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各界對以伊戰爭的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6月以伊戰爭爆發後,各國政府和非政府實體對襲擊及持續的反擊反應不一。伊朗政府、公眾及海外僑民均作出了表態。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向伊朗公民發表了一份聲明。

世界各國也紛紛就其在此次衝突中的立場發表聲明,主要呼籲以色列和伊朗雙方緩和緊張局勢,並更廣泛地緩和中東地區的緊張關係。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針對這場戰爭的示威活動。

伊朗

政府

伊朗武裝部隊發言人阿布法茲勒·謝卡爾奇誓言要對以色列和美國進行報復。[1] 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在襲擊後發表聲明,稱襲擊為「罪行」,並警告「猶太復國主義政權為自己準備了痛苦而悲慘的命運」。[2] 伊朗外交部表示,根據《聯合國憲章》,伊朗擁有回應以色列襲擊的「合法權利」,並指出美國也需為「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冒險行徑的危險影響和後果」負責。[3] 伊斯蘭革命衛隊表示,即使在其總司令海珊·薩拉米去世後,也已準備好作出回應。[4] 艾哈邁德·瓦希迪被任命為伊斯蘭革命衛隊臨時總司令[5][需要非第一手來源],直至阿里·哈梅內伊任命穆罕默德·帕克普爾少將接任。[6] 議員阿拉丁·布魯傑迪表示,「伊朗將不參加[6月15日]與美國的第六輪核談判,直至另行通知。」[7][8] 前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呼籲譴責此「罪惡行徑」,並表示聯合國應在「通過嚴肅和全面」譴責以色列以「防止進一步悲劇」的努力中走在「最前沿」。[9] 伊朗警告美國、英國和法國,任何對以色列的援助都將導致其地區基地和船隻成為目標,[10] 並且一枚伊朗導彈已對美國駐特拉維夫領事館造成了損害。[11] 6月13日,伊斯蘭議會理事會委員會負責人宣布,「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和美國應該知道,他們將收到迅速、果斷和毀滅性的回應。」次日,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穆罕默德-禮薩·巴霍納爾呼籲打擊該地區的美國陣地,指責華盛頓欺騙並敦促其重新考慮對以色列的支持。[12] 伊朗通信部宣布實行全國性的網際網路限制[13] 2025年6月19日,高級官員穆赫辛·雷扎伊表示,以色列的襲擊旨在通過殺害高級軍事領導人在該國製造混亂,但該計劃已被挫敗,並稱以色列的目標是將伊朗變成敘利亞,使其陷入長達10年的不安全狀態。[14]

Remove ads

伊朗社會

在以色列的襲擊導致伊朗高級指揮官喪生後,許多伊朗人感到憤怒與焦慮交織。「我們會追捕他們,懲罰他們:以眼還眼,」一位德黑蘭計程車司機說。在首都,人們聚集在大屏幕前,為伊朗導彈反擊的畫面歡呼,而其他人則表示希望衝突不會升級為全面戰爭。[15][16] 德黑蘭的抗議者集會高呼反以色列口號,要求採取強硬回應,並警告若不採取堅決行動,伊朗可能面臨加沙那樣的毀滅。[17]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國家限制和伊朗人不願意公開與國際媒體交談,使得「難以衡量伊朗的公眾情緒」。持續的經濟挑戰、政治限制和國際緊張局勢導致了對改革前景的普遍沮喪和幻滅。一些接受該報採訪的伊朗人對某些政府官員的死亡表示滿意,甚至有人利用額迪爾·胡木節表達這種情緒。另一些人則認為,對於國外觀察者來說,這則新聞似乎更令人擔憂,並指出伊朗人過去曾經歷過巨大的苦難。報道還提到了支持政府和反對以色列的示威活動。[18] NPR引述一名婦女對以色列的襲擊表示贊同,而其他人則稱此消息是多年困境中難得的解脫時刻。[19] 一些伊朗人高呼反對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口號,社交媒體用戶則建議攻擊象徵性目標,如官方媒體及其子穆傑塔巴·哈梅內伊,後者與過去的鎮壓有關。然而,一些觀察人士擔心,通過定點清除來動搖領導層可能會導致無政府狀態和更廣泛的地區不穩定。[20] 伊朗安全部隊已開始大規模鎮壓被指控分享「支持以色列」內容的人士。6月13日,荷姆茲甘省警察指揮部報告逮捕了14名公民,聲稱在以色列襲擊後,他們「試圖擾亂公眾輿論並在網絡空間散布謠言,後經技術和情報手段被識別」。至少有10名伊朗人因與以色列有關的間諜指控被拘留。[12] 然而,許多伊朗人對局勢升級表示擔憂,也有報道稱發生了反以色列的示威活動。庫姆和德黑蘭的抗議者呼籲進行報復。[21][9] 抗議者揮舞著伊朗國旗巴勒斯坦國旗,並高舉被殺的伊斯蘭革命衛隊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的肖像。[22] 在德黑蘭,示威者展示了被殺指揮官和科學家的照片,一些參與者表示,為確保長期安全,必須徹底擊敗以色列,而非僅僅進行報復。[18] 其他人則對當前局勢感到恐懼:「我們因壓力而死了一千次,尤其像我這樣有孩子的人。」[18] 伊斯蘭議會中的猶太人代表霍馬永·薩米表示,以色列正在犯下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並強調伊朗猶太人是伊朗人民的一部分。[23][24] 伊斯法罕的一位猶太社區代表公開譴責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襲擊,稱之為「野蠻」行徑,導致了「包括無辜兒童在內的親愛同胞」的死亡。[25]

伊朗僑民

  • 流亡伊朗王國儲君禮薩·巴列維發表公告,呼籲伊朗軍隊與安全機構與政權決裂。他表示:「阿里·哈梅內伊這個反伊朗的獨裁者,再次將我們的祖國捲入戰爭……我想對軍隊、執法與情報機構說清楚:這個政權及其腐敗無能的領導層,根本不在乎你們的生命與國家命運。請與他們劃清界線,站在人民這一邊[26][27]。」
  • 人權活動家瑪絲希·阿林尼賈德指出:「消滅一名恐怖份子不是悲劇,而是為無數受害者伸張正義的重要一步[28]。」
  • 伊朗裔瑞典政治人物阿里雷扎·阿洪迪批評政權多年以來壓迫人民,說:「近半個世紀以來,伊朗人民忍受戰爭、制裁與極權統治之苦。如今,政權面臨報應,卻妄圖躲在被其出賣與壓迫的人民身後[29]。」
  • 法律與哲學教授阿夫辛·埃利安說:「那些昨夜下地獄的革命衛隊指揮官,是伊朗人民的劊子手,當中還包括在『女人、生命、自由』運動中被殺的女性。對這些人無須憐憫。伊朗人民,是時候站起來,推翻這個反伊朗的政權,莫讓機會再次流失[27]。」
  • 律師尤利西斯·埃利安則表示:「波斯雄獅將再度崛起。伊朗人民渴望自由,而神權政權與革命衛隊的日子已屈指可數[27]。」
  • 伊朗裔加拿大籍議員高蒂·加馬里稱:「這是否是伊斯蘭共和國的『黑天鵝時刻』?政權前所未見地試圖號召民眾支持……然而,伊朗人早已拒絕他們的國旗,拒絕這個政權,他們渴望的是過去的獅子與太陽旗[30][27]。」
Remove ads

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電視訪問中表示:「我們正處於國家歷史的關鍵時刻」,他指控伊朗是「全球恐怖主義與野蠻行徑的輸出國」,並稱:「我們正保衛整個自由世界[31]。」他補充道,伊朗已累積足夠製造九枚核武的濃縮鈾[31],並感謝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32][33][34]。內塔尼亞胡強調,這次攻擊是「即時且必要的軍事行動」,並誓言「行動將持續,直到完全解除對以色列的毀滅威脅為止」[35][31]國防軍總參謀長埃亞勒·扎米爾則表示,軍方已動員數萬名士兵,並在所有邊境加強部署。他警告:「任何挑戰我們的人都將付出慘痛代價」,並稱目前「已無退路」可言[36]

反對黨擁有未來領袖、前總理亞伊爾·拉皮德也表示對軍事行動「完全支持」[37]

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伊朗必須「立即就核計劃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更具毀滅性與致命性的軍事行動」。他表示,目前已有「重大死傷與破壞」,未來若伊朗不妥協,將會遭受「更殘酷的打擊」。川普批評伊朗拒絕過去的談判機會,並稱已向伊朗表示「就照做吧」,但對方「就是做不到」。他強調,美方將繼續軍援以色列,「以色列已有許多武器,未來還會更多——而且他們非常懂得如何使用」[38]國務卿馬可·魯比奧表示,這次行動完全由以色列單方面決定,美國並未參與。以色列已向美國通報,稱此為自衛之舉。魯比奧同時警告伊朗「切勿攻擊美方相關利益或人員」,並指美方正採取一切必要行動,與地區盟友保持溝通[39][40]共和黨參議員吉姆·里施也警告伊朗,「若選擇攻擊美國,將是不智之舉」[41]民主黨參議員傑克·里德則對以色列的行動提出批評,指其「魯莽升級行動可能引發地區暴力」[42]

其他國家

  •  阿富汗塔利班譴責這次襲擊,並對以色列在加薩走廊持續的軍事行動表示擔憂[43]
  •  阿爾及利亞:外交部譴責對伊朗的襲擊,並敦促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承擔起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的責任,終止以色列危害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政策[44]
  •  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支持以色列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稱「以色列接受其他國家的存在,但伊朗不接受以色列的存在」[45]。米萊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反擊,對以色列此前的軍事行動表示支持,並稱「(我們)正在與邪惡作鬥爭」[46]。2025年6月20日,米萊進一步評論這場戰爭,稱「伊朗是阿根廷的敵人」,並指責該國製造了AMIA襲擊案1992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以色列大使館爆炸案。米萊還重申了對「他親愛的朋友內塔尼亞胡」的支持,並表示以色列「做了別人不做的髒活」,並補充說以色列正在「拯救西方文化[47]
  •  亞美尼亞外交部發聲譴責以色列的「單方面攻擊行動」,批評此舉「破壞和平努力,並危及整個地區的穩定與全球和平」[48]
  •  澳洲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表示,儘管他意識到「伊朗成為核國家將對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但他警告不要讓局勢進一步升級,並呼籲美國主導的對話,以阻止該地區進一步的不穩定[49]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對以伊局勢升溫感到「憂慮」,並表示:「這場危機可能進一步擾亂已高度不穩的地區秩序[50]。」
  •  奧地利總理克里斯蒂安·施托克爾敦促伊朗和以色列要極其謹慎。外交部長貝亞特·邁因爾-賴辛格英語Beate Meinl-Reisinger敦促各方保持高度謹慎,緩和局勢,並重返外交渠道[51]
  •  亞塞拜然外交部對伊朗遭受的襲擊深表關切,並敦促各方根據國際法律規範和原則友好解決問題[52]
  •  巴林:巴林譴責針對伊朗的襲擊,並警告稱此舉將對地區穩定與安全造成嚴重後果。巴林要求各方保持克制,緩和局勢,降低緊張局勢[53]
  •  孟加拉:外交部強烈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稱其違反國際法,威脅全球和平。該國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並強調「外交和相互尊重仍然是實現持久和平的唯一可行途徑」[54]
  •  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對襲擊事件表示嚴重擔憂。白俄羅斯聲稱,在戰爭中使用武力可能造成難以預測的全球性影響,危及地區穩定與安全,並引發人道主義危機[55]
  •  比利時:副首相兼外交部長馬克西姆·普雷沃英語Maxime Prévot對任何加劇該地區不穩定的行動表示擔憂,並表示以色列對伊朗的攻擊和伊朗的回應代表著一個危險的轉折點[56]
  •  玻利維亞總統路易斯·阿爾塞譴責這些襲擊,並警告稱這些事件可能造成難以預測的後果。他祝願伊朗早日恢復和平,並表達了「對兄弟伊朗人民和政府的深切聲援(...)」[57]
  •  波赫:外交部長埃爾梅丁·科納科維奇譴責此次襲擊[58]
  •  巴西外交部發表聲明對以色列的襲擊表示「堅決譴責」,稱其「明顯侵犯」了伊朗主權和國際法[59]
  •  汶萊:外交部強烈譴責針對伊朗的襲擊,稱其公然侵犯了伊朗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外交部重申伊朗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享有自衛權。[60]
  •  保加利亞:外交部表示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敦促各方保持高度克制,立即化解局勢[61]
  •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呼籲「最大限度的克制」,同時重申「以色列有權自衛並確保其安全」[62]
  •  查德:該國是簽署由埃及牽頭的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聲明的21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之一[63]
  •  智利:外交部表示,智利政府對近期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暴力衝突升級深感憂慮,此次衝突源於以色列對伊朗軍事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危及地區和國際和平與穩定[64]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譴責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權,[65]呼籲有關各方多做有利於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的事,避免緊張事態進一步升級[9][66]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譴責此次襲擊[67]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形容當前情勢「嚴峻且複雜」,並提醒僑民保持警覺、遠離敏感或人群密集地區[68]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亦發出相同安全警示[69]
  •  哥倫比亞:外交部表示,哥倫比亞政府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尊重外交渠道,並利用多邊機構協助防止衝突升級,推動該地區朝著和平、長期解決的方向發展[70]
  •  葛摩:該國是簽署由埃及牽頭的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聲明的21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之一[63]
  •  克羅埃西亞:外交部發表聲明,對中東地區不斷升級的安全局勢表示嚴重擔憂[71]
  •  古巴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國家主席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強烈譴責襲擊,要求停止暴力,並敦促遵守國際法[72]
  •  賽普勒斯總統尼科斯·赫里斯托祖利季斯表示賽普勒斯「沒有以任何方式參與其中,其作用一如既往地是穩定和人道主義的。」他希望該地區不會發生進一步的升級,因為它「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濟於事」[73]
  •  捷克外交部長揚·利帕夫斯基表示,鑑於伊朗發展核計劃並支持哈馬斯與真主黨,這次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是「合理回應」。他指出,對「防止伊朗製造核武」的軍事行動深表理解,並指責伊朗長期違背國際承諾,且持續發表意圖摧毀以色列的言論[74]
  •  吉布地:該國是簽署由埃及牽頭的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聲明的21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之一[63]
  •  埃及:外交部表示,埃及正密切關注當前局勢。埃及譴責對伊朗的襲擊,稱此舉將使局勢惡化,引發更廣泛的地區衝突,對該地區的穩定與安全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75]
  •  芬蘭外交部長埃利娜·瓦爾托寧對局勢表示嚴重關切,並表示必須停止軍事升級的循環[76]
  •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表示以色列應「立即停止」與伊核計劃無關的襲擊[77]內政部長布魯諾·勒塔約已指示地方當局在全國範圍內加強警惕,特別是在禮拜場所、節日集會以及與以色列和美國利益相關的場所[78]
  •  甘比亞:該國是簽署由埃及牽頭的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聲明的21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之一[63]
  •  喬治亞外交部對伊朗和以色列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對地區和國際安全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表示嚴重擔憂。聲明明確指出,外交努力對於緩和緊張局勢和維護穩定至關重要[79]
  •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起初呼籲以伊雙方冷靜,避免導致局勢失控,並表示德國願動用一切外交手段協助降溫。他透露,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事前已親自通報行動。默茨重申「防止伊朗取得核武」仍是首要目標,並強調以色列有權「保衛其國家與人民的安全」。德國亦將加強對國內猶太與以色列設施的安保工作[80][81]。後來改口稱支持以色列空襲伊朗。[82]
  •  迦納:外交部呼籲雙方保持最大耐心,重視溝通,並通過外交渠道緩和局勢[83]
  •  希臘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強調該地區迫切需要緩和緊張局勢。他強調,在接受伊朗絕不能獲得核能力的前提下,外交途徑是唯一現實的前進之路。他還警告不要在中東衝突中開闢新的戰線[84]
  •  瓜地馬拉:瓜地馬拉政府發表聲明,對襲擊表示嚴重關切。聲明強調,這種情況只會加劇衝突,並有可能超越地區範圍,演變成全球性衝突。[85]
  •  蓋亞那:聯合國常駐代表卡羅琳·羅德里格斯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並強烈敦促以色列和伊朗雙方避免衝突升級。[86]
  •  聖座教宗良十四世敦促兩國進行討論並採取「理性」行動。他還指出,他正「高度關注」事態發展[87]
  •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通知以色列外長吉德翁·薩爾匈牙利對恢復中東和平有著既得利益。他還表示,他祝願該地區人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擺脫日常恐怖和火箭彈襲擊[88]
  •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庫馬爾·賈伊斯瓦爾指出,印度正密切關注整體局勢,包括有關核設施遭襲的報導[68]
  •  印度尼西亞外交部強烈譴責以色列針對德黑蘭的大規模空襲,並警告該行動恐引發更大規模的區域衝突[89]。發言人羅利安莎·蘇米拉特呼籲各國應遵守國際法,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90]
  •  伊拉克:巴格達政府對美伊外交談判破裂表達遺憾,並譴責以色列的襲擊行為「公然違反國際法與《聯合國憲章》」,呼籲聯合國安理會立即介入處理[91]
  •  愛爾蘭副總理西蒙·哈里斯稱這些襲擊「極其危險」,極其可怕。他在電視講話中還敦促各方「懸崖勒馬」,並表示該地區局勢必須立即「降級」[92]
  •  義大利: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塔亞尼在會見伊朗外長阿巴斯·阿拉格齊時表示,他希望伊朗避免與以色列的軍事對抗升級,因為這將對整個地區造成極大的危害[93]
  •  日本:日本首相石破茂譴責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和軍事目標的襲擊,他向記者表示,以色列的行動「無法忍受」、「極為遺憾」[94]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日本政府將盡最大努力避免局勢惡化,並承諾採取各項措施,保障在伊朗及相關地區的日本公民安全[95]
  •  約旦:約旦譴責此次襲擊公然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侵犯聯合國成員國主權。外交部發言人蘇菲安·庫達警告稱,此次事件危及地區安全與穩定,加劇地區緊張局勢[96]
  •  哈薩克外交部發表聲明對襲擊事件表示嚴重關切,並敦促根據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通過外交和政治渠道迅速解決該問題[97]
  •  肯亞:外交部首席秘書科里爾·辛格埃呼籲伊朗和以色列保持克制,並根據《聯合國憲章》尋求和平解決導致當前局勢升級的當前問題[98]
  •  科索沃看守總理阿爾賓·庫爾蒂聲明稱「科索沃共和國關切地關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並呼籲有關各方保持克制,以避免該地區安全危機進一步升級……外交方案是解決安全問題、制止暴力、防止更廣泛的地區和全球後果的正確途徑。」[99]
  •  科威特:科威特譴責此次襲擊,稱其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公然侵犯伊朗主權並違反所有國際規則[100]
  •  吉爾吉斯:外交部對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緊張局勢升級深表關切。外交部敦促雙方保持高度謹慎,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該地區局勢惡化的行動,以和平方式解決當前局勢[101]
  •  拉脫維亞:外交部長巴伊巴·布拉熱在會晤中指出,拉脫維亞支持歐盟對伊朗的制裁,以減少伊朗對俄羅斯的支持、核計劃以及敵對的地區政策。此外,拉脫維亞敦促以色列停止任何可能造成意料之外的廣泛影響的進一步升級[102]
  •  黎巴嫩總統約瑟夫·奧恩表示,以色列的攻擊行動「不僅針對伊朗人民,更破壞了國際社會為維護中東及鄰近地區穩定所作的努力」,同時「削弱了原本在促進和平解決方案方面已有進展的調解行動」。他呼籲國際社會「迅速而果斷地阻止以色列推行其越趨明確且極具危險性的目標」[103]
  •  利比亞民族統一政府強烈譴責此次襲擊,稱其「公然侵犯」了伊朗主權。它強調全力支持旨在緩和緊張局勢的外交活動,並強調此類行動破壞了維護該地區穩定的持續努力。[104]
  •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敦促雙方表現出「克制」,立即採取措施「穩定局勢」,同時補充說,絕不允許伊朗發展核武器,伊朗與國際社會的合作還不夠[105]外交部發表了類似聲明[105]
  •  盧森堡:副首相兼外交部長格扎維埃·貝泰爾批評空襲時機不當,稱空襲發生在「美國和伊朗就伊朗核計劃進行談判之際」,並強調分歧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106]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譴責此次襲擊,稱其對全球和平與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公然違反國際法,尤其是《聯合國憲章》。馬來西亞進一步表示,必須盡一切努力阻止局勢惡化,因為惡化可能破壞該地區的穩定,並對整個世界產生深遠影響[107]
  •  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穆伊茲譴責此次襲擊並強調這種侵略行為違反了國際法[108]
  •  茅利塔尼亞:茅利塔尼亞強烈批評並譴責此次襲擊,認為其侵犯了伊朗主權,也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茅利塔尼亞還呼籲國際社會施加壓力,制止此類襲擊,並努力遏制事態升級,強調該地區面臨的危機只有通過政治和平途徑才能得到解決[109]
  •  墨西哥:外交部對此次襲擊表示強烈譴責,指出襲擊對平民和地區穩定構成重大威脅。外交部還強調墨西哥的和平使命,並強調其外交政策植根於憲法基礎。[110]
  •  摩爾多瓦外交部強調摩爾多瓦對襲擊表示關切。聲明進一步表示,摩爾多瓦同意國際社會關於緊急緩解緊張局勢的要求[111]
  •  納米比亞總統內通博·南迪-恩代特瓦指責以色列的襲擊違反了國際法。她還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並採取外交手段,同時重申納米比亞遵守國際法、和平共處和維護主權。[112]
  •  尼泊爾:尼泊爾對近期衝突升級表示嚴重關切。外交部建議伊朗和以色列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並通過外交渠道進行對話,以促進和平與地區穩定[113]
  •  荷蘭內閣對襲擊事件表示擔憂,首相迪克·斯霍夫稱其「令人震驚」,並鼓勵所有相關人員「保持冷靜,避免進一步的襲擊和報復」[114]
  •  紐西蘭總理克里斯多福·盧克森形容伊朗遭遇襲擊事件「令人極度關注」,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則呼籲以伊雙方克制,防止局勢惡化[39][115]
  •  尼加拉瓜聯合總統羅薩麗奧·穆里略譴責此次襲擊是不幸的事件。她強調,「這是一次懦弱的襲擊」,「它違反了所有法律和共存規範以及國際條約」[116]
  •  奈及利亞:奈及利亞譴責此次襲擊,稱其嚴重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並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奈及利亞外交部發言人基米埃比·埃比恩法表達了奈及利亞的深切擔憂,並要求各方為了地區和國際和平保持高度謹慎[117]
  •  北賽普勒斯總理於納爾·於斯泰爾英語Ünal Üstel表示,「針對我國和土耳其共和國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先生的言論,是明顯的誹謗和歪曲事實……一個用戰機轟炸醫院和學校、踐踏基本生命權的政權的代表,竟然以道德和法律的名義說話,這簡直是虛偽。」[118]
  •  北韓外務省發表題為《給中東帶來新戰爭的侵略勢力永遠不會逃避破壞世界和平的責任》的聲明,譴責此次襲擊是「國家支持的恐怖主義非法行為」。並警告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不要「煽動戰火」[119][120]
  •  挪威外相埃斯彭·巴特·艾德批評以色列這次襲擊,稱其違反國際法,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並危及全球安全[121]
  •  阿曼:阿曼政府譴責以色列應當為襲擊行為及其造成的後果負全責[122]
  •  巴基斯坦外交部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並援引《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強調伊朗有正當自衛權[123]總理夏巴茲·謝里夫亦公開譴責攻擊,表明支持伊朗行使自衛權,並敦促聯合國採取「緊急措施」防止局勢升級。副總理伊斯哈格·達爾亦發表聲明支持總理立場[124]
  •  巴布亞紐幾內亞:外交部長埃利亞斯·沃亨古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在這一不確定和衝突時期與以色列人民團結一致」,並呼籲巴布亞紐幾內亞人民「為以色列國祈禱」[125]
  •  巴拉圭:外交部發表聲明,呼籲地區和平,同時重申堅決支持以色列及其自衛權利[126]
  •  秘魯:秘魯政府對此次襲擊深表擔憂,認為其危及國際和平,違反國際法。秘魯政府敦促各方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以免對地區穩定和全球安全造成意想不到的影響。[127]
  •  菲律賓外交部對襲擊事件表示「嚴重關切」。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特雷西塔·達薩敦促有關國家緩和局勢,尋求和平。菲律賓駐伊朗、伊拉克和以色列大使館發布了新的警告,要求菲律賓公民保持警惕,避免前往公共場所[128]
  •  波蘭:內政部長托馬斯·西蒙尼亞克表示,波蘭正與以色列盟友合作監視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主要從波蘭的安全利益和居住在中東的波蘭公民的角度出發」[129]。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亞克-卡梅什表示沒有預見到波蘭駐黎巴嫩和土耳其部隊會採取任何行動[130]總理唐納德·圖斯克提及此次襲擊來證明擴大國內武器生產是合理的[131]
  •  葡萄牙: 總統候選人路易斯·馬克斯·門德斯敦促歐洲採取果斷行動阻止此類襲擊,他稱此類襲擊是「對世界非常敏感地區的完全無端、極不必要,最重要的是非常危險的干預」[132]
  •  卡達:卡達強烈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稱其是對伊朗安全和主權的公然侵犯,也是對國際法的公然違反。卡達重申其堅決反對一切形式暴力的立場,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防止局勢升級,避免擴大衝突範圍,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133]
  •  羅馬尼亞:外交部對此次襲擊事件深表關切。外交部進一步指出,有必要採取外交措施,以在不擴散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談判達成可核查的伊朗核計劃解決方案,並阻止事態進一步升級。外交部重申以色列擁有自衛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權利[134]
  •  俄羅斯:總統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對局勢急劇升溫深感擔憂,並予以嚴正譴責」[135]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舉行會談,譴責以色列的襲擊並提出在兩國之間進行調解[136]
  •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譴責以色列襲擊為「殘暴行徑」,批評其公然違反國際法與國際慣例[137]
  •  塞內加爾:外交部強烈譴責此舉,稱其為「侵略」和「違反國際法」,以及「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嚴重威脅」[138]
  •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表示擔心襲擊可能導致經濟不穩定、政治動盪和全球不安。「我只希望這一切儘快結束,」他補充道[71]
  •  新加坡外交部呼籲所有相關方在衝突中「保持克制」,並緩和緊張局勢。在以色列和伊朗的新加坡人被建議留在室內,在接獲警報時前往安全避難處,密切關注新聞,並遵從當地政府的建議[139]
  •  斯洛維尼亞總統娜塔莎·皮爾茨·穆薩爾指責以色列使局勢「升級」[71]。駐聯合國副大使翁迪娜·布洛卡爾·德羅比奇在周五的安理會會議上表達了她對以色列襲擊伊朗以及伊朗的反應的深切關注[140]
  •  索馬利亞:該國是簽署由埃及牽頭的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聲明的21個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之一[63]
  •  南非外交部表示南非對此次襲擊深感關切,這些襲擊根據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和國際人道主義法所載的主權、領土完整和保護平民的原則,引發了嚴重關切。此外,南非呼籲立即加強外交努力,以緩解緊張局勢,促進中東地區的穩定,並要求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141]
  •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韓國政府對此次襲擊深感憂慮,並譴責任何加劇局勢惡化的行動。聲明呼籲所有有關各方保持高度謹慎,緩解地區緊張局勢[142]
  •  西班牙西班牙政府譴責此次襲擊,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立即停止暴力。西班牙重申其致力於維護中東地區穩定,並將繼續與盟友合作,實現該地區的持久和平[143]
  •  斯里蘭卡:外交部呼籲兩國將外交和溝通放在首位,以緩解伊朗和以色列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144]
  •  蘇丹:外交部譴責對伊朗的襲擊,稱其「對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45]
  •  瑞典外交部長瑪麗亞·馬爾默·斯蒂納加德表示,「該地區局勢已經十分緊張和不穩定,現在形勢非常嚴峻,我們正密切關注事態的快速發展,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我們敦促各方緩和局勢。」[146]
  •  瑞士聯邦委員外交部長伊尼亞齊奧·卡西斯表示瑞士對此次襲擊深感擔憂,呼籲各方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採取任何加劇緊張局勢的行為[147]
  •  敘利亞過渡政府從此次衝突爆發後一直保持沉默[148][149]
  •  塔吉克:外交部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並對局勢升級表示嚴重關切。外交部強調,解決該地區任何爭端和問題的唯一合法途徑是通過對話和談判[150]
  •  泰國外交部發言人尼孔德·巴蘭庫拉表達了泰國對衝突不斷擴大的規模和後果的深切擔憂。他表示:「泰國敦促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否則必然會傷害無辜平民。」[151]
  •  突尼西亞:突尼斯強烈譴責這些襲擊和對其安全和主權的惡意侵犯,認為這些襲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和所有國際規則和標準,威脅到該地區乃至全球和平、安全與穩定的基礎[152]
  •  土耳其外交部以「最嚴厲措辭」譴責以色列,指責其「無意透過外交方式解決分歧」[153]
  •  土庫曼:土庫曼斯坦對地區局勢惡化表示擔憂,表示「拒絕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作為解決政治或其他問題的手段」,主張在《聯合國憲章》和全球公認原則的基礎上尋求和平解決方案[154]
  •  烏克蘭外交部對以色列的攻擊表示擔憂,並警告持續的敵對行動可能對國際安全和全球金融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石油市場上。另外,外交部指出伊朗政府為莫斯科提供武器是為了殺害烏克蘭人,並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155]。此外,烏克蘭建議其公民離開以色列和伊朗[156]
  •  阿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譴責此次襲擊,並對當前局勢升級及其對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影響表示深切擔憂。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必須採取最高程度的自我控制和判斷力,以降低風險並阻止衝突進一步惡化[157]
  •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呼籲「所有相關方保持克制,並重返外交談判桌」,以避免局勢惡化[158]
  •  烏拉圭:外交部對軍事升級表示擔憂,這可能會加劇本已微妙的地區局勢[159]
  •  烏茲別克:外交部發表聲明,對此次襲擊表示「嚴重關切」,並敦促各方保持高度謹慎,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尋求外交和政治手段解決問題[160]
  •  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譴責此次襲擊,稱其為「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犯罪襲擊」,並進一步表示「反對戰爭、反對法西斯主義、反對新納粹猶太復國主義」,並指責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支持「21世紀的希特勒」對抗「高尚而和平的伊朗人民」[161]內政部長迪奧斯達多·卡韋略表示支持伊朗政府,並宣布在卡拉卡斯街頭遊行,支持和平,抗議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162]。卡韋略還指控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主張美國對委內瑞拉進行軍事干預,此前馬查多曾表示,馬杜羅政權與伊朗關係密切,對西半球和美國構成嚴重威脅[163]
  •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對此次襲擊深感憂慮,強烈譴責危險的升級行動、使用武力以及違反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侵犯國家主權的行為。她指出,應倡導為繼續進行和平談判創造有利條件,以促進地區和全球安全、和平與穩定[164]
Remove ads

國際組織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