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線 (倫敦地鐵)
倫敦地鐵的線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線(英語:Central Line)是英國倫敦地鐵的路線,在路線圖上以紅色標註。該線從西倫敦的伊令和萊斯里普出發,穿越倫敦市中心,經過東倫敦的斯特拉福德,最終到達大倫敦界限和M25公路以外的埃平(屬於艾塞克斯郡)。中央線有49個車站,其中20個位於地下。74公里(46英里)的長度使之成為倫敦地鐵中最長的路線。中央線是一條深層地鐵線,使用的列車比英國主線鐵路小。以總乘客量來看,中央線是倫敦地鐵第三繁忙的路線。 2019年,該線路旅客傳送量超過3.01億人次[2]。截至 2013 年,該線的列車服務為地鐵網路中第二頻密,早上尖峰期間西行方向半小時內有 34 趟列車運轉,其餘尖峰時間則有 27 至 30 趟列車運轉[3]。 伊莉莎白線於 2022 年 5 月 24 日起開始營運大部分核心路段[4],並於翌年 5 月 23 日全線通車,由西至東在伊令大道、邦德街、托登罕宮路、利物浦街和斯特拉福站提供與中央線的轉乘,緩解中央線的擁擠狀況[5]。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1月10日) |
中央線 | |||||||||||||||||||||||||||||||||||||||||||||||||||||||||||||||||||||||||||||||||||||||||||||||||||||||||||||||||||||||||||||||||||||||||||||||||||||||||||||||||||||||||||||||||||||||||||||||||||||||||||||||||||||||||||||||||||||||||||||||||||||||||||||||||||||||||||||||||||||||||||||||||||||||||||||||||||||||||||||||||||||||||||||||||||||||||||||||||||||||||||||||||||||||||||||||||||||||||||||||||||||||||||||||||||||||||||||||||||||||||||||||||||||||||||||||||||||||||||||||||||||||||||||||||||||||||||||||||||||||||||||||||||||||||||||||||||||||||||||||||||||||||||||||||||||||||||||||||||||||||||||||||||||||||||||||||||||||||||||||||||||||||||||||||||||||||||||||||||||||||||||||||||||||||||||||||||||||||||||||||||||||||||||||||||||||||||||||||||||||||||||||||||||||||||||||||||||||||||||||||||||||||||||||||||||||||||||||||||||||||||||||||||||||||||||||||||||||||||||||||||||||||||||||||||||||||||||||||||||||||||||||||||||||||||||||||||||||||||||||||||||||||||||||||||||||||||||||||||||||
---|---|---|---|---|---|---|---|---|---|---|---|---|---|---|---|---|---|---|---|---|---|---|---|---|---|---|---|---|---|---|---|---|---|---|---|---|---|---|---|---|---|---|---|---|---|---|---|---|---|---|---|---|---|---|---|---|---|---|---|---|---|---|---|---|---|---|---|---|---|---|---|---|---|---|---|---|---|---|---|---|---|---|---|---|---|---|---|---|---|---|---|---|---|---|---|---|---|---|---|---|---|---|---|---|---|---|---|---|---|---|---|---|---|---|---|---|---|---|---|---|---|---|---|---|---|---|---|---|---|---|---|---|---|---|---|---|---|---|---|---|---|---|---|---|---|---|---|---|---|---|---|---|---|---|---|---|---|---|---|---|---|---|---|---|---|---|---|---|---|---|---|---|---|---|---|---|---|---|---|---|---|---|---|---|---|---|---|---|---|---|---|---|---|---|---|---|---|---|---|---|---|---|---|---|---|---|---|---|---|---|---|---|---|---|---|---|---|---|---|---|---|---|---|---|---|---|---|---|---|---|---|---|---|---|---|---|---|---|---|---|---|---|---|---|---|---|---|---|---|---|---|---|---|---|---|---|---|---|---|---|---|---|---|---|---|---|---|---|---|---|---|---|---|---|---|---|---|---|---|---|---|---|---|---|---|---|---|---|---|---|---|---|---|---|---|---|---|---|---|---|---|---|---|---|---|---|---|---|---|---|---|---|---|---|---|---|---|---|---|---|---|---|---|---|---|---|---|---|---|---|---|---|---|---|---|---|---|---|---|---|---|---|---|---|---|---|---|---|---|---|---|---|---|---|---|---|---|---|---|---|---|---|---|---|---|---|---|---|---|---|---|---|---|---|---|---|---|---|---|---|---|---|---|---|---|---|---|---|---|---|---|---|---|---|---|---|---|---|---|---|---|---|---|---|---|---|---|---|---|---|---|---|---|---|---|---|---|---|---|---|---|---|---|---|---|---|---|---|---|---|---|---|---|---|---|---|---|---|---|---|---|---|---|---|---|---|---|---|---|---|---|---|---|---|---|---|---|---|---|---|---|---|---|---|---|---|---|---|---|---|---|---|---|---|---|---|---|---|---|---|---|---|---|---|---|---|---|---|---|---|---|---|---|---|---|---|---|---|---|---|---|---|---|---|---|---|---|---|---|---|---|---|---|---|---|---|---|---|---|---|---|---|---|---|---|---|---|---|---|---|---|---|---|---|---|---|---|---|---|---|---|---|---|---|---|---|---|---|---|---|---|---|---|---|---|---|---|---|---|---|---|---|---|---|---|---|---|---|---|---|---|---|---|---|---|---|---|---|---|---|---|---|---|---|---|---|---|---|---|---|---|---|---|---|---|---|---|---|---|---|---|---|---|---|---|---|---|---|---|---|---|---|---|---|---|---|---|---|---|---|---|---|---|---|---|---|---|---|---|---|---|---|---|---|---|---|---|---|---|---|---|---|---|---|---|---|---|---|---|---|---|---|---|---|---|---|---|---|---|---|---|---|---|---|---|---|---|---|---|---|---|---|---|---|---|---|---|---|---|---|---|---|---|---|---|---|---|---|---|---|---|---|---|---|---|---|---|---|---|---|---|---|---|---|---|---|---|---|---|---|---|---|---|---|---|---|---|---|---|---|---|---|---|---|---|---|---|---|---|---|---|---|---|---|---|---|---|---|---|---|---|---|---|---|---|---|---|---|---|---|---|---|---|---|---|---|---|---|---|---|---|---|---|---|---|---|---|---|---|---|---|---|---|---|---|---|---|---|---|---|---|---|---|---|---|---|---|---|---|---|---|---|---|---|---|---|---|---|---|---|---|---|---|---|---|---|---|---|---|---|---|---|---|---|---|---|---|---|---|---|---|---|---|---|---|---|---|---|---|---|---|---|---|---|---|---|---|---|---|---|---|---|---|---|---|---|---|---|---|---|---|---|---|---|---|---|---|---|---|---|---|---|---|---|---|---|---|---|---|---|---|---|---|---|---|---|---|---|---|---|---|---|---|---|---|---|---|---|---|---|---|---|---|---|---|---|---|---|---|---|---|---|---|---|---|---|---|---|---|---|---|---|---|---|---|---|---|---|---|---|---|---|---|---|---|---|---|---|---|---|---|---|---|---|---|---|---|---|---|---|---|---|---|---|---|---|---|---|---|---|---|---|---|---|---|---|---|---|---|---|---|---|---|---|---|---|---|---|---|---|---|---|---|---|---|---|---|---|---|---|---|---|---|---|---|---|---|---|---|---|---|---|---|---|---|---|---|---|---|
|
儘管萊頓至勞頓站以南之間的路段位於地面之上,但這段路線是現今倫敦地鐵系統中最先存在的路段,由東郡鐵路於1856年開通,比大都會線早7年開通,但當時該段鐵路為市郊鐵路而非地鐵。
中央線的中心路段於 1900 年作為中倫敦鐵路開通,是維多利亞時代最後一條通車的地鐵線。該鐵路以東西軸線穿過倫敦市中心,沿著中央購物街牛津街一直延伸到倫敦金融城的金融中心。後來它西延到伊令。1930 年代,政府制定將這條路線擴展至新郊區的計劃,並讓中央線接管了通往倫敦邊陲及東部更遠地區、原本只有蒸汽列車服務的市郊鐵路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擴展工程暫停,未使用的隧道被用作防空洞和工廠,因此延線於戰後才得以完成。然而,郊區的發展受到倫敦綠圍繞的限制:計劃中的西路易斯利浦至白金漢郡丹納姆的西延線被擱置興建,最東端的埃平至翁加爾段最終於 1994 年因客流量低而關閉;後於2004年成為了儲存鐵路埃平—翁加爾鐵路。自 1990 年代進行大規模整修以來,中央線基本上採用自動列車運轉,但所有列車仍配有司機。沿線許多車站都具有歷史意義,從世紀之交、西倫敦的中倫敦鐵路建築,到西路易斯利浦和海諾特支線的戰後現代主義設計,以及維多利亞時代、斯特拉福以東的東郡鐵路和大東部鐵路建築可見一斑。
Remove ads
歷史

1891 年,中倫敦鐵路公司獲准在牧者叢和康丘之間建造一條地鐵線路,隔年,路線獲准延長至利物浦街,並原本打算設於康丘的車站改設在英格蘭銀行[6]。該線沿著街道下方修建,而不是在建築物下方修建,因為購買私人物業下的通行權成本太高。為了鼓勵地鐵建設,街道下方建造地鐵毋須付通行費。雖然東西行軌道大多並排運轉,但在空間不足的地方,軌道上下重疊,聖保羅、法院巷和諾丁山門站因此擁有側式疊式月台[7]。隧道的標稱直徑為 3.562 公尺,在曲線路段直徑增大,在車站附近減小至 3.51 公尺[8]。隧道通常在接近車站時升高,以幫助制軔,並在離開車站時下降,以幫助加速[7]。中倫敦鐵路是首條在月台上安裝電力照明的地下鐵路[9],所有月台均採用克朗普頓自動電弧燈照明,其他車站區域則以白熾燈照明。城市及南倫敦鐵路、滑鐵盧及城市鐵路均使用煤氣燈照明,主要是因為該些線路的發電站在設計時沒有多餘的容量來為電燈供電。由於鋪設白色的釉面磚,中倫敦地鐵所有地下月台都燈火通明。早期的地鐵線路使用 500 伏特的直流發電機來運轉列車,而中倫敦鐵路則是首條使用交流電配電的地鐵(位於伍德巷的六台 850 千瓦發電機產生 5000 伏特、33+1⁄3 赫茲的電力。),並且與直流電不相容的變電站變壓器能夠將電壓降低到照明所需的水平,因此進一步實現了電力照明的使用。
牧者叢和銀行之間的路段於 1900 年 6 月 30 日開幕,並於同年 7 月 30 日向公眾開放[10]。由於任何兩站間的票價均為 2 便士,該鐵路被稱為「兩便士地鐵」[10]。它最初由電力機車驅動,馬達電樞直接安裝在車軸上,以消除產生噪音的變速箱和牽引車廂。這使得機車無法使用彈簧,而且機車相當大的非簧載重量導致線路上方的建築物產生很大振動,因此鐵路公司改造了機車以使用齒輪傳動。這使得可以使用速度更高、重量更輕的發動機,從而減輕了機車的非懸吊重量和總重量。鐵路公司也嘗試了另一種方法:改裝四節車廂,以容納電動馬達和控制裝置。兩輛實驗性的機動車輛被用在一列 6 輛車的列車中,其控制裝置由滑鐵盧及城市鐵路上使用的系統操作。 改裝後的機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更輕的專用機動車甚至更好。鐵路公司訂購了 64 輛新車廂,這些車廂採用了法蘭克·J·史伯格當時最新開發的牽引控制系統。到了 1903 年,中倫敦鐵路已完全使用電聯車車組[11]。
1907 年 7 月,超過七、八個站的旅程票價上漲為 3 便士。為了 1908 年英法博覽會,該線西延至伍德巷,並在當地設立了一個迴車道,並於迴車道上設定月台以服務參與博覽的民眾。 1909 年,鐵路公司開始實行 1 便士的優惠票價,適用於三個或更少站的旅程,並從 1911 年開始發售季票。1912 年,鐵路東延至利物浦街,乘客可透過自動扶梯前往大東部鐵路總站和相鄰的寬街車站。 1913 年 1 月 1 日,中倫敦鐵路被併入倫敦地下電氣鐵路集團[12]。
1911年,大西部鐵路獲准修建一條鐵路,西端在伊令大道,東端則於中倫敦鐵路牧者叢站以北不遠處與西倫敦鐵路相連。英國國會批准該鐵路與中倫敦鐵路連接起來,使中倫敦鐵路公司得以開通前往伊令大道的列車服務。相關工程於 1912 年開始建造[13],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推遲了通車。中倫敦鐵路公司為西延線購買了新車廂,這些車廂於 1915 年運抵並儲存起來,之後被借給貝克盧線。 1920 年西延線開通後,新車廂恢復由中倫敦鐵路營運[14]。
1912年,中倫敦鐵路公司公佈了從牧者叢、經特南綠地和古納斯伯里到里奇蒙的支線修建計劃[15],允許中倫敦鐵路在倫敦及西南鐵路 (L&SWR) 軌道上運轉開往里奇蒙的火車。路線於 1913 年獲得批准[16],但翌年一戰爆發使工程未能展開[17]。 1919 年,中倫敦鐵路公司改為建議在牧者叢站以南通過隧道前往漢墨斯密樹叢路火車站,並隨後連接已廢棄的 L&SWR 軌道[18]Authorisation was granted in 1920,[19][17]。1920 年,相關法案獲得御准[21][19],但該延線從未建成,L&SWR 軌道最終被皮卡迪利線使用[20]。
Remove ads
1933年7月1日,倫敦客運區的地鐵、公車及電車公司合併為倫敦客運委員會,通稱為倫敦運輸(London Transport)[21]。當時中倫敦鐵路更名為「中倫敦線」,再於1937年更名為「中央線」[22][23]。1935-1940年的新工程計劃中針對中央線的計畫包括[22]:
- 糾正中央線的錯位隧道以增加列車速度
- 延長牧者叢至利物浦街站間各站的月台長度,以便8節車廂列車停靠[24]
- 西延:中央線將從北阿克頓往西分岐,沿大西部鐵路新北主線建設新軌道,最終延伸至位於白金漢郡的丹納姆(Denham)。
- 東延:中央線隧道將從利物浦街延伸到斯特拉福站,路線將在那裡連接倫敦及東北鐵路的海諾特、埃平及翁加爾支線,分別通向紐伯里公園、艾塞克斯郡的埃平和翁加爾站。同時,東延線將有分支由萊頓斯通往東,經東部大道(A12路)下方的新建隧道前往紐伯里公園站,並在該站連接原來的海諾特支線,使之成為環狀線。該分支將服務北伊爾福德和環狀線上的新郊區。
此外,中央線上的22個平交道亦會被移除,使該線與路面交通完全分隔[22]。
在車站月台延長工程進行時,伍德巷站由於空間有限,該站月台未能延長以容納8節車廂列車,因此替代車站白城站於1938年被獲准建造[25]。1940年,中央線轉換為倫敦地鐵標準的四軌電氣化鐵路系統[26]。大部分延伸到東倫敦的隧道已於1940年建成,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相關工程放緩,並於同年6月暫停[26]。萊頓斯通和紐伯利公園站間的待用隧道,被普萊西公司用作飛機零部件工廠,於1942年3月開工,當時工廠有2000名員工[27]。在其他路段,民眾會在空襲時將地鐵站當作夜間避難所。當時尚未啟用的貝思納爾綠地站有空間容納10000人。1943 年 3 月 3 日,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皇家空軍於前兩日夜間對柏林進行了大規模空襲。由於預計會有報復性轟炸,空襲民防警報於當晚 8 點 17 分響起,大批人群開始有序地從街上沿著漆黑的樓梯進入貝思納爾綠地站。一名中年婦女和一名兒童在距離樓梯底三級的地方摔倒,其他人也倒在了她周圍,他們糾纏在一起,無法移動,隨著他們掙扎,人數越來越多,疊加起來已經有近 300 人。有些人獲救,但有 173 人被壓死、窒息,其中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另有約 60 人被送往醫院。防空警衛在 3 月 4 日凌晨 5:30 寫了一份報告,將這次事件描述為「恐慌......顯然是由一個人摔倒並導致原本想躲避的人摔倒在地引起的。隨後發生的踩踏事件導致窒息死亡,這是造成人員死亡的主要原因」[28]。此踩踏事件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發生的最大的平民傷亡事故,也是倫敦地鐵最大的傷亡事故[29][30]。
戰後,工程重新啟動,1947年中央線西延至格林福德站[33],並於翌年西延至西路易斯利浦站[34]。由於戰後倫敦綠圍繞的設立,西路易斯利浦至丹納姆一帶的土地開發受限,中央線再西延至丹納姆的計劃因此被擱置[34]。1946年12月,中央線延伸至斯特拉福站,不載客列車當時已在萊頓站以南的路塹調頭[35]。1947年,中央線先後逐步東延至萊頓斯通站、伍德福德站和紐伯里公園站[36]。紐伯里公園經海諾特至伍德福德段、以及伍德福德至勞頓段從1948年起改由地鐵服務[34]。同年,紐伯利公園站以南通往大東部主線的連絡線被廢除,使主線上的伊爾福德車廠得以擴展[37]。1949年,中央線從勞頓延伸至埃平。當時埃平至翁加爾間的單線鐵路仍舊由英國鐵路以蒸汽機車可從列車後部遙距控制的蒸汽列車營運,但沿線車站已改由倫敦地鐵營運。當時英國鐵路透過位於萊頓站以南、李河谷線與中央線的聯絡線將蒸汽列車駛往該單線鐵路。1957年該鐵路電氣化後,沿途各站改由倫敦地鐵列車服務[38]。由於該鐵路的電壓相比中央線低太多,各站月台亦不夠長,因此無法支援八卡列車停靠[39]。因此,埃平至翁加爾支線通常只營運來往埃平和翁加爾的短列車,只有幾班列車會來往勞頓站。
1953 年 4 月 8 日,由於訊號故障導致司機失誤,在斯特拉福車站東側的中央線隧道內發生追撞事故,造成 12 人死亡,46 人受傷[40][41]。事發前,斯特拉福和萊頓之間隧道內的一個訊號機 (A491) 受損,該訊號機和其前一個訊號機 (A489) 均呈現永久紅色。根據「停車通行」規定,列車在通過故障訊號燈後必須緩慢運轉,並必須極度小心地通行,速度通常不得超過 16 公里/小時。然而,其中一列列車與另一列在 A491 訊號處等候的列車尾部相撞,後方列車的第一節和第二節車廂撞至有部分疊在前一列列車上方[42]。這是二戰後至1975年沼澤門地鐵撞車事故前倫敦地鐵發生的最嚴重事故。
中央線東延後,斯特拉福以東的中央線車站仍暫時保留了貨運業務,而海諾特環狀線的車站亦通過伍德福德站提供貨運服務[43]。海諾特環狀線的車站於 1965 年停止提供貨運服務,中央線上的其他車站也於 1966 年終止貨運業務。雖然如此,英國鐵路仍有於早上營運從斯特拉福(週日從利物浦街車站開出)開往埃平或勞頓的載客列車服務,相關服務到 1970 年才終止[44]。
從 1960 年代末開始,埃平至翁加爾支線的乘客量很明顯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增長,主要是由於沿線地區於戰後被納入倫敦綠圍繞,當地的土地開發受到限制。即使在 1971 年的巔峰時期,每天僅有 650 名乘客使用該支線,無法使這條路線具有經濟效益[39]。1980 年,倫敦地鐵曾試圖關閉整條支線[45],但最終只減少了其列車服務。1994 年 9 月 30 日,該支線關閉。由於該支線亦需要進行一些昂貴的維護工作,因此關閉前支線上每運送一名乘客,倫敦地鐵公司就會損失 7 英鎊。[39][46]關閉時,該支線每天僅運送80名乘客[39][47]。 2004年,該支線以儲存鐵路埃平—翁加爾鐵路重新向公眾開放[48]。
2003年,一列列車因為早前有一個牽引馬達掉入軌道而在法院巷站出軌,造成 32 名乘客受傷,中央線被迫於同年 1 月至 3 月全線關閉。中央線直到同年6月才全面恢復營運[49][50]。同年,中央線基礎設施在公私合作模式下部分私有化,並由Metronet財團管理。 2007 年,Metronet 進入破產程式,倫敦交通局接管了其職責[51]。
2013年9月,中央線早上尖峰時段的班次增加至每小時34班,並成為英國班次最頻密的鐵道路線[52],打破了先前由維多利亞線保持、每小時33班的紀錄。然而,2017年5月,維多利亞線繁忙時間班次增加至每小時36班,使該線重新成為英國班次最頻密的鐵道路線[53]。
Remove ads
特色
中央線長 74 公里,設有 49 個車站[54][55]。該線以雙軌為主,在萊頓斯通以南和白城以西的一小段路段拓寬為三軌;雖然有些路段與其他線路平行,但並不與任何其他線路共享軌道。軌道總長度為 147.1 公里,其中 52.8 公里在隧道內[54][56];軌道採用四軌直流電氣化系統:中央導電軌通電電壓為 −210 V,運轉軌外的軌道通電電壓為 +420 V,電位差為 630 V[57]。
萊頓與勞頓南部之間的路段是目前倫敦地鐵系統所使用最古老的鐵路路段,由東郡鐵路公司於 1856 年 8 月 22 日開通。 1865 年 4 月 24 日,東郡鐵路公司的繼任者大東部鐵路公司開通了勞頓至埃平的鐵道路線,以及通往翁加爾的單線路段。海諾特環狀線原本是大東部鐵路於 1903 年 5 月 1 日開通的菲爾洛普環狀線的大部分[58]。菲爾洛普環狀線包含現已廢除、連接紐伯里公園和伊爾福德 / 七王站的連絡線、不含萊頓斯通至紐伯里公園一段地下軌道,海諾特環狀線則相反。
中央線共有三個交叉口:
中央線擁有倫敦地鐵系統中最短的自動扶梯,位於斯特拉福站(原為法院巷站),高度為 4.1 公尺[59],而斯特拉福站和格林福德站是唯一使用自動扶梯將乘客向上送至月台的車站。格林福德的自動扶梯是倫敦地鐵中最後一款採用木質踏板的自動扶梯,直到 2014 年 3 月才被替換。由於它們並非位於隧道內,因此不受消防法規的約束[60]。 木質扶起被替換後,格林福德站安裝了倫敦地鐵系統第一部斜行電梯[61]。
中央線亦擁有倫敦地鐵最淺的地下地鐵月台(位於紅橋站,月台僅在地面下方 7.9 公尺處)和最急的拐彎(卡克斯頓急彎,在白城和牧者叢站之間)[54]。
Remove ads

1900 年中倫敦鐵路開通時,車廂由電力機車牽引,乘客透過兩端的格子門上車。機車的非懸吊品質很大,引起的振動能被線路上方的建築物感覺到。經過貿易委員會的調查,到 1903 年,這些車廂被改裝為拖車運轉,並與新車廂組成電聯車組[62]。中倫敦鐵路的列車通常由 6 輛車組成:4 輛拖車和 2 輛動車,但後來一些拖車配備了控制裝置,使列車可以由 3 輛車組成[63]。1912 年,伊令大道西延工程開始動工,並訂購了馬力更強的新型動車。這些動車於 1915 年抵達,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延工程未能按時完成,因此車廂被存放起來。 1917 年,這批動車被借給貝克盧線,在新開通的瓦特福延線上運轉。該批動車於 1920/21 年返回,加上原來的車廂改裝而成的拖車,組成伊令列車[14]。1925 至 1928 年,列車進行了改造,用氣動門取代了車尾的閘門,警衛人數也減少到了兩人[64]。中倫敦鐵路隧道重建後,該批列車被從其他線路轉移至中央線的標準列車所取代,最後一列原有列車於 1939 年退役[65]。

標準列車一直以 6 節車廂運轉,直到 1947 年、伍德巷站被白城站取代後,8 節車廂的列車才得以運轉。隨後更多被倫敦地鐵 1938 年型列車取代的列車從其他線路轉來[66]。 1960 年代初,倫敦地鐵有計劃為皮卡迪利線重新配備新列車,並將其較新的標準車輛轉移到中央線,以替換中央線的老舊車廂,其中一些老舊車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露天存放,效能變得越來越不可靠[67]。然而,1959 年第一批列車在皮卡迪利線運轉後,當局決定將這些列車改為服務中央線,並與額外的非驅動機動車一起,將中央線列車從 7 輛車延長至 8 輛車。後來倫敦客運委員會為中央線訂購了 1962 年型列車,使 1959 年型列車得以回歸皮卡迪利線。最後一列標準型列車於 1963 年在中央線運轉[68],到 1964 年 5 月,所有 1959 年型列車均已改至皮卡迪利線運轉[69]。
從埃平到翁格爾的單軌路段直到 1957 年才實現電氣化,在此之前,該線路由英國鐵路的蒸汽火車運轉,車廂連接到可以從任何一端驅動的蒸汽機車上,以及一輛實驗性的 AEC 三卡輕型柴聯車在 1952 年 6 月的周一至週五運轉部分擺渡列車服務[70]。電氣化後,倫敦地鐵使用 1935 年型列車服務該路段[71],直到被經過特殊改裝以應對有限電流的 1962 年型四卡列車所取代。 該路段於 1994 年關閉,現在是成為了儲存鐵路埃平—翁格爾鐵路的絕大部分。
為了測試即將用於維多利亞線的列車自動運轉系統,一列倫敦地鐵 1960 年型列車經過改裝後,於中央線提供來往海諾特和伍德福德的穿梭服務。每列 1967 年型列車交付後,都會透過該穿梭服務接受為期三週的測試運轉[72]。
Remove ads
左:2012年時、正駛離塞登博伊斯站的一列倫敦地鐵1992年型列車
右:倫敦地鐵1992年型列車車廂內部
右:倫敦地鐵1992年型列車車廂內部
當 1980 年代末、中央線的號誌系統需要更換時,倫敦地鐵決定提前更換 1962 年型列車,大約與 1959 年型列車同時更換。原有的號誌系統將被維多利亞線使用的列車自動運轉系統(ATO)的升級版本所取代,線路牽引供電也將加強,新列車也將投入生產[73]。原型列車的每節車廂外側都懸掛兩扇雙門和兩扇單門,並配備了可進行再生制軔和變阻制軔的電子牽引裝置[74]。
按照此計劃,首批 8 節車廂的 1992 年型列車於 1993 年投入營運[75][76],在 ATO 必要的訊號工程進行同時,一人控制在 1993 年至 1995 年間分階段實施[48]。列車自動保護系統於 1995 年至 1997 年開始運轉,ATO 於 1999 年至 2001 年開始運轉,中央控制中心設在西倫敦[54]。

2015年,倫敦交通局開始規劃為期五年的中央線改進計畫 (CLIP) ,該計劃旨在於2023年起讓已有 30 年歷史的中央線列車經翻新後重新投入服務,因為這被認為比更換列車更便宜[77]。列車將安裝新的引擎、照明、車門和座椅,並設有乘客資訊顯示器、輪椅區和閉路電視。該計畫會在阿克頓的一個新的列車改造單位(TMU)進行,當時預計將於 2023 年底完成[78]。然而,倫敦交通局在 2020 年 11 月的報告稱,該計畫因新冠疫情而推遲,預計將於 2025 年底完工[79];截至 2024 年 9 月,只有一列翻新的列車重新投入營運。當時預計到同年 12 月,中央線才會實施一個能夠改善列車頻率、緩解延誤和擁擠情況的時間表。一位專家表示,事後看來,考慮到 CLIP 存在的問題,購買新列車會更好[77]。
根據倫敦交通局於 2024 年 2 月就 CLIP 相關資詢的回覆,首列經過全面翻新的列車已分階段投入客運服務,使其能夠完成最後的測試階段。一旦完成該在役測試,其他列車將陸續進行改造。為完成改造工作,將同時有 5 列列車停止運轉,2024-28年內將有越來越多的翻新列車投入客運服務。預計翻新工程將於 2029 年底完工[80]。倫敦交通局預計翻新後的列車將會服役至 2040 年代[80]。
2010 年代中期,倫敦交通局開始訂購新的車輛,以取代皮卡迪利線、中央線、貝克盧線和滑鐵盧及都市線上的列車[81]。倫敦交通局解釋稱,中央線、滑鐵盧及都市線使用的 1992 年型列車的可靠性明顯低於更為現代化的車輛[81][82]。對新列車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新一代列車和升級訊號系統可以使中央線的運力提高 25%,達到每小時 36 列列車[81]。
2018 年 6 月,西門子交通集團的 Inspiro 設計入選[83]。新列車將採用開放式通道設計,門更寬,配有空調,並能透過新的訊號系統自動運轉[84]。 倫敦交通局只能負擔訂購皮卡迪利線列車的費用,費用為 15 億英鎊[85]。不過,與西門子簽訂的合約中包括未來為中央線增購 100 列列車的選擇權[86]。增購計畫將於 2030 年代皮卡迪利線列車投入使用後進行[84]。
中央線的號誌控制中心位於西倫敦。
中央線有三座車廠, 分別在西路易斯利浦 (51°33′51″N 0°25′37″W)、海諾特 (51°36′29″N 0°5′37″E) 和白城( 51°30′25″N 0°13′21″W)[87],其中白城車廠於1900年、中倫敦鐵路通車時已啟用。西路易斯利浦和海諾特車廠則屬1935-40年新工程計劃的一部分,兩者均於1939年建成。在1943到1945年,西路易斯利浦車廠曾成為高射炮工廠,美國陸軍運輸隊也曾在海諾特車廠組裝機動車輛[88]。作為倫敦西田倫敦購物中心建設工程的一部分,白城車廠地下化,地下化後的車廠於 2007 年啟用[89]。
服務
在離峰時段,中央線上的服務按支線分組:西路易斯利浦支線上的列車往返於埃平,而往返伊令大道的列車則在海諾特環狀線上運轉。繁忙時段的服務較不規範,列車可以在任意兩個總站之間不定期運轉(例如從伊令大道到埃平)[90]。
截至2020年1月,中央線平日離峰時段的列車服務(以每小時計算)如下:[90]
若把上述服務加起來,白城和萊頓斯通之間的核心區段,每小時共有 24 趟列車(每 2 分 30 秒一趟)。在繁忙時段,列車頻率會進一步增加,核心區段每小時單程列車數量最多為 35 列。
2015年9月起,倫敦地鐵計劃在週五及週六晚上在伊令大道至海諾特 / 勞頓之間實行24小時通宵行駛。[91]後來,中央線於2016年8月19日起,開始逢周五及周六晚上提供通宵列車服務[92]。2020年3月20日[93]至2021年11月[94],通宵列車服務曾經因為2019冠狀病毒病英國疫情而暫停。中央線現時週五及週六晚上提供的通宵列車班次(以每小時計算)如下:
路線圖
車站列表
曾被提及的延線及增設站建議
中央線在西路易斯利浦站附近橫跨大都會線和皮卡迪利線共享的鄂克斯橋支線,1973 年倫敦地鐵鋪設了連接該支線和中央線的單軌。 2010 年代,倫敦希靈登區區議會遊說倫敦交通局將部分或全部中央線列車改道至鄂克斯橋,因為西路易斯利浦站位於一個安靜的郊區,而鄂克斯橋是一個人口更為密集的區域中心。倫敦交通局表示,在 2017 年大都會線的號誌系統升級之前,中央線都無法延伸列車服務至鄂克斯橋[95]。
於西倫敦皇家公園開發商業園區的發展商曾建議於北阿克頓站和漢格巷站之間新設一站,並設轉乘通道前往皮卡迪利線的皇家公園站,以服務商業園區及便利轉乘[96]。設站計劃沒有被倫敦交通局積極推行;倫敦地鐵表示,中央線上設皇家公園站的交通益處不足以證明建造成本的合理性[97]。
中央線直接穿過肖迪奇高街站下方,自 2010 年開通以來,當地一直希望能該站能成為中央線和東倫敦線的轉乘站。該站將位於利物浦街和貝思納爾綠地站之間,這是內倫敦倫敦地鐵車站之間最長的站距之一。儘管設轉乘站有許多好處,但由於成本、建造期間對中央線造成的干擾以及月台距離利物浦街的側線太近,而且要等到橫貫鐵路開發的伊莉莎白線全面投入營運後才能開發,因此被倫敦交通局拒絕落實[98]。
2021 年,哈洛區議會提議將中央線從位於埃平的東端終點站延伸至哈洛。該會認為,這將減少哈洛至埃平、倫敦的旅行時間,並有助該鎮增加 19,000 套新住宅,同時將該鎮人口擴大到 13 萬人。然而,這項擬議尚未得到任何資金撥款[99]。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