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强台风桦加沙 (2025年)
2025年台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桦加沙(Typhoon Ragasa,国际编号:251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242025,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Nando)是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8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桦加沙”一名是由菲律宾提供,意思指“快速、移动”[1][2]。此名称为第一次使用,取代2019年在日本关东造成广泛破坏的“海贝思”。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5年9月21日) |
![]() | 本文记述一项正在发生的天气事件。随着事态演变,内容或许会迅速更新。 |
Remove ads
发展过程
9月16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关岛以西海域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0W。该系统在初期组织松散,但该系统继续有对流爆发。9月17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布烈风警报。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给予编号TD21。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中”。该系统受北面深厚副热带高压脊引导下,沿著其西南面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9月18日凌晨2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8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的低层环流中心曾一度暴露,但它所在位置海面温度达30度,垂直风切变微弱[注 1],高空辐散良好,令强度开始上扬,并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团。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级提升为“高”,并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注 2]。晚上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国际编号2518[注 3],并命名“桦加沙”。台湾中央气象署亦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也将其升格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25年9月19日凌晨2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4W[注 4][5]。
9月19日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门气象局一起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晚上11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热带风暴。卫星图像显示其低层环流中心(LLCC)附近存在持续的大范围深层对流。[6]
9月20日凌晨2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和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台风。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同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晚上11时,中国中央气象台其升格为强台风。
9月21日凌晨2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强台风,而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同时,澳门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上午11时,台湾中央气象署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从热带风暴增强至超强台风,桦加沙仅用了约30小时,显示其快速增强的特性。由卫星云图可见,桦加沙发展出现尺寸极小的圆形风眼。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超级台风,并评估桦加沙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以一分钟平均风速计算)达140节(每小时260公里),这是本年风季第一次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五级台风”的热带气旋。
9月22日凌晨,桦加沙进行了眼壁置换周期[7]。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猛烈台风。菲律宾气象局表示超级台风桦加沙于下午3时卡加延省巴布延群岛的帕努伊坦岛登陆。
Remove ads
9月23日0时,台风桦加沙位于北纬19.5度,东经119.9度,以11节的速度向西移动,其中心气压905百帕,十分钟平均风速110节。
Remove ads
影响
桦加沙强度高、环流大、影响范围广,与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相近[8],港澳气象台亦预料桦加沙的影响程度与天鸽和山竹相若,并严阵以待[9][10]。
- 当地发出之最高风暴信号:五号风暴信号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务管理局警告称,桦加沙可能会带来暴雨和强风,以及西南季风的潜在影响[11],高达3米的风暴潮将影响巴淡岛、卡加延省、北伊罗戈省和南伊罗戈省部的海岸[12]。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务管理局在9月20日下午17时在阿布拉省、阿巴尧省、巴布延群岛、巴丹群岛省、卡加延省、伊富高省、北伊罗戈省、伊莎贝拉省、卡林阿省、高山省、季里诺省、新比斯开省东北部以及奥罗拉省和卡坦端内斯省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出一号风暴信号。随着桦加沙逼近吕宋岛,南伊罗戈省北部也发出了一号风暴信号[13]。晚上23时,一号风暴信号扩展至本格特省、南伊罗戈省和新比斯开省、拉乌尼翁省、邦阿西楠省东部和新怡诗夏省北部[14]。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三号强风信号
桦加沙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后,天文台在9月17日中午12时05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指当时仍为热带低气压的桦加沙将会增强,并于下周初进入南海北部,靠近华南沿岸,呼吁市民在未来数天密切留意天文台之最新消息;而当时强烈热带风暴米娜仍未进入香港800公里范围,这是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以来,天文台再次于热带气旋仍远在西北太平洋时便发出高调警示,更罕有地在前一热带气旋准备吹袭前,便警告下一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威胁。
随着桦加沙增强为超强台风,天文台已在“九天天气预报”预测桦加沙会以巅峰强度进入南海,9月24日香港天气恶劣,有频密狂风大骤雨及雷暴,更罕有地在并未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情况下,已预测香港离岸及高地将可能吹飓风。天文台更特别指出,香港将受显著风暴潮影响,届时沿岸水位可能与2017年的超强台风天鸽及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相若。
天文台在9月21日下午4时25分更新“特别天气提示”,表示会在星期一中午(9月22日)前后发出一号信号[15]。9月22日早上7时45分,天文台再次更新“特别天气提示”,表示桦加沙环流广阔及移动速度较快,对广东沿岸构成相当威胁,将会于当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一号信号;预料明日(9月23日)稍后天气将会开始急速转坏,天文台会考虑于22日晚上8时至10时改发三号信号。天文台同时呼吁市民尽快完成做好一切防风、防水浸准备,并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气消息。
天文台在9月22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890公里[16],这是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后,再次临时修改一号信号定义,将其描述为“表示有一热带气旋,将会进入香港800公里内”,而非“在香港约800公里内”,直至桦加沙进入香港800公里内后,才改回“在香港约800公里内”[17]。此外,天文台于下午12时23分宣布会在晚上9时40分改发三号信号,并随即表示考虑在明日下午1时至4时改发八号信号。
Remove ads
受桦加沙外围下沉气流影响,9月22日香港天气酷热,多区升至33.0°C或以上,上水更高达35.1°C;空气质素亦欠佳,当日南区的空气质素升至“甚高”水平,屯门、旺角及中西区亦升至“高”的水平[18]。
天文台于9月22日晚上9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东南偏东约680公里[19],天文台随即表示会在翌日(23日)下午2时20分改发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亦会在八号信号生效前约两小时发出“预警八号特别告示”。这是天文台继同年7月的台风韦帕后,再次在发出“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前就表明发出八号信号的准确时间。天文台并会视乎香港的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明晚较后时间至星期三初时改发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预计桦加沙可能为香港带来严重威胁,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9月21日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全面检视并进一步督导和统筹跨部门作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及应变部署[20]。
香港政府于9月22日提前启动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较平时提前超过24小时开始运作,旨在早部署、早介入以应对桦加沙。政府督导委员会负责统筹跨部门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准备充分。各紧急救援部队如消防处、警务处、民众安全服务队和医疗辅助队均已全员候命,部署足够人手处理台风期间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此外,政府会评估台风过后是否启动“全政府动员”机制,以提供进一步的应急支援。行政长官李家超亲自视察中心,并督促各司局长和部门首长做好超前部署,不可低估台风威力,确保市民安全及社会稳定[21][22][23]。
教育局于9月22日下午1时55分宣布所有学校星期二及三(9月23日、24日)停课[24],以确保学生安全。
机管局于9月22日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香港国际机场将于9月23日傍晚6时后至9月24日全天大幅减少航班升降,国泰航空预计取消约500班航班[25],香港航空则会取消9月23日晚上6时至9月25日上午所有航班[26],香港快运航空亦预计取消百多班航班,其他航空公司如大湾区航空亦有多个航班取消[27]。机场风暴期间则继续保持开放,客运大楼部分设施维持运作,惟航班受强风影响严重受限[28][29][30]。
渠务署于9月22日下午2时30分与土木工程拓展署举行联合记者会,详细讲解桦加沙可能引致的水浸风险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署长莫永昌表示,随著台风逐渐靠近,本港沿岸水位预计会升高,甚至可能达到与2017年天鸽及2018年山竹类似的严重水准,部分地区水浸深度可能达1米或以上。为此,渠务署已加强清理约240个易淤塞渠道,增派紧急应变队伍至200队,提早部署强力排水机械人,包括额外增购四部“龙吸水”,随时应对突发排水需求。渠务署同时向沿岸、低洼和高风险地区居民派发超过四万个沙包,并与民政事务总署合作设置临时庇护中心,确保有需要时市民可以安全撤离[32][33][34][35]。
医院管理局会在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后暂停所有非紧急服务。医院管理局已预留人手、病床、医疗用品及物资,应付风暴期间出现的突发情况[36]。
Remove ads
- 当地发出之热带气旋信号:
一号风球
澳门气象局在9月17日上午11时半发出一则特别推送,表示位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扰动有机会发展成一股环流广阔以及强度高的热带气旋,并且会在下周初(22至23日)进入南海。受到东北季候风的影响,该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仍然有较大分歧,气象局呼吁市民密切留意气象局发出的最新天气资讯,在适时做好预防措施[37]。
桦加沙在菲律宾海增强成为热带风暴后,气象局于9月19日下午3时半罕有地发布一则热带气旋信息,明确表明桦加沙未来会持续增强并且向西北偏西移动,不排除会在24日以强台风或以上级别逼近澳门100公里范围;当时桦加沙仍然位于澳门东南偏东1,950公里。气象局亦预料澳门下周天气非常恶劣,有频密的大骤雨和雷暴,风势受到东北季候风的共同影响下增强,而低洼地区可能因明显的风暴潮而发生严重的水浸。气象局呼吁市民提前做好防风防水浸措施[38][39]。气象局于20日下午3时再度更新热带气旋信息以及调高“七天天气预报”的预测,表示桦加沙24日会相当接近澳门,风力达到烈风和暴风程度,而且如果增水和天文大潮潮位时间重叠,可能再次出现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和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的严重的风暴潮水浸[40][41][42][9][10]。
随著桦加沙在快速增强成为超强台风,气象局在21日下午12时表示桦加沙会在22日下午至晚间进入澳门800公里范围[43][44],更在晚上6时表示会在22日下午发出一号风球。气象局亦再次调高“七天天气预报”,预测24日风力可能间歇达到飓风程度及有长时间的狂风暴雨及雷暴[45][46]。因桦加沙可能出现“天鸽”和“山竹”严谨的情况,民防行动中心呼吁民提前做好防风防灾准备,提前储备足够的饮用水和食品[47][48]。
Remove ads
受到桦加沙的外围下沉气流,22日当日澳门天气酷热,各区气象站录得33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其中路环市区气象站录得当日最高33.8度[49][50]。上午10时,行政长官岑浩辉与政府五个司政范畴在民防行动中心进行会议,并表示桦加沙会即将成为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后最强的台风[51][52],政府部门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应对桦加沙所带来的威胁[53][54][55]。气象局于22日上午11时20分表示桦加沙即将进入澳门800公里范围,因此会在下午3时发出一号风球,而在23日凌晨至清晨改发三号风球的可能性为高,23日下午至晚间改发八号风球的可能性为高[56][57];而这也是气象局首次在没有发出任何热带气旋警告时便宣布改发八号风球的可能性。气象局也再次警告桦加沙极有可能以超强台风级别靠近澳门,会对澳门造成严重的威胁,呼吁市民切勿松懈[58][59]。下午12时,经过与各个政府行政部门商讨后, 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表示已协调各司范畴组成相关风灾后支援队,将会协助灾后清洁以及救灾工作[60][61];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表示会在适时公布停课及复课安排[62][63];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宣布由于台风会对澳门造成较大影响,会在发出八号风球后陆续关闭所有赌场[64][65];
气象局于下午3时发出一号风球,并宣布会在23日凌晨至清晨改发三号风球,亦宣布会在23日日间发出橙色风暴潮警告,而当时桦加沙位于澳门东南偏东约900公里,成为自2021年热带风暴圆规后气象局第二次对800公里外的热带气旋发出一号风球[66][67][68]。下午5时半,气象局三度调高“七天天气预报”,预计澳门24日风力会达到暴风及飓风水平;同时,气象局宣布会在23日凌晨4时至清晨6时改发三号风球,在下午4时至晚上7时改发八号风球的可能性为高。同时,因24日可能出现比澳门海图基准面高2米的风暴潮,因此会在23日下午1时发出橙色风暴潮警告信号,而在23日下午至晚间改发红色风暴潮警告的可能性为较高;这也是气象局史无前例地需要跳过一个或多个风暴潮警告信号而改发更严重的风暴潮警告信号[69][70][71]。晚上11时,气象局宣布会在清晨5时改发三号风球,而在24日凌晨改发九号风球的可能性为较高,其馀警告信号可能性维持[72][73]。
Remove ads
海上客运方面,澳门往返深圳机场码头、中山客运口岸的海上客运航线于21日至25日停航,而往返蛇口邮轮中心从21日开始陆续停航,直至25日[74][75];内港往返珠海湾仔口岸于22日晚上6时起停航[76][77];
停课安排方面,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于22日下午4时宣布表示因台风关系,澳门所有高等以及非高等院校,包括中、小、幼稚园以及特殊教育23日至24日停课两天[78][79][80][81][82]。
-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桦加沙在2025年9月21日进入48小时警戒线后,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信欣指当时仍为热带低气压的桦加沙将会增强超强台风,未来直奔华南地区,广东依然是潜在登陆地[83]。随着桦加沙在20日增强为强台风,信欣又指桦加沙临近广东陆地时,引导气流逐渐转为向西偏南方向,导致桦加沙可能紧贴广东沿海西行,出现描边路径,因此桦加沙后期潜在的登陆区域会比较广,广东东部也不能被排除在外[84]。
桦加沙在21日增强为超强台风后,中央气象台预计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于24日凌晨至下午在广东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预计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受其影响,21日起南海北部海域及巴士海峡等海域将有强烈大风,23日起广东、广西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气象专家同时提醒,桦加沙将以超强台风级进入南海,移速快,强度强,是2025年以来影响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其巅峰强度将接近2024年台风摩羯,并预计桦加沙登陆华南的强度也将在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南海北部和华南等地致灾风险极高[85]。同日15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提示,仅3小时后即在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86]。
9月22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87],中国气象局同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Ⅱ级应急响应[88]。同日15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当时桦加沙集结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约1060公里的巴士海峡海面上,并预计桦加沙穿过巴士海峡后逐渐向广东中部至海南岛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89]。
国家海洋预报台于9月21日下午4时发布海浪橙色警报[90];22日早上8时发布风暴潮黄色警报[91],下午4时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92]。
国家防总于9月22日11时30分针对广东、海南、福建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协助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93]。
- 广东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受米娜残馀影响,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的应急响应仍维持维持在防风Ⅳ级[94],随著桦加沙已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并逐渐趋向广东沿海,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已于9月22日上午10时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Ⅱ级应急响应,并要求全省海域务必全面落实防台风“六个百分百”措施[95]。随著桦加沙的中心环流逼近广东,部分地市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并实施“五停”机制[96]。9月22日下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会议,表示全省全面进入防台风应急状态、临战状态[97]。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表示,由于“桦加沙”的威力不亚于2018年的台风山竹,深圳全市已启动应急机制,并建议市民提前储备至少3天的饮用水、食品、药品及应急物资[98]。
交通运输方面,9月22日,中国铁路广州局宣布:9月23日12时起,逐步停运广东省内高铁及普速列车;9月24日全天,广东省内所有高铁、普速列车停运;9月25日凌晨起,根据台风影响减弱情况,逐步恢复列车开行[104]。港珠澳大桥于9月23日15时起临时封闭[105]。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珠海金湾机场分别于9月23日20时起和19时起暂停航班运行[106]。
- 福建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受台风天气影响,截至9月22日12时,福建沿海50条客渡运航线、146艘客渡船停航,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全部停航,厦门、漳州、泉州、莆田除2条民生应急航线外客渡船全部停航[107]。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之最高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由于桦加沙逐渐接近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署于9月21日早上8时半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当时桦加沙位置在鹅銮鼻东南东方约770公里。首报警戒范围为台湾东南部海面(含兰屿、绿岛)及巴士海峡。随着桦加沙逼近台湾,中央气象署在下午5时半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首报警戒范围恒春半岛,气象署表示,桦加沙结构完整、暴风圈宽广,强度将持续增强,海上警戒范围新增台湾海峡南部。屏东县(枋山乡、车城乡、恒春镇、狮子乡、牡丹乡、满州乡)等6乡镇停班停课、台东县(绿岛乡、兰屿乡)、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户停班停课;保全范围学校停班停课(光复国中、光复国小、太巴塱国小))停班停课,其馀尚未列入警戒区9月22日正常上班上课。9月22日下午警戒区扩大,高雄市、台东县与屏东县列入警戒区。[109]22日晚间,花莲县列入降雨警戒,并于台东、花莲发布超大豪雨特报。[110]高雄市(那玛夏区、桃源区、甲仙区、六龟区及茂林区)5个行政区停班停课、屏东县(枋山乡、车城乡、恒春镇、狮子乡、牡丹乡、满州乡、雾台乡、三地门乡、玛家乡、来义乡、泰武乡、春日乡)等12乡镇停班停课、花莲县、台东县停班停课,其馀尚未列入警戒区9月23日正常上班上课。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参见
同时出现的热带气旋:
与桦加沙相似的热带气旋:
- 超强台风温黛 (1962年)—风暴生成位置及入南海纬度相若、超强台风露比 (1964年)、超强台风天鸽 (2017年)、超强台风山竹 (2018年)—风暴强度与其相当。[9][10]
注释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为所有于其责任范围内被该部门评定为热带气旋的系统作出编号,由两位数及一个英文字母组成。英文字母表示该热带气旋形成的区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东海)以W表示;而两位数字则指热带气旋于当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区域内形成次序,换言之“24W”即指桦加沙是年内第24个于西北太平洋区域内形成的热带气旋。此编号系统每年重新开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