车,本桥增设电车线电杆等设备[12]

第二代桥

台铁局自1980年代起大规模重建各路线旧桥,其中下头份溪桥因梁底高度不足,洪水来袭时岌岌可危,桥墩长期经水流冲刷有淘空之虞,影响稳定性,且桥梁南端路线为半径400公尺弯道,需予以改善,于是纳入“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计画中重建。

第二代桥配合海线铁路双轨工程,重新选线迁建于第一代桥下游侧约330公尺之处,由退除役官兵辅导会荣民工程处承包兴建,下部结构为单圆柱悬臂式桥墩及直径6公尺开口圆形沉箱基础(平均深20公尺)、上部结构则为上承式预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全长435.6公尺,计22孔桥孔,每孔19.8公尺,桥宽采复线化设计,自1988年8月7日开工,期间遭遇用地问题、民众抗争陈情、沉箱挖掘遭遇毒气等阻碍,至1991年3月13日始完工切换西主正线通车,并停用第一代桥[1],桥面铺设传统道碴轨道

二代桥完工后,台铁于北桥台路线西侧设置大理石桥名牌,北面题“下头份溪桥”,南面则题有“头份山水”四字[1]

Remove ads

其他纪事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