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島嶼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文敘述中華民國實際統治領域(臺灣地區)之島嶼,及雖有主權爭議但現今仍廣泛被中華民國政府劃入領土範圍內的島嶼(釣魚臺列嶼、民主礁、嶝島群島等)。
概況
臺灣在地質上屬於大陸島。在附屬島嶼中,綠島、蘭嶼、基隆嶼、北方三島、龜山島屬火山島,琉球嶼屬珊瑚島,外傘頂洲、舊港等則屬沖積島;中興新洲為河中島,辯天島、拉魯島等為湖中島,彰化濱海工業區、雲林離島工業區等則為人工島。漁光島、旗津島原為與台灣本島相連的半島,後因開闢航道而形成島嶼。在台灣的附屬島嶼當中,北部區域島嶼總共大約26座(不含釣魚台列嶼約8座),中部區域共約10座,南部區域[註 1]共約13座,東部區域共約15座,加上台灣本島總計共有大約65座。若含釣魚台列嶼,則共約73座。 澎湖群島島嶼共約106座,其中18座島嶼屬於有常住人口的有人島[註 2]。在地質上,澎湖群島主要屬於火山島,極少數例外如澎澎灘和番黍仔尾嶼屬沙洲島;整體岩石構成大多是玄武岩,只有花嶼因形成較古老,為安山岩和流紋岩,這樣的岩石構成是因為南海曾經歷經了短期海底擴張所造成的結果。 在福建沿海島嶼中,馬祖列島島嶼共約40座,其中6座島嶼是有常住人口的有人島[註 3];金門群島島嶼則共約51座,其中2座島嶼為有常住人口之有人島[註 4];烏坵列嶼共約13座,其中2座島嶼是有常住人口的有人島[註 5]。福建沿海島嶼地質上均屬於大陸島,總計約104座。 南海諸島包含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總共大約有3座,地質上屬於珊瑚島。 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管轄島嶼包含臺灣及附屬島嶼65個(不含釣魚台列嶼約8座),澎湖群島島嶼約106座,金門群島島嶼約51座,烏坵列嶼約13座,馬祖列島島嶼約40座,東沙群島1座,南沙群島2座,合計約278座。 2000年,為了促進離島建設發展並改善離島地區生活,政府制定了《離島建設條例》,但法規僅適用於特定島嶼:必須與臺灣本島無橋梁或海底隧道等陸路交通之連結,且天然形成,在自然狀況下四面環水,最高潮時仍露出水面之陸地並不屬於離岸沙洲的島嶼。
Remove ads
島嶼面積和人口列表
本列表列出中華民國面積前50大之島嶼,且此50座島嶼即涵括了中華民國所有具有常住人口之有人島;此列表列入河中島、湖中島、人工島、因開闢航道而與台灣本島分離所形成之島嶼及沖積島(可能並未涵蓋所有雲林至臺南沿海一帶之沙洲),但不計入面積排名且為非精準或固定之面積;釣魚臺列嶼因非中華民國實質管轄,故列出但不計入排名。本列表不列出含大嶝、小嶝、角嶝在內的所有現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質管轄之島嶼。
Remove ads
地理極點
此列表列出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地區的東西南北極點和各主要群島和列島的地理極點,具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和黃岩島(黃岩島主權問題)若被列入則以括號註記。
島嶼地域列表
資料來源:[6]
此列表包含已消失島嶼,以及雖有主權爭議但現今仍廣泛被中華民國政府劃入領土範圍內的島嶼,但不列入總數計算並以括號註記;此列表不包含眾多未命名或面積過小之河中島、湖中島與礁石。此列表依中華民國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東部)、澎湖、金門、烏坵、馬祖、南海(東沙、中沙、南沙)附屬島嶼劃分如下:
- 臺灣附屬島嶼(62)
- 北部區域(26)
- 基隆市(6)
- 中正區(6)
- 基隆嶼(25.192308°N 121.785816°E):有非常住人口之島。常與北方三島合稱為北方四島。現駐紮海巡署官兵。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未編定村里。
- 小基隆嶼(25.195257°N 121.783453°E):無人島。俗稱小杙,位於基隆嶼西北側。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未編定村里。
- 和平島(25.157938°N 121.765867°E):有人島。昔稱社寮島,隔八尺門水道與位於臺灣本島基隆市中正區正濱里以和平橋相連;並另與位於臺灣本島的基隆市中正區海濱里以社寮橋相連。島上有荷西時期的聖薩爾瓦多城遺址,中山仔嶼因填海造陸與和平島相連,以「千疊敷」海蝕平台地形聞名,今為和平島公園。桶盤嶼以海堤與和平島相連,設有基隆港船舶管制中心,今三島已合一[註 11]。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平寮里、社寮里、和憲里三里。
- (中山仔嶼(25.163034°N 121.763895°E):因填海造陸,已併入和平島)(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桶盤嶼(25.158959°N 121.757489°E):因填海造陸,已併入和平島)(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花瓶嶼(25.424115°N 121.946382°E):無人島。北方三島之一。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未編定村里。
- 棉花嶼(25.486018°N 122.105648°E):無人島。北方三島之一。為一中華民國領海基點。至日治時期尚有人居住,至國民政府遷台後將其劃入軍事管制區而成為無人島。臺灣附屬島嶼及實際管轄領土中最東端之地區,並同時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領土中最東端之地區。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未編定村里。
- 彭佳嶼(25.629050°N 122.077984°E):有非常住人口之島。北方三島之一。該島有二中華民國領海基點。日治時期尚有一般居民居住,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彭佳嶼燈塔是明顯的目標,先後被轟炸四次而將島上的房舍炸得體無完膚,該地居民就此搬離此島。現駐紮海巡署官兵與氣象局研究員。臺灣附屬島嶼及實際管轄領土中最北端之地區。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未編定村里。
- (八斗子島(25.143252°N 121.799284°E):因填海造陸形成半島[註 12])(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鱟公嶼:於1906年基隆築港第二期工程中挖除,位於今港務局大樓旁的港內)(已消失,不列入計算)
- (鱟母嶼:因填海造陸成為基隆市區之一部分,位於位於義一路以西、信五路與信七路向港中延長線之間的水域內)(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中正區(6)
- 新北市(7)
- 萬里區(1)
- 野柳(25.209381°N 121.694151°E):有人島,但無固定居住人口。位於萬里區野柳里近海的大陸島。隸屬於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
- 金山區(1)
- 三重區(1)
- 石碇區(4)
- 九芎林(24.915707°N 121.607421°E):無人島。又稱九紀山,為位於翡翠水庫內的一座湖中島。在1987年以前翡翠水庫尚未興建時,為一座標高404公尺的山頭,水庫興建後因淹沒其周遭的陸地,而成為一座島嶼。水庫枯水期時會與南邊的南子口嶺有一小部分的陸地連接。隸屬於新北市石碇區後港里。
- 乾溝(3):無人島。為位於翡翠水庫內的三座湖中島。其中最大的一座(24.929225°N 121.628821°E)在水庫枯水期時會與南邊陸地連接形成半島,隸屬於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次大的一座(24.925816°N 121.625202°E)絕大部分隸屬於新北市石碇區永安里,僅西北角一隅隸屬於新北市石碇區格頭里。最小的一座(24.925132°N 121.623194°E)隸屬於新北市石碇區格頭里。
- 萬里區(1)
Remove ads
- 宜蘭縣(9)
- 頭城鎮(1)
- 龜山島(24.844004°N 121.951988°E):有非常住人口之島。1977年政府將居民強制遷居至台灣本島後便無常住人口,由海巡署頭城大隊(岸巡第一大隊、第二大隊)官兵管理。為一中華民國領海基點。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第五鄰。
- (龜卵島(24.810274°N 121.932500°E):原為一無人島。龜山島的附屬島嶼。於1943年間夜晚的一聲巨響後消失,推測為二戰期間被美軍的水雷擊中[7]。但今於中華民國內政部島嶼統計仍可見此島被列入[8]。)(已消失,不列入計算)
- (釣魚臺列嶼(8)(爭議區域):無人島。含釣魚臺(25.745002°N 123.475250°E)、黃尾嶼(25.923280°N 123.682073°E)、赤尾嶼(中華民國現今主權要求領土中最東端之地區)(25.922320°N 124.558552°E)、北小島(25.728087°N 123.542824°E)、南小島(25.723960°N 123.548506°E)、沖北岩(25.781058°N 123.543775°E)、沖南岩(25.755187°N 123.566775°E)、飛瀨(25.7356150°N 123.5061483°E)八島。另包含海星島、海貝島、海龜島、飛龍島、龍珠島等[註 13]共有71座島嶼和島礁。現由日本政府實質管轄,但中華民國行政院現今仍將其列入中華民國有效管轄土地範圍[9]。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非實質管轄,不列入計算)
- 蘇澳鎮(7)
- 三仙礁(4):無人島。又稱米島(為中華民國領海基點之稱呼)、三仙台、或大三仙,位於蘇澳港北方澳外海,由本礁(又稱南嶼、蘇澳石、本踏仔)(24.5974481°N 121.8983011°E)、平礁(又稱平踏仔)(24.598633°N 121.902647°E)[註 14]、尖礁(又稱尖踏仔)(24.599004°N 121.901864°E)、和米礁(24.5992074°N 121.9012653°E)組成,三仙礁原指除本礁外的三顆礁石,現泛指本礁及附近零星礁石。為台灣知名釣點。隸屬於宜蘭縣蘇澳鎮,未編定村里。[10]
- 小三仙礁(3):無人島。位於蘇澳港北方澳東北岸,由黑踏仔尖(24.602959°N 121.886115°E)、黑踏仔(24.603701°N 121.887027°E)和鳥屎踏仔(24.604843°N 121.890323°E)組成,亦為釣魚聖地。隸屬於宜蘭縣蘇澳鎮,未編定村里。
- 冬山鄉(1)
- 頭城鎮(1)
- 中部區域(10)
- 苗栗縣(3)
- 頭屋鄉(3)
- 日新島(24.5879291°N 120.8901925°E):無人島。明德水庫內最大的湖中島,以明德水庫貳號吊橋連接湖岸。隸屬於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村。
- 鴛鴦島(24.585125°N 120.889549°E):無人島。明德水庫內的湖中島,隸屬於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村。
- 海棠島(24.589395°N 120.911469°E):無人島。明德水庫內的湖中島,隸屬於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村。
- 頭屋鄉(3)
- 彰化縣(1)
- 鹿港鎮(1)
- 彰化濱海工業區鹿港區(24.072021°N 120.390137°E):被吉安水道與台灣本島分開。彰濱工業區的三個區之一,與吉安水道對岸以鹿安橋和鹿公路連結。隸屬於彰化縣鹿港鎮海埔里和東石里[12]。
- 鹿港鎮(1)
- 雲林縣(4)
- 口湖鄉(2)
- 臺西鄉(2)
- 海豐島(23.688604°N 120.140835°E[註 15]):無人島。又稱佐佐木島。位在雲林縣境內西南側的海岸外,約台西、四湖、口湖一帶近海,長約15.19公里屬於與陸地平行之障島沙洲。長期受淤沙推積與潮汐海流的影響,島況變幻莫測;曾多遍沈沒又復次浮現。日治時期,有一佐佐木將軍上陸勘察,逕稱「佐佐木島」。最新一次再現洲島蹤跡,為當地漁民於1988年時再發現。海豐島與台西鄉五條港安西府的傳說信仰與建廟沿革密不可分。隸屬於雲林縣臺西鄉,未編定村里。
- 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23.727992°N 120.161046°E):無人島。目前為未開發的荒蕪地帶,與台灣本島以橋梁連結。隸屬於雲林縣臺西鄉,未編定村里。[13][註 16]。
- 臺南市(7)
- 多鄉鎮市區分治島嶼(1)
- 臺南市第五期市地重劃區(22.989511°N 120.173510°E):有人島。被台南運河與台灣本島分開,與運河對岸以多座橋梁連結。絕大部分隸屬於臺南市安平區(此島本身亦構成安平區約一半區域),包含億載里、平通里、華平里、怡平里、建平里、育平里、國平里、文平里八里,台17線中華西路以東小部分則屬於中西區大涼里。
- 安平區(1)
- 漁光島(22.980779°N 120.157020°E):有人島。原為半島,安平新、舊港先後打通後,與本島分離,與臺南市第五期市地重劃區以漁光大橋連結。隸屬於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 北門區(1)
- 北門海埔地(23.284537°N 120.111441°E):有人島。被頭港大排水與台灣本島分開,王爺港汕有時會相連於本處西側至西南側[註 18],與台灣本島以多座橋梁連結。隸屬於臺南市北門區保吉里、永隆里和永華里。
- (北門潟湖沙洲(0):此處沙洲常因海流與沙源變化而有所改變,與台灣本島有時分開、有時相連,故可視為島嶼之數量難以固定。)
- (王爺港汕(23.242856°N 120.088702°E),又稱新北港汕,常與北門海埔地相連。)(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將軍區(1)
- 青山港汕北島(23.218983°N 120.085456°E):有人島。青山港(鯤鯓漁港)為界以北部分,被北航道、西南航道與台灣本島分開,和台灣本島有兩座橋梁連接。將軍漁港、扇形鹽田位於此。隸屬於臺南市將軍區長沙里、平沙里和鯤鯓里。
- 七股區(1)
- 七股潟湖沙洲(1):此處沙洲常因海流與沙源變化而有所改變,與台灣本島或其他沙洲有時分開、有時相連,故可視為島嶼之數量難以固定。另沙洲若可以道路(含堤防道路,非橋梁)與台灣本島連接,則應不歸類為島嶼。
- 青山港汕南島-網子寮汕(23.146861°N 120.065548°E):無人島。青山港汕南側為以青山港為界以南部分,與台灣本島以一座橋梁連結。網子寮汕可乘觀光竹筏登島。根據Google地圖衛星空照圖判斷,2017年底時為島嶼的青山港汕南側以及現與之相連的網子寮汕,故列入一島嶼計算。隸屬於臺南市七股區西寮里、塩埕里和三股里。
- (頂頭額汕(23.105567°N 120.037240°E)(以北堤堤防連接臺灣本島。臺灣島最西點))(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新浮崙汕(23.066270°N 120.040505°E)(以七股堤防連接臺灣本島))(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七股潟湖沙洲(1):此處沙洲常因海流與沙源變化而有所改變,與台灣本島或其他沙洲有時分開、有時相連,故可視為島嶼之數量難以固定。另沙洲若可以道路(含堤防道路,非橋梁)與台灣本島連接,則應不歸類為島嶼。
- 六甲區(1)
- 仁德區(1)
- 三爺宮溪河中島(22.926455°N 120.204867°E):有人島,無常住人口。位於三爺宮溪內的河中島,和台灣島有橋梁連接。隸屬於臺南市仁德區大甲里。
- 多鄉鎮市區分治島嶼(1)
- 東部區域(15)
- 臺東縣(12)
- 成功鎮(1)
- 三仙台嶼(23.125593°N 121.417587°E):無人島。又稱比西里岸。與臺灣本島以三仙台跨海步道橋連結。隸屬於臺東縣成功鎮三仙里。
- 綠島鄉(7)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綠島(22.661629°N 121.491252°E):有人島。又稱火燒島,為綠島鄉最大島。隸屬於臺東縣綠島鄉全鄉所有村。
- 公舘村(6)
- 無人島(6):青魚嶼(22.681857°N 121.511004°E)、樓門岩(22.680416°N 121.511825°E)、樓門巖(22.681112°N 121.513356°E)、內巖(又稱哈巴狗岩)(22.654811°N 121.509393°E)、島卵岩(22.6634551°N 121.5121986°E)、飛岩(為一中華民國領海基點)(22.685924°N 121.522285°E)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蘭嶼鄉(4[註 21])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東清村(2)
- 小蘭嶼(21.949608°N 121.609950°E):無人島。又稱小紅頭嶼,達悟語Jiteiwan或Jimagaod。位於蘭嶼南方,其西南海域又有暗礁,名為高台石。該島有二中華民國領海基點。
- 無人島(1):軍艦岩(22.079268°N 121.580712°E)
- 紅頭村(1)
- 無人島(1):外礁(22.023562°N 121.538783°E)
- 成功鎮(1)
澎湖群島島嶼總覽表
- 馬公市(7)
- 虎井里(1)
- 桶盤里(1)
- 安宅里(1)
- 無人島(1):牛母件嶼(23.586796°N 119.597215°E)
- 風櫃里(2)
- 西衛里(1)
- 無人島(1):中央嶼(又稱大央嶼)(23.595599°N 119.588435°E)
- 五德里(1)
- 無人島(1):雞母塢塭[註 33](23.536854°N 119.583340°E)
- 案山里(0)
- (測天島(23.553918°N 119.566733°E):原為一有人島,因填海造陸,已併入澎湖本島)(已合併,不列入計算)
- 湖西鄉[19](14)
- 北寮村(9)
- 尖山村(2)
- 龍門村(3)
- 無人島(3):查母嶼(2[註 36])(又稱查某島,澎湖群島中最東端之地區)(23.535270°N 119.725175°E)、查埔嶼(23.558067°N 119.724029°E)
- 紅羅村(0)
- (寶天嶼(23.593057°N 119.646210°E):現以土堤連接併入澎湖本島)(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白沙鄉(45)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吉貝村(9)
- 吉貝嶼(23.745954°N 119.613331°E):有人島。
- 目斗嶼(23.786603°N 119.600514°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該島現僅有燈塔輪班值夜的管理人員居住。
- 無人島(7):過嶼(23.768733°N 119.602309°E)、大磽嶼(澎湖群島中最北端之地區)(23.796937°N 119.597425°E)、小列嶼(又稱大柴面礁)(23.766939°N 119.585148°E)、二磽礁(23.794689°N 119.599496°E)、蹺仔礁[註 33](23.778929°N 119.611491°E)、巷空瀨[註 33](23.782488°N 119.607118°E)、翁公石(為一中華民國領海基點)[註 33][註 37](23.787553°N 119.540947°E)
- 中屯村(3)
- 中屯島(23.616079°N 119.606702°E):有人島。與澎湖本島以中正橋連結;與白沙島以永安橋連結。
- 無人島(2):雁情嶼[註 38](23.607391°N 119.614429°E)、小嶼(又稱中屯嶼仔)(23.607943°N 119.598575°E)
- 鳥嶼村(10)
- 鳥嶼(23.661612°N 119.658865°E):有人島。
- 無人島(9):白沙嶼(又稱小白沙嶼[註 39])(23.6778353°N 119.6672641°E)、毛司嶼(23.686218°N 119.671539°E)、毛常嶼(23.675250°N 119.671347°E)、屈爪嶼(23.692336°N 119.652349°E)、北礁(23.688820°N 119.671858°E)、南面掛嶼(23.668056°N 119.664839°E)、小屈爪(23.689501°N 119.651614°E)、印仔(23.688933°N 119.654584°E)、外新礁[註 33](23.683194°N 119.658702°E)
- 員貝村(3)
- 員貝嶼(23.649819°N 119.634229°E):有人島。
- 無人島(2):澎澎灘[註 40][註 41](23.659115°N 119.640407°E)、小龍(舊名草嶼或草嶼1)(23.640965°N 119.630096°E)
- 大倉村(1)
- 大倉嶼(23.619273°N 119.569130°E):有人島。
- 赤崁村(10)
- 險礁嶼(23.711433°N 119.608826°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該島有一戶民宿業者設籍於此,故澎湖縣政府將其統計作有人島[20]。
- 無人島(9):姑婆嶼(23.716215°N 119.556783°E)、龍頭礁(23.673547°N 119.618542°E)、鐵砧嶼(23.711500°N 119.566573°E)、白賊嶼(23.670814°N 119.612813°E)、金嶼(23.693406°N 119.594772°E)、半年礁(23.710484°N 119.551463°E)、大燈火礁[註 33](23.680515°N 119.626126°E)、小燈火礁[註 33](23.67869°N 119.629689°E)、空殼嶼[21][註 33][註 42](23.690080°N 119.508832°E)
- 通梁村(5)
- 瓦硐村(1)
- 無人島(1):草嶼1(舊名草嶼2)(23.648706°N 119.581515°E)
- 講美村(2)
- 無人島(2):坪嶼(又稱坪山嶼)(23.638863°N 119.605008°E)、雞頭嶼(又稱雞籠嶼)(23.630230°N 119.617489°E)
- (尖嶼(23.6358782°N 119.6015919°E):因講美漁港修築防波堤,尖嶼和白沙島連結成一島)(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西嶼鄉(3)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小門村(1)
- 小門嶼(23.653282°N 119.520436°E):有人島。與漁翁島以小門橋連結。
- 赤馬村(1)
- 無人島(1):海墘嶼(又稱西公灘)(23.580409°N 119.540354°E)
- 望安鄉(35)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望安島(23.374437°N 119.502599°E):有人島。又稱八罩島,為望安鄉最大島。隸屬於澎湖縣望安鄉水垵村、中社村、西安村、東安村。
- 東吉村(4)
- 東吉嶼(23.257549°N 119.672609°E):有人島。為南方四島之一。
- 無人島(3):西吉嶼(原為有人島並屬於西吉村,1978年7月政府輔導遷村後為無人島。為南方四島之一。)、鋤頭嶼(23.262800°N 119.659553°E)、柴垵塭(原屬西吉村)(23.255329°N 119.618310°E)
- 將軍村(9)
- 將軍澳嶼(23.369602°N 119.532134°E):有人島。
- 無人島(8):金瓜仔礁(又稱錦瓜仔)(23.373835°N 119.525379°E)、狗沙仔(23.376856°N 119.528986°E)、後袋仔(23.361175°N 119.536851°E)、大塭(23.349965°N 119.539099°E)、船帆嶼礁(23.364478°N 119.552478°E)、酒甕礁[註 44](23.351804°N 119.519760°E)、凹門礁[註 44](23.356419°N 119.517681°E)、海翁礁[註 33](23.355222°N 119.527432°E)
- (船帆嶼(23.365669°N 119.5428663°E):又稱將門嶼。在日治時期統計時列入64島嶼之中,惟於2005年已併入將軍澳嶼計算)(最新統計資料將其視為陸連島,面積併入將軍澳嶼,故不列入計算)
- 花嶼村(5)
- 花嶼(23.403031°N 119.322150°E):有人島。澎湖群島中最西端之地區。該島有三中華民國領海基點。
- 無人島(4):草嶼2(23.320130°N 119.336001°E)、大貓嶼(最高處70公尺,為澎湖群島的最高點,為一中華民國領海基點)(23.324762°N 119.320200°E)、小貓嶼(23.324033°N 119.324505°E)、花嶼南塭[註 33](23.308439°N 119.341979°E)
- 東坪村(6)
- 西坪村(3)
- 西嶼坪嶼(23.270559°N 119.506761°E):有人島。為南方四島之一。
- 無人島(2):鐵砧(23.276208°N 119.502709°E)、頭巾(23.289722°N 119.501524°E)
- 水垵村(2)
- 西安村(4)
- 中社村(1)
- 無人島(1):天台山塭(23.378471°N 119.487596°E)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福建沿海島嶼(104)
- 金城鎮(3)
- 未編定村里(1)
- 無人島(1):黑巖[28](24.408648°N 118.345935°E)
- 珠沙里(1)
- 無人島(1):大岩嶼[29][30](24.390071°N 118.339370°E)
- 賢庵里(1)
- 無人島(1):建功嶼(24.427467°N 118.299948°E)
- 未編定村里(1)
- 金湖鎮(3)
- 溪湖里(2)
- 北碇島(24.427263°N 118.504800°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北碇守備隊駐軍,金門群島中最東端之地區。
- 無人島(1):北碇頭(24.452183°N 118.472366°E)
- 蓮庵里(1)
- 無人島(1):母嶼[31] (24.413665°N 118.458110°E)
- 溪湖里(2)
- 金沙鎮(16)
- 未編定村里(6)
- 無人島(6):白巖[註 47](金門群島中最北端之地區)[27][23][32](24.535618°N 118.477602°E)、大撥[註 47][32](24.538596°N 118.442265°E)、小撥[註 47][32] (24.537756°N 118.449239°E)、官澳礁[33](24.522682°N 118.396653°E)、西礁(24.524393°N 118.396674°E)、照西礁(24.509183°N 118.383862°E)
- 官嶼里(7)
- 后嶼(24.529141°N 118.412516°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又稱西山嶼。現有后嶼守備隊駐軍。
- 草嶼(24.523779°N 118.437193°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草嶼守備隊駐軍。
- 無人島(5):東割[34] (24.521109°N 118.430865°E)、后嶼坡(24.525548°N 118.426216°E)、烽遂角(24.527761°N 118.422850°E)、鬼礁尾(又稱海山美)(24.526791°N 118.428806°E)、振武頭(24.523276°N 118.407696°E)
- 大洋里(1)
- 無人島(1):狗嶼[35](24.466637°N 118.465013°E)
- 西園里(2)
- 無人島(2):西園嶼[36] (24.518211°N 118.403329°E)、洋山嶼(24.507587°N 118.386181°E)
- 未編定村里(6)
- 金寧鄉(1)
- 未編定村里(1)
- 無人島(1):大墘(24.448089°N 118.298693°E)
- 未編定村里(1)
- 烈嶼鄉(27)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未編定村里(17)
- 猛虎嶼(24.396996°N 118.193094°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猛虎嶼守備隊駐軍。
- 獅嶼(24.455666°N 118.226861°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獅嶼守備隊駐軍。
- 無人島(15):檳榔嶼(24.436883°N 118.198723°E)、三腳礁(又名三角礁或煙嶼)[37] (24.431744°N 118.191677°E)、石山(又名大南礁)(24.398012°N 118.165518°E)、兔嶼[38](24.396064°N 118.171304°E)、獅球(24.381028°N 118.164121°E)、目嶼(24.376816°N 118.141727°E)、四膽(又名四擔島)[39](24.37777°N 118.14219°E)[40] 、五膽(又名五擔,金門群島中最西端之地區(24.374660°N 118.138317°E)、桂子礁(24.457613°N 118.232094°E)、烏礁[41](24.459952°N 118.242006°E)、黃嶼(24.449735°N 118.216916°E)、三嶼(又名三擔)(24.451077°N 118.206137°E)、赤角礁(24.477368°N 118.232097°E[註 47])、後頭嶼(24.467082°N 118.250129°E)、石牛灘(24.414987°N 118.250677°E)
- 上岐村(5)
- 東碇島[註 48](24.161919°N 118.233871°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東碇守備隊駐軍,金門群島中最南端之地區。
- 復興嶼(24.403413°N 118.229970°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復興嶼守備隊駐軍。
- 大膽島(24.386650°N 118.167305°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大膽守備隊駐軍。大膽島、二膽島、三膽、四膽、五膽五島和周邊島嶼(石山、兔嶼、獅球、目嶼)合為大膽群島。
- 二膽島(24.380314°N 118.156359°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二膽守備隊駐軍。
- 無人島(1):三膽(又名三擔島)[42](24.377792°N 118.145175°E)
- 西口村(3)
- 無人島(3):牛心礁(24.454098°N 118.210231°E)、小擔[43] (24.451591°N 118.211684°E)、門口礁[44](24.446534°N 118.226959°E)
- 黃埔村(1)
- 無人島(1):金門嶼(24.450827°N 118.273242°E)
- 烏坵列嶼(13)
- 烏坵鄉(13)
- 大坵村(6)
- 大坵嶼(24.992120°N 119.452703°E):有人島。位於該島的虎屏為全金門縣最北端之地區[45]。
- 無人島(5):新娘房(2)(一礁石群。其中最大的礁石與大坵嶼以堤防道路連結,並原有駐軍,現已撤除。若可以道路(含堤防道路,非橋梁)與其他島嶼連接,則此礁石應不歸類為島嶼;外圍另有兩塊礁石(24.986326°N 119.456145°E)、(24.986824°N 119.457313°E),早期國軍炸開後形成兩天然的大水窟)(24.986835°N 119.456734°E)、龍爪(3)(24.993949°N 119.455398°E)[46]
- 小坵村(7)
- 小坵嶼(24.983497°N 119.472912°E):有人島。全金門縣最東端之地區。
- 無人島(6):新郎房(24.982245°N 119.466760°E)[47]、青蛙石(4)(24.978742°N 119.473467°E)[48]、一線天東側(24.981720°N 119.476426°E)(漲潮時被分隔開,退潮時有一條小路可涉水而過)[49]
- 大坵村(6)
- 馬祖列島(40)
- 南竿鄉(5)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南竿島(26.154102°N 119.944421°E):有人島。為南竿鄉最大島。隸屬於連江縣南竿鄉全鄉所有村。
- 未編定村里(4)
- 無人島(4):黃官嶼(26.165951°N 119.971642°E)、鞋礁(26.144571°N 119.964880°E)、北泉礁(26.115758°N 119.974068°E)、劉泉礁(26.085736°N 119.962110°E)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北竿鄉(18)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北竿島(26.223419°N 119.988372°E):有人島。為北竿鄉最大島。隸屬於北竿鄉全鄉所有村。
- 未編定村里(12)
- 無人島(12):小坵(26.253678°N 120.011898°E)、中島(26.258206°N 119.992085°E)、白廟(26.282549°N 119.998794°E)、老鼠(26.298007°N 120.008261°E)、鐵尖島(26.272985°N 119.976786°E)、螺山(26.213598°N 120.012862°E)、蚌山(26.210677°N 120.012801°E)、峭頭(又稱小獅嶼)(26.238884°N 120.015801°E)、無名島(又稱大獅嶼)(26.238873°N 120.012491°E)、三連礁(26.237535°N 120.061074°E)、進嶼(26.195087°N 119.948207°E)、鵲石(26.187116°N 119.980282°E)
- 后沃村(1)
- 亮島[註 51](26.342361°N 120.224470°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亮島守備隊駐軍。
- 橋仔村(1)
- 大坵(26.248409°N 120.001843°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民宿老闆設籍並居住於該島。原為有人島,後居民因交通不便紛紛遷離,至1996年駐防的國軍撤離後,成為無人島。現有非常住人口之島,該島有一戶民宿業者設籍於此。
- 芹壁村(2)
- 高登島(26.272781°N 119.986026°E):僅有非常住人口之島。現有高登守備隊駐軍。
- 無人島(1):龜島(26.226638°N 119.982942°E)
- 白沙村(1)
- 無人島(1):蛤蜊(26.193766°N 119.974161°E)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東引鄉 [註 52](10)
- 多村里分治島嶼(1)
- 未編定村里(6)
- 無人島(6):北固礁(馬祖列島中最北端之地區,並同時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領土中最北端之地區)(26.389505°N 120.482771°E)、雙子礁(26.355525°N 120.485626°E)、西沙礁(又稱蛇礁)(26.354030°N 120.483203°E)、南引(又稱大紗或東沙島)(26.156579°N 120.403984°E)、浪岩(又稱小紗或亮礁)[註 54] (26.249061°N 120.202136°E)、黑岩島[註 47](26.384740°N 120.085107°E)
- 中柳村(2)
- 西引島(26.379690°N 120.478329°E):有人島。因中柱島填堤造橋,和東引島相聯。
- (中柱島(26.370258°N 120.483937°E):因填堤造橋併入東引島)(已與其他島嶼合併,不列入計算)
- 無人島(1):芙蓉礁(26.378663°N 120.483884°E)
- 樂華村(1)
- 無人島(1):老鼠沙(26.356864°N 120.493944°E)
- 莒光鄉 [註 55](7)
- 多村里分治島嶼(2)
- 東莒島(25.963381°N 119.974813°E):有人島。又稱東犬島。隸屬於連江縣莒光鄉福正村、大坪村。
- 西莒島(25.977651°N 119.936585°E):有人島。又稱西犬島。隸屬於連江縣莒光鄉田沃村、西坵村、青帆村。
- 未編定村里(5)
- 無人島(5):永留嶼(又稱中流嶼)(25.974292°N 119.966378°E)、犀牛嶼(又稱西牛嶼)(25.973662°N 119.975733°E)、林拗(又稱林頭坳,馬祖列島中最南端之地區)(25.944119°N 119.963038°E)、大嶼(25.982603°N 119.992802°E)、蛇山(又稱蛇島)(25.975363°N 119.920014°E)
- 多村里分治島嶼(2)
- 南海諸島(3)
- 東沙群島(1)
- 南沙群島管理局東沙鄉(旗津區代管)(1)
- 東沙島(20.701212°N 116.728848°E):有非常住人口之島。一珊瑚島。無常住人口,僅有海巡署官兵常態駐守於島上。原隸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南沙群島管理局東沙鄉自由村、平等村、博愛村三村,現由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18鄰代管。
- (東沙礁(20.630962°N 116.877297°E):C型環狀,礁弧長約16公里,寬約2公里,礁湖內徑約20~25公里,水深一般不超過20公尺。低潮時東部、西部和北部有礁盤露出)(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南衛灘(20.9599°N 115.9593°E):一淹沒在海水下的珊瑚暗灘,最淺處水深58公尺。原隸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南沙群島管理局東沙鄉自由村)(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北衛灘(21.078500°N 116.003200°E):一淹沒在海水下的珊瑚暗灘,最淺處水深約60公尺。原隸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南沙群島管理局東沙鄉自由村)(非島嶼,不列入計算)
- 南沙群島管理局東沙鄉(旗津區代管)(1)
- 南沙群島(1)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