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美洲歷史

特定历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美洲历史
Remove ads

北美洲歷史北美洲地區人類既往的活動。普遍認為,人類跨越白令海來到北美洲的時間,是大約17,000年至40,000年前[1]。但近年來的發現表明,北美洲最早的人類活動,可能還要向前追溯90,000年[2]。從最早的人類抵達北美開始,人類的活動範圍逐漸蔓延到整個北美大陸,從因紐特阿茲特克瑪雅,都分布有簡易的人類定居點,甚至是早期的城鎮。這些孤立社群發展出了他們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文明之間的交流則相對有限。而後來同大洋彼岸的亞歐之間的的貿易活動和武裝衝突,改變了北美族群間孤立的局面。

Thumb
一幅北美洲正投影衛星合成照片

進入大航海時代後,歐洲人陸續到達美洲,並開始殖民。雖然有證據顯示維京人可能在10世紀就已經到達北美東岸,但哥倫布仍是歐洲公認的最早發現新大陸的人。此後,歐洲人湧入美洲,使得當地人不堪重負,北美成為歐洲的政治競爭舞台,幾乎被英國法國西班牙瓜分。在今天的北美文化中,殖民的烙印清晰可見。

歐洲各方勢力在北美洲搶奪資源,而資源分配的不均導致了隨之而來的戰爭。但與此同時,這些歐洲的殖民地也逐漸萌發了獨立思想。美國革命墨西哥獨立戰爭等革命運動產生了新興的獨立國家,這些國家成為了北美洲新的政治主導力量。1867年加拿大的聯邦成立,展現了北美洲全新的現代政治面貌。

從19到21世紀,北美洲國家與其他地區的聯繫越來越緊密。雖然衝突時有發生,但是北美大陸大體保持了安定和平,國際開放商業貿易合作頻繁。但現今自由貿易區、拉丁美洲移民和毒品販運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北美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Remove ads

早期

Thumb
基於單地起源假說的早期人類遷移地圖。.[3]

古印第安人遷移和遍布整個美洲的細節仍然具有爭議,如確切的時間和路線問題等。[1]多年來,傳統理論認為,這些早期的遷徙者是在40,000至17,000年前末次冰河時期海平面顯著降低的時候,遷徙到了東西伯利亞和今天的阿拉斯加之間的白令陸橋[1][4],有人認為他們沿著勞倫泰冰蓋英語Laurentide Ice Sheet科迪勒拉冰蓋英語Cordilleran Ice Sheet間延伸的冰蓋融化後的走廊,隨已滅絕的更新世巨型動物群遷徙而來。[5]然而也有人提出了另一條路線,認為人類沿太平洋海岸直接來到了南美洲[6]。但是後者的證據被末次冰河期以來上升了幾百米的海平面掩蓋[7]

考古學家認為,古印第安人大約在16,500到40,000年前走出白令陸橋(今阿拉斯加東部)[8][9][10][11],這個時間範圍是近年來一直處在討論的熱門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在末次冰期末,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末次冰盛期,也就是約13,000 – 16,000年前,從中亞地區起源的人,已在美洲廣泛分布。[11][12]但是也存在一些包括從歐洲遷徙的一些邊緣理論[13]

Thumb
一個石尖頭器。.

石器是早期人類在美洲活動的主要證據,精緻的石片工具被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用於分類和梳理文化時期。[14]科學證據表明,美洲原住民與亞洲人(尤其是東西伯利亞人)有著聯繫。美洲土著在語言、血型分布方面也與北亞人有聯繫,反應在分子層面的遺傳密碼(如DNA)上。公元前8,000–7,000年(9,000–10,000年前),由於氣候的穩定、人口的增加和石器技術英語Lithic technology的進步,使得北美原住民向定居生活方向發展。

Remove ads

前哥倫布時期

與歐洲人接觸之前的北美洲土著被劃分成許多不同的政體,小到幾個家庭,大到一個帝國。 他們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居住在幾個「文化領域英語Classific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Americas」,大致與地理和生物帶相當,例如狩獵採集者生活在大平原農民生活在中部美洲。也可以按語言將他們分類,例如德內語支猶他-阿茲特克語系。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相似語言的人,不一定擁有相同的物質文化,相互間也並非絕對親善。

美洲遠古時期的氣候變得溫暖乾旱,大型動物群消失。[15]這一時期主要的人口仍然是不斷隨獸群遷移的狩獵採集者,但一些人已經開始利用當地資源開始定居。不再過於依賴狩獵採集後,北美洲原住民的經濟生活方式也變得多樣,他們除狩獵外還學會了捕魚、撈貝和植物採集等活動。[16][17][18]大多數人仍以狩獵大型動物為生,但他們的狩獵方式變得更加複雜,獲取肉類的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19][20]部分遠古墓穴中的陪葬品顯示,一些社群已開始產生社會分化。[21]

Thumb
墨西哥帕倫克瑪雅遺址。

靠南的社群習得了更多的作物種植方法,其中包括一些許多現在世界各地都在種植的作物,如西紅柿和南瓜。最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種植玉米,這是當今世界上的主要的主食。

南部地區隨著農業發展,產生了許多顯著的文化進步。例如,瑪雅文明發展出書寫系統,建造了龐大的金字塔,創造了複雜的曆法,並比舊世界的文明早500年發展出「零」這一概念。瑪雅文化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仍影響著中美洲,但是那裡的政治主導者變成了更靠北的阿茲特克帝國

在北美洲西南部,1540年左右西班牙人到來之前至少兩千年,霍霍坎文化阿那薩吉人的社會,已經開始從事溝渠灌溉的農業生產,並有定居村落。[22]歐洲人到達新大陸後,當地人民的文化發生了劇變,相關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也發生改變,大量語言瀕臨滅絕,未滅絕者也迅速式微。

Remove ads

歐洲人的到達

早期的發現

Thumb
北美地圖(1621)

1492年前,美洲人民和外部世界的接觸是非常有限的。 雖然有人提出了一些理論,但我們找到的最早的實物證據來自諾斯人或者維京人的。 維京探險家萊夫·埃里克松的船隊,被確信在公元1000年左右到達紐芬蘭島。 他們將它命名為文蘭蘭塞奧茲牧草地是在加拿大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發現的唯一的維京人據點。維京人後來放棄了在北美的殖民地

維京人的航行在舊世界中並沒有被廣泛知曉,歐洲人仍然不知道美洲的存在。直至1492年,作為地理大發現的一部分,熱那亞水手的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希望從歐洲向西出發,找到一條更短的到達亞洲的路徑。 他最終得到西班牙王后伊莎貝拉一世和國王費爾南多二世的支持。1492年哥倫布到達了巴哈馬

在維京人500年之後的1497年,喬瓦尼·卡博托探索了日後加拿大的東海岸。喬瓦尼·達韋拉扎諾在1524探索了從弗羅里達到紐芬蘭島的北美東海岸。雅克·卡蒂埃於1534代表法國王室航行並沿聖勞倫斯河深入內陸。

Remove ads

成功殖民

要理解什麼構成了殖民化的成功,了解什麼是殖民是很重要的。殖民化指的是大規模人口移動,這些移民與他們或他們的祖先的國家,保持緊密的聯繫,並通過這種聯繫,比這片領土上的其他居民,獲得明顯的特權。[23]

一開始,歐洲人的活動主要是貿易和探索。 後來,歐洲人開始建立定居點。三個在北美的主要殖民國家為西班牙英格蘭和法國,雖然後來其他國家如荷蘭瑞典加入了。

西班牙最先開始歐洲人在美洲殖民.[24][25] 他們控制了加勒比最大的島嶼並征服了阿茲特克人,控制了今天的墨西哥和中美洲。 這是西班牙帝國在新大陸的開始。 1519年西班牙在韋拉克魯斯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隨後又建立了新西班牙西屬佛羅里達

英國第一個的殖民地是在詹姆斯敦(1607)(以及其衛星城百慕達,在1609年)和普利茅斯(1620),分別在今天的維吉尼亞州麻薩諸塞州。法國第一個殖民地是皇家港口英語Port-Royal National Historic Site(1604)和魁北克市(1608),分別在今天的新斯科舍省魁北克省皮草貿易很快就成為了新大陸的主要貿易,並改變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在南方,種植園奴隸制英語Slavery in the colonial United States西印度群島盛行,這導致了黑奴貿易

Remove ads

殖民時代

Thumb
1750-1999年非土著國家對美洲的控制版圖。

1663年,法國王室通過皮草貿易公司,完全控制了新法蘭西英國憲章殖民英語Charter colony地獲得了更多對大城市的控制。北美洲迎來了新的殖民時代。

歐洲國家之間的競爭,在北美大陸上造成了一系列對殖民地發展影響很大的戰爭,領土的經常轉手多次。 直到法國在魁北克市亞伯拉罕平原戰役中戰敗,並放棄了在加勒比以外宣稱的大部分領土,戰爭才結束。 法國的離去,使得原住民失去了對抗英國殖民者的同盟。在五大湖地區的原住民部族,於1763年發起的龐蒂克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發布了《1763年皇家宣言》,保護了原住民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的一些權力。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今墨西哥),是1535到1821年,總督統治下的西班牙帝國在亞洲、北美及其周圍的領土。

Remove ads

革命

美國革命的到來,對整個北美大陸造成了深遠影響。最重要的是,它直接導致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成立。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涉及到這一地區各個角落的重要的戰爭。美國保皇黨英語United Empire Loyalist的潰敗,導致英語區加拿大英語English Canada的單獨成立。

與此同時,西班牙對墨西哥的控制也在減弱。1810年,米格爾·伊達爾戈宣布獨立,開始了墨西哥獨立戰爭。 在1813年, 莫雷洛斯召開奇爾潘辛戈大會英語Congress of Chilpancingo簽署了北美獨立宣言莊嚴法案英語Solemn Act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Northern America,第一個宣布脫離西班牙的法律文件。西班牙最終在1821年承認墨西哥的獨立。

Remove ads

擴張時期

美國從獨立時開始,迅速向西擴張,在1803年購得路易斯安那州的大片領土。1810至1811年間,特庫姆塞領導了一場試圖把美國人趕出五大湖地區的失敗的戰鬥英語Tecumseh's War特庫姆塞的追隨者向北去了加拿大,在那裡幫助英國阻止美國在1812年戰爭期間奪取加拿大。戰爭後,英國和愛爾蘭在加拿大的定居點大幅增加。

蓄奴州與自由州的分化,使美國的擴張更加複雜,也導致了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 同樣,加拿大所面臨著法語區英語區的分化,導致了1837年叛亂的爆發。 墨西哥面臨著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間不斷的政治緊張局勢,講英語的德克薩斯州的叛亂,於1836年宣布獨立成德克薩斯共和國。 1845年德克薩斯州加入了美國,這導致了1846年的美墨戰爭,開始了美帝國主義。 作為衝突的結果,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和西南地區的大片領土。

Remove ads

內戰,聯盟國和入侵

美利堅聯盟國的分裂和引發的內戰,大大動搖了美國社會。內戰最終結束了美國的奴隸制,導致了南方的摧毀和之後的重建,以及大量的傷亡。內戰後,美國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化國家。

作為對美國威脅的部分回應,三個加拿大的殖民地1867年成立加拿大自治領,組成聯邦。 新的國家並沒有完整的主權,但有脫離英國的相當大的獨立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871年的加入,使加拿大擴張到太平洋,並在1885年修建了一條越洲鐵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在墨西哥,像改革戰爭這樣的衝突,使國家變弱,並受到外國影響,也導致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入侵

19世紀晚期

在俄羅斯和中國移民,在19世紀下半葉,開始大規模流入定居西部。 這些地方並是不無人居住,美國政府發動北美印第安戰爭。 在加拿大,由於一系列條約就和平的多,但1870年和1885年,在大草原上發生了兩場叛亂。 1907年,英國殖民地紐芬蘭成為自治領

這一時期,墨西哥處在波費里奧·迪亞斯的獨裁統治之下。

世界大戰的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

加拿大作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1914年就自動參戰了。加拿大首當其衝的參加了戰爭早期階段的幾場重要戰役,包括使用毒氣英語Chemical weapons in World War I襲擊伊珀爾的。加拿大損失慘重,政府開始大量徵兵,儘管事實上這違背了大多數法裔加拿大人的意願。 在隨後的1917年徵兵危機英語Conscription Crisis of 1917蒙特婁街上發生了暴動。紐芬蘭,新自治領在1916年7月1日,索姆河戰役首日,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直到1917年加入協約國。之後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美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造就了戰間期的歐洲。

墨西哥沒有捲入戰爭,當時正在進行墨西哥革命

戰間期

192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十分繁榮。但1929年華爾街的崩潰乾旱,給美國和加拿大帶來了經濟困難。

墨西哥於1917年通過墨西哥憲法,1929年開啟了革命制度黨長達71年的執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

加拿大比它的鄰國更早參戰,雖然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沒做什麼貢獻。美國的參戰,幫助同盟國打破平衡。 在1942年八月19日,主要由加拿大組成的6000多步兵在靠近英吉利海峽的法國迪耶普登陸,被德國元帥馮·倫德施泰特擊敗。907加拿大人喪生,近2,500被俘虜。這次失敗的教訓,使得兩年後諾曼第登陸取得了成功。

1942年,兩艘向美國運油的墨西哥油輪被德國人在墨西哥灣水域擊沉,儘管當時墨西哥是保持中立的。 這導致墨西哥向軸心國宣戰。

戰爭對歐洲造成的破壞,使北美洲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美國,成為了一個"超級大國"。

戰後

冷戰初期,美國被視為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內的西方世界的最強大的國家。 在國內,美國經歷了尤其是種族關係的劇烈變化。 在加拿大相應地也發生了寂靜革命魁北克民族主義的興起。

二戰後墨西哥經歷了一段經濟迅猛增長、大幅工業化、中產階級增長的時期,被稱為"El Milagro Mexicano" (墨西哥奇蹟英語Mexican miracle).

當在加勒比地區最大的島嶼上,爆發了古巴革命,冷戰對抗發展到拉美地區,加勒比地區開始了非殖民化

1959年,美國本土外的領土阿拉斯加夏威夷加入美國。

越南和滯脹

在此期間,美國參與到作為全球冷戰一部分的越南戰爭中來,這場戰爭後來造成了美國社會的高度分裂。1975年4月17日,紅色高棉攻占金邊,4月30日,越南人民軍攻占西貢,12月2日巴特寮攻占萬象,美國從印度支那撤軍。

加拿大在這一時期的領導人皮埃爾·特魯多,在1982年,他的任期的末尾,制定了新的加拿大憲法,正式將修憲權從英國「收回」,標誌著加拿大終於成為具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家。

美國和加拿大這時都在經歷滯脹,導致小政府政治的復甦。1970年代,因石油價格上漲,作為產油國的墨西哥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26]

1980年代

墨西哥總統米格爾·德拉馬德里在80年代初,實行自由經濟的戰略。 1982年,墨西哥因石油價格下跌而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墨西哥比索遭受貶值。 1988年的總統大選,是一場頗具競爭性的大選。 左翼的候選人,頗受愛戴的墨西哥總統拉薩羅·卡德納斯的兒子夸特莫克·卡德納斯英語Cuauhtémoc Cárdenas,取得一系列成功的活動,呼聲極高。但革命制度黨候選人卡洛斯·薩利納斯還是最終當選,不過得票率僅為50.76%,是革命制度黨成立以來得票率最低的。相反,被革命制度黨開除的夸特莫克·卡德納斯英語Cuauhtémoc Cárdenas作為「全國民主陣線」(民主革命黨的前身)的總統候選人,卻得到31%的選票。另一個反對黨國家行動黨也獲得了17%的選票。[26] 這是墨西哥憲法改革以來,非革命制度黨候選人最接近當選的一次。1988年6月6日大選當天,用來統計票數的IBM AS/400的一個系統被意外關閉,但政府只是說 "se cayó el sistema" (「系統崩潰」)來解釋這一事件。

在美國,隆納·雷根總統試圖使美國回到反共產主義的外交政策上來,他的支持者認為這是在試圖維護在國際社會的正義統治(對比於蘇聯)。 在國內,里根總統試圖推行一系列的私有化涓滴經濟來刺激經濟。

加拿大的布賴恩·馬爾羅尼和里根一樣,也希望和美國進行密切的貿易往來。 這促成了1989年的加拿大-美國自由貿易協定英語Canad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

現代歷史

冷戰結束後,1990年代經濟持續擴張。1994年1月1日,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1995年,魁北克就脫離是否獨立的問題而舉行的全民公決,在其中51%投票反對,49%同意。2000年,比森特·福克斯成為71年以來,第一個當選的非革命制度黨候選人。

90年代的樂觀,被2001年在美國發生的911事件打破,並導致了加拿大也參加了的阿富汗戰爭。但加拿大和墨西哥並不支持美國隨後在伊拉克的行動

2006年開始的墨西哥毒品戰爭,已經演化成為一場真正的軍事衝突,每年有越來越多的人死亡。

2007年冬天,美國開始了一場金融危機,並在2008年秋季最終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2009年,貝拉克·歐巴馬正式成為第一位非洲裔美國總統。 兩年後,製造911襲擊的賓·拉登找到並擊斃。 2011年12月18日,美軍撤出伊拉克,伊拉克戰爭正式結束。 相比之下,阿富汗戰爭,2014年12月28日美方也在逐漸撤出阿富汗,但仍有些部隊留在那裡,開始了第二階段的衝突。

參見

地區

參考資料

拓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