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營團03系電聯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營團03系電聯車(日語:営団03系電車/えいだん03けいでんしゃ Eidan 03-kei densha */?),是供東京地下鐵(前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日比谷線使用的通勤型電聯車。於1988年7月1日開始營運。目前已退役並由東京地下鐵13000系所取代。部分讓渡至地方私鐵繼續運行。
Remove ads
概要
為了加快日比谷線的運行車輛空調化、增強日比谷線的運能以及替換已經老化的3000系,因此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投放此列車在日比谷線。
這款列車由東急車輛製造、日本車輛製造、川崎重工業及近畿車輛負責製造,從1988年到1994年間共生產了42組共336輛。列車的機器設備參考了銀座線的01系和東西線的05系[1]。此外列車在設計方面也具有「高品質」、「成人視角」的特點[2]。
歷史
1987年-1994年,共生產了42組共336輛,其中01編成為川崎重工業生產,02編成為日本車輛製造生產,其他的列車為近畿車輛和東急車輛製造負責生產。其中1次車的使用目的是為了增強日比谷線的運能,2次車的使用目的則是為了完全替換已經老化的3000系。其中,2000年3月8日發生的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事故,導致02編成的03-802號車廂報廢,在2001年9月,由東急車輛製造重新製造的車廂替代了已經報廢的車廂並重新上線營運。
車體構造
每節車廂長18m,擁有3對車門(部分車廂為5對車門),材質為鋁合金,使用連續焊接工藝,車體主顏色為灰色。列車車頭的擋風玻璃與3000系類似,呈曲線狀。在擋風玻璃上方還擁有方向幕和列車編號兩個顯示窗,周邊以黑色為主。其中列車兩端的緊急出口為內崁式門。
客室內部
列車客室內部的地板顏色為米色和橄欖綠色,行李架採用不鏽鋼網格結構。列車的部分車窗可以打開通風,並設置有灰色窗簾。列車在早期的座席顏色全部為茶色,在2001年-2006年的1-3次車的座席顏色開始更改為紅紫色;4次車的座席顏色開始也變為紅紫色,但是優先席為青色。車廂內設置有6個揚聲器,車內緊急通報裝置也作了較大的修改。
列車空調採取集中性搭載,先頭車6台,中間車7台,也是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中首次裝備有空調的車輛。空調使用直流600V,單機功率為48.9kW,其溫度會通過電腦調節。其中弱冷房車(弱冷氣車)位於3號車,女性專用車在第1號車。
列車駕駛室
駕駛室內主色調為淡綠色,駕駛台顏色為藏青色,駕駛室進深為1,900mm。主操縱設備為旋轉盤式,為牽引4段+制軔7段+緊急緊軔,這些操縱設備在VVVF控制方式的列車中有較大的改動。儀錶盤可顯示的最高速度為120km/h,儀錶盤右側是車輛控制情報管理裝置。另外,駕駛室與客室之間的門通常會用遮光幕遮蓋,這種方式在之後的06系和07系中均有所應用。
批次分類列表
Remove ads
編組
- 範例
Remove ads
定員
Remove ads
運用區間
註:在千住檢車區停用後,列車改為在鷺沼機廠進行綜合性檢修。列車回送時,通常通過中目黑站-(東橫線)-武藏小杉站-(目黑線)-大岡山站-(大井町線)-二子玉川站-(田園都市線)-鷺沼站途徑進入檢修區。
轉讓的鐵道公司
以下為營團03系電聯車轉讓給日本其他鐵道公司後改裝而成的車輛:
- 熊本電氣鐵道:熊本電氣鐵道03型電聯車
- 長野電鐵:長野電鐵3000系電聯車
- 北陸鐵道:北陸鐵道03系電聯車
- 上毛電氣鐵道:上毛電氣鐵道800型電聯車
行走設備
- 1-4次車及5次車的部分車輛(01-25編成)採用的控制設備是與銀座線的01系相同的電機子斬波控制方式,並採用GTO作為半導體器件。其中為確保「高粘著控制」和「加速度一定控制」及提高車輛性能[3],列車的動拖比設定為1:1,起動加速度設定為3.3km/h/s。在列車的馬達方面,第01編成、3次車、4次車是三菱電機製造,第02編成、2次車、5次車(部分)是日立製作所製造。轉向架主要採用SS-111・SS-011型的SU搖枕轉向架。
- 5次車的部分車輛及6、7次車採用的控制設備為VVVF,並採用IGBT作為半導體器件。在列車的馬達方面,5次車(部分)、6次車是日立製作所製造,7次車是三菱電機製造。轉向架主要採用SS-135、SS-035型的無搖枕轉向架。在第26編成以後,電動力車設置的主馬達檢查蓋被廢止了。其中VVVF車輛識別標誌位於前面玻璃下部,並用「V」標註的貼紙貼著。
- 制軔方式採用相對便於維修的踏面制軔作為基礎制軔方式,與ACT聯動的制軔方式為再生制軔和電氣指令式制軔。
- 空氣壓縮機採用了與01系相同的C-2000LA型、馬達採用了交流化的C-2500LB型。此設備在2002年半藏門線新投入使用的08系上有所使用。
- DC-DC轉換器可將直流1500V逆變為直流600V,用於供給空調設備[4]。
以下以東京地下鐵的統一規定為標準,03-1XX號車廂的行進方向的右側為1側、左側為2側的方法稱呼並區分以下設備。
-
SS111型動力轉向架。
-
SS011型轉向架
-
三菱電機製斬波器裝置(2側)
-
日立製作所製斬波器裝置(2側)
-
日立製斬波器裝置的1側。
-
5、6次車的日立製作所製VVVF變流器裝置(VFI-HR4820A型)
-
7次車的三菱電機製VVVF變流器裝置(MAP-198-15V46型)
-
SS135型動力轉向架
-
SS035型轉向架
-
C-2500LB型空氣壓縮機
-
斬波器車搭載的GTO-DC轉換裝置(2側)
-
VVVF車搭載的IGBT-DC轉換裝置(1側)
-
両先頭車的ATC・ATS裝置
保安裝置
列車在初期為了能夠乘入至伊勢崎線和東橫線,在3000系搭載了多種保安裝置的基礎上,對03系列車的搭載保安裝置做了進一步更改:安裝有東急型和東武型的ATS,後來又安裝了東急型的新ATC。不過列車在1997年後,對日比谷線開始逐漸更新ATC。隨著列車在2013年3月26日不再乘入至東橫線,東急型的ATS開始陸續拆除。
車輛控制情報管理裝置
本款列車裝備有車輛控制情報管理裝置(Train control Information manegement System,簡稱TIS),由三菱電機在1988年製造,在日本國內的鐵路車輛中首次裝備。搭載方式為先頭車TIS中央裝置、中間車TIS單元局模式,使得駕駛員能夠時刻看到列車的工作情況,這套監控裝置在以後的所有車輛中均有配置(02系除外)。
攝於入谷站
5門車廂
1990年9月開始在上午的繁忙時間進行縮短上下車時間的試驗,為此在1、2、7、8號車廂開始使用5門車,首先裝備於第09編成。這種車廂外觀以3門車為基礎,車門開度均為1,300mm,座席大規模減少,增加了大量站位。其中在平時,第2、4車門可執行選擇性車門操作[5],並有指示燈加以提示。為保證列車的通氣效果,在車廂兩端加裝有2台風機。
這樣的車廂通常會張貼有「5 DOORS」標誌,其中早期的「5 DOORS」標誌張貼在緊急出口的下部,目前移動至緊急出口的上部。此外,日比谷線內的各站設置的乘車位置標誌,在5門車停靠處會有「5 DOORS」的標誌。
由於第09編成的5門車反應良好,5門車在第10-28編成中也開始大規模裝備,並應用於早高峰於北千住站發車的列車中(在1993年之前因乘入東武鐵道內會導致排隊混亂,僅能在日比谷線內行走,目前已解禁)。此外5門車在東武20050系中也有所推廣。
列車嚮導服務

列車車外裝載有揚聲器,可播放廣播、發車音樂及關門提示音。其中斬波駕駛拖車輛的揚聲器設置在列車外部的側面,VVVF駕駛拖車輛的揚聲器則因為空調原因設置在列車的內部。另外,乘入至日比谷線的東武20050系·20070系及曾經乘入的東急1000系也裝備有同樣的揚聲器。
列車車頭設置有方向幕、列車編號顯示器,側面設置有方向幕。不過4次車的前後及側面嚮導螢幕均能顯示日語羅馬字字幕。自5次車以後的列車編號顯示器改為LED模式,側面僅顯示日語羅馬字,不過亮度較4次車略低。
列車客室內的車門上部擁有LED式的車內嚮導表示裝置和門鈴,此外還有目的地、站名、轉乘路線顯示,這些內容均採用自動播放方式。其中斬波駕駛拖車輛的車內嚮導表示裝置多數呈靜態播放,VVVF駕駛拖車輛的揚聲器和車內嚮導表示裝置可以同步播放[6]。另外,5門車的「本班列車」的播放字幕已經被刪除。
列車運送過程[7]
列車首先從東鷲宮站出發,經JR宇都宮線到達久喜站,之後進入東武鐵道的伊勢崎線到達[8]業平橋站(今東京晴空塔站),進入千住檢車區竹之冢分室,其中東武鐵道內使用東武ED5060型電力機車牽引進入[9]。
列車首先從長津田站出發,經JR橫濱線進入東急電鐵的田園都市線到達鷺沼檢車區後進行整備[10]。之後,經鷺沼 - 二子玉川園(現二子玉川) - (經大井町線) - 大岡山 - (經舊目蒲線、東橫線)- 元住吉折返 - (經東橫線)- 中目黑 - 千住檢車區進行自身動力回送[11]。
列車首先從東鷲宮站出發,經JR宇都宮線到達久喜站,之後進入東武鐵道的伊勢崎線到達[8]東武動物公園後折返,進入竹之冢檢車區。
列車大修
按照東京地下鐵規定,列車需要每4年進行一次全方面檢查[12]。第12年進行C修工程,第24年進行B修工程,第36年進行C修工程,第48年讓列車停用。目前,1、2次車陸續進入到了大修階段,目前第01-04編成已經在2012年12月末大修完畢[13][14][15][16],同時也開始對部分列車的VVVF進行維修[17]。
其他
參考資料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