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語言

印度共和國使用的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语言
Remove ads

印度語言非常複雜,根據2001年的統計,全印度共有1396種可識別的「母語」(Mother Tongue)。該1396種母語經過語言學的分析,又可以組合成另外的「語言」(Languages)。全印度共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有121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萬人,[1]這些語言主要分屬於兩大語系印歐語系印度-雅利安語支達羅毗荼語系,此外還有部分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南亞語系蒙達語族,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語言[2]

Thumb
印度各地主要語言一覽

印度現時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3],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4],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5]

印度憲法附表八列出了22種語言法定受保護語言,同時亦有另外六種官方認定的古典語言。

語系

Thumb
印度各語系分佈
  達羅毗荼語系
  印度-雅利安語支
  藏緬語族
  南亞語系

印歐語系

印歐語系是印度最大的語系,當中由以印度-雅利安語族爲最大。印度境內共有該語系三個語支:[1]

達羅毗荼語系

達羅毗荼語系是印度第二大語言組,擁有2.37億使用人口,佔印度人口19.64%。[1]該語系主要分佈印度南部,以及中部和東部的部分。該語系的重要語言有卡納達語坦米爾語泰盧固語以及馬拉雅拉姆語,這四種語言同時亦是憲法附表八的表列語言。除了以上的主流語言,亦有一些部落使用達羅毗荼語言,例如岡德人庫魯克人[6]。只有兩種達羅毗荼語言完全分佈在印度之外:布拉灰語(巴基斯坦)和庫魯克語(尼泊爾)[7]

南亞語系

南亞語系在印度只有1340萬人左右使用,佔人口1.11%。[1]南亞語系民族主要是通過移民活動遷入印度,有蒙達語族和卡西語支(屬卡西—克木語族英語Khasi–Khmuic languages)。尼科巴語亦被認爲與該語系十分接近。除了卡西語桑塔利語,(後者爲唯一被列入憲法附表八的南亞語系語言)其他印度的南亞語系語言系皆處於瀕危狀態[8]

漢藏語系

漢藏語系主要分佈在喜瑪拉雅地區,包括拉達克阿魯納恰爾邦(中印爭議領土,中方稱藏南地區)、喜馬偕爾邦錫金邦西孟加拉阿薩姆邦的山地自治部落[9][10][11] 以及印度的七姐妹邦。使用人口爲1220萬人,佔總人口1.01%。[1]該語系只有曼尼普爾語博多語是印度憲法附表八的表列語言。

亞非語系

印度主要的亞非語系語言是屬閃米特語族阿拉伯語,在印度全國有接近5.5萬使用人口

壯侗語系

阿洪姆語曾是阿洪姆王國(今屬印度阿薩姆邦)的主要語言,但後來卻被阿薩姆語取代。至今認爲少部分壯侗民族零星分佈在阿薩姆邦及阿魯納恰爾邦。該支民族與泰國的泰族、寮國的老族、緬甸的撣語、中國的壯族傣族爲同一民族。

安達曼語系

該語系語言主要分佈在安達曼群島,但多數已經滅絕或者瀕危。

歷史

達羅毗荼語系諸語是南亞次大陸的本土語言[12],通行於印度南部原始達羅毗荼語最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在印度出現,直至公元前3000年開始分化成各種語言[13]

印度北部則流行印度-雅利安語言。印度-雅利安諸語來自原始印歐語的分支——原始印度-伊朗語

印度歷史上有兩種重要的通用語:波斯語[14]和英語[15]。前者爲莫臥兒帝國的宮廷用語,影響印度的藝術、文學及歷史長達五個世紀,並且在詞彙上波斯化了大量印度半島語言。後者則是1837年英國殖民印度開始取代了波斯語,並延續使用至今。19世紀時期印度興起印地語運動,開始使用梵語詞取代原先語言中大量存在的波斯語藉詞。

官方語言

Thumb
印度的印度雅利安語支分類表

聯邦層面

英屬印度時期,英語一直是印度的行政語言及高等教學用語。[16]

1946年獨立前夕,印度國內開始討論未來國家的官方語言。來自北方印地語地區的政客希望印度憲法使用印地語,同時發佈非官方的英文譯本。但來自非印地語地區的政客則表示反對,稱印地語無法勝任作爲法律語言。

最終兩派達成妥協:天城體印地語成爲聯邦的官方語言,但同時,「在憲法生效後的15年間,英語繼續作爲聯邦的官方語言」。[17][18]根據印度憲法第343 (1) 明文規定:「聯邦的官方語言爲天城體印地語[19]。除非議會另作決定,否則英語在本憲法生效15年後,亦即1965年1月26日,將不再作爲官方語言。」[17][20]

隨著該日逐漸臨近,印度的非印地語地區,例如喀拉拉邦古吉拉特邦坦米爾納德邦旁遮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西孟加拉邦卡納塔克邦本地治理安德拉邦開始擔心之後印地語會獨大。爲解決語言衝突,時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通過了《1963官方語言法案英語Official Languages Act, 1963[21][22],規定英語仍可在1965年後繼續作爲國家的官方語言。[18]但該法案中的英文表述「may still be used with Hindi for official purposes」 卻引起爭議。尼赫魯認爲,英文表述中的「may」應理解爲「可以」,但反對派卻持不同意見。[18]

隨後1964年新總理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上任,並且準備好待1965年到來後獨尊印地語。夏斯特里的語言態度激發了坦米爾納德邦的暴動,來自印度南方的政客及部長辭職抗議,最終夏斯特里在語言問題上向南方妥協。[18][23]

最後結果是,1967年通過了針對《1963官方語言法案》的修正案,規定,除非各非印地語邦通過另外的法令,並且該法令爲印度議會所通過,否則英語將一直作爲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24]

印度憲法並無賦予任何一種語言國語地位。[25][26]

Remove ads

印地語

Thumb
印地語中心帶,包含拉賈斯坦語博杰普爾語等語

天城體印地語是印度最重要的本土語言,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全國有超過 5.2 億人以印地語爲母語。該數據不僅僅是包含了印度斯坦語,更包含了其他在印地語中心帶內,被視爲是印度斯坦語(即印地語)方言的其他語言。印地語的母語人口主要分佈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比哈爾邦恰蒂斯加爾邦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喜馬偕爾邦賈坎德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北阿坎德邦[27]

印地語在印度內是重要的流行文化語言,並且是廣泛作爲學校的第一教學語言,及多數邦的第二語言。

英語

由於殖民原因,英語在印度獨立之後依然作爲該國政府、商業及教育領域的強勢語言。印度憲法亦規定英語及印地語是國家議會的工作語言。雖然印度政府一直在扶持印地語,並且印地語亦是印度一大部分地方的通用語,但是印度南部與北部的民族與文化、歷史相當不同,一直反抗印地語的推廣,英語因此成爲印度全國實際上的通用語,[18][28] 甚至是「國語」[29]

官方語言的熟練使用程度

更多資訊 邦或聯邦屬地, 印地語 ...

使用情況

行政

印度中央政府在行政事務上只使用英語和印地語。但印度憲法規定,公民有權使用任何一種印度境內的語言(不論其官方語言地位)上書冤情。對於各邦及聯邦屬地的官方語言,則由地方政府定奪,但若邦內的其他重要族群亦想自己族群的語言在邦內官方化,則有權上書印度總理,後者在考量後有權要求地方政府補充官方語言。

另外,不論官方地位如何,各邦政府皆有義務爲所有少數族群提供母語基礎教育。

議會

印度議會的發言語言需要爲英語或印地語,但對於兩種官方語言都無法使用的議員,若經議會長同意,亦有權使用其母語在議會中發言。

印度憲法規定,除非議會另作決定,否則議會通過的所有法律必須使用英語。目前印度議會亦尚未另作決定,只是規定所有法律需同時翻譯爲印地語,但依然以英文版本爲準。

法院

印度最高法院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及各地方最高法院必須使用英語。[31] 但四個屬邦[32]——比哈爾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有權在其最高法院中使用印地語。坦米爾納德邦亦曾要求被賦予在其轄區法院使用坦米爾語的權力,但被印度最高法院拒絕[33]。2006年,印度政府稱不會再反對坦米爾納德邦的請求[34],2010年開始,坦米爾納德邦允許使用坦米爾語作爲法庭抗辯語言[35]

聯邦及各邦屬的通信

聯邦政府與各邦屬之間的通信用語分爲三種情況:

  1. A區域的邦屬政府及公民,即本身地方官方語言就爲印地語(或之一),與聯邦政府使用印地語通信[36]
  2. B區域的邦屬政府,即本身地方官方語言並非印地語,但卻依然使用印地語與聯邦政府通信,該類邦屬有馬哈拉施特拉邦旁遮普邦[37];而聯邦政府與B區域邦屬公民的通信語言則爲英語及印地語;
  3. C區域的邦屬政府與公民,即本身地方官方語言並非印地語,與聯邦政府的通信語言爲英語[38]

推廣

印度政府在坦米爾納德邦首府欽奈設立了南印度印地語普及協會英語Dakshina Bharat Hindustani Prachar Sabha),負責印南各邦的印地語推廣事宜。2016年,印度政府宣佈將採取措施在印度南部及東北部推廣印地語。[39]

印度憲法附表八的表列語言

Thumb
印度各地語言,圓圈的大小對應該語言的使用人口[40]

印度憲法附表八最初列明了14種印度政府有責任發展的語言。1967年,印度議會通過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信德語被列入附表八。1992年的憲法第七十二修正案納入孔卡尼語曼尼普爾語尼泊爾語,表列語言的數量增至18種。2007年12月1日之後,憲法附表八已列有22種語言。[17] 該附表上的語言皆受印度聯邦政府承認及扶助,並且可作爲行政通信用語及教育用語。公務員考試中,所有參考人員皆有權使用該附表上之一的語言作答。除了信德語,附表八上的語言都在不同的地方政府享有官方語言地位。不過,各邦所設立的地方官方語言,並不一定必須爲該附表上的語言,例如分別作爲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官方語言的博羅克語英語Kokborok language米佐語就並非表列語言。

以下列表爲該22門語言及其對應的邦屬,當中「邦屬」一列所展示的,是該語使用人口超過/接近10%,或以該語爲官方語言的邦屬(粗體表示),括號中的百分比爲該邦屬使用該語言的人口比例。

注意:該數據全部來自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但

更多資訊 語言, 語系 ...

非附錄語言的地方官方語言

在兩種聯邦官方語言及22種憲法附表八的表列語言之外,部分語言在一些邦屬亦擁有地方官方語言地位:

更多資訊 語言, 語系 ...

各邦屬官方語言列表

印度各邦屬皆有權指定自己轄地的官方語言,一般爲當地多數人的母語,或在當地有重要政治作用的語言。印度各邦屬甚至有權指定自己邦的語言爲唯一官方語言,例如,卡納塔克邦和和古吉拉特邦就分別指定卡納塔克語古吉拉特語爲自己邦的唯一官方語言。泰倫加納邦考慮到己邦大量的穆斯林人口,就將泰盧固語烏爾都語同時列爲官方語言。但亦有一些邦屬的官方語言並非當地大部分人的母語,例如查謨-克什米爾就以烏爾都語爲官方語言之一,儘管該語在當地的使用人口不超過1%,梅加拉亞邦亦類似地,將英語列爲官方語言。以下列表爲印度各邦屬的官方語言。

更多資訊 No., 邦 ...

官方認定的古典語言

2004年,印度政府宣布符合一定條件的語言,可以確定為「古典語言」[43],2004年確定坦米爾語為古典語言[44],2005年確定梵語為古典語言[45],2008年確定泰盧固語埃納德語為古典語言[46],2013年確定馬拉雅拉姆語為古典語言[47],2014年確定奧里亞語為古典語言[48] [49]

2005年,梵文憲法第351條確定為官方語言印地語的原始語言,[50]後來經由文化部的語言專家委員會推薦也被定為古典語言。[45]

2006年,文化和旅遊部長,在媒體上說明確定古典語言的標準為: [51]

被定義爲古典語言的印度語言可享有國家以下扶助:

  1. 每年頒發兩個主要國際性獎項予該領域傑出的學者;
  2. 成立經典語言研究中心;
  3. 大學撥款委員會需爲該領域傑出學者設立專家座席[52]

重要地區語言

在印度被英國統治時期,行政單位只能使用英語,1947年印度獨立後選擇一個本土官方語言非常困難,雖然印地語被定為中央政府官方語言,但印度實際以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不超過40%,使用其他語言的人,尤其是南方各邦,學習印地語非常困難,所以各邦都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但由於高等教育需要使用統一的語言,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現在各邦正在實行一種漸進的語言教學法。

從2007年開始,印度最著名的15所大學統一入學考試,已經改變了方式,試卷雖然仍然只使用兩種語言(印地語和英語)出題,但學生答題允許使用下列語言之一:英語、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地語奧里亞語旁遮普語信德語坦米爾語泰盧固語烏爾都語[53][54]

孟加拉語

Thumb
孟加拉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孟加拉語(বাংলা)是孟加拉地區的母語,包括獨立國家孟加拉國、印度西孟加拉邦特里普拉邦阿薩姆邦巴拉克山谷英語Barak Valley地區[55][56]。孟加拉語還是全球第六位最多人使用的語言,[57][58]擁有使用人口2億6520萬人。1947年印巴分治以後,大批的孟加拉難民遷入印度的特里普拉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賈坎德邦。在古吉拉特邦馬哈拉施特拉邦還有大量從事珠寶行業的孟加拉人定居。孟加拉語由摩揭陀語發展以來,並且從巴利語、摩揭陀語、梵語、阿拉伯語、波斯語等語言借入大量藉詞,其中前兩者爲最主要詞源。

孟加拉語創造了輝煌且豐富的文化,擁有印度-雅利安語支最古老的文學之一, Chargapada(佛教讚美詩)。爲了紀念1952年的孟加拉語言運動,聯合國於1999年將2月21日設爲國際母語日[59]

馬拉地語

Thumb
馬拉地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馬拉地語(मराठी )是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的官方語言。在果阿邦,雖然孔卡尼語爲唯一官方語言,但法律同時亦規定馬拉地語可以用於任何官方用途。該語是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法定保護語言之一。該語擁有全印度第三,全球第10的母語使用人口。該語同樣擁有輝煌且古老的文學——爲紀念馬拉地重要詩人 Kusumagraj,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邦將其生辰2月27日設爲馬拉地語日。馬拉地語屬於印度-雅利安語支,擁有該語支最古老的文學之一,由馬哈拉施特拉俗語英語Maharashtri Prakrit發展而來,其最早的石刻記錄可以追溯至公元八世紀,而早期文學則可追溯至公元1100年。

泰盧固語

Thumb
泰盧固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泰盧固語(తెలుగు)是全印度乃至全球最大的達羅毗荼語系語言,該語在安得拉邦泰倫加納邦亞南擁有官方語言地位,同時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卡納塔克邦恰蒂斯加爾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坦米爾納德邦古吉拉特邦奧里薩邦有不少人使用。該語同時亦是印度六種古典語言、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擁有8100萬使用人口,居印度第四。

坦米爾語

Thumb
坦米爾語在世界的使用範圍

坦米爾語(தமிழ்)屬於達羅毗荼語系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坦米爾納德邦本地治理斯里蘭卡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 ),同時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安德拉邦亦有不少人使用,是印度六種古典語言、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亦是新加坡斯里蘭卡東協的官方語言之一,是馬來西亞模里西斯南非的法定少數族裔語言,擁有近7000萬使用人口,爲全印度第五,全球第20大。

坦米爾語是一門十分古老,且流傳至今依然有人使用的古典語言[60][61],被譽爲是「印度唯一擁有著可考證連貫歷史的古典語言」[62],其文學歷史延續超過2000年。印度考古研究所所發現的大概55000件出土銘文中,有55%來自坦米爾語[63]。坦米爾語文獻甚至遠傳至斯里蘭卡泰國埃及[64][65]

聯合國世界記憶計畫於1997年及2005年認定的兩份「印度最古老文獻」[66][67],都是用坦米爾語寫成[68]

烏爾都語

印巴分治之後,烏爾都語(اُردُو)成爲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該語實質上是波斯化的印度斯坦語。烏爾都語是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法定保護語言之一,在印度擁有5000萬使用人口,並且在一些擁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邦屬享有官方語言地位,例如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德里比哈爾邦北方邦賈坎德邦西孟加拉邦泰倫加納邦。烏爾都語在全球共擁有1億1060萬使用人口。

古吉拉特語

Thumb
古吉拉特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古吉拉特語(ગુજરાતી)是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擁有6070萬使用人口,在古加拉特邦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是官方語言,在孟買及巴基斯坦(主要在喀拉蚩)亦有不少人使用。

該語屬於印度-雅利安語支,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古吉拉特語是傳播非常廣泛的印度語言,是美國和加拿大是使用人數增長最快的印度語言之一[69][70];在英國,古吉拉特語是第二大印度語言[71];在非洲、香港、東南亞、中東、澳洲都有使用者分佈。

卡納達語

Thumb
卡納達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卡納達語(ಕನ್ನಡ)是印度憲法附表八認定的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擁有4370萬使用人口,在卡納塔克邦是官方語言。該語擁有全印度第二古老的書寫傳統[72][73],最早的書面記錄可以追溯至公元500年[74]。據不同學者的研究,卡納達語銘文高度發達,其數量多達25000至30000件[75],使卡納塔克邦成爲「全球有形銘文遺產最密集的地方之一」[76]

卡納達語擁有超過1000年的文學歷史,是印度官方認定的古典語言之一。卡納達語文學曾8次榮獲印度最佳成就獎——吉南皮斯獎英語Jnanpith Award,是達羅毗荼語系各語中最多,及全印度第二多[77][78][79]

馬拉雅拉姆語

Thumb
馬拉雅拉姆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馬拉雅拉姆語(മലയാളം)屬達羅毗荼語系,是喀拉拉邦拉克沙群島本地治里的官方語言,同時在鄰邦卡納塔克邦坦米爾納德邦波斯灣阿拉伯國家中亦有分佈,總共擁有3400萬使用人口。

馬拉雅拉姆語是印度22種法定保護語言、六種古典語言之一。該語與坦米爾語關係密切,並認爲於公元七世紀左右從中古坦米爾語中分離。

奧里亞語

Thumb
亞里奧語在印度的使用範圍

奧里亞語屬印度-雅利安語支,是奧里薩邦的官方語言,同時在西孟加拉邦及賈坎德邦亦是法定少數族裔語言,共有使用人口3900萬。

該語是印度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同時亦是印度-雅里安語支中唯一獲古典語言殊榮的語言。最早的奧里亞語書面材料可追溯至公元10世紀。

旁遮普語

Thumb
旁遮普語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使用範圍

旁遮普語(印度:ਪੰਜਾਬੀ,巴基斯坦:پن٘جابی)屬印度-雅利安語支,是印度22種法定保護語言之一,同時亦是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德里西孟加拉邦的官方語言(之一),擁有近8300萬使用人口。該語同時亦是巴基斯坦最多人使用的語言(44%的人口)[80],及南亞次大陸母語人數第三多的語言。在英國,旁遮普語是英語及波蘭語之後的第三大語言[81],同時亦是加拿大第五大語言(在英語、法語、漢語官話、粵語之後)。

邁蒂利語

邁蒂利語(मैथिली )屬印度-雅利安語支,是賈坎德邦的官方語言,亦是印度22法定保護語言之一,擁有近3400萬使用人口。該語同時廣泛流通於德賴平原東部,是尼泊爾第二大語言[82][83]

阿薩姆語

阿薩姆語(অসমীয়া)屬印度-雅利安語支,是阿薩姆邦的官方語言,亦是印度22法定保護語言之一,擁有1500萬使用人口。

語言問題

語言問題在印度造成多次爭取語言權利的衝突,最早起源於坦米爾納德邦,反對將印地語做為唯一官方語言,這次運動導致達羅毗荼進步聯盟占領了幾乎整個邦議會席位,[84] 也有其他幾個邦開始效法,挑戰中央政府權威,現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政府已經宣布在義務教育階段使用本邦官方語言。[85] 印度政府正在試圖採取各種措施以緩和語言衝突問題。[86]

書寫文字

多數印度語言使用婆羅米系文字[87],烏爾都語等則使用源自阿拉伯字母的烏爾都字母,而其他語言,例如桑塔利語則擁有獨立的文字系統。

很多印度語言擁有自己的文字系統。印地語、馬拉地語、邁蒂利語及昂加語使用天城體[88],其他文字系統包括孟加拉文古吉拉特文奧里亞文泰盧固文卡納達文馬拉雅拉姆文坦米爾文古木基文等。除了烏爾都語外,喀什米爾語和信德語有時亦會使用烏爾都字母。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