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濱海新區
中國天津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濱海新區,簡稱濱海、濱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的市轄區、國家級新區及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位於天津東部沿海,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中國北方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新區定位為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與物流中心,以及宜居生態型新城區[2][3][4]。
濱海新區的地理範圍與近代天津港由河港轉向海港的開發有深厚淵源。自洋務運動時期起,天津憑藉海河入海口的區位優勢,逐漸發展為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天津港自清末開埠後,成為中西貿易、工業和航運的重要樞紐,並在20世紀上半葉形成了塘沽、漢沽、大沽等港口和工業基礎。
現代濱海新區的建設始於1994年3月,天津市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提出「用十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目標。經過十餘年地方自主發展,新區在2005年被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開發開放區域。其官方英文名稱為Binhai New Area,此前因缺乏統一譯名曾引發討論。
2007年,中新兩國政府在濱海新區選址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5]。2015年4月,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濱海新區掛牌成立,推動了投資領域開放、貿易轉型升級、金融創新,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實施[6]。
Remove ads
地理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地帶,天津市的最東端,東臨渤海,西距天津市區40公里,地處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渤海灣的頂端。緊緊依託天津、北京兩大直轄市,南北與河北省的黃驊市和豐南區相鄰。以濱海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範圍內還分布着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
對內,濱海新區是中國華北、西北、東北三大區域的結合部、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京津冀和環渤海灣城市帶的交匯點;對外,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8]。
濱海新區的建成區集中在核心區塘沽地區、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尤其是包括開發區、天津港在內的塘沽地區是濱海新區建成區最集中的區域。截止到2010年底,濱海新區建成區面積已達304.44平方公里。其中,塘沽地區及天津港209.58平方公里,大港城區74.1平方公里,漢沽城區19.12平方公里[9]。

天津濱海新區擁有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隨着天津填海造陸工程的進展,天津濱海新區的陸地面積和海岸線還在增長[10]。天津濱海新區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地處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水系的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同時子牙新河和獨流減河兩條人工行洪河道在濱海新區南部通過[7]。濱海新區屬於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由於瀕臨渤海,受季風環流影響很大,冬夏季風更替明顯[7]。
天津濱海新區的油氣、海洋、地熱、濕地等自然資源豐富,為經濟發展和特色產業部門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尤其是大量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更是濱海新區在國家級新區中獨樹一幟的原因。大港油田、渤海油田兩大油田分布於此。大港油田是中國東部開發較早的油田,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着穩定的油氣產量。渤海油田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7]。濱海新區產鹽條件良好,是中國最大的海鹽產地。其中,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原鹽年產量240多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7%和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11]在地熱資源方面,年可開採地熱水達2000萬立方米。濱海新區的陸地面積約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水面、濕地700多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荒地、灘涂、鹽田等超過1200平方公里[7]。
歷史

198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上報了《關於天津港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問題的請示》。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天津港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的批覆》(中委〔1984〕17號),同意天津港自1984年6月起至1986年底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全國港口的制度改為天津市和交通部雙重領導,以天津市領導為主,港口管理逐步政企分開,基層單位獨立經營;在財政方面,實行「以收抵支,以港養港」的政策,擴大天津港經營自主權[12]。天津港成為中國第一個下放地方管理的港口。這一改革,有利於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旅客、貨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務,推動港口由封閉型生產向開放型經營管理轉化,同時使港口在基本建設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與地方關係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港口自身的發展和港口與地區經濟融合。1986年底試行辦法期滿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對天津港延長實行「以港養港」辦法的請示》,於1986年8月得到國務院批覆和同意[13]。
同年,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天津東部沿海的鹽鹼荒灘上建立。1986年8月,時任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和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先後到天津視察天津開發區、天津港等。在視察天津開發區時,鄧小平親筆題寫「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14]。同時,鄧小平指出天津「在港口和市區之間有這麼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這是濱海新區最初的輪廓[15]。1986年8月21日和23日,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和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先後視察天津港[12]。鄧小平就天津港管理體制改革表示:「天津港下放兩年來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無非是給了他們權,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人權」[16]。
Remove ads
1990年4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宣布開發浦東新區成為國家戰略時,濱海新區則完全是天津的「自費革命」,自我命名,自主規劃、建設和舉全市之力發展的[17]。1991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天津港保稅區正式設立[18]。1992年,摩托羅拉宣布在天津開發區投資1.2億美元建設生產基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外資獨資也是外資投資額最大的項目並在社會上引起轟動[19][註 1]。1994年3月,天津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的基礎上「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20]。此後,天津市便開始工業等產業的戰略東移,舉全市之力打造濱海新區,這也是天津東部沿海的開發區域第一次以「濱海新區」這一整體區域的概念出現。[21]同時,天津市成立了濱海新區建設領導小組。1995年,又增加了濱海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設置。[21]1998年5月,南開大學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定協議,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3.2億元人民幣在濱海新區建設南開大學泰達學院[22]。
1999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濱海新區,指出「以戰略和長遠的構思發展新區,肯定大有希望」。[23] 2000年,天津市正式組建了濱海新區工委和管委會。天津市政府指定將這片未開發的區域建設成工業發展的熱點,並給予其特殊政策和激勵機制去達到此項目標。隨着發展,濱海新區被期望不斷提升整個渤海灣地區及更廣區域的經濟發展[24]
2004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天津代表團以全團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於懇請國務院批准天津市濱海新區整體發展規劃的提案》。[25][26] 2004年4月,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根據兩會提案先後兩次對濱海新區進行專題調研,撰寫了《關於進一步發揮天津濱海新區在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中的作用》的報告,建議中央政府在規劃審批、項目審批、土地利用、財政稅收、自由貿易區建設等方面,給予天津濱海新區更靈活、更優惠的政策扶持,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27]。2004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調研報告上批示:「規劃和建設好天津濱海新區,不僅關係天津的長遠發展,而且對于振興環渤海區域經濟有着重要作用。」2005年3月1日,全國政協記者通氣會上新聞發言人吳建民說,作為2004年全國政協的重點調研成果,關於進一步發揮天津濱海新區作用的報告,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視。[26]結束了之前的十餘年間,天津在中央歷次區域政策調整中未得到過重視和政策支持的局面。[21]
Remove ads
2005年10月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寫進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議,標誌着濱海新區首次被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也被解讀為中央對天津濱海新區的肯定[28]。2006年5月,中國國務院批准天津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支持天津濱海新區在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涉外經濟體制、金融創新、土地管理體制、城鄉規劃管理體制、農村體制、社會領域、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體制等十個方面先行試驗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2] 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公布,意見指出:「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可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2007年11月21日,中國保監會與天津市人民政府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天津濱海新區保險改革試驗區創新發展的意見》。根據《意見》精神,在保險企業、保險業務、保險市場、保險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創新措施,中國保監會原則上均可以安排在試驗區先行先試。2008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覆《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同意在天津設立OTC市場。[2]
2009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29],標誌着濱海新區正式從經濟區的概念成為統一協調的行政區。
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再次將天津濱海新區寫進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將在國家「十二五」期間「更好發揮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30]。2011年5月,國務院批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同意天津以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為核心載體,開展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國際航運稅收、航運金融業務和租賃業務四個方面的政策創新試點[31]。2013年9月,濱海新區進一步精簡行政機構,撤銷新區下轄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管委會。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在天津濱海新區內設立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32]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內一家危險化學品倉庫發生了一起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33]。2017年10月,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啟用,其中MVRDV主持設計的濱海圖書館設計前衛、引發關注,被《時代雜誌》評為「2018年最值得去的100個地方」第一名。

2018年1月,濱海新區將區位相鄰、功能定位相近的功能區進行歸併,原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併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天津臨港經濟區併入天津港保稅區[34]。同時,天津開發區將教育、醫療、社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剝離,由濱海新區專門成立了泰達街道承接。9月,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表示,國家發改委正制定新一版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19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向濱海新區直接或委託下放625項市級權力事項,使濱海新區在部分領域具有省一級行政權限[35]。
2024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36]。2024年10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在中新生態城註冊成立[37]。
規劃

199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城市總體規劃(1994–2010)》制定了依託中心城區發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區(包括塘沽城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天津港保稅區)為中心,向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和海河下游工業區輻射,形成「一心三點」組合型城市布局結構[38]。2005年,《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規劃了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運用了軸帶發展空間理念,提出以沿海河和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發展主軸,以東部濱海城市發展帶,以濱海新區核心區、漢沽新城和大港新城為三大城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城區」的城市空間結構[39]。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一五」規劃》進行產業功能分區,提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結構中中建設三個生態城區,通過產業集聚,規劃建設七個產業功能區,簡稱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的功能分區結構[40]。
Remove ads
2009年,根據《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濱海新區在符合天津市「雙城雙港」的空間發展戰略的同時,自身實施「一核雙港、九區支撐、龍頭帶動」的發展策略[41]。「一核」指濱海新區核心區,由于家堡金融區、響螺灣商務區、泰達MSD以及解放路和天鹼商業區、藍鯨島生態區等;「雙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九區支撐」是指通過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臨空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工業區、南港工業區、海港物流區、濱海旅遊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商務區等九大產業功能區,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工紡織、國防科技等8大支柱產業;「龍頭帶動」指通過加快「一核雙港九區」的開發建設,凸顯濱海新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極的帶動作用。目前,這一發展戰略正在通過「十大戰役」加速實施。[42]
2009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新聞發布會提出天津濱海新區「十大戰役」,即決定開發十個功能區[43]。但是,各功能區作為天津濱海新區經濟建設的主力的同時,長期各自為政、功能重疊、惡性競爭等問題突出[44]。
2013年12月,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將27個街鎮整合為19個,12個功能區整合為7個。其中,將輕紡經濟區、北塘經濟區併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濱海旅遊區和中心漁港經濟區併入中新天津生態城;將塘沽海洋高新區併入天津高新區;中心商務區規劃面積擴容,建設範圍拓展至新設立的塘沽街全域和新設立的大沽街部分區域[45]。2018年1月,濱海新區管理體制進一步整合,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併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移交至新成立的泰達街道。
政治

在天津市提出開發濱海新區的戰略之初,濱海新區尚屬於經濟區域概念。開發區、高新區、天津港保稅區、塘沽區等功能區和行政區各自為政,每個區域的規劃、管理和協調體系獨立,發展迅速[21]。但隨着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缺乏政府間相互約束、合作和協調的機制逐漸成為制約因素[21]。隸屬於天津市人民政府的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作為主要協調部門,實際上無權干預新區內各功能區和行政區的規劃、管理與協調工作,而擁有相關職能的市政府各部門又往往處於無為狀態,新區內各行政區政府在整體發展動力和意識方面存在不足,這影響了新區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也限制了新區內資源整合和配置的合理性[21]。
此外,隨着濱海新區各功能區的快速發展,政府機構結構日益臃腫。一個行政區內曾一度同時擁有7個公安分局、5個工商局、6個國稅局、5個地稅局、6個法院機構和5個檢察院機構[46]。具體而言,塘沽區、大港區、漢沽區、開發區、高新區、保稅港區、天津港等均獨立設置公安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47]。國務院在2008年3月批覆的《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中明確要求濱海新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既集中統一領導又發揮各方優勢、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管理體制」[2]。

2009年11月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動員大會,宣布國務院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新區行政區域[29]。此舉標誌着濱海新區從各功能區之間互相競爭的經濟區,轉變為各功能區統一協調的行政區。此前的各功能區和行政區由濱海新區人民政府統一派出的管委會管理,服從新區政府的總體規劃和協調,政府機構也得到了有效精簡。濱海新區首任區委書記為何立峰,首任區長為宗國英,區委和政府機構入駐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港二號路35號。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深化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動員大會,宣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工委及管委會,成立區委和區政府街鎮工作委員會,對街鎮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和協調[48]。
塘沽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新北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園街道、新港街道、新村街道、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泰達街道、漢沽街道、寨上街道、茶淀街道、大港街道、古林街道、海濱街道、新城鎮、楊家泊鎮、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他片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濱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疆保稅港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
另外一些功能區也承擔了一定的社區管理職能。
經濟
自2005年起,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徹底改變了天津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局面[50]。2006年6月,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空港經濟區,成為空客繼法國、德國後的第三條總裝線。天津由此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唯一兼有航空與航天兩大產業的城市[51]。
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合作的百萬噸乙烯項目、中國-俄羅斯合作的千萬噸煉油項目以及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等重大工業項目陸續落戶濱海新區。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由2003年的不足1億噸躍升至4億噸,成為中國北方最大港口[52],東疆保稅港區也已封關運作。

濱海新區產業結構呈「二、三、一」特點,即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但比重低[53]。第一產業增速持續偏低,2005年和2007年甚至負增長,第二產業長期保持20%以上年均增幅,第三產業雖迅速發展,但比重仍不及第二產業[54]。
核心區以天津港、港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塘沽城區為主體,發展低污染加工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及金融、商貿、旅遊和教育產業。外圍區以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及臨港工業區為主,形成石油化工、海洋化工、臨港工業和冶金基地,與核心區相互聯繫構成整體[55]。
2018年,濱海新區調整地區生產總值統計口徑,將註冊地口徑改為在地口徑並剔除數據水分,將2016年GDP由原萬億調整為6654億元,下調幅度33.5%[56]。
1994年天津市決定建成濱海新區以來無論是外資出口總額,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濱海新區近10年裡都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1994年至2008年間,濱海新區的外貿出口總額增長41倍,年均遞增33.2%[57]。2015年,濱海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13.9億元。[58]根據天津市濱海新區商業布局規劃,于家堡-天鹼-解放路是城市標誌性商業中心。[59] 2015年10月,天津自貿區成為平行進口汽車試點。[60]

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出任天津市長,天津濱海新區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國務院鼓勵新區在金融和土地等重大改革方面先行先試[61]。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公布,提出重大金融改革可安排在新區先行先試。2007年11月21日,中國保監會與天津市政府聯合下發《關於加快天津濱海新區保險改革試驗區創新發展的意見》,原則上可在試驗區先行先試。2008年3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擬在天津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2]。
在政策支持下,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天津濱海櫃檯交易市場以及中國首家股份制商品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全國首家排放權交易市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機構相繼成立。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搭建全國覆蓋、面向全球的金融資產交易平台。天津排放交易所組織了第一筆二氧化硫、碳中和、合同能源管理和能效產品交易,並建立首個自願減排公示查詢系統[62]。此外,天津鐵合金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等也落戶濱海新區,成為金融創新重要載體[63]。但這些交易所均未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准,部分面臨清理整頓風險[64],尤其是天津股權交易所和天津OTC違背「一省一所」監管原則。
濱海新區在租賃和基金產業發展迅速。東疆保稅港區成為中國最大的融資租賃機構註冊地[65]。註冊便利促使產業基金和私募基金數量快速增長,但監管失序導致私募基金亂象,多起非法集資事件發生[66]。

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自貿區總面積119.9平方公里,包括3個片區,即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覆蓋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東疆保稅港區和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空港經濟區等濱海新區的功能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指出建立天津自貿區的使命是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和加快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67]位於天津港片區的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於2010年6月26日正式開港,是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能夠接待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豪華郵輪[68][69]。目前,有歌詩達浪漫號、海洋神話號、藍寶石公主號等郵輪將分別以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作為停靠母港[70]。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創立於1984年12月6日,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1986年8月鄧小平在視察天津開發區時,親筆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71]。自1980年代起,該開發區創設了諸多放鬆管制的特殊經濟政策,從而能夠吸引大型跨國企業在天津投資。1992年,摩托羅拉在天津開發區投資1.2億美元建設生產基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外資獨資項目,在當時引起轟動[72]。在經濟制度等方面,泰達曾不隸屬於任何行政區,由天津市政府派出機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在濱海新區行政改革之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成為濱海新區的功能區之一。2018年1月,因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發展不盡如人意的原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併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34],而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則移交新成立的泰達街道。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天津高新區」,濱海高新區總體規劃面積97.96平方公里[73]。1988年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9年,經國務院批准「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更名為「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核心區域為華苑科技園和濱海科技園,此外還包括南開科技園、武清科技園、北辰科技園、塘沽科技園。

2007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兩國共同簽署協議,在天津濱海新區核心區以北的鹽鹼荒灘規劃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74]。生態城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選址要求在受到資源約束條件下建設示範性生態城市,特別是在不占用耕地和缺乏水資源條件下;並且靠近中心城市,依託大城市良好的交通和服務基礎,節約建設成本。中新生態城將全力構築生態型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服務業.[24]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戰略性合作項目,是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後兩國合作的新項目,得到了世界銀行的國際機構的支持。世界銀行贈款600餘萬美元用於支持生態城的建設並長期發布《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國新興生態城市案例研究》報告,提取經驗以供中外決策者在探尋推進清潔低碳生態城市之路時參考借鑑[75]。
交通

天津港是世界等級最高、中國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吞吐量世界第五的綜合性港口[76],能夠服務和輻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14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近5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的52%,也是蒙古國等內陸國家的主要出海口,航線通達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2013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00萬標準箱,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5億噸港口。[77]
天津港現有水陸域面積近26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72平方公里,規劃到2010年港口陸域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分為北疆、南疆、東疆、海河等四大港區,共有94個公共泊位;北疆港區從事集裝箱和雜貨運輸;南疆港區從事散貨運輸;海河港區是小型船舶碼頭;東疆港區則為天津港的一個新港區[78]。此外,由天津港集團投資600億元的天津填海造陸工程將承擔繼續開發的30平方公里東疆港區、13平方公里南疆港區和120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區[79]。與此同時,天津正在大港地區東部吐量兩億噸的第二港口天津南港,已經於2011年8月正式開港[80]。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是新區對外交通和航空產業發展的核心樞紐。機場始建於1939年11月,具備雙跑道獨立運行能力[81]。1950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民用航線從此起飛,同時承擔起專業飛行與技術人才培養的任務,被譽為「新中國民航的搖籃」[82]。1974年,天津機場被確定為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1996年10月,國務院批准其升格為「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並正式更名為「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009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京津城際鐵路實現空鐵聯運;2014年,天津地鐵二號線接入,構建了機場聯絡軌道系統。
為了進一步提升新區交通與航空樞紐能力,京津城際鐵路天津機場線正在建設中,未來京濱城際鐵路也將引入天津機場。同時,T3航站樓建設已列入規劃,將進一步增強濱海新區的國際航空通達性和航空產業競爭力[83] 。

濱海新區的鐵路網發達,有京津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津秦客運專線、津山鐵路、薊港鐵路、疏港鐵路、北環鐵路、大北環鐵路和規劃中的環渤海城際鐵路等在此交匯[84]。
濱海新區內年代最久遠的火車站是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的塘沽站,原名新河站,是天津市境內的第二個火車站,現有津山鐵路和京津城際鐵路延長線通過。經過初步整治,2008年9月已經開通了至北京的京津城際高速列車,擔當較為重要的客運和貨運業務。天津泰達站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由於塘沽站經過整治後的重新投入使用,目前此站已經不再辦理客運。濱海站位於于家堡金融區北端,是京津城際鐵路延長線的位於濱海新區的終點站[85][86]。其中,濱海站和濱海西站成為濱海新區的主要的對外鐵路樞紐和城市交通樞紐。除此之外,天津新港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位於濱海新區的東疆保稅港區,北塘西站編組站也正在擴建,建成後將有效提高天津港的鐵路疏港能力[87]。

濱海新區內已有天津地鐵九號線通車,連接濱海新區與天津市中心城區。濱海新區軌道交通的B1線和Z4線已開工建設,其中B1線一期全長31.5公里、設22座車站,計劃於2026年底開通第一期(黃港車輛段至塘沽站),第二期預計2027年底開通[88]。Z4線一期北段自2025年6月實現「長軌通」,全長21.9公里,標誌着項目進入新階段[89]。B2線和Z1線已獲國家發改委批覆[90],未來將進一步完善濱海新區軌道交通網絡。

目前,溝通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的公路有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濱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天津大道以及普通公路港城大道、津塘公路。此外,建設中的核心區內、中、外三環路和「十橫八縱」的快速路網也不斷提升濱海新區的公路交通水平[91]。2010年6月,為應對交通壓力、私營班線秩序混亂以及多家運營主體各自為政,在整合濱海新區內部多家公交運營主體的基礎上,天津濱海新區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掛牌成立,相繼開闢可通達區內外的多條新公交線路,投入運營液態天然氣新能源公交車[92][93]。
社會

在濱海新區之前,分布在這裡的塘沽(北塘、大沽)等城區則有着悠久的歷史,是中國近代鐵路、化學工業大發源地之一。1888年,李鴻章主持完成了由蘆台經北塘站徑直伸展到大沽海口北岸的鐵路,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親自指揮塘沽至天津的鋪軌工程。[94]建於1880年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建於1916年的永利制鹼廠和「黃海學社」均位於此。[95]在天津開埠以前,特別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西方列強曾先後數次發動針對大沽口的戰爭。其中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國公使到達大沽口外,被清政府要求從北塘登陸並由清軍保護到北京換約。英法聯軍拒絕隨即發兵進攻大沽口展開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清政府守軍發炮反擊擊沉英法聯軍4艘軍艦,使英法聯軍遭受重創於當日夜間撤退,是晚清時期對外作戰罕見的一次勝利。[96]
濱海新區自成立以來人口一直呈現快速聚集的態勢。目前新區人口的主體民族為漢族,約占新區總人口的98%。2009年,濱海新區戶籍人口已經達到了118.57萬人,常住人口230萬人,人口遷入率22.72‰,遷出率為2.39‰,遷入人口為遷出人口10倍[57]。而在塘沽、漢沽、大港、開發區四個區域中以開發區的人口密度最大,為1384人每平方公里,然後從多到少依次為塘沽、大港、漢沽三城區。在全部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達60.92萬人,女性人口達57.65萬人,非農業人口92.24萬人、農業人口26.33萬人[57]。
截至2020年,濱海新區戶籍戶數55.7萬戶,戶籍人口149.7萬人。常住人口206.73萬人[97]。其中按性別分,男性109.46萬人、女性97.27萬人;按人口年齡構成分,0歲~14歲佔比14.26%、15歲~59歲佔比68.59%、60歲及以上佔比17.15%,其中65歲以上11.63%。

天津市多所高校在濱海新區設有分校。2003年,南開大學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泰達校區,主要從事基因組、功能性基因組、生物芯片及分子病毒學等研究[24]。2017年,天津科技大學整體遷入濱海新區[98]。美國紐約茱莉亞學院與天津音樂學院合作,在于家堡建立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開展預科及碩士研究生教育[99]。此外,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也位於濱海新區。
在基礎教育方面,天津市多所重點中學在濱海新區新設分校,如天津市耀華濱海學校和天津南開中學中新生態城分校[100]。濱海新區原有的重點中學包括塘沽第一中學、紫雲中學、泰達一中和渤海石油第一中學等天津市市級重點中學[101]。
濱海新區共引進和建設了包括中國國家納米技術與工程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多家國家級、省部級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102]其中,部署於濱海新區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的每秒峰值速度達到1206萬億次,一度為世界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排名的第一名[103]。此外,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超級計算機一度排名居世界第三名。[104]

濱海新區共有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和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等三家三級甲等醫院,同時參照三級甲等醫院標準新建了天津醫科大學中新生態城醫院。天津市濱海新區中醫醫院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建立共建合作關係,加掛「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牌匾[105]。2016年1月,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掛牌「中國醫學科學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納入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管理體系[106]。
旅遊


2005年濱海航母主題公園正式運營以來,經過五年的不斷提升和改造,已發展成為天津市的標誌性旅遊目的地及中國大陸最大的軍事主題公園之一,2010年11月13日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天津極地海洋世界、濱海航母主題公園、東疆港海濱浴場、天津海濱浴場、洋貨市場、北塘海鮮街及天津濱海新區海鮮美食街是新區的熱門旅遊景點[107][108]。濱海新區的城市公園經過整體提升改造後均免費向市民開放,包括海河外灘公園、泰豐公園、紫雲公園等[109]。
濱海新區境內有多處近代文物,其中的大沽口炮台、大沽船廠、塘沽火車站舊址以及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舊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會展

天津的濱海新區是眾多國際會展和國際會議的舉辦地,蓬勃發展的會展業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自2006年5月起,世界經濟論壇開始在中國甄選「新領軍者年會」的舉辦地,天津市經過多輪篩選最終入選。2008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在濱海新區的濱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此外,諸如第六屆亞歐財長會議、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暨展覽會、中國國際礦業大會[110]、國際生物經濟大會[111]、第八屆中歐工商論壇[112]、中國國際生態城市暨博覽會等均在濱海新區的濱海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在會展方面,歷屆天津濱海國際車展、歷屆中國國際生態城市暨博覽會、中國企業國際融資博覽會、PECC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中國國際航空航天貿易展洽會、2010年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2010中國(天津)國際風能發電技術及設備展覽會等亦在濱海新區召開。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