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世界經濟論壇

瑞士非營利基金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世界經濟論壇
Remove ads

世界經濟論壇(英語: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是一個以基金會形式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州科洛尼。它根據「瑞士東道國法」於2015年1月獲得正式地位,確認論壇作為國際公私合作機構的作用。其以每年冬季在瑞士滑雪勝地達佛斯舉辦的年會(俗稱達佛斯論壇,英語:Davos Forum)聞名於世,歷次論壇均聚集全球工商、政治、學術、媒體等領域的領袖人物,討論世界所面臨最緊迫問題。[1]

快速預覽 成立時間, 創始人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戴克拉克與曼德拉在1992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Thumb
2003年1月23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在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會議發表演講
Thumb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2009年1月的世界經濟論壇

1971年,時任日內瓦大學商業政策教授的克勞斯·史瓦布邀請450位西歐公司的商業執行者,在達佛斯會議中心召開了首屆「歐洲管理討論會」。在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行業協會(European industrial associations)的支持下,史瓦布希望向歐洲公司介紹美國的商業管理實踐。因此,他以非營利組織的形式建立了「歐洲管理論壇」,總部設在日內瓦,並召集歐洲商業領袖每年1月在達佛斯舉行年會。[2][3]

史瓦布還發展了「利益相關者理論」或稱「利益相關者管理方式」,他認為企業管理者要想成功管理一家企業,需要考慮各方利益:不僅僅是股東、客戶和消費者的利益,還要顧及企業的員工和所屬的環境(包括政府)。[4]1973年,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固定匯率機制的瓦解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論壇年會的關注點開始從企業管理轉向經濟和社會事務。政治領導人也首次應邀參加1974年1月的達佛斯論壇。[5]

「歐洲管理論壇」在1987年正式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並希望拓寬為一個解決國際爭端的平台。政治領導人也開始使用達佛斯論壇這個中立的平台解決他們的分歧。希臘土耳其在1988年簽署「達佛斯宣言」使雙方在戰爭的邊緣懸崖勒馬。1992年,南非總統戴克拉克曼德拉和領袖曼戈蘇圖·布特萊齊英語Mangosuthu Buthelezi在論壇年會會面,這是三人首次在南非以外的場合同時亮相。在1994年年會上,以色列外長希蒙·佩雷斯巴解組織領導人亞瑟·阿拉法特加沙傑里科地區問題達成協議。[6] 2008年,比爾·柯林頓發表題為「創造性資本主義」的主旨講話——即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形式,通過發揮市場力量更好地滿足窮人的需求,在產生經濟利潤的同時解決世界不平等問題。[7][8] 2009年年會,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對以色列總統佩雷斯講到:「說到殺戮,你對這很在行」。

2014年5月8日李克強總理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全會,並發表特别致辭[9]

2019年1月25日年會期間,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談判代表達成一致,簽署《關於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確認啟動與貿易有關的電子商務議題談判[10]

2021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使國際旅遊受重大限制,故當屆的年會取消。

Remove ads

組織

Thumb
克勞斯·史瓦布,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科洛尼地區。2006年,論壇在中國北京和美國紐約設立了區域代表處。世界經濟論壇是一個中立的非營利組織,不介入任何政治、黨派或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論壇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中擁有觀察員身份,接受瑞士聯邦政府的監管。論壇最高管理機構是基金會董事會,其中包括了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約旦王后拉尼亞在內的22位成員。論壇的目標是「致力於改善世界經濟狀況」。[11]

經費來源

世界經濟論壇的經濟支持來自其1000家基金會會員。會員企業需是年收入額在50億美元以上的國際企業和其行業或國家中的佼佼者,並對於該行業或區域的未來發展起重要作用。世界經濟論壇的基金會會員每年向世界經濟論壇支付年費,作為世界經濟論壇舉辦各種會議和活動以及運營的費用。世界經濟論壇的基金會會員可以選擇稱為「行業合作夥伴」和「戰略合作夥伴」,更深入地參加論壇的活動,並發揮其影響力。[12][13]世界經濟論壇評選委員會要對會員企業的實力進行評定,這些企業需是其所屬行業或國家中的頂尖企業,並可對其行業或區域的未來發展起重要作用。

活動

達佛斯論壇年會

每年一月末在達佛斯舉行的年會是世界經濟論壇的旗艦活動。[14]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度假勝地舉行的年會,每年吸引1000家論壇會員企業的執行長的到來,同時還有來自政界、學界、非政府組織、宗教界和媒體的眾多代表,只有收到世界經濟論壇邀請的人士才可參會。[15]每年約有2200位參會者參加為期五天的會議,列入正式會議議程的場次多達220餘場。會議議程強調關注全球重點問題(如國際爭端、貧困和環境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16]全球約有來自網絡、紙媒、廣播和電視媒體的500餘名記者到會場進行報道,媒體可以進入所有列入正式議程的會議場次,其中一些場次可通過網絡視頻觀看[17]

轉播

所有達佛斯論壇辯論會場次可在YouTube上觀看[18],登陸Flickr免費下載會議圖片[19],登陸Twitter查找重要會議語錄[20],2007年,論壇在社交網絡平台中建立了頁面,如MySpace[21]Facebook.[22]。2009年,論壇號召公眾通過YouTube網站參與「達佛斯辯論」[23][24],並邀請了一位參與者親臨年會。2008年,Youtube用戶可以通過網站提出「達佛斯問題」與參加達佛斯年會的世界領袖進行互動,論壇鼓勵參會者在年會場館中搭建的YouTube影片錄影區回答網友的提問。[25] 2008年,網友可通過Qik英語Qik[26]Livestream[27]網站觀看記者招待會現場直播,並可在線提問。在2006和2007年,網友可在「第二人生」網站的路透社演播室收看對參會者的採訪和年會閉幕式[28]

參會人員

Thumb
YouTube主持的達佛斯對話角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參會人員被薩繆爾·亨廷頓稱之為達佛斯人,他們都是擁有國際視野的全球精英人物[29][30]托馬斯弗·里德曼認為因為網際網路普及給政治帶來的深遠影響,達佛斯人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31]

新領軍者年會

2007年起,世界經濟論壇在中國舉辦首屆「新領軍者年會」,即夏季達佛斯論壇,召集被論壇認定為的「全球成長型企業」在中國的天津大連集會,這些企業主要是在經濟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中的商業領軍企業,還包括一些已開發國家中迅速發展的企業。同時,年會與下一代全球領袖、迅速發展地區、有競爭力城市和技術先驅者進行密切合作。[32][33]

區域性會議

世界經濟論壇每年舉辦10餘場會議,使企業領袖與舉辦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密切溝通。會議分別在非洲、東亞、拉美和中東等地舉行,每年選擇不同的主辦國家。但在過去十年中,中國與印度已成為論壇的長期主辦國家。[34]

全球青年領袖

2005年,世界經濟論壇建立「全球青年領袖」社區,這是「全球明日領袖」社區的繼承組織。「全球青年領袖」社區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學術和行業領域的40歲以下青年領袖。他們積極從事「2030倡議」——即一項旨在為實現2030年願景的行動計劃。全球青年領袖有:[35]夏嘉曦英語Shai Agassi阿努什·安薩里瑪麗亞·孔蘇埃洛·阿勞霍英語María Consuelo Araújo列拉·奧爾巴赫伊恩·布雷默謝爾蓋·布林泰勒·布魯雷英語Tyler Brûlé、Patrick Chappatte、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拉胡爾·甘地肯·格里芬英語Kenneth C. Griffin、Scott J. Freidheim、哈康王儲陳慧琳姚明周迅郎朗李娜、蔡志堅(Calvin Choi)、Abdulsalam Haykal、Silvana Koch-Mehrin、塔里克·克里姆英語Tariq Krim伊莎德·曼吉瑪蒂爾德Aditya Mittal英語Aditya Mittal、Euvin Naidoo、加文·紐森拉里·佩奇安德里亞·三科英語Andrea Sanke、Anoushka Shankar、彼得·蒂爾吉米·威爾士、Niklas Zennström等。論壇每年選出一批新的成員,目前共擁有1111名成員。[36][37][38]

Remove ads

社會企業家

自2000年開始,世界經濟論壇與「史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密切合作,在世界主要社會企業家中推選楷模。[39]基金會高度評價社會企業家在推動社會進步和解決社會問題中的關鍵性作用。[40][41]推選出的社會企業家將應邀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地區峰會和年會,他們在會議中有機會與企業執行長和高級政府官員會面。比如,在2003年的年會中,Jeroo Bilimoria與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Roberto Blois不期而遇,這次會面促成了Jeroo Bilimoria的國際兒童幫助熱線組織與國際電信聯盟的重要合作。[42]

研究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還同時作為一個智庫研究論壇社區所關注的事務,並對此發表廣泛的研究報告。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論壇的「戰略分析團隊」,此團隊致力於在國家競爭力評估、全球風險評估和預期模式規劃和思考等相關領域撰寫報告。

「競爭力報告組」Competitiveness Team撰寫了許多年度經濟報告(括號中為第一次發表時間):《全球競爭力報告》(1979)對各國和各經濟體的競爭力進行評估;《全球信息技術報告》(2001)基於各國的信息技術實力評估其競爭力;《全球性別差異報告》(2005)調查在某些重要方面的男女平等問題;《全球風險報告》(2006)評估全球主要存在的風險;《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2007)對旅遊業進行評估;《全球貿易促進報告》(2008)對各國貿易促進因素進行分析評估。[43]

「全球風險網絡」Global Risk Network發布年度報告,被評估風險的標準是:這些風險可在全球範圍內造成影響,涉及跨行業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對經濟造成100億美元以上的損失,對人類存在潛在的重要危害而需要多方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降低風險。[44]

「預期模式規劃組」Scenario Planning 發布一系列地區、行業和特定話題的預期模式報告,從中提出不同於人們假想的狀況,提醒人們對重要潛在因素的關注並激發人們看待未來的新思維。[45]最新的報告包括《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對金融危機可能產生的短期和長期影響進行分析,《全球金融體系的未來:進期展望與長遠預期》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A Near-Term Outlook and Long-Term Scenarios 以及《資助人口轉變:2030年養老金和醫療保障預期模式》預期研究由於人口情況變化而導致養老金和醫療資金所出現的變化和影響。Financing Demographic Shifts: Pension and Healthcare Scenarios to 2030.

活動倡議

「全球健康倡議」(GHI)是由科菲·安南在2002年年會上提出的。其目標是使商業企業加入到公私合作的健康項目中去,以應對愛滋病、肺結核、瘧疾等疾病,並建立更好的健康體系。

Thumb
亨利·季辛吉,世界經濟論壇印度經濟峰會,2008年11月 新德里.

「全球教育倡議」(GEI)發起於2003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全球IT公司與政府人士在約旦、埃及和印度會議上達成協議,將新的個人電腦硬體引入更多學校課堂,並培訓更多掌握電子教學方法的地方教師。這一倡議對孩子們的生活產生了切實的影響。目前GEI模式已成為不斷擴大和持續發展的項目,被列入包括盧安達在內的很多國家的教育計劃。

「環境倡議」關注於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問題。在2005年在蘇格蘭Gleneagles舉行的G8峰會氣候變化對話會議上,英國政府邀請世界經濟論壇在第31屆G8峰會上協助商業社區成員參與氣候變化對話,提供有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建議。由全球多位CEO首肯的一系列環保建議方案在2008年7月日本洞爺湖舉行的G8峰會前承交給各國領導人。[46][47]

「水資源倡議」得到了各利益相關方的支持,其中包括:加鋁公司、瑞士發展與合作署、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印度、聯合國發展計劃署/印度、印度工業聯盟、拉賈斯坦邦政府和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商業基金會,它們在南非和印度就水資源管理開展了公私合作。

為加強反腐敗力量,在2004年1月的達佛斯年會上,來自工程、建築、能源、金屬和礦產行業的企業CEO共同啟動了「反貪腐夥伴倡議」(PACI)。此倡議提供了一個為同業者相互交流反腐實際經驗和面臨困境的平台。已有140家企業簽署了此倡議。[48]

稱號授予

技術先鋒項目

「技術先鋒項目」旨在發掘世界上那些研發新技術的企業,此稱號每年授予30-50家企業。截止2008年,全球391家企業獲得了此稱號。此稱號於2003年被首次授予。

遵循世界經濟論壇致力於改善世界狀況的宗旨,技術先鋒需要以積極主動、創新並具企業家精神的方式參與到論壇的活動中,以共同明確和解決全球議程中面向未來的問題。論壇希望通過讓這些技術先鋒企業的商業領袖與科技、學術、非政府組織人士、論壇會員和合作夥伴的交流,使人們意識到技術力量的作用,例如,發現新的疫苗,創造經濟增長和促進國際交流。[49]

批評

  • 90年代後期,世界經濟論壇連同G7、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始受到來自反全球化激進分子的嚴厲批評,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和全球化加重了世界貧困,破壞了地球環境。1500名示威者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阻擋200位代表進入世界經濟論壇會場的通道。[50]示威遊行頻繁出現在達佛斯,抗議會議的舉行,搖滾歌手Bono打趣說,這是「雪地里的肥貓們」的聚會。[51]
  • 2000年1月,1000名示威者在達佛斯遊行,在行進途中打碎當地麥當勞餐廳玻璃[52],達佛斯周邊採取嚴格安保措施,使示威者無法進入阿爾卑斯山度假勝地,現在多數示威活動在蘇黎世、伯恩或巴塞爾舉行。[53]會議安保費用由世界經濟論壇與瑞士州、國家政府共同負擔,這也引起了瑞士媒體的頻繁抨擊。[54]
  • 自2003年1月的年會起,「達佛斯開放論壇」[55](與瑞士新教聯盟共同主辦)每年與主體年會同時進行,使得公眾有機會就全球化問題進行公開辯論。「開放論壇」每年在當地一所高中舉行,不僅有高端政要和商業領袖的參與,並免費對所有公眾開放。[56][57]
  • 有人指責達佛斯年會是「浮華盛況和陳詞濫調的混合體」,認為它已經偏離了嚴肅的經濟學話題,缺少實質性的成就,特別是有越來越多對經濟學了解甚少的非政府組織參加,現在的達佛斯論壇缺少真正有學識的專家、重要商業和政治人物,而更多的是去關注媒體眼中的政治事務(如全球氣候變化和非洲的愛滋病問題)。[58]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其他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