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桃園車站 (桃園市)

位於桃園市桃園區的鐵道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園車站 (桃園市)map
Remove ads

桃園車站是一個位在臺灣桃園市桃園區、屬於臺灣鐵路公司縱貫線鐵路車站。該車站距離縱貫線位在基隆車站的起點約57.503公里。該車站在臺灣鐵路公司車站等級中被編列為一等站2008~2023年旅客進出人次在臺灣鐵路車站中都僅次於台北車站,是北北桃都會區最主要的轉運中心之一。

快速預覽 桃園車站Taoyuan Station(臺灣鐵路)Taoyuan Main Station(桃園捷運), 位置 ...
Thumb
臨時站位於原前站的出口(中正路、大同路方向)
Thumb
臨時車站前站一出入口(萬壽路方向)

桃園都會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的工程正在進行,車站站房為臨時建物,其總樓地板面積約1萬1917平方公尺,建造經費約新臺幣4.6億元[2]。在當前計畫中,桃園捷運綠線棕線將與地下化工程完成後的本站共構。車站附近設有公車站牌可轉乘市區公車。

Remove ads

歷史

概略

最初設在今車站所在地區的鐵路車站是「桃仔園火車碼頭」(原址位在今桃園區民生路與萬壽路交叉口附近)[3],屬於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鐵路

考慮原有路線設計問題,日本當局在臺鐵道主管單位將臺北至當地間路線進行大幅變更,並在1905年於今日位置,重建融合日本傳統與西洋建築設計元素的木造車站建築,並將站名由日本時代初期啟用的「桃仔園停車場」改為「桃園驛」(日語:桃園驛とうえんえきたうゑんえき Tōen eki ? [註 1])。該站在日本時代是地區行政工作與地方農特產品輸出的重要轉運點。

1962年,自1905年啟用的木造站房遭拆除,同時新建鋼筋混凝土建築取代[4]

2010年,台鐵桃園鐵路高架化(後改為地下化)動工,車站也隨之立體化,興建2座島式月台及4個股道[5],桃園捷運綠線棕線也被規劃與本站共構。為因應車站立體化工程進行,2015年7月26日啟用跨站式站房臨時站體[6],並新建臨時車站主體建築於原後站方位(位在大林路、延平路一帶),原前站處則設二個出入口。

本站原另有「新生麵粉公司支線」專辦鐵路貨運,但因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目前已廢止並拆除。同時,站內原有6股貨場軌道,但為興建臨時站故停用拆除(現臨時站所在地為過去臺鐵桃園貨場用地)。2012年12月28日之前,車站也是桃園縣政府在2005年10月27日開始試辦之免費客運路線桃林鐵路的起點站[7],但為了避免搭乘台鐵與桃林鐵路的乘客混雜,該路線月台設於本站北方,自本站步行抵達,約需耗時1分鐘。

Remove ads

主要事件列表

Thumb
1904年《台灣堡圖》有關桃園車站部分
Thumb
1905年啟用之第二代車站建築(於1962年拆除)
Thumb
桃園軌道願景館所展出之第二代車站建築的比例模型
  • 1893年11月30日:清代臺北至新竹間鐵路通車,同時啟用「桃仔園火車碼頭[8];稍後日本當局將其改稱「桃仔園停車場」。
  • 1905年7月1日:臺北至當地鐵路路線重建,站房同時重建,站名更改為「桃園」;[9]車站建築前後立面中央處使用唐破風造型設計,屋頂設計採用日本傳統建築風格,同時由十對雙併木柱連成九座拱門,是為其西洋風格特徵,為明治三十年代全日本木造驛舍建築之典型,1918年落成的艋舺車站也屬同類建築風格,相較同時期同類型的日本本土車站較早建成。[10]
  • 1920年:改隸新竹州桃園郡,成為從台北進入新竹的首要轉運點。
  • 1962年:拆除原木造站房,重建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後使用至2015年7月。[4]
  • 1963年2月8日:新建站房落成啟用。
  • 1968年1月1日;林口線通車[11]
  • 1981年5月1日:在臺鐵車站分級中,被改為一等甲站;至今仍為一等站。
  • 2005年10月27日:林口線開始試辦免費客運服務[12]
  • 2008年8月1日:本站開放使用悠遊卡電子票證乘車至基隆站與中壢站之間路線上19個車站,同時開始受理其電子票證加值業務。[13]
  • 2010年3月26日:本站開放使用臺灣通電子票證乘車至瑞芳站與新竹站之間路線上29個車站,同時開始受理其電子票證加值業務。[14]
  • 2011年1月1日:因應台鐵多卡通驗票閘門啟用,於本站持悠遊卡或臺灣通電子票證皆可使用該種驗票閘門,並將悠遊卡電子票證之使用範圍擴展至與臺灣通相同。
  • 2012年12月28日:因應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高架化建設計畫,林口線免費客運業務正式停止[15]
  • 2012年12月31日:林口線在跨年夜駛出最後一班運煤列車,該線隨即正式停駛。
  • 2015年7月25日夜間至26日清晨:配合本站臨時站區切換軌道工程,鶯歌站與內壢站間部分列車停駛[16][17]
  • 2015年7月26日:臨時跨站式站房啟用[18];後將連接前後站(遠東百貨至後站)之延平人行地下道停用;原站房位置施作永久軌及永久車站站房工程。
  • 2020年3月19日:第三代車站第一、二月臺拆除[19]
  • 2020年4月27日:第三代車站建築拆除工程正式開始[19]
Thumb
照片所示為第三代車站建築及其周邊;因應鐵路立體化工程,於2015年7月26日起停用,後於2020年4月27日拆除

未來建設

因應臺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建設計畫,「CJ12標桃園車站路段鐵路地下化工程」於2024年7月10日舉行動土祈福典禮[20],並設桃園永久車站為地上三層地下二層,設置2座島式月台、3處出入口,並提供電梯及電扶梯等月台服務設施[20]

車站構造

2015年7月25日前

1 1 西部幹線(上行) 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順行) 宜蘭花蓮台東高雄(經南迴線)方向
2 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通過線
3 2A 西部幹線(逆行) 新竹台中高雄台東(經南迴線)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4 2B 西部幹線(逆行待避) 新竹臺中臺南高雄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 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5-11 無月臺 桃園車站貨場軌道
(2012年7月停用拆除;臨時站區於2014年興建於其原址)

臨時站月臺路線配置(2015年7月26日起)

1 1A 西部幹線(逆行待避) 內壢埔心楊梅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待避) 鶯歌山佳樹林 方向
2 1B 西部幹線(逆行) 中壢新竹苗栗 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3 2 西部幹線(順行) 板橋臺北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順行) 宜蘭花蓮台東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通過) 不靠站通過

利用狀況

根據2024年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55,762[1],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2名。

更多資訊 -2000年, 年 ...
更多資訊 2001年-, 年 ...
Remove ads

相片集

參見

腳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