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渝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成渝地區,又稱成渝城市群、成渝經濟區、成渝都市圈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長江上游,地處四川盆地,因區域內的兩大核心城市——成都市和重慶市(簡稱「渝」)而得名。成渝地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是中國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也是中國內陸領事館最多的地區。[1]
狹義的成渝地區僅僅是指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沿線的狹長地帶。在《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成渝地區由一個地理區域擴展成為一個經濟區域:成渝經濟區,包含了四川盆地的絕大部分地區,其中包括重慶市的31個區縣和四川省15個市的117個區縣市,區域面積為20.6萬平方公里,2010年區域常住人口為9140.2萬。成渝經濟區,特別是作為區域雙核的成都市與重慶市,是中國中西部經濟最發達和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2010年,成渝經濟區地區生產總值為2.25萬億元,其中重慶市被納入成渝經濟區的31個區縣地區生產總值達7305.3億元,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達5551.3億元。
在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2]
2020年,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中提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3]。
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4]
Remove ads
歷史
- 2011年3月1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同年5月30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式印發該規劃[5]。根據該規劃,到2015年,成渝經濟區將建成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深化內陸開放的試驗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7%。到2020年,成渝經濟區將成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2014年3月16日,發改委《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除老牌的三大國家級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城市群之外,將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四大區域列入國家級城市群之列。[6] 根據該規劃,國家將加快培育這些城市群,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7]
- 2017年,國家批復成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了成渝經濟區對外開放力度。
Remove ads
區域範圍
重慶恢復設立中央直轄市的數年後,成渝經濟區的前期籌備工作便已展開。2001年,重慶市與四川省共同建立成渝經濟區經濟合作組織,首批加入的地區包括重慶市的19個區縣和四川省的10個市。2005年,又分別有重慶市的4個區縣和四川省的4個市加入該合作組織。在2011年5月批覆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中,國家發改委將成渝經濟區的範圍在上述基礎範圍之上擴大,又納入了相對原成渝經濟區落後,但依然具有較快發展潛力的重慶市的8個區縣和四川省的1個市,使成渝經濟區的範圍擴大到重慶市的31個區縣(2011年10月綦江縣和萬盛區合併後為30個)和四川省的15個市。詳細如下列表:
- 2011年10月,萬盛區與綦江縣合併為綦江區。
在2016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成渝城市群的具體範圍包括:
- 重慶市
渝中、萬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垻、九龍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銅梁、榮昌、璧山、梁平、豐都、墊江、忠縣、開縣部分地區、雲陽部分地區。
- 四川省
成都市: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金牛區、武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都江堰市、邛崍市、崇州市、彭州市、簡陽市,大邑縣、蒲江縣、金堂縣
綿陽市: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江油市,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
樂山市: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峨眉山市,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
宜賓市:翠屏區、南溪區、敘州區,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珙縣、筠連縣、興文縣、屏山縣
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龍馬潭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Remove ads
定位與布局
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渝城市群將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優化提升核心地區,培育發展潛力地區,促進要素聚集,形成集約高效、疏密有致的空間開發格局,建設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
立足西南、輻射西北、面向歐亞,高水平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高品質建設人居環境,高層次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培育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家級城市群,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支撐作用。圍繞上述總體定位,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
- 全國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
- 西部創新驅動先導區
- 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
- 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 美麗中國的先行區
發揮重慶和成都雙核帶動功能,重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沿長江和成德綿樂城市帶,促進川南、南遂廣、達萬城鎮密集區加快發展,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構建「一軸兩帶、雙核三區」空間發展格局。
- 一軸
- 成渝發展主軸: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資陽、遂寧、內江、永川、大足、榮昌、潼南、銅梁、璧山等
- 兩帶
- 沿江城市帶:重慶、瀘州、宜賓、江津、長壽、涪陵、豐都、忠縣、萬州
- 成德綿樂城市帶:成都、綿陽、德陽、樂山、眉山
- 雙核
- 重慶核心
- 成都核心
- 三區
- 川南城鎮密集區:自貢、內江、瀘州、宜賓的市區和部分縣(市)
- 南遂廣城鎮密集區:南充、遂寧、廣安的市區和部分縣(市)
- 達萬城鎮密集區:達州市部分地區、萬州、開縣和雲陽部分地區
以強化重慶、成都輻射帶動作用為基礎,以培育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以建設中小城市和重點小城鎮為支撐,優化城市規模結構。
- 區域中心城市
- 渝東北區域中心、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萬州
- 渝東南區域中心、武陵山區重要經濟中心:黔江
- 成都平原區域中心城市、寶成-成昆發展軸帶向北和向南輻射的空間節點:綿陽、樂山
- 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南充
- 川南區域中心城市:瀘州、宜賓
- 重要節點城市
- 小城市與小城鎮
在川渝毗鄰地區率先打破行政壁壘,創新體制機制,打通「斷頭路」構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快推進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對接,促進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經濟聯繫比較緊密的省際交界地區融合發展。
- 廣安、合川、北碚
- 江津、永川、瀘州
- 銅梁、潼南、資陽
- 榮昌、內江、大足
經濟
成渝經濟區地處中國西南,北接陝甘,南連雲貴,西通青藏,東鄰湘鄂,是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較之於西部其它地區,成渝經濟區所包含區縣市社會發展基礎良好,自然生態條件相對優越,具有很大的發展容量和潛力,是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
成渝經濟區人口超過9000萬,是中國經濟區中人口最多,同時也是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成渝經濟區擁有2個特大型城市、6個大城市、眾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鎮人口4046萬,城鎮化率43.8%。區域雙核重慶、成都兩市是中國西部主要的經濟增長極,其城市規模、經濟實力、人才水平、基礎建設均不遜於沿海城市。兩市也是西部地區工業重鎮及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聚集地。目前,成渝經濟區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成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帶。
2018年四川和重慶的地區生產總值合計超過6萬億元。成渝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分別占川渝兩地總和的90%左右。2014年,成渝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5.49%,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至6.6%左右。[3]
-
成都市人民南路(紅照壁)
-
重慶解放碑中央商務區
-
綿陽市區夜景
-
德陽市市區
-
瀘州市市區
Remove ads
交通
成渝經濟區是中國西部地區中交通樞紐港站較密集、交通路網較發達的地區。
- 鐵路幹線:成渝線、寶成線、成昆線、達成線、遂渝線、襄渝線、川黔線、渝懷線、內六線、達萬線、宜萬線、隆黃線
- 幹線快速鐵路:成渝高鐵、成渝中線高速鐵路、渝昆高速鐵路、成宜高速鐵路、成貴客運專線、西成客運專線、綿瀘高速鐵路、滬渝蓉高速鐵路、蘭渝鐵路、渝利鐵路
- 鐵路支線:成汶線、廣岳線、德天線、資威線、歸連線、連燕線、宜珙線、金筠線、敘大線、三萬線、萬南線
- 市域鐵路:成都市域鐵路(成灌線、成蒲線)、重慶市郊鐵路
- 主要鐵路樞紐:成都鐵路樞紐、重慶鐵路樞紐
- 主要鐵路車站: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北站、成都西站、八里站、重慶站、重慶北站、重慶西站、重慶南站、達州站、廣安站、廣安南站、內江站、瀘州站、綿陽北站、綿陽站、南充北站、南充站、內江北站、宜賓站、宜賓西站、自貢站
- 國道:
210國道、
212國道、
213國道、
317國道、
318國道、
319國道、
321國道
- 國家高速公路:
京昆高速、
成樂高速、
滬蓉高速、
蓉遵高速、
蓉昌高速、
滬渝高速、
渝蓉高速、
包茂高速、
蘭海高速、
銀昆高速、
成渝環線高速、
成都繞城高速、
重慶繞城高速
- 地區高速公路:
成名高速、
成萬渝高速、
三環高速、
遂宜畢高速、
隆得高速、
榮大高速
- 蘭成渝成品油輸油管道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