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齊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齐
Remove ads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北朝之鮮卑化漢人政權[2][3]。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建國號[4][5],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後齊,以別於南齊。因其皇室姓高,故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快速預覽 齊, 京城 ...
更多資訊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北齊國勢本來頗為強盛,但由於北齊帝王多為殘暴昏庸之主,導致政治情勢混亂,國勢也日漸衰落。

後主時期,北周周武帝的統治下日漸興盛,而北齊則衰落,更枉殺大將斛律光高長恭。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內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6],成為北周臣民。范陽王高紹義逃奔突厥投靠他缽可汗。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不降周,奉高紹義為主繼續抵抗。後來北周與突厥關係改善,580年,高紹義遭他缽可汗出賣被交給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583年消滅高寶寧勢力,589年南下滅,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Remove ads

地域演變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區,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含西梁東梁)、(取代,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在齊後主高緯時期,因為南陳太建北伐,丟失了從南梁奪取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

勢力與制度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和與其鼎立的北周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此外,魏收於此時編寫了《魏書》。

兵制

東魏和北齊初創之際,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7]。在齊文宣帝時改革,軍人出現漢人勇夫[8],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9]

後在河清三年(564年),出現一種新的兵制[10],將當兵與種田結合起來,成為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模板。

人口

周滅北齊時,北齊有在籍戶籍 3,032,528 戶,20,006,880 口。[11]

藝術

佛教印度中亞西亞文化在本時期持續對藝術產生重大影響。部分中國史上最精緻的佛像座落於北齊的佛寺洞窟寺,這些佛像說明當時製作佛雕的工藝,以及北魏以來藝術風格的快速進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齊。北齊的陶器的特色包括雙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於此時期發展。此時期繪畫品質極高,由太原的婁叡墓壁畫可見一斑。[12]

建築

北齊首都鄴城繁華昌盛,布局有致,鄴城之盛就在北齊時期。

君主

君主列表

更多資訊 肖像, 廟號 ...
Remove ads

君主世系圖

齊神武帝
高歡
496-547
齊文襄帝
高澄
521-549
齊文宣帝
高洋
526/529-550-559
齊孝昭帝
高演
535-560-561
齊武成帝
高湛
537-561-565-568
任城王
高湝
538-577
安德王
高延宗
544-576-577
齊廢帝
高殷
545-559-560-561
范陽王
高紹義
?-578-580-?
齊後主
高緯
556-565-577
楚恭哀帝
高儼
557-571
齊幼主
高恆
570-577-578

藩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