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強烈颱風樺加沙 (2025年)
2025年的18號颱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颱風樺加沙(Typhoon Ragasa,國際編號:25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2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Nando)是202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樺加沙」一名是由菲律賓提供,意思指「快速、移動」[1][2]。此名稱為第一次使用,取代2019年在日本關東造成廣泛破壞的「海貝思」。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5年9月21日) |
![]() | 本文記述一項正在發生的天氣事件。隨着事態演變,內容或許會迅速更新。 |
Remove ads
發展過程
9月16日,一個熱帶擾動在關島以西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0W。該系統在初期組織鬆散,但該系統繼續有對流爆發。9月17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對其發佈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署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給予編號TD21。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該系統受北面深厚副熱帶高壓脊引導下,沿著其西南面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
9月18日凌晨2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上午8時,澳門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系統的低層環流中心曾一度暴露,但它所在位置海面溫度達30度,垂直風切變微弱[註 1],高空輻散良好,令強度開始上揚,並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團。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註 2]。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518[註 3],並命名「樺加沙」。台灣中央氣象署亦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也將其升格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2025年9月19日凌晨2時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4W[註 4][5]。
9月19日晚上8時,中國中央氣象台、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一起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晚上11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衛星圖像顯示其低層環流中心(LLCC)附近存在持續的大範圍深層對流[6]。
9月20日凌晨2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澳門氣象局將其升格為颱風。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同時,台灣中央氣象署將其升格為中度颱風。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和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颱風。晚上8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晚上11時,中國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9月21日凌晨2時,澳門氣象局將其升格為強颱風,而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烈颱風。同時,澳門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上午11時,台灣中央氣象署將其升格為強烈颱風。從熱帶風暴增強至超強颱風,樺加沙僅用了約30小時,顯示其快速增強的特性。由衛星雲圖可見,樺加沙發展出現尺寸極小的圓形風眼。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超級颱風,並評估樺加沙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以一分鐘平均風速計算)達140節(每小時260公里),成為今年首個逹至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五級颱風」強度的西北太平洋風暴。
9月22日凌晨,樺加沙進行了眼壁置換周期[7]。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猛烈颱風。菲律賓氣象局表示超強颱風樺加沙於下午3時卡加延省巴布延群島的帕努伊坦島登陸。
Remove ads
9月23日15時,颱風樺加沙位於北緯20.4度,東經117.1度,以12節的速度向西北西移動,其中心氣壓915百帕,十分鐘平均風速105節。
Remove ads
影響
樺加沙強度高、環流大、影響範圍廣,與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相近[8],深圳應急管理局以及港澳氣象台亦預料樺加沙的影響程度與天鴿和山竹相若,並嚴陣以待[9][10][11]。
-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五號風暴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警告稱,樺加沙可能會帶來暴雨和強風,以及西南季風的潛在影響[12],高達3米的風暴潮將影響巴淡島、卡加延省、北伊羅戈省和南伊羅戈省部的海岸[13]。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在9月20日下午5時在阿布拉省、阿巴堯省、巴布延群島、巴丹群島省、卡加延省、伊富高省、北伊羅戈省、伊莎貝拉省、卡林阿省、高山省、季里諾省、新比斯開省東北部以及奧羅拉省和卡坦端內斯省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發出一號風暴信號。隨着樺加沙逼近呂宋島,南伊羅戈省北部也發出了一號風暴信號[14]。晚上11時,一號風暴信號擴展至本格特省、南伊羅戈省和新比斯開省、拉烏尼翁省、邦阿西楠省東部和新怡詩夏省北部[15]。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在9月21日凌晨5時發出二號風暴信號[16]。在下午5時再發出三號風暴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及天文服務管理局在9月22日凌晨2時發出四號風暴信號同五號風暴信號。
Remove ads
- 當地發出之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樺加沙進入香港天文台責任範圍後,天文台在9月17日中午12時05分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指當時仍為熱帶低氣壓的樺加沙將會增強,並於下週初進入南海北部,靠近華南沿岸,呼籲市民在未來數天密切留意天文台之最新消息;而當時強烈熱帶風暴米娜仍未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這是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以來,天文台再次於熱帶氣旋仍遠在西北太平洋時便發出高調警示,更罕有地在前一熱帶氣旋準備吹襲前,便警告下一熱帶氣旋所帶來的威脅。
隨着樺加沙增強為超強颱風,天文台已在「九天天氣預報」預測樺加沙會以巔峰強度進入南海,9月24日香港天氣惡劣,有頻密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更罕有地在並未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情況下,已預測香港離岸及高地將可能吹颶風。天文台更特別指出,香港將受顯著風暴潮影響,屆時沿岸水位可能與2017年的超強颱風天鴿及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相若。
天文台在9月21日下午4時25分更新「特別天氣提示」,表示會在星期一中午(9月22日)前後發出一號信號[17]。9月22日早上7時45分,天文台再次更新「特別天氣提示」,表示樺加沙環流廣闊及移動速度較快,對廣東沿岸構成相當威脅,將會於當日下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信號;預料明日(9月23日)稍後天氣將會開始急速轉壞,天文台會考慮於22日晚上8時至10時改發三號信號。天文台同時呼籲市民盡快完成做好一切防風、防水浸準備,並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
天文台在9月22日下午12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樺加沙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890公里[18],這是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後,再次臨時修改一號信號定義,將其描述為「表示有一熱帶氣旋,將會進入香港800公里內」,而非「在香港約800公里內」,直至樺加沙進入香港800公里內後,才改回「在香港約800公里內」[19]。此外,天文台於下午12時23分宣布會在晚上9時40分改發三號信號,並隨即表示考慮在次日下午1時至4時改發八號信號。
Remove ads
受樺加沙外圍下沉氣流影響,9月22日香港天氣酷熱,多區升至33.0°C或以上,上水更高達35.1°C;空氣質素亦欠佳,當日南區的空氣質素升至「甚高」水平,屯門、旺角及中西區亦升至「高」的水平[20]。
天文台於9月22日晚上9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當時樺加沙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680公里[21],天文台隨即表示會在翌日(23日)下午2時20分改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亦會在八號信號生效前約兩小時發出「預警八號特別告示」。天文台並會視乎香港的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明晚較後時間至星期三初時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天文台在9月23日下午12時20分發出「熱帶氣旋之特別報告」,宣佈會在下午2時20分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22],並在下午2時20分發出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當時樺加沙集結在香港東南約380公里[23]。
當日下午4時45分,天文台表示會視乎樺加沙與香港的距離及本地風力變化,評估是否需要在晚上11時至明日(24日)凌晨3時改發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預計樺加沙可能為香港帶來嚴重威脅,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9月21日主持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全面檢視並進一步督導和統籌跨部門作全面和充分的準備及應變部署[24]。
香港政府於9月22日提前啟動保安局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較平時提前超過24小時開始運作,旨在早部署、早介入以應對樺加沙。政府督導委員會負責統籌跨部門協調工作,確保各部門準備充分。各緊急救援部隊如消防處、警務處、民眾安全服務隊和醫療輔助隊均已全員候命,部署足夠人手處理颱風期間可能發生的緊急事故。此外,政府會評估颱風過後是否啟動「全政府動員」機制,以提供進一步的應急支援。行政長官李家超親自視察中心,並督促各司局長和部門首長做好超前部署,不可低估颱風威力,確保市民安全及社會穩定[25][26][27]。
教育局於9月22日下午1時55分宣佈所有學校星期二及三(9月23日、24日)停課[28],以確保學生安全。
機管局於9月22日下午2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香港國際機場將於9月23日傍晚6時後至9月24日全天大幅減少航班升降,國泰航空預計取消約500班航班[29],香港航空則會取消9月23日晚上6時至9月25日上午所有航班[30],香港快運航空亦預計取消百多班航班,其他航空公司如大灣區航空亦有多個航班取消[31]。機場風暴期間則繼續保持開放,客運大樓部分設施維持運作,惟航班受強風影響嚴重受限[32][33][34]。
渠務署於9月22日下午2時30分與土木工程拓展署舉行聯合記者會,詳細講解樺加沙可能引致的水浸風險及相關的應對措施。署長莫永昌表示,隨著颱風逐漸靠近,本港沿岸水位預計會升高,甚至可能達到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類似的嚴重水準,部分地區水浸深度可能達1米或以上。為此,渠務署已加強清理約240個易淤塞渠道,增派緊急應變隊伍至200隊,提早部署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額外增購四部「龍吸水」,隨時應對突發排水需求。「龍吸水」已於9月22日晚上運抵香港,並於翌日(23日)即時投入服務[36][37]。渠務署同時向沿岸、低窪和高風險地區居民派發超過四萬個沙包,並與民政事務總署合作設置臨時庇護中心,確保有需要時市民可以安全撤離[38][36][39][40]。
醫院管理局會在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後暫停所有非緊急服務。醫院管理局已預留人手、病床、醫療用品及物資,應付風暴期間出現的突發情況[41]。
澳門氣象局在9月17日上午11時半發出一則特別推送,表示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有機會發展成一股環流廣闊以及強度高的熱帶氣旋,並且會在下週初(22至23日)進入南海。受到東北季候風的影響,該熱帶氣旋路徑及強度仍然有較大分歧,氣象局呼籲市民密切留意氣象局發出的最新天氣資訊,在適時做好預防措施[42]。
樺加沙在菲律賓海增強成為熱帶風暴後,氣象局於9月19日下午3時半罕有地發佈一則熱帶氣旋信息,明確表明樺加沙未來會持續增強並且向西北偏西移動,不排除會在24日以強颱風或以上級別逼近澳門100公里範圍;當時樺加沙仍然位於澳門東南偏東1,950公里。氣象局亦預料澳門下週天氣非常惡劣,有頻密的大驟雨和雷暴,風勢受到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增強,而低窪地區可能因明顯的風暴潮而發生嚴重的水浸。氣象局呼籲市民提前做好防風防水浸措施[43][44]。氣象局於20日下午3時再度更新熱帶氣旋信息以及調高「七天天氣預報」的預測,表示樺加沙24日會相當接近澳門,風力達到烈風和暴風程度,而且如果增水和天文大潮潮位時間重疊,可能再次出現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和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的嚴重的風暴潮水浸[10][11][45][46][47]。
隨著樺加沙在快速增強成為超強颱風,氣象局在21日下午12時表示樺加沙會在22日下午至晚間進入澳門800公里範圍[48][49],更在晚上6時表示會在22日下午發出一號風球。氣象局亦再次調高「七天天氣預報」,預測24日風力可能間歇達到颶風程度及有長時間的狂風暴雨及雷暴[50][51]。因樺加沙可能出現「天鴿」和「山竹」嚴謹的情況,民防行動中心呼籲民提前做好防風防災準備,提前儲備足夠的飲用水和食品[52][53]。
Remove ads
受到樺加沙的外圍下沉氣流,22日當日澳門天氣酷熱,各區氣象站錄得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其中路環市區氣象站錄得當日最高33.8度[54][55]。上午9時,市政署表示已加派工作人員檢查渠網、樹木、下水道以及拆卸節日燈飾[56][57]。上午10時,行政長官岑浩輝與政府五大司政範疇在民防行動中心進行會議,其中岑浩輝表示樺加沙會即將成為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後最強的颱風[58][59],政府部門已經啟動應急機制應對樺加沙所帶來的威脅[60][61][62]。氣象局於22日上午11時20分表示樺加沙即將進入澳門800公里範圍,因此會在下午3時發出一號風球,而在23日凌晨至清晨改發三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23日下午至晚間改發八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63][64];而這也是氣象局首次在沒有發出任何熱帶氣旋警告時便宣布改發八號風球的可能性。氣象局也再次警告樺加沙極有可能以超強颱風級別靠近澳門,會對澳門造成嚴重的威脅,呼籲市民切勿鬆懈[65][66]。下午12時,在經過與各個政府行政部門商討後,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已協調各司範疇以及社團組成相關風災後支援隊,將會協助災後清潔以及救災工作[67][68];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颱風期間山頂醫院及離島急診站會維持有限度服務[69][70],而且會在適時公佈停課及復課安排[71][72];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宣佈由於颱風會對澳門造成較大影響,會在發出八號風球後陸續關閉所有娛樂場,員工們必須在關閉前2小時內離開[73][74];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也宣佈由於樺加沙的強度以及周邊狀況,發出八號風球時澳門大橋會與其餘三條跨海大橋一同關閉。同時,如果低窪地區因風暴潮而出現高於一米的水浸,會在適當的時候拉閘斷電[75][76][77][78];而環境保護局已與電力公司商議後,適時分配流動發電車來保障電力供應[79][80][81];海事及水務局已與澳門自來水公司完成颱風應對準備,保障供水安排[82]。
氣象局於下午3時發出一號風球,並宣布會在23日凌晨至清晨改發三號風球,亦宣佈會在23日日間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而當時樺加沙位於澳門東南偏東約900公里,成為自2021年熱帶風暴圓規後氣象局第二次對800公里外的熱帶氣旋發出一號風球[83][84][85]。下午5時半,氣象局三度調高「七天天氣預報」,預計澳門24日風力會達到暴風及颶風水平;同時,氣象局宣佈會在23日凌晨4時至清晨6時改發三號風球,在下午4時至晚上7時改發八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同時,因24日可能出現比澳門海圖基準面高2米的風暴潮,因此會在23日下午1時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信號,而在23日下午至晚間改發紅色風暴潮警告的可能性為較高;這也是氣象局史無前例地需要跳過一個或多個風暴潮警告信號而改發更嚴重的風暴潮警告信號[86][87][88]。晚上11時,氣象局宣佈會在清晨5時改發三號風球,而在24日凌晨改發九號風球的可能性為較高,其餘警告信號可能性維持[89][90]。
氣象局於23日清晨5時發出三號風球,當時樺加沙位於澳門東南偏南約620公里。同時,氣象局宣佈會在下午5時改發八號風球,在24日凌晨改發九號風球的可能性為高,在24日清晨改發十號風球的可能性為較高[91][92][93]。氣象局於下午1時直接發出橙色風暴潮信號,並且預料低窪地區會在24日上午6時至晚上6時發生水浸,最高水位為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澳門亦宣布於下午1時進入即時預防狀態,同時疏散撤離低窪地區居民[94]。
氣象局於下午5時發出八號西北風球,預料會在晚間維持。同時,氣象局宣佈會在晚上6時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也會在凌晨0時至2時改發九號風球,凌晨4時至清晨6時改發十號風球[95][96][97]。
海上客運方面,澳門往返深圳機場碼頭、中山客運口岸的海上客運航線於21日至25日停航,而往返蛇口郵輪中心從21日開始陸續停航,直至25日[98][99];內港往返珠海灣仔口岸於22日晚上6時起停航[100][101];澳門海上遊所有航班暫停服務;噴射飛航氹仔往返香港上環暫停服務,而澳門外港往返香港上環維持有限度服務直至23日下午2時20分開始停航[102];金光飛航氹仔往返香港上環23日從下午1時開始停航[103]。所有航線從23日下午1時暫停營運[104][105][106]。
停課安排方面,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於22日下午4時宣佈表示因颱風關係,澳門所有高等以及非高等院校,包括中、小、幼稚園以及特殊教育23日至24日停課兩天[107][108][109][110][111]。
大批當地居民、外地僱員或留學生得知「樺加沙」逐漸逼近作出超前部署,9月21日至23日期間到超市「撲水」、「撲糧」,多間超市樽裝水已經被搶購一空,部份超市內的杯麵亦被搶購,市面氣氛緊張[112]。市政署表示已聯同南光集團和南粵集團啟動鮮活食品保供應急預案,保持鮮活食品供應穩定[113]。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已提前準備並與主要供應商及零售業界會面,並聯同澳門消費者委員會加強巡查,全力保障民生物資供應穩定及存量充足,呼籲居民無需憂慮颱風對貨品供應的影響[114]。
- 國家氣象中心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橙色預警信號
樺加沙在2025年9月21日進入48小時警戒線後,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信欣指當時仍為熱帶低氣壓的樺加沙將會增強超強颱風,未來直奔華南地區,廣東依然是潛在登陸地[115]。隨着樺加沙在20日增強為強颱風,信欣又指樺加沙臨近廣東陸地時,引導氣流逐漸轉為向西偏南方向,導致樺加沙可能緊貼廣東沿海西行,出現描邊路徑,因此樺加沙後期潛在的登陸區域會比較廣,廣東東部也不能被排除在外[116]。
樺加沙在21日增強為超強颱風後,中央氣象台預計23日凌晨進入南海東北部,於24日凌晨至下午在廣東汕尾至海南文昌一帶沿海登陸,預計登陸時強度為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受其影響,21日起南海北部海域及巴士海峽等海域將有強烈大風,23日起廣東、廣西等地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氣象專家同時提醒,樺加沙將以超強颱風級進入南海,移速快,強度強,是2025年以來影響中國大陸的最強颱風,其巔峰強度將接近2024年颱風摩羯,並預計樺加沙登陸華南的強度也將在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南海北部和華南等地致災風險極高[117]。同日15時,中央氣象台發布重要天氣提示,僅3小時後即在18時,中央氣象台發布颱風藍色預警[118]。
9月22日6時,中央氣象台發布颱風黃色預警[119],中國氣象局同日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Ⅱ級應急響應[120]。同日15時,中央氣象台發布颱風橙色預警,當時樺加沙集結在廣東省陽江市東偏南方向約1060公里的巴士海峽海面上,並預計樺加沙穿過巴士海峽後逐漸向廣東中部至海南島東北部一帶沿海靠近[121]。
國家海洋預報台於9月21日下午4時發布海浪橙色警報[122];22日早上8時發布風暴潮黃色警報[123],下午4時發布風暴潮橙色警報[124]。
國家防總於9月22日11時30分針對廣東、海南、福建啟動防汛防颱風四級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趕赴廣東協助指導防汛防颱風工作[125]。
- 廣東省氣象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紅色預警信號
受米娜殘餘影響,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的應急響應仍維持維持在防風Ⅳ級[126],隨著樺加沙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並逐漸趨向廣東沿海,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已於9月22日上午10時將防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防風Ⅱ級應急響應,並要求全省海域務必全面落實防颱風「六個百分百」措施[127]。隨著樺加沙的中心環流逼近廣東,部分地市啟動防颱風應急響應並實施「五停」機制[128]。9月22日下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會議,表示全省全面進入防颱風應急狀態、臨戰狀態[129]。深圳市應急管理局表示,由於「樺加沙」的威力不亞於2018年的颱風山竹,深圳全市已啟動應急機制,並建議市民提前儲備至少3天的飲用水、食品、藥品及應急物資[9]。因應樺加沙進一步迫近,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已於9月23日上午10時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為防風Ⅰ級應急響應[130]。廣東省人民政府於9月23日發布緊急動員令[131]。
交通運輸方面,9月22日,中國鐵路廣州局宣布:9月23日12時起,逐步停運廣東省內高鐵及普速列車;9月24日全天,廣東省內所有高鐵、普速列車停運;9月25日凌晨起,根據颱風影響減弱情況,逐步恢復列車開行[139]。港珠澳大橋於9月23日15時起臨時封閉[140],深中通道於9月23日15時起關閉翠亨東收費站入口,20時起關閉雙向主線及收費站入口[141]。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珠海金灣機場分別於9月23日20時起和19時起暫停航班運行[142]。
- 福建省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藍色預警信號
受颱風天氣影響,截至9月22日12時,福建沿海50條客渡運航線、146艘客渡船停航,4條「小三通」客運航線全部停航,廈門、漳州、泉州、莆田除2條民生應急航線外客渡船全部停航[143]。
- 海南省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受颱風天氣影響,瓊州海峽客滾船於23日18時停運[144]。海口市9月23日、24日所有學校停課,23日18時起,全市公園、景區、景點等關閉,24日起全市所有在建工地停工,24日12時起農貿市場、超市等停業[145]。
- 廣西氣象台發佈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由於樺加沙逐漸接近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於9月21日早上8時半發佈海上颱風警報,當時樺加沙位置在鵝鑾鼻東南東方約770公里。首報警戒範圍為臺灣東南部海面(含蘭嶼、綠島)及巴士海峽。隨着樺加沙逼近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在下午5時半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首報警戒範圍恆春半島,氣象署表示,樺加沙結構完整、暴風圈寬廣,強度將持續增強,海上警戒範圍新增台灣海峽南部。9月22日屏東縣(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獅子鄉、牡丹鄉、滿州鄉)等6鄉鎮停班停課、臺東縣(綠島鄉、蘭嶼鄉)、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保全戶停班停課;保全範圍學校停班停課(光復國中、光復國小、太巴塱國小))停班停課,其餘縣市未列入警戒區9月22日正常上班上課。
9月22日下午警戒區擴大,高雄市、台東縣與屏東縣列入警戒區[146]。22日晚間,花蓮縣列入降雨警戒,並於台東、花蓮發布超大豪雨特報[147]。9月23日臺東縣、花蓮縣停班停課、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甲仙區、六龜區及茂林區)5個行政區停班停課、屏東縣(枋山鄉、車城鄉、恆春鎮、獅子鄉、牡丹鄉、滿州鄉、霧台鄉、三地門鄉、瑪家鄉、來義鄉、泰武鄉、春日鄉)等12鄉鎮停班停課、宜蘭縣南澳鄉(南澳高中、武塔國小、金岳國小、金洋國小、南澳國小、碧候國小、澳花國小)、蘇澳鎮(蓬萊國小)停止上課,其餘縣市未列入警戒區9月23日正常上班上課。
強颱樺加沙隨著逐漸離開陸續脫離暴風圈,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於9月23日上午8時30分解除陸上颱風警報。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
上一次 原因:強烈熱帶風暴塔巴 (2025年9月7日至8日) |
澳門即時預防狀態 2025-09-23 13:00-現正生效 |
最近一次 |
參見
同時出現的熱帶氣旋:
註釋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部門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英文字母表示該熱帶氣旋形成的區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以W表示;而兩位數字則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換言之「24W」即指樺加沙是年內第24個於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