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光復鄉

臺灣花蓮縣的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光復鄉
Remove ads

光復鄉,舊稱「馬太鞍」,位於臺灣花蓮縣中部,介於中央山脈海岸山脈之間,花東縱谷的中段[1],與鳳林鎮皆為花蓮縣中區的重要城鎮。族群結構上為漢人原住民各約佔一半[2],其中原住民以阿美族為主,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臺灣客家語[3][4]

快速預覽 光復鄉Guangfu Township 舊稱:Fata'an、馬太鞍、上大和、台安, 國家 ...
快速預覽 光復鄉,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日治時期因當地設有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加上二戰後台糖公司的成立與花蓮糖廠本部遷至當地,促使光復鄉早期主要產業為製糖業,並形成居民多為糖廠員工的現象。光復鄉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農作物以製糖原料的甘蔗為主。後因製糖業的景氣不佳、成本上漲,而使糖廠停產[5]。現今經濟產業主要為農業,生產水稻蔬果箭竹筍、黃藤心、無籽西瓜紅糯米檳榔等特產[6]。製糖業沒落後,糖廠轉型為「花蓮觀光糖廠」與「花糖文物館」,使其朝向觀光休閒產業發展。位於境內的光復國小、太巴塱國小與光復國中皆為臺灣多名職業棒球選手出身的學校[7]

Remove ads

歷史

光復鄉主要有三大聚落:歷史悠久的原住民聚集地馬太鞍太巴塱,以及日治時代所立的大和聚落。日治中期再將馬太鞍因位於大和之北,更名上大和,太巴塱則易名富田。其中大和屬瑞穗庄,而上大和、富田屬鳳林街

戰後1947年3月將三聚落自原屬鄉鎮分出,成立光復鄉(意指「光復後新設的鄉鎮」)迄今。今日馬太鞍一般稱光復(戰後初期稱為台安)、富田名稱不變、大和改名大富。而今日光復車站在1947~1951年間曾一度改稱「台安」,則係取自馬太鞍之名。

2001年桃芝颱風侵襲,造成光復鄉多處地區受災[8],如大興村遭受土石流掩埋震驚全國

2010年鄉長跟鄉代表選舉,則爆發出台灣歷史上最大宗的貪汙賄選案,包含鄉長跟鄉代表12人,全都涉賄遭到羈押獲准,鄉公所一度面臨停擺,2011年3月重新進行鄉長鄉代選舉,結果由中國國民黨報准參選的獅子會會長謝忠淵當選。[9]

2014年馬太鞍、太巴塱兩部落族人,要求將光復鄉正名為馬太鄉,時任光復鄉長謝忠淵表示鄉內還有一半的族群是閩南、客家人,應彙整全鄉鄉民意見,非鄉長一人可決定。阿美語(Pangcah)稱光復一地為 Fata'an(意思是「樹豆」),[10]如北富國民小學,已於1994年恢復原名太巴塱[11]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花蓮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光復鄉戶數約5千戶,人口約1.2萬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大華村與大富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309人與291人。與花蓮縣其他地區相同,光復鄉面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問題,2024年底時,光復鄉人口中0至14歲人口佔比7.51%,15至64歲人口佔比64.64%,65歲以上人口則佔比27.85%,老化指數約為370.90%,是花蓮縣老化指數最高的行政區[12]

Remove ads

政治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任次, 姓名 ...

鄉政組織

光復鄉公所是光復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光復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花蓮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光復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6課2室等8個內部單位[13]

光復鄉民代表會是光復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光復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光復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平地原住民鄉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平地原住民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4]

行政區劃

  • 馬太鞍:
    • 大馬村:
      • 香草場
      • 上大和部落(部分)
    • 大平、大華、大同、大安村:
    • 大進村:
  • 太巴塱:
    • 北富村:
    • 東富村:
      • 加里洞部落(Kalotongan,加里洞)
      • 吉拉瓦山部落(Cilawasan)
      • 阿陶莫部落(Atomo)
      • 太巴塱部落(部分)
    • 西富村:
      • 太巴塱部落(部分)
      • 馬佛部落(Fahol)
      • 番社部落(Alolong,阿羅朗)
    • 南富村:
      • 太巴塱部落(部分)
      • 南富部落(Sado,砂荖)
  • 大和:
    • 大興村:位於南清水溪流域。
      • 大興部落(Okakay,烏卡蓋)
    • 大全村:位於加濃濃溪中游。
      • 水廣頭
      • 鎮平部落(Kasoay,拉索埃)
      • 農場
    • 大豐村:位於加濃濃溪上游。
      • 大和(部分)
    • 大富村:位於大和溪流域。
      • 大和(大富,Yamato)
      • 加禮灣部落(Kaliawan)
Thumb

教育

大專校院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 花蓮縣立光復國民中學
  • 花蓮縣立富源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學前教育

  • 花蓮縣光復鄉立幼兒園
  • 花蓮縣光復鄉光復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花蓮縣光復鄉大進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公司

公路

客運

旅遊

Thumb
花蓮糖廠
Thumb
花蓮糖廠日治時代載糖火車展覽
  • 花蓮糖廠
  • 馬太鞍溼地[15]
  • 保安寺:百年古剎,光復鄉民的信仰中心
  • 仁壽宮(主祀感天大帝
  • 芙登溪自行車專用道(馬太鞍濕地)
  • 大興瀑布紀念公園[16][17]
  •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18]
  • 拉索埃湧泉[19]
  • 吉利潭[20]
  • 自強外役監獄
  • 周廣輝太巴塱阿美族文物展示室
  • 太巴塱文化發祥地
  • 太巴塱文物館
  • 太巴塱天主堂
  • 馬太鞍教會
  • 鍾家古厝[21]
  • 俊哪池

生活機能

特產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