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北澤車站
日本東京鐵路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北澤車站(日語:下北沢駅/しもきたざわえき Shimo-kitazawa eki */?)是一個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北澤二丁目,屬於京王電鐵、小田急電鐵的鐵路車站。此站有京王電鐵的井之頭線與小田急電鐵的小田原線停靠,是兩間公司的共同使用站。

停靠路線
歷史
- 1927年(昭和2年)4月1日:小田原急行鐵道小田原線的下北澤車站啟用。
- 1933年(昭和8年)8月1日:帝都電鐵的下北澤車站啟用。
- 1937年(昭和12年)9月1日:小田急的直通列車停靠站。
- 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帝都電鐵與同為鬼怒川水力電氣系統下的小田原急行鐵道合併,成為該公司的帝都線。
- 1941年(昭和16年)3月1日:鬼怒川水力電氣與小田原急行鐵道合併成小田急電鐵。
- 1942年(昭和17年)5月1日:被東京橫濱電鐵合併,成為東京急行電鐵(大東急)的車站之一。另外帝都線改名為井之頭線。
- 1945年(昭和20年)6月:過去於小田原線僅行駛新宿站-稻田登戶站(現・向丘遊園站)區間的普通列車更改為全線運行,並廢止直通列車。
- 1946年(昭和21年)10月1日:小田原線新設「準急行」列車並停靠此站。
- 1948年(昭和23年)
- 6月1日:東京急行電鐵解體,小田原線由小田急電鐵經營、井之頭線由京王帝都電鐵(於1998年改名京王電鐵)經營。
- 9月:小田原線新設「櫻準急」列車並停靠此站。
- 1949年(昭和24年)10月1日:小田原線「急行」恢復行駛並停靠此站。
- 1955年(昭和30年)3月25日:小田原線新設「通勤急行」並停靠此站。
- 1957年(昭和32年):小田原線新設僅於夏季運行的「快速急行」並停靠此站。該列車為紓解前往海水浴場的乘客人潮而增設之臨時列車,與2012年開始運行的快速急行列車沒有關連。
- 1960年(昭和35年)3月25日:小田原線新設「通勤準急」並停靠此站。到這段時間為止,當站上下車人次為小田急電鐵所屬車站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新宿站。
- 1964年(昭和39年)11月5日:小田原線新設「快速準急」並停靠此站。
- 1971年(昭和46年)12月15日:井之頭線新設「急行」並停靠此站。
- 2002年(平成14年)3月23日:小田原線新設「湘南急行」「多摩急行」並停靠此站[3]。
- 2004年(平成16年)
- 2013年(平成25年):依據東京都市計畫都市高速鐵道事業第九號線之規劃、東北澤站 - 世田谷代田站區間地下化[6][7]。
- 2016年(平成28年)3月26日:小田原線廢除區間準急[8]。
- 2018年(平成30年)
- 2019年(平成31年,令和元年)
- 2020年(令和2年)12月中旬:小田急線急行線月台門啟用[16]。
- 2021年(令和3年)12月12日:井之頭線2號線月台門啟用[17]。
- 2022年(令和4年)3月30日:井之頭線高架下商業設施「Mikan下北」啟用[18][19]。同年7月28日正式開幕[20]。
Remove ads
1927年開業時,當地位於世田谷町下北澤因而得名。下北澤是近代下北澤村演變而來的大字,也與上游的上北澤村(現世田谷區上北澤及櫻上水等)相對,下北澤現在非實際行政地名,當地屬世田谷區北澤。
車站結構
小田急小田原線與京王井之頭線於本站立體交匯。小田急是地下車站,京王是高架車站。小田急地下化所產生的空間開發成商業空間「下北線路街」[21]。
開設井之頭線的帝都電鐵原為小田急集團旗下一員,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隨著小田急電鐵被併入東京急行電鐵(大東急)。戰後由於大東急的解體,小田急電鐵與京王帝都電鐵(現京王電鐵)分割獨立成為個別公司,2019年3月15日以前兩公司之間的連絡通路未設剪票口。
小田急中央口、東口、西南口由小田急電鐵所管理,西口、京王中央口則由京王電鐵負責管理。在付費區分離以前,站內公告的時刻表、票價表等版面樣式,皆使用該站口的管理公司設計,另由於站內通道共通,驗票閘口可使用小田急、京王兩家公司的車票。
2013年3月23日地下化,當時月台位於地下3樓,為島式月台1面2線構造。2018年3月3日完成複複線[23]後,原月台改為急行線月台,地下2樓新建緩行線月台。2018年3月3日至3月16日,各站停車使用緩行線,其他列車使用急行線。3月17日以後,通勤準急、準急、各站停車與千代田線直通列車的上行急行及始發至六點、0點10分至末班車的急行使用緩行線,其他列車使用急行線。所有月台皆設有月台門,但急行線月台目前未使用。
本次施工,緩行線採明挖工法,急行線採雙圓式潛盾工法。
透過地面大廳可站內轉乘京王井之頭線。
2017年10月28日,世田谷代田站側新設西南口,南口在2018年3月24日廢止。隔日3月25日起,原來京王管轄的北口轉由小田急管轄。2019年3月將新設東口與小田急中央口(北口廢止)。
本站是車站站長的所在車站[24],隸屬於「成城學園前管區」,負責東北澤站至經堂站之間各站的管理。
列車資訊顯示器在地下化後更新為全彩LCD式。
Remove ads
-
複複線化前的地下2樓緩行線預定地(2013年4月20日)
-
複複線化前的地下3樓2號月台(2013年4月20日)
-
月台的全彩LCD式顯示器(2013年4月18日)
-
複複線化後的地下3樓1號月台(2018年3月)
-
複複線化後的地下3樓2號月台(2018年3月)
-
複複線化後的地下3樓3號月台(2018年3月)
-
複複線化後的地下3樓4號月台(2018年3月)
Remove ads
2013年3月22日以前的地面車站時代,是方向別單式月台2面2線構造。下行線月台設在上下線之間。開業當時是採用島式月台設計,之後才新設獨立的上行月台。
南口、北口與付費區外大廳之間設有電梯,但付費區內沒有電扶梯或電梯通往月台。
一般來說,本站先發列車會先抵達新宿站,但在早晨尖峰時刻或誤點時,後發的優等列車會比先發的各站停車會先停在新宿站地下月台前,讓後發的優等列車先行進入地面月台,提早抵達新宿站。
-
舊北口(2007年12月3日)
-
舊南口(2007年11月30日)
-
廢止前的南口(2016年3月6日)
本站與新宿站一樣在月台設有發車警示鈴,但是通常僅在末班車及人潮擁擠等狀況才會使用。
島式月台1面2線高架車站。吉祥寺端的月台與地表同高,月台尾端即為該線與一般道路交叉的平交道。
月台直通西口,閘口位於於地下通道內。閘口外雖設有男女共用洗手間,但不是無障礙設施。目前的聯絡通道皆使用一般步行階梯,因應小田急車站的改建工程,車站通道亦進行了擴建工程,並在2015年設置電梯[25]。
月台電扶梯分別在2018年1月31日(一座上行專用)、7月8日啟用(上下行各1座)。
過去京王管轄的北口從2018年3月25日起由小田急管轄,京王僅管轄西口。2019年3月將在小田急側(東側)開設京王中央口(廢止北口)。

使用狀況
- 小田急電鐵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15,658人[利用客數 1]。
- 小田急電鐵車站是全部70個車站當中排行第11位。
- 京王電鐵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14,367人[利用客數 2]。
- 京王電鐵車站次於新宿站、澀谷站、吉祥寺站、調布站排行第4位。
2013年度與2014年度本站使用人次大幅減少。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車站周邊
站名由來
相鄰車站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