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目黑車站
位於日本東京都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目黑車站(日語:中目黒駅/なかめぐろえき Naka-meguro eki */?)是位於日本東京都目黑區上目黑,屬於東急電鐵(東急)和東京地下鐵的鐵路車站。
Remove ads
概要
此站有東急的東橫線與東京地下鐵的日比谷線停靠。為共構車站,由東急管理。東橫線所有客運列車皆停靠本站,並是日比谷線的終點站。2013年3月15日以前,兩線實施相互直通運轉。
東急的車站編號為TY03,東京地下鐵為H 01。
本站是東急電鐵的站長所在站,管理「中目黑車站管內」代官山站 - 學藝大學站間各站[3]。東京地下鐵方面,則屬於霞關站務管區六本木地域的被管理站[4]。
歷史
- 1927年(昭和2年)8月28日:開業。當初是側式2面2線高架車站[5][6]。
- 1963年(昭和38年)2月19日:因應日比谷線延伸本站的計畫,中目黑車站車站改良工程動工[6]。
- 1964年(昭和39年)
- 1988年(昭和63年)8月9日: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直通區間從東橫線日吉站延伸至菊名站。
- 2000年(平成12年)3月8日:日比谷線距離本站約100公尺處發生發生列車脫軌、衝撞意外。造成5人死亡,64人受傷。詳細請參照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事故。
- 2001年(平成13年)3月28日:東橫線特急開始運轉。本站當初為通過站。
- 2003年(平成15年)3月19日:成為東橫線特急停靠站,同時成為新設的通勤特急停靠站[7]。
- 2004年(平成16年)4月1日:營團地下鐵民營化。日比谷線車站由東京地下鐵繼承。
- 2007年(平成19年)3月18日:IC卡「PASMO」啟用。
- 2012年(平成24年)12月23日:南剪票口啟用。原來的剪票口定名為正面剪票口。
- 2013年(平成25年)
- 2014年(平成26年)3月28日:4號月台月台門啟用。
- 2016年(平成28年)11月22日:「中目黑高架下」開幕[8]。
- 2017年(平成29年)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是有兩個島式月台的高架車站,總計有四條軌道通過。外側的1及4號線屬於東急東橫線,而內側的2及3號線屬於日比谷線。車站的管理由東急電鐵負責,所以在日比谷線的站名標誌上,仍標有東急的符號。
剪票口分別在面對山手通的高架下,以及祐天寺側,共兩處[11]。開業當時僅有山手通的剪票口,直到中目黑車站改良工城後才增加祐天寺站側的剪票口。由於有兩處剪票口,原來的剪票口稱為「正面出口」,祐天寺站側的剪票口稱為「南出口」。
廁所在1樓付費區內大廳[11]。
(來源:東急電鐵:車站構內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來源:東京地下鐵:構內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祐天寺方向有三條日比谷線折返列車使用的橫渡線。日比谷線列車在2號線讓乘客下車後利用此拖上線折返,進入往北千住方向的3號線。雖然日比谷線與東橫線已停止直通運轉,但現在兩線之間的橫渡線依然保留,讓03系進入鷺沼工場檢查時使用。
- 2號線在2013年3月15日以前是日比谷線往東橫線的直通列車停靠月台,現在為日比谷線的下車專用月台。該線的自動廣播採用東急式廣播[12]。
- 3號線是日比谷線上車專用月台。自動廣播與列車資訊顯示器採用東京地下鐵樣式,發車號誌也使用東京地下鐵式的蜂鳴器。剪票口前的3號線列車資訊顯示器外型是東急仕様,但顯示資訊仍是東京地下鐵式內容。
- 從東橫線祐天寺方向進入本站的列車會通過轉轍器,原先是直行進入3號線,左行進入4號線的設計。由於往澀谷方向的列車班次極多,因此多數列車須減速通過造成車體搖晃。之後改良轉轍器,改由較少的日比谷線直通列車減速轉向通過,讓澀谷方向列車直行入站。
- 2013年3月16日,東橫線與副都心線開始直通運轉,因此本站可同時見到與副都心線直通的東武東上線系統列車(9000系、9050系、50070系)以及與日比谷線直通運轉的東武本線系統(伊勢崎線、日光線)列車(20000系、20050系、20070系)進站的光景。在不與東武接續的情況下,能在車站內轉乘東武本線系統列車與東上線系統列車的案例僅有本站與永田町站、澀谷站,其中只有本站可同月台轉乘。
![]() | 此圖片需要更新。 (2020年7月23日) |
-
剪票口(2010年3月20日)
-
月台(2010年3月20日)
-
月台(2018年5月)
Remove ads

因應2013年(平成25年)3月16日起開始東橫線與副都心線的相互直通運轉,車站進行以下改良工程[13]。
利用狀況
近年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變化如下表。
Remove ads
近年1日平均上車人次推移如下表。
車站周邊
公車路線
站名由來
相鄰車站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