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特別急行列車

日本的一種列車種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別急行列車
Remove ads

特別急行列車(日語:特別急行列車),又常簡稱為特急列車(日語:特急列車)或特急(日語:特急とっきゅう Tokkyū),廣義上是指日本眾多列車類別中的一種,狹義上則是指急行列車中等級最高的車種。根據鐵路公司的政策差異與行駛路線的特性差別使然,不同特急列車的運行方式與停站策略也多有差異,但一般而言特急列車幾乎都是同一條路線相同起訖站的各級列車中,行車時間最短的車等。除了停站較少與行車時間最短之外,特急列車通常規劃有極高比例的劃位座位(稱為指定席)或甚至配有頭等車廂(例如JR各公司的Green car),並在標準的票價之外收取額外的車資(稱為「特急料金」)。根據這些特性,特別急行列車可以視為是歐洲各國城際列車(IC)、中國大陸等地「特快車」及台灣自強號的日本對應版本。

Thumb
中央本線上的特急列車「甲斐路

對應的英文翻譯

在日本,鐵路列車除了日文名稱外,也會賦予對應的英文列車名與車等名,用於時刻表、車上的電子看板與車內廣播等場合。針對「特別急行列車」的英文翻譯,大部分日本鐵路公司是採用「Limited Express」的稱呼方式,或簡寫為「Limited Exp.」、「Ltd. Express」、「LTD. EXP.」等,但經常還是有例外狀況。例如京王電鐵稱呼該公司旗下的特急列車為「Special Express」,而九州旅客鐵道(JR 九州)的特急列車,有時會在車身上塗上「Intercity」(城際列車)的標記。

收費

有些鐵路公司如JR需要附加特別費用(買特急券),而有些如京阪電氣鐵道為了競爭需要則不需要(這種不需要料金的私鐵特急通常被稱為「特急電車」而不是特急列車)。

JR集團所有的特急以及急行列車列車都需要特急券或急行券。但在JR的個別路線中的個別區間中只有特急列車行走(如JR北海道石勝線 : 新夕張站 - 新得站)或該區間大多是特急列車(如JR九州宮崎空港線宮崎站 - 宮崎空港站),故可用普通車票乘坐特急列車的普通車自由席。

JR、國鐵的特別急行列車

戰前的特急列車

Thumb
183系日本國有鐵道時代非常廣泛使用的特別急行列車專用車輛。

在有特別急行(特急)列車之前,比急行列車更快的列車類別為「最急行」。其中,在1906年(明治39年)4月16日,國有鐵道新橋站神戶站之間就設有「最急行1、2號列車」,乘坐此列車需要額外的車票,與現時收費特急/急行的形態相近。

特別急行」的名稱是在最急行列車之後才出現,在1912年(明治45年)6月,「最急行 1、2號列車」的行駛區間延長,連接關釜連絡船,成為來往中國、歐洲的國際長途列車中的一班「大陸連絡列車」,新的行駛區間為新橋站下關站之間。車廂編成包括頭等車廂二等車廂以及最尾一卡:展望車,當時還向外宣傳「日本之國威」。在1914年(大正3年)12月,東京站啟用,1、2列車由新橋再延長至東京站。

在1923年(大正12年)7月,上述的列車增加3、4號列車,全車都是三等車廂,此列車是供給普遍大眾市民而設。在昭和年間,便新設特急列車「列車愛稱」。在戰前的特急列車,都是設定在東京以西的路線(東海道本線山陽本線鹿兒島本線長崎本線)。在太平洋戰爭激烈化之際,在1944年(昭和19年)4月,特急列車「富士」也停止運行,日本的特急列車暫時消失。

Remove ads
當時的特急列車
  • 富士-在1929年(昭和4年)9月,當時的國有鐵道就把「最急行1、2號列車」命名為「富士」。為日本最初為列車班次命名的列車,當時還公開命名此列車班次,之後的「櫻」、「燕」也是公開命名。「富士」是日本戰前的重要列車,設有頭等展望車。在1942年(昭和17年)11月,關門隧道啟用,「富士」的運輸區間延長至長崎站,在翌年縮短至博多站,在1944年(昭和19年)4月停運。
  • -在 1、2號 列車命名為「富士」的同時,3、4號列車則命名為「櫻」。在1942年(昭和17年)11月,此列車降級至急行列車。
  • -在1930年(昭和5年)10月,東京站-神戶站之間的頭、二、三等列車開始營運。新的列車把所需時間再縮短,在1934年(昭和9年)12月,來往東京站-大阪站之間的時間其需8小時,為戰前的最高記錄。在1943年(昭和18年)10月停運。
  • -在1937年(昭和12年)7月,行走東京站-神戶站之間。用以幫補「櫻」、「燕」的列車。在1943年(昭和18年)2月停運。
Remove ads

戰後復活

二戰結束後,煤、車輛與車輛保養的狀態不好,所以,特急列車未能夠與普通列車一同再次運輸,在1947年(昭和22年)1月至4月,所有急行列車都停運。之後,狀況開始得到好轉,在1949年(昭和24年)9月,東京站-大阪站之間的「和平」號列車開始營運。全程需時9小時,速度不及戰前的水平。

當時的特急列車

之後,特急列車再次在各線出現與加班。以下是在戰後至60年代的特急列車:(不包括新幹線列車)

  • 燕、鴿子-在1950年(昭和25年)1月,在上述「和平」號列車開始營運後3個月便改名為「燕」號列車。同年6月,同區間的姊妹列車「鴿子」啟用。更在同年10月,東京站-大阪站之間的所需時間縮短至戰前的8小時,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更縮短至7小時30分鐘。後述的「回聲」登場後停運。
  • 朝風-在1956年(昭和31年)11月,東京站-博多站之間的戰後第一架夜行寢台特急列車登場。在關西圈的深夜時間通過。在2年後,即是1958年(昭和33年)10月便使用新型的20系客車,為日本第一架「藍色列車」。
  • 初雁-在1958年(昭和33年)10月,上野站青森站之間,是第一架由東京向北出發的特急列車。當初的是使用鐵路機車與客車,在2年後的1960年(昭和35年)12月,便使用日本第一架柴油動車組作為特急列車用。在1968年(昭和43年)10月,便使用電力動車組行駛。
  • 回聲-在1958年(昭和33年)11月,東京站-大阪站之間使用電力動車組的特急列車登場。比當時同區間使用機車牽引的所需時間還要快40分鐘,用時6小時50分鐘。1960年(昭和35年)6月,更縮短至6小時30分鐘。成為東京-大阪日間行駛的「商務特急」,也是在東海道新幹線啟用前東海道本線最快的列車。1964年改為東海道新幹線各停回聲號。
Remove ads

全國普及

1960年代各主要幹線開始普遍開行特急列車。

主要的特急列車

  • 白鳥:1961年(昭和36年)10月開始,運行大阪‧上野 - 直江津 - 青森的特急列車,列車於直江津連結、拆分,與同時開行的 (京都 - 博多 - 長崎‧宮崎)並列為日本最初的中途拆分‧連結列車。1965年上野 - 金澤獨立為白鷹,1972年開始使用電聯車,直到2001年停運為止,以1040km的距離成為日本運行距離最長的日間特急列車。
  • 富士:1964年(昭和39年)10月開始,運行東京 - 大分的寢台特急列車,1965年延駛西鹿兒島,1980年縮短至宮崎,此前以1574.2km的距離成為日本運行距離最長的特急列車。1997年縮短至大分,2009年停運。

1970年代之後

L特急於1972年開始出現,相較一般特急列車停站較多、運營距離較短、自由座較多,以因應新幹線開通之後長途特急失去客源的問題。隨著新幹線陸續開通,JR許多路線第三部門化,路線上的特急被縮短距離、停運、改為新幹線列車。另外也有一些急行列車升格為特急列車。2016年最後的急行列車玫瑰號列車停運之後,JR系統的在來線定期優等列車全部皆為特急列車。

JR各社現行運營的特急列車

JR東日本

  • 奧羽本線

津輕、超級津輕(秋田-青森)

  • 羽越本線

稻穗(新潟-酒田、秋田)

  • 東北本線

日光(新宿-東武日光,與東武日光線直通)

鬼怒川SPACIA鬼怒川(新宿-鬼怒川溫泉,與東武鬼怒川線直通)

  • 常磐線

常陸(品川、上野-磐城、仙台)

常磐(品川、上野-土浦、勝田、高萩)

  • 總武本線、成田線

成田特快(八王子、新宿、大船-成田空港)

潮騷(東京-佐倉、成東、銚子)

  • 京葉線、外房線

若潮(東京-上總一之宮、勝浦、安房鴨川)

  • 京葉線、內房線

細波(東京-君津)

  • 高崎線、吾妻線

赤城(上野-高崎)

草津‧四萬(上野-長野原草津口)

  • 東海道本線、伊東線

踴子(東京、池袋-伊豆急下田、修善寺)

湘南(東京、品川、新宿-小田原、平塚)

日出瀨戶出雲(東京-高松、出雲市)

  • 中央本線

(千葉、東京、新宿-松本、南小谷)

甲斐路(東京、新宿-甲府、龍王)

富士回遊(新宿-河口湖,與富士急行線直通)

八王子(東京-八王子)

青梅(東京-青梅)

  • 信越本線

白雪(新井、上越妙高-新潟)

JR西日本

  • 七尾線

能登篝火(金澤-和倉溫泉,與IR石川鐵道直通)

  • 湖西線

雷鳥(大阪-敦賀)

  • 東海道本線(京都線、神戶線)

輕巧琵琶湖(米原、草津-大阪)

樂樂播磨(新大阪-姬路)

  • 山陰本線、舞鶴線

舞鶴(京都-東舞鶴)

橋立(京都-宮津、天橋立、豐岡,與京都丹後鐵道直通)

城崎(京都-福知山、豐岡、城崎溫泉)

  • 關西本線(大和路線)

樂樂大和(奈良-新大阪)

  • 阪和線、關西空港線、紀勢本線

(野洲、草津、京都-關西空港)

黑潮(京都、新大阪-和歌山、海南、白濱、新宮)

  • 福知山線

東方白鸛(新大阪-福知山、豐岡、城崎溫泉)

  • 播但線

濱風(大阪-香住、濱坂、鳥取)

  • 因美線

超級白兔(京都-鳥取、倉吉,與智頭急行直通)

超級因幡(岡山-鳥取,與智頭急行直通)

  • 山陰本線、山口線

超級松風(鳥取-米子、益田)

隱岐(鳥取、米子-新山口)

  • 伯備線

八雲(岡山-出雲市)

JR東海

  • 身延線

富士川(靜岡-甲府)

  • 飯田線

伊那路(豐橋-飯田)

  • 中央本線、篠之井線

信濃(名古屋-長野)

  • 高山本線

飛驒(名古屋、大阪-高山、飛驒古川、富山)

  • 關西本線、紀勢本線

南紀(名古屋-紀伊勝浦、新宮)

  • 東海道本線、北陸本線

白鷺(名古屋、米原-敦賀)

JR九州

  • 鹿兒島本線

閃耀(門司港、小倉-博多)

  • 長崎本線

接力海鷗(博多-武雄溫泉)

喜鵲(博多-肥前鹿島)

  • 佐世保線、大村線

(博多-佐世保)

豪斯登堡(博多-豪斯登堡)

  • 築豐本線

魁皇(直方-博多)

  • 久大本線

由布(博多-大分、別府)

  • 豐肥本線

九州橫斷特急(熊本-別府)

  • 日豐本線

音速(博多-柳浦、大分、佐伯)

日輪(博多、小倉、大分-佐伯、宮崎、南宮崎、宮崎機場)

日向(延岡-宮崎、南宮崎、宮崎機場)

日輪喜凱亞(博多-宮崎機場)

霧島(宮崎-鹿兒島中央)

  • 指宿枕崎線

指宿之玉手箱(鹿兒島中央-指宿)

JR四國

  • 瀨戶大橋線、予讚線

潮風(岡山-松山)

石鎚(高松-松山)

宇和海(松山-宇和島)

  • 瀨戶大橋線、高德線

渦潮(高松、岡山-德島)

  • 瀨戶大橋線、土讚線

南風(岡山-高知)

四萬十(高松-高知、中村)

足摺(高知-中村、宿毛)

  • 德島線、牟岐線

劍山(德島-阿波池田)

JR北海道

  • 宗谷本線

宗谷(札幌-稚內)

佐呂別(旭川-稚內)

  • 石北本線

鄂霍次克(札幌-網走)

大雪(旭川-網走)

  • 函館本線

丁香神威(札幌-旭川)

  • 石勝線、根室本線

十勝(札幌-帶廣)

大空(札幌-釧路)

  • 千歲線、室蘭本線、函館本線

鈴蘭(室蘭-札幌)

北斗(函館-札幌)

JR、國鐵特急用列車

柴聯車

混合動力車輛

私鐵的特急列車

日本的中小私鐵和主打通勤客運的大手私鐵(如阪急、山陽、京王、京急)的「特急電車」為了與他社競爭和方便乘客通勤,基本上都不需要特急料金,不過這些通勤型私鐵的特急列車基本上只相當於JR集團同樣不需要料金的的「特快」或者「新快速」種別。一些私鐵亦存在特急以上的列車種別,如京急的「快特」。而對於部分覆蓋範圍較廣,可以執行遠距離客運的私鐵,如近鐵、東武等社的特急則需要和JR的特急一樣徵收特急料金並配有若干節頭等車廂。

付費特急

更多信息 運行公司, 運行路線(通過站) ...
更多信息 運行公司, 愛稱 ...
更多信息 運行公司, 愛稱 ...
更多信息 運行公司, 愛稱 ...
更多信息 運行事業者, 運行路線(通過站) ...

特別急行券

特別急行券(とくべつきゅうこうけん),簡稱特急券(とっきゅうけん),是乘坐特急列車必須購買的券。

概要

在20世紀初的歐洲鐵路中,購買基本票價的車票和快速列車的特快車票曾經很常見 。但是,加購車票的價錢是來支付豪華車廂,而並非更快的速度。但是歐洲後來為了方便乘客,把特快車票和乘車車票放進同一張車票。

JR和部分私鐵

特急券(指定席)

概要

舊國鐵JR為了區別急行列車和特急列車,所有特急列車都必須要訂票,全車指定席

自1972年設立L特急以來,自由席的列車數量增加,以及1985年設立的新特急等以自由席為中心的列車設置。但是最高速的列車新幹線「」、「疾風」、「小町」和連結成田機場的「NEX」等列車,基本仍為全車指定座位的列車指定座位系統。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