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南人民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人民军
Remove ads


越南人民軍越南語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軍隊人民越南發音:[kwən˧˧ ʔɗoj˧˨ʔ ɲən˧˧ zən˧˧ viət̚˧˨ʔ naːm˧˧]),越南官方亦稱作越南人民軍隊[3][4][5],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武裝力量。其組成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邊防部隊網絡空間作戰司令部以及胡志明陵墓保衛司令部

事实速览 越南人民軍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 格言 ...
事实速览 國語字, 漢喃 ...

依照越南憲法,名義上的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為國家主席主持的國防與安全委員會;在實際指揮體系中,遵循「黨指揮槍」原則,由越共中央總書記領導的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通過國防部行使對全軍的實際統帥權

Remove ads

歷史

1940年維希法國成立後,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在此背景下,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於1941年5月10日在高平省河廣縣北坡村召開第八次會議,決定擴大民族獨立游擊戰爭,並與國際反法西斯運動結合,成立「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以聯合越南其他革命團體。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默許胡志明率領越盟總部駐紮於廣西邊境。

1944年11月,豫湘桂會戰中日軍自越南、廣東、湖南三方向進攻廣西。胡志明趁北越日軍兵力空虛,與武元甲率200名越盟成員返回越南,於同年12月22日在高平省原平縣密林中整編為「越南解放軍宣傳隊」。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該部隊已發展為約六萬人的越盟武裝(其中多為訓練較差的民兵),該日後來被定為越南首個建軍節。越盟在宣光省新潮召開會議,選舉胡志明為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武元甲為起義委員會主席,決定發動八月革命,在盟軍進入越南前從日軍手中奪取政權。8月16日,越盟軍攻占太原,揭開起義序幕;8月19日,河內起義成功;8月27日,越南國民大會決定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推舉胡志明為主席。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慶祝大會上宣讀《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廢除日軍扶植的阮朝末代君主保大

越南曾受日本殖民統治五年,部分投降日軍以個人身份加入越盟,被編入初建的廣義陸軍士官學校擔任教官,代表人物為原日軍第38軍團第55師團參謀、該校首任教務長石井卓雄日語石井卓雄。而曾在日軍中服役的大量越南人則成建制加入先後受日、法支持的南方越南國政權,成為越南國軍(即後來的越南共和國軍)骨幹,代表人物包括原日本憲兵隊成員程明世。此情形與同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類似。現代越南人民軍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中國軍事顧問與教官協助組建並訓練。1950年8月28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提供全套蘇式裝備並完成三個月整訓後,越軍首個正規主力師——第308師正式成立,該日被定為越南人民軍的新建軍節,原建軍節(1944年12月22日)則改為紀念第一支革命武裝「解放軍宣傳隊」暨越盟軍成立的紀念日(與朝鮮人民軍設有兩個紀念日的情況相同)。為免與當時擁有200餘個野戰師番號的解放軍部隊番號重複,越軍此後新建步兵師均採用300以上數字作為番號。

越南人民軍先後參與抗日抗法抗美統一南方(合稱「祖國解放戰爭」)、柬越戰爭中越戰爭等戰事,逐步發展壯大。現由陸軍海軍空軍邊防部隊等組成。陸軍自建軍之初即存在,目前未設專門司令部,編成包括軍區、兵種合成軍及炮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化學兵、特工等兵種,以及國防部直屬單位。海軍於1955年5月7日成立,現編為多個海軍沿海區。1963年10月22日,防空軍與空軍合併為防空空軍,下轄若干防空師與航空師。邊防部隊成立於1959年3月3日。除正規軍外,越軍還設有一支規模逾兩萬人的特工隊越南語Binh chủng Đặc công,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專司偵察與敵後游擊作戰。該部隊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第37師偵察教導隊,隊員多為越南人,幹部則從該師各偵察連中抽調。在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該部成功襲擊法軍兩座野戰機場並切斷其補給線。戰役結束後,該部正式劃歸越南人民軍(其情況類似於1945年後以中、朝籍人員為主的蘇軍遠東第88旅劃入東北民主聯軍,以及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個朝鮮族師劃入朝鮮人民軍)。該部絕大多數幹部畢業於昆明陸軍軍官學校偵察專業或桂林陸軍特種作戰學校,少數曾在朝鮮接受地雷、陷阱、地道戰等專長訓練。至1960年代越戰全面爆發時,特工隊裝備精良,隊員普遍配備中國制64式微聲衝鋒鎗64式/67式微聲手槍匕首槍,並配備各類詭雷與弓弩等暗器,對敵方造成重大損失。

法越戰爭(1946–1954年)期間,越南人民軍常被稱為「越盟」(儘管自1950年正式建軍起已定名為「人民軍」)。在越南戰爭(1959–1975年)期間,該軍被稱為「北越軍隊」或「越南人民軍」,以區別於南方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但兩者均受統一指揮。據越南官方史觀,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為越南人民軍的分支。[6]

1961年,越南勞動黨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作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首屆中央軍委由14人組成:黎筍武元甲阮志清阮威程文進勇陳國桓朱文晉雙豪黃文太黎光道陳文茶陳貴海阮文永陳度

Remove ads

軍銜設置

由於建軍初期曾深受日本占領軍的影響,越南人民軍的前身越盟軍在1948年曾推出日軍式軍銜,將、校、尉官均設為三級。1950年8月在中國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越南人民軍後,於1958年在中國駐越軍事顧問的幫助下頒布《越南人民軍軍官服役條例》,仿照蘇聯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軍銜體系重新授銜,設有大將、大校和大尉等軍銜,即將、校、尉官均設為四級。1982年除將官保留四級不變之外,校官和尉官均恢復了1948年的軍銜設置。1990年校官和尉官又重新恢復了1958年的軍銜設置。雖然越軍在體制上採用模仿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蘇式軍銜制度,但仍沿用日軍的稱謂,如校官、尉官和士官合稱「士官」,其中上尉/上校被稱為「大尉/大佐」,而大尉/大校則被稱為「上級大尉/上級大佐」等。

越南人民軍不設置大元帥元帥等最高級軍官軍銜,將、校、尉均是設為四級軍銜。分為陸軍式軍銜及海軍式軍銜,總共分為5等18級,具體設置如下:

Remove ads

陸軍式軍銜

陸軍式軍銜在陸軍、越南人民空軍、國境警備隊、公安部隊範圍內適用。而「大將」則為陸軍與公安部隊所有。

Thumb
越南人民軍少將和大校(58式軍服)
Thumb
越軍儀仗隊(08式軍服)
  1. 將級
    1. 統將/上級大將(大將)(Thống tướng/Thượng cấp Đại tướng)- 陸軍與公安部隊才有。任國防部長、總政治局局長、總參謀長兼國防部副部長、公安部長兼公安部隊司令。詳見越南人民軍大將列表
    2. 大將(上將)(Đại tướng),任軍區司令、副總參謀長
    3. 中將(Trung tướng),任軍區副司令/軍分區司令
    4. 少將(Thiếu tướng),任師團長(師長)、軍分區副司令
  2. 上士官(校級
    1. 上級大佐(大校)(Thượng cấp Đại tá),任師團副(副師長)/旅團長(旅長
    2. 大佐(上校)(Đại tá),任聯隊長(團長)/旅團副(旅副)
    3. 中佐(中校)(Trung tá),任大隊長(營長)、聯隊副(團副)
    4. 少佐(少校)(Thiếu tá),任大隊副(營副)、大隊長(營長
  3. 中士官(尉級
    1. 上級大尉(大尉)(Thượng cấp Đại úy),任中隊長(連長)、大隊副(營副)
    2. 大尉(上尉)(Đại úy),任中隊副(連副)、中隊長(連長
    3. 中尉(Trung úy),任分隊長(排長)、中隊副(連副)
    4. 少尉(Thiếu úy),任分隊長(排長
  4. 下士官/副士官(士官
    1. 中士(上士)(Trung sĩ),任分隊副(排副)
    2. 一級下士(中士)(Hạ sĩ nhất),任小隊長(班長
    3. 下士(Hạ sĩ),任小隊副(班副)
  5. 士兵
    1. 一等兵(上等兵)(Binh nhất),任小組長、小隊副(班副)
    2. 二等兵(列兵)(Binh nhì

海軍式軍銜

將官的稱呼方面有所差異。其他的則與陸軍式軍銜相同。

  1. 都統Cấp Đô đốc)(將級)
    1. 都統(Đô đốc) - 上將,任海軍司令
    2. 副都統(Phó Đô đốc) - 中將,任海軍副司令
    3. 協都統(Hiếp Đô đốc) - 少將,任艦艇支隊長
  2. 上士官(校級
    1. 上級大佐(大校)(Thượng cấp Đại tá),任艦艇大隊長、艦艇支隊副
    2. 大佐(上校)(Đại tá),任艦艇中隊長、艦艇大隊副
    3. 中佐(中校)(Trung tá),任艦艇中隊副/潛艇艇長
    4. 少佐(少校)(Thiếu tá),任艦長/潛艇副艇長、艦艇小隊長
  3. 中士官(尉級
    1. 上級大尉(大尉)(Thượng cấp Đại úy),任艇長、副艦長、艦艇小隊副
    2. 大尉(上尉)(Đại úy),任副艇長、艇長
    3. 中尉(Trung úy),任副艇長
    4. 少尉(Thiếu úy),任副艇長
  4. 下士官/副士官(士官
    1. 中士(上士)(Trung sĩ),任輪機長/槍炮長
    2. 一級下士(中士)(Hạ sĩ nhất),任副輪機長/副槍炮長
    3. 下士(Hạ sĩ),任水手長
  5. 士兵
    1. 一等兵(上等兵)(Binh nhất),任副水手長
    2. 二等兵(列兵)(Binh nhì
Remove ads

軍服

歷代越南人民軍軍服均以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設計為主,但在1982年配發的82式軍服(直至1994年停用)仿照了部分蘇軍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的設計,此外其第一套仿照日軍的48式軍服是唯一的例外。

1948年以繳獲的日軍軍服為基礎推出48式軍服,為其歷史上第一套軍服,但所配套的日式軍銜並非正式實行的軍銜制度。

1950年中國向越南派遣軍事顧問後,越南人民軍開始裝備中國提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50式軍服

1958年在中國軍事顧問的幫助下正式實行軍銜制後,一併引進了對應的仿照蘇軍54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 (1946—1968)設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55式軍服的設計,同時以越南本國特色的木髓帽替代仿蘇式的55式船形帽,仿製成58式軍服,成為越南人民軍第一套正式軍銜制軍服。這套軍服一度完全依賴中國的被服廠生產提供。

1982年參照部分蘇軍69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Форма Советской Армии образца 1969 г.和先前中國人民解放軍55式軍服的設計仿製成82式軍服。1994年的小改款被命名為94式軍服,整體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87式軍服(同樣參照部分蘇軍69式軍服俄語Военная форма ВС СССР#Форма Советской Армии образца 1969 г.的設計)的設計,並保留部分先前55式軍服的設計。

2008年參照部分中國人民解放軍07式軍服的設計仿製成08式軍服,並保留部分先前87式軍服和極少量55式軍服的設計。

Remove ads

操典

雖然越南人民軍的前身越盟軍擁有部分舊日軍元素,但不同於完全以舊日軍為骨幹的朝鮮人民軍在蘇聯幫助下正式建軍後依然保留日軍的一系列傳統,越南人民軍在中國的幫助下正式建軍後,大部分來自日軍的影響均被中國軍事顧問和教官及軍中的中國歸國軍官視為「軍國主義的軍閥習氣」和「人海戰術」而擯棄(此時以石井卓雄日語石井卓雄為首的大量原日軍官兵亦已息數陣亡)。自1950年代起建軍伊始,越南人民軍的各項條令條例等規章制度主要源自翻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直到抗美戰爭結束,越軍大隊(營)以上、邊防總隊以上都設有中國軍事顧問組,從訓練、條令條例到紀律制度幾乎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全相同,例如越軍最初採用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1年起模仿蘇軍制定的《隊列條令》,在檢閱分列式中以蘇式正步行進,後於2009至2010年前後改用現在的解放軍正步動作,但自2020年代起和朝鮮人民軍一樣參照古巴革命軍的慢速行進將步速略微調慢,另外亦有少部分參照朝鮮人民軍的隊列動作,如摺疊槍托式步槍(如56-1式和採用與朝鮮98-1式類似的向右摺疊式槍托的STV-215英語STV rifle)的持槍姿勢。雖然越軍在體制上採用模仿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蘇式編制,但由於在中國幫助其正規化前曾深受日本占領軍影響,其各級編制採用類似於朝鮮人民軍沿用自日軍的稱謂,從高到低依次為師團/大團(Sư đoàn/Đại đoàn,師,越軍的最大編制,隸屬於各大軍區(Quân khu))、旅團/中團(Lữ đoàn/Trung đoàn,旅)、聯隊/小團(Liện đội/Tiệu đoàn,團)、大隊(Đại đội,營)、中隊(Trung đội,連)、分隊(Biệt đội,排)、小隊(Tiệu đội,班)。由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深厚淵源,如今在越軍的日常訓練中,出於自建軍之初所一直延續的習慣,越軍指揮員仍不時使用中文口令下達命令。

Remove ads

兵役制度

越南於1960年參照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頒布第一部徵兵條例,標誌着義務兵役制正式施行,規定年滿18-27歲的越南公民需服役3年(海軍為5年,空軍為4年)。現行兵役法則參照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案將服役年限縮減,役期改為2年(海軍為3年),並取消超期服役的規定,僅在特殊需要時延長半年。

軍官的服役年限為:尉官38歲、少校43歲、中校48歲、上校52歲、大校55歲、少將60歲,中將以上高級軍官無明確退役年限。

政治工作

自1950年代後期蘇軍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軍隊相繼取消雙長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短暫試行一長制,隨後決定恢復並沿用雙長制。越南人民軍亦效仿此制度,在聯隊/小團(相當於團)及以上單位的黨委設立政委,大隊(相當於營)黨支部設教導員,中隊(相當於連)黨支部設指導員。所有軍官與政治工作人員均由越南共產黨黨員擔任,各級黨委書記通常由同級軍事主官(如軍區司令、師旅團長等)擔任,政委則擔任副書記。在總部層面,參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架構,設立了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越南語Tổng cục chính trị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作為全軍最高政治工作機關。

歷任總參謀長

黃文太少將(1945年-1953年12月,Hoàng Văn Thái

文進勇上將(1953年12月-1980年2月,Văn Tiến Dũng

黎仲迅上將(1980年2月-1986年12月,Lê Trọng Tấn

黎德英大將(1986年12月-1987年2月,Lê Đức Anh

段奎上將(1987年2月-1991年2月,Đoàn Khuê

陶庭練上將(1991年-1994年,Đào Đình Luyện

範文茶上將(1994年-1997年7月,Phạm Văn Trà

陶仲歷上將(1998年1月-1998年9月,Đào Trọng Lịch

黎文勇上將(1998年9月-2001年5月,Lê Văn Dũng

馮光青上將(2001年5月-2006年6月,Phùng Quang Thanh

阮刻研上將(2006年6月-2011年6月,Nguyễn Khắc Nghiên

杜伯巳上將(2011年6月-2016年4月,Đỗ Bá Tỵ

潘文江上將(2016年5月21日-2021年6月3日,Phan Văn Giang

阮新疆越南語Nguyễn Tân Cương上將(2021年6月3日-,Nguyễn Tân Cương

與中國的關係

越南建國初期

越南人民軍在抗法、抗美戰爭中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幫助和支持。早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擁有中越雙重國籍的歸國軍官洪水少將廣義省創辦了越南人民軍歷史上第一所軍事院校——廣義陸軍士官學校,並擔任校長,1947年抗法戰爭全面爆發後任第四戰區司令兼政委。自1950年起,經越南勞動黨領導人胡志明請求,獲得蘇聯大量軍事援助支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將越盟軍全面正規化,並向越盟軍總部派遣軍事顧問協助指揮作戰。在中國境內支援方面,西南軍區方面於1950年8月28日正式幫助越盟組建第一個正規化步兵師——308師,標誌着越南人民軍的正式成立,這一天也由此被定為越南人民軍的新建軍節;在境外支援方面,時任西南軍區司令的陳賡大將被任命為駐越軍事顧問團總顧問負責協助越軍指揮作戰,並組織協調越軍和老撾人民黨拉薩翁游擊隊的統一行動,最終取得邊界戰役的勝利,打通了越南與中國的聯繫。1954年奠邊府戰役中,韋國清上將接替陳賡擔任駐越軍事顧問團總顧問,協助越南人民軍總部組織指揮戰鬥,取得歷史上著名的奠邊府大捷越南抗美戰爭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支持北越政府,並在物力、財力、人力方面給予了支援和幫助。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1962年中國與印度爆發邊界衝突,北越發表聲明支持中國。胡志明在致尼赫魯的信中提出:「我認為中國政府最近為了通過和平方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所做出的決定和正在實施的措施是最合理的。中印邊界問題是帝國主義對中印兩國實行侵略政策的產物……我們希望印度政府毫不拖延地接受中國政府的建議。」之後,自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答應向北越提供九萬枝槍、炮起,中國開始介入越戰。毛澤東說:「是越南需要的,我們就優先供應。」中國援助北越大量坦克、槍、炮,以及各種軍需物資,甚至包括北越軍隊的軍裝都是中國方面提供的。駐越軍事顧問團也於1964年再次設立,不僅幫助訓練北越軍隊(如幫助北越組建特工隊越南語Binh chủng Đặc công, Quân đội nhân dân Việt Nam並傳授其游擊戰知識),還直接指揮和參與北越軍隊的作戰行動,首任總顧問為李良漢少將。自1964年東京灣事件美國開始轟炸北越後,中國於1965年春決定向北越派遣由航空兵、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隊組成的援越志願軍幫助北越抗擊美軍轟炸、鐵路的抗轟炸搶修保障、建設重要公路、機場、以及紅河三角洲及附屬海島的抗登陸緊急戰備工程等設施。其中較為著名的援越志願軍軍官有時任中國空軍空46團團長曹雙明空軍上校和空79團團長王昭明空軍上校等。中國方面的全面參戰使得北越軍隊得以騰出手來投入南方作戰。從1965年到1974年累計32萬中國志願援越部隊士兵被派往北越,巔峰時1967年有17萬人。文革中也有數量不詳的年輕人自願越境前往對抗美軍的最前線參加戰鬥。

中國援越志願軍及援越工程技術專家等在越共計1433人犧牲(陣亡或病逝、意外事故等)、4200餘人負傷。除了陸軍炮兵第63師第609團的團長程玉山、團政委李萬安、團參謀長王錫森團三人,作為在越犧牲者中職位最高的團職幹部,遺體運回中國國內安葬外,其他1400名犧牲者安葬在越南北部57座烈士陵園(現已合併為40座)。據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武官處實地調查後編輯的資料編《中國援越抗戰烈士名冊》,安葬在上述越南烈士陵園的中國籍烈士有1446位;其中,抗法戰爭時期中國軍事顧問團工作人員6名,中國駐越使館和新華社工作人員2名,訪越藝術團人員8名。

Remove ads

中越戰爭

1978年末,越南入侵紅色高棉,來年,中越戰爭爆發。1979年中越戰爭(中方稱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與越南進行的邊境戰爭;

此外1981年中國軍隊為收復扣林山、法卡山進行作戰;1984-1991年中國軍隊為收復並鞏固老山、者陰山進行兩山輪戰

越戰結束後,統一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友。越南領導人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並通過朝鮮倒向蘇聯以對抗中國。在1979年,越南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開始迫害越共華僑黨員和越軍華僑軍官,同時在中越邊境出現衝突,中國決定出兵越南引發中越戰爭。

現狀

在1991年冷戰結束之後,中越兩國關係正常化,並且越南實施了有利於雙邊人民的經濟改革。兩國政府和人民很少提及當年的軍事衝突。在經過多年談判之後,中國和越南先後簽署了陸地邊界條約以及北部灣海上邊界協定,勘定了兩國的陸地和部分海上邊界。但兩國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海上邊界爭議仍然有待解決。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魏鳳和上將到訪河內,獲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親自接見。阮富仲指出,越南時刻銘記和珍視在抗法、抗美戰爭期間中國給予的巨大支持,深切緬懷在抗美戰爭中犧牲的中國援越志願軍烈士,並會把胡志明毛澤東締造的兩國「同志加兄弟」的傳統友誼傳承好、維護好;阮春福也表示,越中兩國擁有「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因此越南「永遠不會跟隨其他國家一起反對中國」,並將「警惕和堅決抵制任何破壞越中關係的圖謀」 ,強調兩國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魏鳳和隨後還與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上將舉行會談,並簽署《中國國防部和越南國防部關於在國際軍事合作領域建立「兄弟單位」關係的諒解備忘錄》。2022年10月30日,阮富仲率越南元首級代表團訪問中國,成為中共二十大後首位訪問中國的外國政要[7],也是他在2021年連任越共中央總書記之後首次出訪[8]。訪問期間阮富仲先後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晤[8][9],習近平向阮富仲頒授「友誼勳章」。會後中國和越南發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10]。外界認為兩國關係進入自1950至70年代後的最好時期,中越兩軍因而基本延續傳統友軍關係。兩軍高層互動頻繁,越南軍方定期派遣軍政幹部赴華深造,亦常派兵赴華集訓並與中國軍隊進行聯合軍演。2025年4月30日及9月2日,越南分別於胡志明市河內舉行祖國解放戰爭勝利50周年及建國80周年閱兵大典,首次邀請外國軍隊參加。在受邀參加這兩次閱兵的外軍代表部隊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被安排在第一位,緊隨越軍受閱各部之後出場,象徵越中兩國黨、政、軍關係在越南對外關係中的唯一頭等優先地位。越方在解放軍儀仗隊出場時的解說詞中明確提及了中越兩軍共同作戰的歷史,並以「同志加兄弟」等形容詞加以修飾,凸顯兩國之間的特殊友好關係。

與其他友軍的關係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越南人民軍的另外兩個主要傳統友軍為老撾人民軍和原先的柬埔寨革命軍。出於印度支那共產黨時期的組織關係和自身周邊安全的需要,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量軍事援助支持的越南自1953年至老撾內戰柬埔寨內戰期間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兵老撾和柬埔寨支援巴特寮紅色高棉,並為其建立和訓練軍隊,最終於1975年幫助二者取得兩國政權。1978年後與紅色高棉領導下的柬埔寨關係惡化並爆發柬越戰爭。1990年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後,柬埔寨革命軍亦不復存在。目前與老撾人民軍仍然維持傳統關係。

除老撾和柬埔寨外,從1960年代直至革新開放後的1988年左右為止,出于越共建黨初期胡志明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共產黨的傳統關係及自身周邊安全的需要,越南還曾經向緬甸共產黨泰國共產黨派出軍事顧問和專家,幫助其建立緬甸人民軍泰國人民解放軍並提供訓練和軍援,同時也向菲律賓共產黨領導的新人民軍馬來亞共產黨領導的馬來亞民族解放軍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共產黨武裝提供軍援。

現役武器情形

越南有著影響東盟的強大軍事實力,因擁有良好的地理優勢條件。即使是擁有大量美國軍事武器裝備,擁有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F-16戰鬥機JAS39戰鬥機及其士兵擅長進行野外叢林戰能力的泰國,跟越南戰鬥未必能佔上風。越南人民軍使用的制式裝備大多為1950至70年代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仿蘇式裝備,少部分則為前蘇聯原品或朝鮮和其他東歐國家的仿蘇式裝備,如今大多已過時,因此進入21世紀以來,越南亦開始向俄羅斯及以色列購買少量新式裝備,但短時間內仍難以全面替換原先的陳舊武器。在陸軍方面,越南的輕武器、坦克、裝甲車多半是自中國、朝鮮和蘇聯購買來的武器,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有米格-21殲擊機、蘇-22強擊機等等,為了追求更先進的戰力,越南也曾向俄羅斯購買蘇-27蘇-30等戰鬥機,未來或改向美國採購F-16。海軍的船艇則有護衛艦、巡邏艦、布雷艦、掃雷艦、飛彈快艇及潛艇,護衛艦、巡邏艦、布雷艦、掃雷艦都是70年代末的蘇式船艦,飛彈快艇則較新型,潛艇則是目前海軍最期待的一項裝備,目前向俄羅斯訂購的基洛級潛艇已經出廠,很快就能服役。

陸軍裝備

越南陸軍現有的裝備包括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走砲、步兵戰鬥車、裝甲偵察車、裝甲運兵車、 直升機、地對空飛彈、步槍、衝鋒槍、手槍、榴彈發射器等裝備。單兵個人裝備主要為1950至70年代中國等國援助的產品,如今大多已經過時,僅有極少數為近年採購的新產品。

Thumb
越軍單兵裝備,包括56式衝鋒鎗56式火箭筒67式木柄手榴彈及其配套攜具等
Thumb
火星系列彈道導彈(朝鮮製飛毛腿導彈)
Thumb
59式主戰坦克
Thumb
63式裝甲輸送車
  • 越南人民陸軍:
  • 總兵力42.3萬人
  • 坦克、戰甲車2700多部
  • 步槍、槍械40萬枝
  • 火砲8000多門
  • 直升機130多架
  • 防空飛彈數千枚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製造國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單兵裝備

更多信息 武器名稱, 原產地 ...

空軍裝備

越南空軍目前數量最多的戰鬥機為中國仿蘇制米格-21bis的殲-7型,約有126架(原版米格-21有130架),蘇-27UB/SK有12架,蘇-30K/K2型有35架。其他飛機包括直升機、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運輸機教練機

Thumb
米格-21/殲-7
Thumb
紅旗-1/2防空導彈
Thumb
蘇-30
Thumb
米-24A
  • 越南人民空軍總兵力1.5萬人
  • 戰鬥機300多架:
    • 米格-21:256架,其中中國提供殲-7型及原版早期型米格-21MF13共156架,剩餘100架可夜戰的全天候改進型米格-21PF由蘇聯提供
    • 蘇-27:6架蘇-27SK,3架蘇-27UBK,2架蘇-27K,
    • 蘇-30:35架,其中5架為蘇-30MK,其餘30架為蘇-30MK2NV
  • 攻擊機:
    • 蘇-22:約60架,自波蘭、捷克和朝鮮購買
  • 偵察機:
    • 米格-21R:8架
  • 直升機100多架:
  • 運輸機:
    • An-2:12架,為中國提供的運-5
    • An-28:12架以上,均購自波蘭,波蘭編號為M-28,部分用於南中國海地區的海上巡邏
    • An-24:33架,均購自烏克蘭,其中包括安-24、安-26及2架安-30航測型
    • 波音707:2架
    • 伊爾-14:6架,中國提供
    • 伊爾-18:8架,中國提供
  • 教練機:
  • 空對空飛彈數千枚:
    • AA-2:可由米格-21掛載
    • AA-8:可由米格-21掛載
    • AA-10:約有百餘枚枚,可由蘇-27/30掛載

海軍裝備

Thumb
越南人民海軍士兵
Thumb
024導彈快艇
Thumb
21世紀購買的獵豹級護衛艦
Thumb
斯維特里雅克級巡邏艇

越南海軍艦艇包括護衛艦、巡邏艦、掃雷艦、飛彈快艇、潛艇。

  • 越南人民海軍:
  • 總兵力4.2萬人(其中包括3萬人的海岸警衛隊)
  • 水面作戰艦艇120艘
  • 輔助艦艇50餘艘
  • 潛艦8艘
  • 直升機20多架
  • 巡邏艦:
    • 圖利亞級魚雷艇:25艘自朝鮮購買
    • 波克級快艇:18艘自朝鮮購買,用於反潛作戰,與黃蜂型導彈艇使用同一艇體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