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千住車站

位於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千住站map
Remove ads

北千住車站(日語:北千住駅きたせんじゅえき Kita-senju eki */?)是位於日本東京都足立區千住旭町千住二丁目,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京地下鐵東武鐵道首都圈新都市鐵道鐵道車站

快速預覽 北千住車站, 日語名稱 ...
Thumb
東口(2016年8月)

概要

本站位於東京23區東北部,以及足立區西南部的千住地區中央,過去是江戶時代日光街道宿場町千住宿。「北千住」指千住內隅田川北側的北組和中組,不是正式的行政地名。本站有4公司5路線停靠,除JR特急以外的全旅客列車皆停靠本站。各線之間的轉乘客非常多。

此站作為足立區最大的鐵路總站,交通極為便利。2000年以後車站周邊開始進行再開發,並興建多座大型商業設施與大學,同時完成站前廣場的整建。而摩天大樓與高層公寓的興起使得此地年輕人口急速增加。預計2020年將完成高110公尺的千住THE TOWE。2015年至2019年連續獲得「不為人知的好地方排名」第1位,2017年擠進「想居住的地區排名」第8位,2018年爬升至第2位。

歷史

Thumb
北千住車站前的送葬隊伍(1932年6月)

北千住車站在1896年(明治29年)12月25日以日本鐵道土浦線車站開業。3年後的1899年(明治32年)8月27日,東武鐵道首條路線伊勢崎線的本站 - 久喜站區間通車,成為為轉乘站。日本鐵道在1906年(明治39年)11月1日國有化,1909年(明治42年)改稱常磐線。

1962年(昭和37年)5月31日,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車站開業,並於本站與東武伊勢崎線直通運轉。直通運轉後的東武伊勢崎線乘車人數大幅上升,取得伊勢崎線總站地位。接著在1969年(昭和44年)12月20日,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車站開業,本站成為4路線交會的轉乘站。

當時,尖峰時刻站內擠滿了大量轉乘客,本站運量已可與山手線主要車站比擬。尤其東武伊勢崎線、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月台,轉乘與待車的隊列動線互相交雜,連移動都十分困難。由於光靠拓寬月台無法完全消化人潮,1992年(平成4年)起開始進行大型改良工程,1996年(平成8年)7月23日起淺草方向系統月台與日比谷線系統月台分隔為不同樓層。

另一方面,本站周邊已是密集開發區,土地高度利用成為當地課題。為了更新都市機能,1987年(昭和62年)訂立西口的市區再開發事業。之後在2004年(平成16年)2月,千住MILDIX日語千住ミルディス開幕。而西口站前交通廣場則設置空中行人步道,拓寬站前廣場,提升交通結點的機能。2005年(平成17年)8月24日,首都圈新都市鐵道筑波快線車站開業,本站成為5路線交會的轉乘站。

2008年(平成20年),東口擬定都市計劃,2012年(平成24年)東京電機大學東京千住校區開校。對此,本站東口也導入副名電大口。2013年(平成25年)東口站前交通廣場完工,公車路線隨之開通。

Remove ads

年表

  • 1896年(明治29年)12月25日:日本鐵道(現在的常磐線)開設車站。
  • 1899年(明治32年)8月27日:東武鐵道的北千住車站開業。
  • 1906年(明治39年)11月1日:日本鐵道國有化日語鉄道国有法
  • 1909年(明治42年)10月12日:制定路線名稱,本站屬常磐線。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日本國有鐵道成立。
  • 1962年(昭和37年)
    • 3月30日:東武北千住車站月台改為2面6線。
    • 5月31日: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的北千住車站開業。
  • 1969年(昭和44年)12月20日: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的北千住車站開業。
  • 1972年(昭和47年)2月2日:開設旅行中心。
  • 1985年(昭和60年)
    • 3月14日:國鐵改點,全普通列車停車。
    • 3月28日:車站大樓「北千住WITH」(現LUMINE北千住)開幕。
  • 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國鐵分割民營化,常磐線由JR東日本繼承。
  • 1992年(平成4年)4月:東武伊勢崎線、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車站改善工程動工[1]
  • 1996年(平成8年)
    • 7月23日:東武伊勢崎線、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的3樓2面2線臨時月台啟用[1][2]。南側增設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連絡通道。1樓月台、2樓大廳、3樓月台之間設置22座電扶梯。
    • 10月1日:東武伊勢崎線1樓上行月台、下行月台至2樓大廳各設置一座電扶梯,東武伊勢崎線1樓下行月台至營團地下鐵千代田線地下道設置一座電扶梯。
    • 12月11日:東武伊勢崎線、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3樓月台改為2面3線。2樓大廳至3樓下行月台設置一座電扶梯。
  • 1997年(平成9年)3月25日:東武伊勢崎線、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的車站改善工事全面完成[1][3]。1樓月台改為2面4線。
    • 東武伊勢崎線1樓下行月台新設特急專用月台。收費特急、急行全列車停車。
  • 2001年(平成13年)11月18日:JR東日本IC卡Suica」啟用。
  • 2004年(平成16年)4月1日:營團地下鐵民營化,日比谷線、千代田線由東京地下鐵繼承,引入車站編號H 21和C 18。
  • 2005年(平成17年)8月24日:首都圈新都市鐵道筑波快線北千住車站開業。JR、東武南剪票口與JR、東武、東京地下鐵(千代田線)仲町方向出口啟用。
  • 2008年(平成20年)3月15日:小田急浪漫特快開始與千代田線直通運轉。
  • 2010年(平成22年)12月1日:東武鐵道車站導入發車音樂。
  • 2012年(平成24年)
    • 3月17日:伊勢崎線引入車站編號TS 09。
    • 4月:東口啟用副名稱電大口
  • 2015年(平成27年)3月14日:上野東京線通車,JR東日本改點,本站成為常磐線特別快速與我孫子站起訖的臨時特急「踴子」停靠站。
  • 2016年(平成28年)10月1日:常磐快速線引入車站編號JJ 05。
  • 2020年(令和2年):預定日比谷線的車站編號改為H 22。

車站構造

JR東日本、東京地下鐵、東武鐵道剪票口各自獨立,但地下付費區共通。僅首都圈新都市鐵道站區完全獨立。

但是,自動驗票閘門對應的乘車券有所差異。東京地下鐵管轄的東京地下鐵千代田線剪票口可使用東京地下鐵、JR、東武乘車券,然而JR東日本管轄的剪票口只能使用JR乘車券,東武鐵道管轄剪票口只能使用東武、東京地下鐵乘車券,不過所有剪票口都可使用IC卡。

更多資訊 位置, 公司 ...

由於有同業者路線分散在不同地方的關係,地面付費區(JR、東武、東京地下鐵)與地下付費區之間沒有中間剪票口。過去曾有中間剪票窗口,之後關閉,但驗票閘門直到2014年3月才撤除。另外,地下付費區往東武線、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的連絡通道之間也曾設置有人中間剪票口,之後同樣撤除。

更多資訊 剪票口名稱, 乘車券發售業者 (管轄公司) ...

擁有地上站房的JR、東武·日比谷線、筑波快線在南北兩側皆有剪票口。北剪票口有稱作西口、東口(電大口)的出入口,2005年8月新設的南剪票口則有仲町出口。仲町出口側設有前往地面層、千代田線剪票口層的電梯。北剪票口大廳東側是東武站房,西側是JR站房。筑波快線剪票口在JR、東武線之間。

以東武、東京地下鐵樓層為基準,B2層為千代田線(JR常磐緩行線)月台,B1層是千代田線(JR常磐緩行線)剪票口、大廳層,1樓是JR常磐快速線與東武伊勢崎線月台,2樓是JR、筑波快線、東武、日比谷線剪票口、大廳層,3樓是日比谷線月台。JR、首都圈新都市鐵道樓層基準與LUMINE相同,2樓是JR常磐快速線月台,3樓是剪票口、大廳,4樓是筑波快線月台。

全部路線皆為平行,剪票口除了千代田線剪票口以外皆是並列,從地上剪票口層轉乘較為便利。僅千代田線月台、剪票口位於地下。另外,月台也非連續編號,而是由各公司自行編制。

依照本站構造,使用IC卡至大手町站表參道站,由於是採最短距離計費,無論是搭乘千代田線或是搭乘東武線、半藏門線都沒區別。同樣地,本站前往中野站,無論搭乘東西線或是JR線都是相同車資。

Remove ads

JR東日本

快速預覽 JR東日本 北千住車站, 日語名稱 ...

本站為側式月台1面1線與島式月台1面2線,共2面3線的地面車站。上下線之間設有1條上下行共用待避線,也就是所謂的「國鐵式」待避線。2號與3號線為島式月台。原則上下行列車停靠1號線,上行列車則停靠3號線,但需在本站待避時上下行皆使用2號線。早晨尖峰時刻上行方向不需待避的快速電車(取手、成田始發)也停靠2號線。

本站為跨站式站房。地面的JR剪票口設有自動售票機,依據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旅客營業規則第2編第1章第16條之5規定,不發售綾瀨站以前的乘車券[4],須在千代田線購入。但是在本站購入140日圓JR乘車券進站搭乘也可在綾瀨站下車。

常磐線各站停車直通地下鐵千代田線列車要在地下月台2號線搭乘,可利用月台的上野側樓梯前往,不須通過剪票口,但地下月台至綾瀨站為止屬於東京地下鐵設施。

Remove ads

月台配置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來源:JR東日本:車站構內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平日早晨7~8點的上行電車、快速電車使用2號月台,中距離列車使3號月台。該時段往東京、品川的上野東京線都是快速電車,因此皆停靠2號月台。
  • 1980年代後半至1990年代前半,特急「常陸」、「超級常陸」日語ひたち (列車)一日最多有5班往返(現在「常陸」、「常盤」皆不停靠。但也有例外,如2013年秋天日暮里站月台進行拓寬工程時,該站的特急「超級常陸」、「FRESH常陸」改為停靠本站。)。現在停站的特急只有2015年3月21日起每週末運轉的「踴子」。
  • 平成時代JR增設月台,導致3號月台與東武重複,之後東武重新編號。
  • 3號線與東武車站之間保有用地可增設一條線路。
Remove ads

東京地下鐵 千代田線

快速預覽 東京地下鐵 北千住車站(千代田線), 日語名稱 ...

本站為島式月台1面2線的地下車站,在首都圏新都市鐵道開業之前是足立區內唯一的地下車站。本站至綾瀨站間嚴格上來說屬於東京地下鐵路線,但在運費計算上屬於雙重區間,可視為JR常磐線快速和各站停車的轉乘站。因此在首都圈IC卡相互利用服務日語首都圏ICカード相互利用サービス開始前,本站驗票閘門就可使用Suica與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發行的ICOCA等。

自動售票機也發售可至取手站的550日圓JR乘車券與東武乘車券。僅丸井、LUMINE直通剪票口發售可至成田線東我孫子站的500圓乘車券與140圓乘車券。千住MILDIX剪票口沒有東武鐵道售票機,但東京地下鐵售票機可購入東武鐵道單獨乘車券。其他的剪票口都有設置東武鐵道售票機,但售票機無法使用IC卡。

JR乘車券售票機與東京地下鐵線、東武線售票機分別設置,但無法儲值IC卡(千住MILDIX剪票口可/東京地下鐵機器可)。千住MILDIX剪票口沒有自動精算機,須在有人剪票口處理。

JR線上野、日暮里、三河島方向至本站轉乘前往綾瀨站時,不會計算JR、東京地下鐵間的跨線轉乘費用。要前往北綾瀨站時,運費計算方式為JR線乘車站至綾瀨站運費+綾瀨、北綾瀨間的東京地下鐵170圓(IC卡為165圓)。但由於從本站前往也是170圓(IC卡為165圓),因此若是前述運費較高時,可以從本站先行出站再重新入站。

本站至綾瀨站間為特殊區間,因此不適用東京地下鐵的起跳價(乘車券170圓、IC卡165圓),而是採用JR東日本電車特定區間日語電車特定区間的起跳價140圓、IC卡133圓。若僅搭乘此區間是被視為搭乘東京地下鐵,乘車券也在東京地下鐵售票機發售,JR售票處也有公告須在千代田線售票處購票。僅有轉乘首都圈新都市鐵道時需要站外轉乘,可透過仲町口前往南口剪票口,不須走到室外。該出口亦設有連通南口剪票口層的電梯。

平日早晨尖峰時刻的1號線月台人潮非常擁擠,特別是常磐線各站停車班次帶來的大量人潮。但由於有少數幾班是綾瀨始發的電車,人潮較少,車站廣播會在該班次進站時鼓勵乘客搭乘。另外,該時段1號線月台的列車資訊顯示器將「綾瀨發」以紅色表示(與始發列車相同)。時刻表上也特別標駐綾瀨始發的班次(三角)。在平日早晨尖峰時刻最擁擠的時段,本站與下一站町屋站會在發車蜂鳴器響完後直接關閉車門。

本站是站務管區所在站,管理北千住車站務管區北千住地域、南千住地域、新御茶之水地域[6]

Remove ads

月台配置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來源:東京地下鐵:車站構內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無論始發車或末班車,以本站為終點站的列車停靠A線(代代木上原方向),以本站始發的班次在B線(綾瀨方向)發車。本站曾是第一期開業區間的起點,町屋方向有A線轉B線的單向橫渡線。
  • B線列車由於時間調整與常磐快速線末班車接續的關係,有時停靠時間會長達數分鐘。
  • 浪漫特快部分班次以本站為起訖站。雖然會經由綾瀨站前往綾瀨檢車區,但本站至綾瀨站區間不提供載客服務。本站月台亦設有特急券售票機。
  • 2015年7月更新站名板時,因製作公司將「千」誤寫為「干」,曾暫時貼上「千」字貼紙應急,同年8月中才改為正確看板[7][8]
Remove ads

東武伊勢崎線、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

快速預覽 東武 北千住車站(伊勢崎線、日比谷線), 日語名稱 ...

伊勢崎線於1899年(明治32年)開業時,是開通本站到久喜站區間,故站內設有0KM的距離標。本站的下行列車班次若加上本站始發與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半藏門線直通列車,比淺草多增加近2倍,可說是東武伊勢崎線都心側的據點車站。

本站也是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的起點,東武晴空塔線與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在本站實施相互直通運轉。此站由東武管理,站名標也全都是東武樣式。站內設有東京地下鐵售票機,可購買東京地下鐵乘車券(單程乘車券、回數券、連絡乘車券、一日券),但不能儲值IC卡,也不販售至綾瀨站的乘車券(140圓)。經押上往地下鐵半藏門線方向的乘車券在東武售票機販售。

1、2號線(1樓東武晴空塔線下行)小菅方向有特急列車乘車專用月台。特急月台前設有中間剪票口與特急券售票處。特急券售票處除了有可使用PASMO、Suica的特急券售票機外,另有窗口販售POS券或硬票乘車券、特急券等。另外,窗口無法使用IC卡。1樓月台到3樓月台約需2分鐘。2樓是剪票口與大廳,並有餐飲店、書店等商店。

2010年12月1日起,1樓全月台與3樓月台5號線導入進站音樂(6、7號線使用東京地下鐵發車蜂鳴器)。在東武晴空塔線內是次於西新井站、曳舟站的第三例。另外,特急月台與淺草站一樣使用「PASSENGER」的淡出版本。

2017年12月14日起,東武鐵道管轄大廳開始進行BGM播放實驗,2018年4月17日擴大至1樓月台[10]。同年11月30日與新河岸站一同正式導入[11][12]。 付費區內有許多站內商店。

Thumb
北驗票口(2023年7月)
Thumb
南驗票口(2023年7月)
Thumb
特急專用的月台入口(2023年7月)
Thumb
特急專用的月台(2023年7月)

月台配置

Thumb
伊勢崎線1號與2號月台(2023年7月)
Thumb
伊勢崎線3號與4號月台(2023年7月)
Thumb
伊勢崎線5號月台(2023年7月)
Thumb
日比谷線6號與7號月台(2023年7月)
1樓月台(1 - 4號線、特急專用月台)
  • 1樓(1 - 4號線)是東武晴空塔線專用的島式2面4線地面月台。上下線皆有本站終停的列車班次,因此牛田方向設有3條、小菅方向設有1條可停放20公尺車廂10輛編組的留置線。上行列車乘客多在本站轉乘,因此車內較為空曠,相反地,下行列車在本站的上車人數非常多。
    • 本線與急行線的下行為1號線,上行為4號線。待避線與緩行線的下行為2號線,上行是3號線。本站始發終停的班次原則上使用2、3號線。3號線淺草側的待避線較長,因此在本站待避等 待特急列車通過的普通列車可緊接在4號線列車出發後發車。至於本站始發上行列車,從南栗橋車輛管區春日部支所日語南栗橋車両管区等出發的回送列車會進入急行線的4號線。全月台站名標都是表示普通列車的上下站(小菅站與牛田站)。
  • 2013年3月15日以前,平日早晨有開往淺草的10輛編組區間急行班次,但由於淺草站無法停靠10輛編組,因此在本站進行後4輛的解聯。
  • 往淺草方向的區間急行、區間準急從本站起改為各站停車。
  • 本站 - 東武動物公園站間的早晨本站始發、夜間本站終停普通列車使用20000系列日語東武20000系電車電車運轉。
  • 特急月台的站名標未標上行站名,下行標駐春日部站與東武動物公園站兩站,並貼上特急列車貼紙。過去是剛好相反,未標駐下行站名[13],上行標駐淺草站。曾有段時期上下兩方皆有標駐,但在部分特急列車停靠東京晴空塔站後去除上行車站。
  • 3、4號線中間有FamilyMart
  • 因事故造成日比谷線直通運轉停止時,3樓月台因為無法折返,會改從1樓月台進站。
  • 因事故造成半藏門線、東急田園都市線停止直通運轉時,本站可進行折返運轉,曳舟站 - 押上站間在恢復直通運轉前停止運轉。這是由於押上站無法折返而採取的措施。
    • 日比谷線、半藏門線同時停止直通運轉時,為減低1樓留置線的壓力,部分列車會先回送至曳舟站。
3樓月台(5 - 7號線)
  • 3樓(5 - 7號線)是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與日比谷線直通的東武晴空塔線普通(各站停車)列車乘車處,為島式月台2面3線高架車站。5號線與7號線是東武晴空塔線的緩行線。
  • 中央的6號線主要由日比谷線本站始發列車使用。因5號線側月台已設置柵欄,只能在7號線側上下車。3樓月台完成當時是暫定2面2線,本站終停列車與東武伊勢崎線直通列車停靠6號線,7號線月台側設有柵欄。現在5號線月台柵欄下還可看到當時劃的月台白線。
  • 小菅方向有日比谷線折返列車使用的兩條留置線。本站折返列車到達5號線後,先進入留置線轉向進入6號線前往中目黑方向。
  • 6、7號線的站名標與列車資訊顯示器皆是東武樣式,但進站、到站、發車時的自動廣播都是東京地下鐵式風格。發車時也使用東京地下鐵的發車蜂鳴器。過去曾使用過東武式自動廣播。另外。列車資訊顯示器會標駐「直通」、「始發」。
  • 5號線站名標是使用東武晴空塔線代表色的橘色()與藍色,6、7號線使用日比谷線代表色銀色()。兩月台皆附註兩線的車站編號「TS 09」、「H 21」。
  • 1樓、2樓可直通地下層前往東京地下鐵千代田線(JR常磐緩行線)月台(無連絡剪票口)。地下層亦有商店與書店。
  • 月台比地面高約14.4公尺,不僅是日比谷線,也是東京地下鐵距離地面最高的車站(但標高低於同線的六本木站[14]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來源:東武鐵道:車站構內圖東京地下鐵:構內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上述路線名為旅客導覽上的名稱(「東武晴空塔線」為愛稱)。
Remove ads

東武北千住車站(伊勢崎線、日比谷線) 配線圖

Remove ads
站內配線、號誌設備等
更多資訊 運轉路線編號, 營業路線編號 ...

改良工程以前

1996年7月23日以前,本站月台僅在1樓。從與日比谷線直通運轉開始,2面4線月台的內側由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使用,外側由東武伊勢崎線使用,如同一般的直通站,轉乘便利。另外,伊勢崎線上行、下行月台的淺草側還設有缺口狀的待避月台(通稱「預備月台」),因此實際上為2面6線配線。於本站待避的下行列車優先進入待避月台下車,再前往前方的一般月台載客。上行列車則是在發車後先進入待避月台待避,等特急、快速列車通過後再發車。

1990年,為緩解站內人潮,上行月台進行拓寬。待避月台亦有編號,上行為8號線、下行為7號線。現在京急蒲田站還保有類似構造。之後待避月台隨著改良工程進行而廢除。工程期間,待避線改設在牛田站 - 本站間的千住分岐點日語中千住駅附近(現在的拖上線附近)。

發車資訊顯示器與東武動物公園站一樣使用翻轉式顯示器。另還設有進站顯示器。該進站顯示器也導入在竹之塚、北越谷(下行線)、大袋、東武動物公園各站,之後北越谷站因高架化、大袋站因興建跨站式站房而移除。

當時月台配置如下。月台編號是接續常磐線月台(當時常磐線沒有3號線)。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首都圈新都市鐵道

快速預覽 首都圈新都市鐵道 北千住車站, 日語名稱 ...

本站為島式月台1面2線的高架車站,月台上設有全高式月台門。本站是首都圈新都市鐵道在東京都內唯一的地上車站。車站大廳位於3樓,月台則位於4樓。站內設置兩處驗票閘口,分別為北驗票口和南驗票口。本站是站務管理所的所在站,並負責管理本站至南流山站間的各車站。

月台所在地在過去是貨物用地,並設有東武伊勢崎線與常磐線的連絡線。往青井方向有保線基地,其前方有緊急用剪式橫渡線。自2016年10月15日改點後,使用此橫渡線調度本站始發普通往八潮的末班車。

Thumb
南驗票口(2023年7月)
Thumb
1號與2號月台(2023年7月)

月台配置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 本站往秋葉原方向的電車停靠全部車站。

利用狀況

各公司合計之上下車人次約158萬人次(2017年度),年上下車人次約5億7670萬人次。僅次於新宿站澀谷站池袋站、大阪·梅田站橫濱站位居世界第6位。

  • JR東日本 - 2019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221,634人[使用人次 1]
    不含至綾瀨站的上車人次。JR東日本車站次於秋葉原站排行第10位,是東京都內山手線以外使用人數最多的車站。2006年度(平成18年)起超越上野站,成為常磐線第一。2013年度(平成25年)名列JR東日本第10位,2014年度(平成26年)被川崎站超越位居第11位,2015年度(平成27年)上野東京線通車後再次回到第10位。1日平均上車人次在1992年度後開始減少,2007年度以後維持在19萬人左右,直到2014年度起再次成長。
  • 東京地下鐵 - 2015年度東京地下鐵線內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9,437人[上下車資料 1]
    • 千代田線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291,919人[使用人次 2]
      包含至綾瀨站的上下車人次。東京地下鐵全部130個車站當中僅次於池袋站大手町站排名第3位,也是該公司使用人數最多的單一路線車站,全日本則僅次於大阪市營地下鐵御堂筋線梅田站排名第2位。2006年度以前的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達32萬人,在筑波快線通車以後吸收了常磐快速線轉乘人次,使用人次開始下滑。
    • 日比谷線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299,219人[使用人次 2]
      包括東武伊勢崎線直通人次。在東京地下鐵他社直通聯絡車站中僅次於澀谷站綾瀨站位居第3位。高峰時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近40萬人,但在使用人次減少與轉移至半藏門線直通列車,近年已衰退至1970年代前半的水準。
  • 東武鐵道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454,871人[使用人次 3]
    東武鐵道中僅次於池袋站排名第2位,伊勢崎線內第1位。數值包含日比谷線直通人次。1962年開始與日比谷線直通運轉前,本站低於淺草站[17]。日比谷線直通運轉開始橫使用人次急速增加,1961年至1968年8年間的1日平上下車人次增加10萬人以上。1992年度達到高峰後逐漸下滑,1999年度以後的1日平均上車人次維持在約22萬人左右。
  • 首都圈新都市鐵道(筑波快線) - 2017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為48,741人[使用人次 4]
    筑波快線車站中僅次於秋葉原站排名第2位。開業以來使用者持續上升。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

各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如下表(僅東武鐵道、東京地下鐵)。

  • 千代田線、日比谷線數値不包含東京地下鐵內轉乘人次。
  • 東武伊勢崎線、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數値包含相互直通人次。
更多資訊 年度, 東武鐵道 ...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1890年代-1930年代)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如下表。

更多資訊 年度, 日本鐵道 / 國鐵 ...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1953年-2000年)

更多資訊 年度, 國鐵 / JR東日本 ...

各年度1日平均上車人次(2001年以後)

更多資訊 年度, JR東日本 ...

車站周邊

公車路線

相鄰車站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