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珠江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珠江大桥
Remove ads

珠江大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一座跨越珠江的橋梁,由東西兩橋組成。東橋連接中山八路大坦沙島,西橋自大坦沙島接廣佛公路芳村大道。本橋承載着廣茂鐵路雙橋路,是廣州市公路和鐵路交通西向通道的重要設施。本橋兩側是2005年修建的內環路廣佛放射線,西橋北側則為廣州地鐵5號線滘口站坦尾站的高架區間。

事实速览 珠江大橋, 座標 ...
更多信息 珠江大橋周邊示意圖 ...

本橋的前身西南大橋陳濟棠治粵時期的1930年代便已動工,卻在橋墩仍在施工時停工,直到1958年才更名為珠江大橋並重新動工,隨後於1960年通車,成為第二座跨珠江的橋,也打通了廣州市西向的陸上通道。由於經濟不斷發展,珠江大橋逐漸變得擁堵,到廣佛放射線啟用後才得以緩解。目前因應廣湛高鐵荔南聯絡線工程,本橋正在進行新一輪改造工程。

Remove ads

數據

Thumb
珠江大橋東橋(中間)。兩側公路橋為廣佛放射線;外右側為建設中的臨時鋼棧橋,以滿足舊橋拆除後行人過江的需求。
更多信息 東橋, 西橋 ...

建造過程

初次施工

Thumb
遺留的西南鐵橋西橋橋墩

珠江大橋最早可追溯至時任廣州市工務局局長程天固在民國19年(1930年)編著的《廣州市工務之實施計劃》中,提議設置連接黃沙站石圍塘站省河鐵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可聯通市區和芳村一帶的工業區;亦可使粵漢鐵路廣三鐵路接軌,從而打通往粵西地區的通道[5]

Thumb
馬克敦公司廣告,其中「黃沙大鐵橋」和「西南大橋」(Sainam Bridge)即為本橋

民國20年(1931年),廣州市政府通過程天固之提議,遂與粵漢鐵路廣韶段管理局商議共同修建黃沙大橋,費用由雙方平攤[6]。相較程氏之方案,市府與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實地勘察後,認為原選址河道狹窄、流急水深,橋梁工程浩大,加上高度差原因使得需要征拆大量建築,故提議將鐵橋位置北移至2公里外的如意坊處,以減小工程量[7]。該年12月15日,市府方、鐵路方在廣東省建設廳的見證下,與美商麥克頓公司(McDonnell & Gorman,同為海珠橋的承包商)簽訂工程合約。但該方案需跨越黃沙火車站和黃沙碼頭,被指增加附加工程費,更阻擋內港水道交通,相關方勘察後決定大橋改為穿過牛牯沙南部,分為東西兩橋[8]。大橋名亦改為西南大橋,既是因為這座橋位於當時的廣州市的西南面,也有說法認為當時的粵系軍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的陳濟棠想通過這一橋名,呼應粵系主導的西南兩機關,宣示自己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的意圖[9][6]

民國22年(1933年),廣東省政府核准珠江西南鐵橋工程[8]。大橋遂於該年10月4日動工,時任市長劉紀文舉行奠基禮[10]。是年,這座橋被列入《廣東省三年施政計劃[11]。此時,西南大橋的預算折合銀235.2萬兩,橋型為穿式鋼桁架橋,載重等級為古柏氏E-35,附加200噸汽車2輛,通航淨高4.2米。東橋4孔全長200米,其中第二孔為旋轉式鋼梁,供橋梁開合及船隻通過。西橋6孔全長300米,梁淨寬8.53米。墩台為雙圓柱加橫梁,沉井基礎。由於英方謀求廣九鐵路與粵漢鐵路接軌,而市政府無力同時支持兩項鐵路接軌工程實施,故減少對本項目投資,進而引發麥克頓公司破產;加上設計中公路和鐵路共用車道,不符合鐵路行車的要求,故在民國25年(1936年)9月完成東橋橋墩97%、西橋橋墩60%工程後,大橋停工。在日軍入侵廣州後,工程中止。已經完工的橋墩便一直閒置於江中[6][3]。西橋橋墩在修建時,沉井均未下沉至岩層,因此建成後出現了傾斜[1]

日本投降後,廣州市政府、廣東省政府與粵漢區鐵路管理局再次商議建造西南大橋之事,但因內戰持續,一直未能復工。當局一度在1947年決定委託上海的中國橋梁公司施工[12],在1948年更有大橋將復工的消息[13][14],但最後均無下文。

再次施工

Thumb
1966年珠江大橋衛星影像
事实速览 外部圖片連結 ...

大躍進時期的1958年,修建西南大橋成為了廣州鐵路局(以下簡稱廣鐵)和廣州市政府的大事。同年4月,廣鐵與市政府議定建橋事項,決定利用既有橋址,但不再保留開合功能,橋名也改為珠江大橋[6]。同年6月,廣鐵報請鐵道部立項後,鐵道部指定大橋工程局設計和建造珠江大橋[6]。隨後,大橋工程局指定大橋工程局五處負責施工[1]

動工前,施工單位勘測發現,遺留的橋墩中,東橋有2個橋墩沉井達到岩層,可部分利用,其餘需要全部新建,而西橋橋墩則因施工缺陷全部廢棄。1958年10月19日,全橋基礎工程在東西兩橋全面展開。1959年末,大橋全部墩台建成,到1960年3月,大橋鋼梁合攏。至1960年5月,主橋工程接近完成時,時任市長朱光親自擔任珠江大橋通車工程總指揮,率領工人、學生、機關幹部、居民5000餘人,解放軍2000餘人,配合施工單位及民工總計5萬多人,日夜趕工4個月,使大橋於1960年9月30日竣工。10月2日,大橋上的鐵路與公路一齊正式通車。11月,市人民委員會省交通廳鐵道部廣州鐵路局、大橋工程局、基建總局鐵四院組成的驗收委員會認為「大橋質量優良,同意交付使用」。[3][1]

施工中,施工單位共灌注水泥1.32萬立方米,使用鋼筋544噸。架設鋼梁12孔共計4600噸,完成土方2.04萬立方米,片石場土約4000立方米。全橋工程預算1710萬元,實際成本約1510萬元,平均每延長米實際造價2.01萬元[1]

Remove ads

建成後

Thumb
西橋鋼架及護欄裝飾

本橋建成後一直有武警駐守[15][16]。建成後,經過大橋的鐵路被稱為「聯絡線」;因為運量小,只有西北一側的正線投入使用,而另一條正線在1994年才鋪設[17]。2000年,廣鐵集團將廣三鐵路和三茂鐵路合併為廣茂鐵路,本橋也成為了廣茂鐵路正線的一部分[18]。2003年起,作為內環路廣佛放射線的一部分,新的跨珠江公路橋在這座老橋兩側開工,並於2005年2月建成[19]。由於既有的公路橋為水泥路面且伸縮縫密集,駕駛體驗不佳,不如新公路橋寬敞平坦,因此新公路橋建成後,大部分車輛都選擇改道,甚至一些自行車也會違規駛入未設非機動車道的新橋[20]

改造

1980年代,在廣三鐵路尚未建成複線時,為了緩解公路交通的壓力,廣州市政府曾提議在本橋預留鐵路複線的位置暫時增加一條公路車道。隨後在1986年3月,廣州鐵路局工務處開始設計這一工程,並於1987年9月30日建成通車。由於新加的車道屬於臨時工程,廣鐵工務處設計了3種特別的汽車道板,且只允許1.75噸以下的車輛通行。在臨時車道建成後,來往本橋的汽車從3萬輛增加到了4.2萬輛,平均過橋時間減少了20分鐘。[17]

1993年5月,廣州西至三眼橋區間複線動工,1994年9月30日竣工[21]。2010年代,為了將南廣鐵路貴廣客運專線廣佛肇城際軌道交通接入廣州站,作為廣茂鐵路廣州—三眼橋區間的一部分,本橋上的軌道也掛上了接觸網,並於2015年12月14日0時起通電[22]

新橋建成後,交通管理部門曾考慮過將本橋的公路部分改為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同時,大部分私家車已經選擇路況更好的廣佛放射線橋,只有少量公交車尚未改道。2006年8月-10月間,珠江大橋進行了整修,這期間每晚22時至次日6時間公路部分會暫時關閉[23]。最終,在廣佛放射線通車後的幾年間,本橋的公路部分被改為非機動車道[20]

Remove ads

文化價值

事实速览 珠江大橋, 位置 ...

1950年代,本橋曾出現在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售賣的明信片上。1963年,本橋以「雙橋煙雨」入選「羊城八景」,之後粵劇名家陳笑風也譜寫了一首粵曲《雙橋煙雨》[24]。「雙橋煙雨」指本橋的景致。由於本橋分為東西兩橋,故稱「雙橋」;當煙雨朦朧時,登高遙觀雙橋,猶如兩道彩虹跨在銀光閃閃的兩條珠江支流上,故而得名[25]

2014年,珠江大橋被列入首批廣州市歷史建築名單[26]。2023年11月,珠江大橋被列入第二批《廣州市地名保護目錄》[27]

事故與事件

船隻事故:

  • 2002年6月17日凌晨5時,珠江大橋西橋第四孔被一艘不明身份船隻撞壞[16]
  • 2003年3月4日22時,一艘貨船的頂部撞進珠江大橋西橋第三孔,珠江西橋自西向東方向公路橋面被封近13個小時[16]
  • 2003年3月2日晚,從南海小塘趕往和順的一艘貨船,由於珠江漲潮致船頂部撞進珠江大橋西橋第三孔,被卡長達兩個多小時,珠江西橋自西向東方向公路橋面被封近13個小時[20]

車輛事故:

  • 2002年9月2日晚,一輛貨櫃車在珠江西橋東行時,失控將大橋護欄撞開6米大口,導致總長24米的人行橫道水泥路面從主橋連接處開裂下沉,損傷嚴重。因此,半邊珠江大橋封閉維修,期間每日22時至次日6時大橋暫停通行[28]
  • 2004年4月21日下午,一輛由南向北行駛的黃色環衛車突然撞斷西橋兩層鐵護欄,一頭栽入江中,司機用手砸破車窗游出水面逃生,珠江大橋因此發生交通阻塞達兩小時之久[20]

其他事件:

  • 2006年3月22日,有市民發現珠江大橋橋身出現了7-8米的裂縫[29],隨後的28日,三茂鐵路公司通過灌漿解決了這一問題[30]
  • 2008年1月17日下午,因地鐵5號線施工時遭遇湧水,本橋東橋腳發生塌方,因此從當天16時起,交通部門暫停了本橋東向的車流,包括26條公交線路在內的車輛被迫繞道珠江隧道[31]
  • 2020年10月17日清晨,一名男子酒後在西橋附近不慎失足落水。所幸落水處留有西南大橋時期的舊橋墩供男子抱住,水警亦及時趕到將其救起,送醫後無大礙[32]
  • 2024年4月1日,廣湛高鐵珠江四線特大橋西橋水面施工工地,浮台上一吊機發生倒塌,砸中珠江大橋西橋非機動車道範圍部分護欄和橋體路面,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33][34]
Remove ads

新一輪改造

事实速览 外部圖片連結 ...
Thumb
珠江大橋新一輪改造示意圖

為配合廣湛高鐵荔南聯絡線建設,大橋上既有的2條軌道需升級為四線高速鐵路以進入廣州站,因此本橋面臨改造,以配合廣湛高鐵珠江四線特大橋建設。2019年,廣湛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提議拆除重建本橋,後獲廣東省國鐵集團聯合批覆。2022年10月31日,廣鐵集團廣州工程建設指揮部組織召開了《新建廣州至湛江高速鐵路珠江橋建設方案唯一性論證報告》專家評審會,會後專家組認為改造並擴建本橋的方案是唯一合理可行的方案[4]。2023年6月,《廣湛高鐵所涉珠江大橋歷史建築保護方案》公示。根據改造方案,東橋將新建橋墩和橋身,而西橋將修繕加固,改為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不再拆除[4]。東橋拆除前,將在南側建設臨時鋼棧橋,以供行人過江[35]

更多信息 東橋, 西橋 ...

支持方認為,改造東橋方案是在線路確定的情況下較為折中的方案,兼顧了對大橋及周邊建築影響以及高鐵項目進度。反對方則質疑各項論證都是在線路已批覆的前提下做的;且廣湛高鐵於2019年動工,但建設方遲至2022年7月才向當局提出拆除方案。建設單位負責人回應稱廣湛高鐵項目只做了文物考古方面的調查,並無進行歷史文化遺產調查評估,故當初不知道珠江大橋為歷史建築[24][38]

2023年10月11日,廣茂鐵路廣州站經珠江大橋至街邊站區間停運[39]。2024年5月23日,珠江大橋橋體改造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40]。6月,西橋完成拆除鐵軌,並改作供行人和非機動車使用的慢行道[41]。9月,西橋開始橋體鋼桁梁結構施工[42];廣佛放射線部分區域亦自同月22日開始封閉,以保障西橋施工作業安全[43];而東橋的原有鋼結構已於9月全數拆除[44]

2025年3月,東西橋鋼桁梁頂推施工均完成[45][46]。5月20日,大橋改建工程完成主體結構施工[47]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