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拉善盟
内蒙古的一个地级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拉善盟(蒙古語:ᠠᠯᠠᠱᠠ
ᠠᠶᠢᠮᠠᠭ,漢語拼音字母:Alshaa aimag,漢語拼音字母:Alxaa aimag,鮑培轉寫:Alaša ayimaγ,西里爾字母:Алшаа айма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轄境西南與甘肅省接壤,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東界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735公里。地處內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東分別為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東部為陰山余脈,東南部為賀蘭山,西部為馬鬃山,南部為合黎山和龍首山。黃河流經東部邊緣,西部有額濟納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總面積24.81萬平方公里,漢族人口約占75%,蒙古族人口約占19%。盟行政公署駐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主要旅遊景點有西夏軍事重鎮黑城遺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以及胡楊林。
Remove ads
名稱
歷史
阿拉善盟境內有額濟納河與居延海,是游牧民族放牧之地,匈奴十九部中,賀蘭部原居於此。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阿拉善地區東北部始設北地郡。西漢時,漢武帝擊匈奴,開置河西四郡,阿拉善盟之地屬張掖郡。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徵發兵卒18萬到河西戍邊屯田,北置居延、休屠兩縣。漢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縣隸屬張掖郡管理。東漢時分置張掖居延屬國,後改為西海郡。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國、西晉、前涼、後涼和西涼續設西海郡。北魏時,阿拉善地區為涼州所轄。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區屬甘州、肅州。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將安北都護府從漠北遷至漠南,都護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額濟納旗境內。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唐王朝設寧寇軍,統領居延軍務。1038年西夏建國時設12監軍司,賀蘭山沿線守軍5萬人。在居延地區設置「黑水鎮燕軍司」,治所為今額濟納旗黑城。元朝設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管轄,管理軍政事務,總管府駐黑城,亦稱哈拉浩特。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軍西路軍5萬騎出塞,兵鋒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將卜顏帖木爾戰敗,洪武十七年宋晟率兵攻下亦集乃,置亦集乃舊城,後又在肅州與亦集乃湖中間設立了威虜衛、白城子守御千戶所、威遠守御千戶所,連接亦集乃舊城。清初,和碩特蒙古台吉和囉哩居於此地,康熙帝賜予其寧夏邊外地遊牧,置阿拉善厄魯特旗。原居住在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蒙古台吉阿喇布珠爾所部因故滯留中國,被置於額濟納河一帶游牧。乾隆年間置額濟納土爾扈特旗,與阿拉善厄魯特旗合為西套蒙古,又稱「套西二旗」[3]。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先後屬甘肅省、寧夏省,套西二旗更名為阿拉善和碩特特別旗、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先屬北洋政府蒙藏院,後直屬於國民政府行政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轄區域先後歸寧夏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巴彥淖爾盟管轄。文革期間,阿拉善地區被從巴彥淖爾劃出,分別歸屬甘肅和寧夏[4]。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恢復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7月以前的行政區劃,甘肅省所轄的額濟納旗和阿拉善右旗、寧夏回族自治區所轄的阿拉善左旗,從1979年7月1日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79年12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1980年4月1日,阿拉善盟成立,盟機關駐巴彥浩特[5]。目前額濟納旗與甘肅省酒泉金塔縣存在因土地資源引起的行政管轄權糾紛,曾發生過額濟納旗檢查站砸毀事件。
Remove ads
地理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處呼包銀榆經濟區、隴海蘭新經濟帶交匯處。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自治區總面積的22.8%。巴彥浩特東距北京市1131公里、呼和浩特市723公里。東南至銀川市114公里、西安市817公里。西南至蘭州市520公里。
阿拉善盟屬內陸高平原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沙漠戈壁相間,周圍丘陵相連,群山環抱。全盟山地面積3.44萬平方公里,丘陵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戈壁面積9.1萬平方公里,沙漠面積8.84萬平方公里。海拔最高處賀蘭山主峰達郎浩繞為3556米,是內蒙古自治區最高峰;最低處銀根盆地海拔740米。盟境東部有賀蘭山,全長250公里,是中國季風影響範圍的西界、內外流域的分水嶺和200毫米降水的分界線;南部龍首山、合黎山為河西走廊的北部屏障;西部馬鬃山群山分布,綿延起伏;中部狼山餘脈哈魯乃山、罕烏拉山和巴彥烏拉山、雅布賴山自東北向西南插入,將阿拉善高平原分為東、西兩大塊。境內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為全國第二大沙漠,以高陡著稱;海拔高度1611米、相對高度達598米的必魯圖峰被譽為「沙漠珠峰」,是世界沙漠最高峰。
阿拉善盟土壤受地形地貌及生物氣候條件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特徵,由東南向西北土壤地帶性分布從棕鈣土逐步過渡為灰漠土和灰棕漠土。非地帶性土壤有風沙土、鹽土、鹼土、龜裂土、鈣質石質土、粗骨土。在河漫灘及低階地發育有林灌草甸土和鹽化潮土,同時普遍有鹽鹼化現象。阿拉善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內陸河水係為主,東部有黃河過境,西部有黑河流入。黃河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麻黃溝進入阿拉善盟,沿東南邊界在磴口縣二十里柳子出境,境內85公里,流域面積3988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流經青海省、甘肅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終止於居延海,幹流全長928公里,正義峽以下為下游,經甘肅省酒泉市鼎新鎮最後注入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東居延海,在阿拉善盟境內河道長314公里,流域面積為7萬平方公里。阿拉善盟山溝泉溪主要發源於賀蘭山、雅布賴山、龍首山等山區,共70多處,流域面積2676平方公里。年清水總量905萬立方米,年平均洪水總量約5000萬立方米。阿拉善盟湖泊較多,以三大沙漠中的湖盆為主。沙漠湖盆是接受降水補給而形成,比較穩定。三大沙漠中共有湖盆415處,總面積達6700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4546平方公里,集水湖231平方公里。
阿拉善盟地處亞洲大陸腹地,為內陸高原,遠離海洋,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特徵明顯,晝夜溫差大,降水量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蒸發量由東南部向西北部遞增。年平均氣溫7.7~9.8℃,極端最低氣溫-34.4℃(巴彥諾日公,2008年1月24日),極端最高氣溫44.8℃(拐子湖,1988年7月24日)。1月平均氣溫-7.7~-10.7℃,7月平均氣溫23.5~28.1℃。年降水量32.8~208.1毫米。年蒸發量1555.7~2808.5毫米。年無霜期143~174天。年日照時數2977~3369小時。年平均風速2.8~4.7米/秒。阿拉善盟北部盛行偏西風,南部多東南風[6]。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此外,阿拉善盟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盟常住人口26.9萬人,[17]比上年末增加0.3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2.72%,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為6.32‰;人口死亡率為6.4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3‰。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盟常住人口為262,361人[18]。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31,3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027人,增長13.41%,年平均增長率為1.27%。其中,男性人口為139,509人,占總人口的53.17%;女性人口為122,852人,占總人口的46.8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3.56。0-14歲的人口為36,835人,占總人口的14.04%;15-59歲的人口為187,824人,占總人口的71.5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702人,占總人口的14.3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5,789人,占總人口的9.8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5,188人,占總人口的82.0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7,173人,占總人口的17.98%。
Remove ads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97,204人,占75.17%;蒙古族人口為50,104人,占19.10%;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5,053人,占5.7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4,738人,增長14.34%,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6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289人,增長10.68%,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61個百分點。其中,蒙古族人口增加5,469人,增長12.2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個百分點;回族人口減少188人,下降1.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71個百分點。
蒙古族人口中,有數千蒙古族穆斯林,他們是蒙古族中少有的信仰伊斯蘭教的群體。是清代即已存在的一支蒙古回回。阿拉善蒙古人口主要爲和碩特與土爾扈特人,儘管他們自稱「厄魯特」,但其中大多數並非準噶爾部衛拉特人。
經濟
2011年,全盟地區生產總值392.63億元(60.79億美元),增長19.5%;人均GDP達168,094元(26,026美元),增長17.6%;在地級行政區(含直轄市)中,阿拉善盟人均GDP居第2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63億元[20]。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阿拉善奇異的大漠風光、秀美的賀蘭山神韻、神秘的西夏古韻、雄渾的戈壁奇觀、古老的居延文化、豪放的蒙古風情、悠遠的絲綢文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主體。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道橋自治區級胡楊林保護區以及旗級梭梭林保護區等集中了阿拉善盟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中的精華;巴丹吉林沙漠(世界最高沙丘、最大響沙區、最密沙漠湖群)和騰格里沙漠世界著名;以歷史悠久的曼德拉山岩畫為代表的岩畫是國內古岩畫分布最廣泛、最富集、數量最多的地區;境內的「東風航天城」威名遠揚,多顆衛星、「神舟」1號、2號、3號飛船均在這裡成功發射;壯觀的吉蘭泰鹽湖、久負盛名的黑城遺址和古色古香的八大寺廟等,為開發阿拉善的觀光旅遊、科學旅遊、探險旅遊和生態旅遊區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阿拉善左旗:騰格里通湖草原旅遊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延福寺、營盤山景觀公園、阿拉善博物館、廣宗寺(南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騰格里達來月亮湖(國家4A級旅遊景區)、敖倫布拉格大峽谷、吉蘭泰鹽池、福因寺(北寺)、哈布茨蓋怪石林、母門洞、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格里沙漠天鵝湖、賀蘭山國家狩獵場
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神樹、黑城遺址、居延海、額濟納河、怪樹林、策克口岸、居延文化遺址
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國家沙漠地質公園巴丹吉林園區、曼德拉山岩畫、雅布賴山、海森楚魯怪石城、紅墩子峽谷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