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吳忠市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吳忠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寧夏中部,黃河東岸。市境東鄰陝西省榆林市,南接甘肅省慶陽市,西界中衛市,西北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北連銀川市。地處銀川平原、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銜接地帶,地勢南高北低,西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引黃灌區的精華地段,並有牛首山橫亙;中部為羅山;東北部為毛烏素沙漠邊緣;南部為黃土高原山地和丘陵溝壑區。黃河流經西北部,北部有苦水河,南部有清水河。全市回族人口比例超過五成,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市政府駐利通區。吳忠農牧業發達,為自治區的糧食主要產地,盛產灘羊,素有「塞上江南」、「塞上明珠」之美稱。
Remove ads
歷史
吳忠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岸邊的靈武「水洞溝遺址」發掘表明,早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這裡游牧。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沿黃河築三十四縣,其中富平縣故址在今吳忠市西南,西漢惠帝四年(前191年)設立靈洲縣,故址在今吳忠市境內古城。北魏置靈州,隋唐也稱靈武,唐太宗曾親臨此地接受異族歸附;「安史之亂」,唐肅宗李亨在靈州登基,靈州成了全國政治軍事中心,當時的吳忠已相當富庶;党項族首領、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統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吳忠一帶;蒙古滅西夏,以西夏故都為中興府,改寧夏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將寧夏行省併入甘肅行省。
明朝時,屬邊疆地塞,置吳忠堡,歸靈州守御千戶所管轄。《嘉靖寧夏新志》記載「盡徙寧夏之民與他地,遷秦晉江淮之人以實之,分屯建衛,築堡以居。」,引述《寧夏舊志》云:「寧夏堡寨,以人名、事名、地名......即以其屯長姓名命堡,如葉升、李俊、王太之類是也。」,故認為吳忠堡得名於屯長吳忠[1]。
1929年成立寧夏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4月成立河東回族自治區,同年7月,寧夏撤省歸甘肅省管轄;1955年改為吳忠回族自治州,下轄5縣:吳忠縣、金積縣、靈武縣、鹽池縣、同心縣;1958年撤州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專署;1998年5月撤銀南地區專署為地級吳忠市,靈武市曾經由吳忠市代管。2001年12月,靈武市正式劃歸銀川市。
Remove ads
地理
吳忠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南接中衛,北連銀川,東部與陝西省定邊縣毗鄰,東北,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盟和阿拉善左旗相連,東南與甘肅慶陽地區接壤。吳忠市東西長而南北窄,地勢南高北低,北為銀川平原,南為青銅峽平原和丘陵山地。平原海拔1100公尺,山區海拔在1300—1900公尺。
黃河是吳忠最重要的河流,流經川區兩市(區),沿岸地勢斗坦,自秦漢以來先後開掘的秦渠、漢渠,唐徠渠等重要灌溉渠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裡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林帶咸網,旱澇元虞,農業發達,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盛產小麥.水稻、瓜果,蔬菜、是寧夏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南部黃土高原,宜林宜牧,是寧夏灘羊,沙毛山羊的重要產地。 主要山脈有羅山、牛首山,其中羅山是寧夏三大天然林區之一。
吳忠市地處西北內陸,屬中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地區,四季分明,氣候乾燥,蒸發強烈,降水集中,大氣透明度好,雲量少,日照充分,熱量豐富,溫差較大,無霜期短,風沙較多。多年平均氣溫9.3℃。歷年平均降水量184.6-273.5公釐,年平均降雨日數為46.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太陽輻射年總量約為148.1千卡/平方公分。
Remove ads
政治
|
|
此外,吳忠市還設立了太陽山移民開發區。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9.9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78萬人。[10]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382,713人[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73,7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8,921人,增長8.55%,年平均增長率為0.82%。其中,男性人口為702,838人,占總人口的50.83%;女性人口為679,875人,占總人口的49.1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38。0-14歲的人口為317,406人,占總人口的22.96%;15-59歲的人口為887,886人,占總人口的64.2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77,421人,占總人口的12.8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7,259人,占總人口的9.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71,119人,占總人口的55.7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11,594人,占總人口的44.23%。
Remove ads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8,594人,占44.74%;回族人口為755,108人,占54.61%;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9,011人,占0.6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02人,增長1.0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3.3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02,319人,增長15.46%,占總人口比例增加3.31個百分點。其中,回族人口增加96,642人,增長14.6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2.92個百分點。
Remove ads
交通
經濟
目前,吳忠擁有八大優勢產業:能源電力工業、新材料產業、奶產業、葡萄酒產業、建材業、造紙產業、皮毛絨產業、草畜產業。
- 能源電力工業:目前,全市能源電力工業總裝機容量達155萬KW,2008年達到350萬千瓦。
- 新材料產業(鋁、鎂、PVC等):已具備28萬公噸電解鋁、2.5萬公噸金屬鎂、10萬公噸PVC樹脂生產能力,2008年將增長3倍。
- 奶產業:奶製品加工企業15家,生產能力占到寧夏的一半以上,到2008年奶產業產值突破60億。
- 葡萄酒產業:目前,葡萄酒產量占全區的50%,到2008年葡萄酒產業實現產值突破20億元。
- 建材產業:目前,建材產業中水泥產量達到350萬公噸,到2008年全市水泥生產能力達到660萬公噸。
- 造紙產業:吳忠已形成宇華紙業、峽光紙業、吳忠造紙廠等具有一定規模的造紙企業,到2008年,全區造紙能力可達28萬公噸,造紙產業實現產值11億元。
- 皮毛絨產業:目前,生產的無毛絨占全區總量的60%,到2008年,以同心縣為重點的無毛絨年生產能力達到3000公噸。
- 草畜產業:到2008年,以鹽池、同心、紅寺堡為重點的羊畜產業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400萬畝,羊只飼養量達到600萬隻,肉牛20萬頭,草畜產業實現產值10億元。
Remove ads
老字號
老毛手抓羊肉
特產
文化
- 穆斯林文化
宗教
來到寧夏吳忠市區,隨處可見建築獨特、風格迥異的清真寺。它們有的氣勢恢弘,有的精巧別致。吳忠是寧夏回族群眾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現有回族58萬,約占全市總人口的47.2%,清真寺是回族群眾做禮拜的主要場所和公共活動場所,在穆斯林群眾心裡有著重要的地位。市區內最有名的要數南大寺,北大寺和中大寺,其中既有色調明快、獨具一格的阿拉伯式風格,又有莊重、古樸和講究對稱的中國傳統古建築特色。它們全部座西向東,一般都由禮拜大殿、浴室、邦克樓等部分組成。清真寺內環境清靜幽雅,禮拜殿寬敞明朗,氣氛莊重。這些深藏於都市一隅,掩映於高樓大廈之間的清真寺成為吳忠最富特色的建築景觀,吸引著無數遊人前來參觀。
同時,吳忠也有興教寺和東塔寺兩座著名的佛教寺廟,以及牛首山道教廟群。
- 小北寺
- 中寺
- 南大寺
- 興教寺
- 東塔寺
- 石佛寺
- 牛首山
教育
- 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旅遊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