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蒙古人民共和国

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古人民共和国
Remove ads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蒙古语ᠪᠦᠭᠦᠳᠡ
ᠨᠠᠶᠢᠷᠠᠮᠳᠠᠬ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ᠠᠷᠠᠳ ᠤᠯᠤᠰ
西里尔字母Бү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缩写:БНМАУ)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1]

事实速览 蒙古人民共和国ᠪᠦᠭᠦᠳᠡ ᠨᠠᠶᠢᠷᠠᠮᠳᠠᠬ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ᠠᠷᠠᠳ ᠤᠯᠤᠰБү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 地位 ...
Thumb
蒙古历史
蒙古高原历史系列条目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柔然 高车
突厥汗国 铁勒
东突厥
薛延陀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辽朝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诸汗国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北元后蒙古帝国时期
鞑靼(东蒙古) 瓦剌(西蒙古)
喀尔喀 四卫拉特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博克多蒙古国
外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泛蒙古主义
Remove ads

历史

1911年10月中国湖北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2月29日,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各部落王公首领推戴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蒙古大汗,登基称“额真汗”(俗称“博克多汗”),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成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大蒙古国。不过,外蒙古的独立并未得到清廷以及清朝崩溃后的中华民国政府的承认,仅受到西藏的承认,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暗中支持其独立的俄国对此也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1915年,中俄蒙三方签订《中俄蒙协约》,外蒙古放弃独立接受中华民国的宗主权,而中国承诺给予外蒙古高度自治权

1919年11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宣布外蒙古“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协约》,并出兵占领外蒙古,但在1921年2月被恩琴率领的白军击败,中国北洋军队被白军驱逐出外蒙古。1921年7月,蒙古革命军在苏军的援助下,成功击退俄国白军势力,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新的君主立宪政府宣告成立,苏赫巴托成为军事部长,博克多汗的权力有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1923年,苏赫巴托逝世之后,乔巴山和其他蒙古人民党革命领导人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准备在蒙古彻底消灭封建势力,逐步使作为落后国家的蒙古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向社会主义过渡。1924年,博克多汗驾崩,君主立宪制被废除,大蒙古国过渡至蒙古人民共和国。

1924年5月31日,在北京签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中华民国关于解决悬案大纲的协定》,其中第五条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加拉罕同时正式声明,一俟有关撤兵期限协定签字,苏联随时准备从蒙古撤出军队。

Thumb
国家大呼拉尔通过《宪法》

1924年11月26日,在库伦举行了国家大呼拉尔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蒙古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蒙古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2],且将首都京都库伦更名为乌兰巴托。

1932年4月至11月,库苏古尔省爆发武装起义,反对蒙古人民革命党苏联布尔什维克的牧业集体化和阶级斗争政策引起的起义,起义后扩散至后杭爱省前杭爱省扎布汗省

1935年初,日本关东军满洲国西北兴安地区(今呼伦贝尔)的军事部署基本就绪,关东军直属骑兵集团下辖骑兵第1旅团、骑兵第4旅团,由笠井中将指挥,不断在满蒙边界制造军事挑衅摩擦,试探外蒙古军事实力和政治态度。但由于骑兵兵种单一,加上重武器不足,难以胜任对蒙古的威慑挑衅目的。蒙古人民军在哈尔哈庙战斗中击退关东军的挑衅。日本于1936年2月由驻公主岭的战车第1师团抽出部分兵力组成一个特遣支队,支队长涩谷大佐,进驻海拉尔,暂配属于骑兵集团长笠井中将指挥。1936年3月12日《苏蒙互助协定书》签订,1936年3月29日对外公布。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谷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从贝尔湖西岸阿萨尔庙地区入侵外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日本军装甲车全部被击毁,涩谷率撤回海拉尔休整补充。

1939年,苏蒙联军在诺门罕与满洲国、日本关东军交战并最终获胜,是为诺门罕战役,此战后日本放弃“北进”扩张计划。

1941年,日本苏联签立《日苏中立条约》,蒙古人民共和国得到日本政府的承认,同时苏联也承认了满洲国的地位。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国请苏联出兵解决中国境内的日本军,苏联的条件是“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中华民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同年10月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98%的选民支持独立。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3]。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0月16日和蒙古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视之为固有中国领土。

1952年1月26日,乔巴山于莫斯科逝世,尤睦佳·泽登巴尔继任领导人,长期领导蒙古人民共和国至1984年。

苏联时期,蒙古人民共和国事实上是苏联的卫星国。期间蒙古人民革命党一直是蒙古的唯一执政党,在1953年,撤退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以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由不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宣称外蒙古乃中华民国的领土。但在1961年迫于美国的压力,而以弃权方式允许蒙古加入联合国,之后实际上便默认其独立地位。直到1990年代台湾民主化后,正式展开与蒙古国的交流。

1984年8月,姜巴·巴特蒙赫当选为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为保守的共产主义者,在泽登巴尔下台后显少进行政治改革,但在苏联推进改革之压力下,于1980年代末推动经济“革新”政策,包括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革。但巴特蒙赫推进的“政治开放”不足,使日趋僵化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官僚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1990年1月12日,首都乌兰巴托爆发示威,演变成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最终以非流血方式使蒙古修改宪法和民主化。3月,巴特蒙赫政府垮台。4月30日,政府与反对派举行会谈,同意实行多党制、进行自由选举。6月,举行蒙古历史上第一次有多个政党参加的议会选举英语1990 Mongoli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

1992年2月12日,在达希·宾巴苏伦政府主导的政治改革之下,正式修改宪法,更改国名为蒙古国,更换国旗国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4]

Remove ads

经济

在1921年革命前夕,外蒙古的经济不发达,停滞不前,以游牧畜牧业为基础。农业和工业几乎不存在,交通和通讯原始,放贷、服务业和贸易几乎完全掌握在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手中。居民大多数是依附那颜的文盲游牧民,很大一部分男性劳动力生活在寺院里,对经济的贡献很小。牲畜主要由贵族和寺院拥有,其馀经济部门的所有权由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主导。因此,蒙古的新统治者面临著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的艰巨任务。

蒙古在人民革命党控制下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21-1939年、1940–1960、1961年至共产党统治结束。在蒙古政府称之为“普遍民主转型”阶段的第一个时期,经济仍然主要是农业且不发达。在将牧民集体化的尝试失败后,牲畜仍然掌握在私人手中。国家开始发展以畜牧产品加工和国营农场农作物种植为基础的工业。在苏联的援助下,成立了蒙古银行,并将运输、通讯、国内外贸易、银行和金融业收归国有;他们被置于蒙古国家控制的合作组织或蒙古苏联联合股份公司之下。1930年代起,乌兰巴托成为该国的工业中心。[1]

蒙古拥有煤炭、铜、萤石和铁矿石等工业储备,以及大量金、银、锌、铅、锡、钨和其他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第一个现代煤矿建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乌兰巴托附近的纳莱哈,并通过一条窄轨铁路与首都相连。乌兰巴托以东达尔汗和巴嘎诺尔附近的沙林戈尔大规模露天采矿的发展使纳莱哈煤矿变得过时。20世纪30年代乌兰巴托工业联合体建成之前,蒙古没有制造业;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达尔汗和额尔登特建成,并伴随着对乔巴山苏赫巴托尔等省城进行现代化的努力,蒙古才有了大规模的发展。主要产业包括采矿、发电、建筑材料生产以及将畜产品(肉类、羊毛和兽皮)加工成半成品、食品和消费品。

1950年,工业占蒙古净物质产品 (NMP) 的7%,到1985年上升到35%。贸易从10%上升到26%;农业(包括畜牧业)从68%下降到20%。1960年,61%的就业人口在农业部门工作,到1985年下降到33%。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创下了增长记录;直到1988年,GDP的年增长率仍达到5.1%。20世纪 80年代末,经济停滞和苏联改革的例子导致蒙古领导人实施了一项改革计划,以市场方向发展经济,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终结和转向资本主义。

Remove ads

与苏联关系

蒙古仅与苏联(俄国)和中国为邻,故为了实现民族独立,革命后与苏联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直到1990年,外界普遍认为蒙古、北韩与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最遥远、最孤立的三个国家。[5]

背景

Thumb
乔巴山(左)与朱可夫

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在17世纪时被清朝纳入统治范围。清末新政激发了蒙古人的不满,导致外蒙古从清朝分离。1917年俄国革命后中国北洋政府试图派兵占领外蒙古,而苏联红军则在追击高尔察克为首的白军日本干涉军时进入外蒙古,并于1921—1924年成立社会主义政权。

军事关系

自1921年起,苏联军队常驻外蒙古,并于1938年同日本关东军发生冲突。1945年苏联和蒙古对日宣战,苏军和蒙古人民军进攻满洲国。通常而言,蒙古人民共和国作为苏联的卫星国,武装力量受驻蒙苏军影响很大,1960年代以后蒙古军队交由苏军将军指挥。由于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蒙古驻军对中国东北及首都北京构成严重威胁。

经贸关系

蒙古是经互会成员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蒙古得以廉价进口苏联的能源,不过苏联也通过经互会全面控制蒙古国经济。蒙古长期依赖苏联的经济援助,但苏联并未向蒙古提供广泛的工业和科技援助,致使蒙古到今天还没有完善的工业基础(根据国际分工,蒙古只提供原材料)。

文化关系

蒙古在苏维埃化的同时,文化上全面去除藏传佛教在人民共和国的影响,推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蒙古佛教遭遇毁灭性打击。并学习苏联推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将俄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文字改革后使用蒙古语西里尔字母取代旧蒙文。[1]

领导人

更多信息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任期 ...
更多信息 届次, 名字 ...
Remove ads

邮票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