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四平市
中國吉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四平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市境北接松原市、長春市,東鄰吉林市、遼源市,南界遼寧省鐵嶺市,西毗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地處遼河平原北端,大黑山山前台地。東遼河貫穿市境中部,西部有西遼河、新開河,東部有伊通河,市人民政府駐鐵西區。四平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地帶,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位於東北振興哈大發展軸上,是哈長城市群重要戰略支點市,吉林省向南開放的橋頭堡。
Remove ads
歷史
四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的商朝。燕國遺址表明漢族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境內原住民族包括扶餘、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和朝鮮族等。
漢朝至兩晉十六國屬扶餘國。南北朝至唐朝初期為高句麗境地,唐朝後期屬渤海國扶餘府的扶州,遼朝屬東京道通州,金朝歸咸平路韓州,元朝屬開元路,明朝屬遼東都司北境。
清朝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光緒四年(1878年),設置奉化縣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修建的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在今四平設站。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正式定名為「四平街站」,四平開始成為區域性的商業中心。1907年後,四平的經濟在南滿鐵路的帶動下穩步增長。


1921年,新鎮建成,名為「四平街」。1931年,日本軍入侵東北,建立滿洲國,期間四平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包括釀酒,榨油和麵粉等。1937年12月,滿洲國設立「四平街市」,隸屬奉天省。1941年7月,滿洲國析奉天省建置「四平省」,「四平街市」改為「四平市」。
抗日戰爭之後,蘇聯軍占領四平,1946年1月,國民政府接管四平。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爆發內戰,四平經歷了幾次重大戰役。戰爭結束後,四平幾乎被毀。
- 第一次四平戰役:1946年3月15日-3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6000多人從國軍手中奪取四平。
- 第二次四平戰役:1946年4月18日-5月18日。國民政府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率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林彪部隊十萬餘人撤退。在四野作戰副科長王繼芳向中華民國政府軍投誠的影響下,國軍大舉往長春、永吉進攻。
- 第三次四平戰役:1947年6月11日-6月30日。解放軍反攻,國軍堅守。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總指揮林彪、羅榮桓,前線指揮李天佑、洪學智、鄧華。這是解放軍第一次大城市攻堅戰。國軍前線指揮71軍陳明仁。最終東北民主聯軍的進攻失敗。
- 第四次四平戰役:1948年3月4日-3月13日。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動員第一縱隊、第三縱隊、第七縱隊14萬蘇械日械步兵絕對優勢兵力進攻四平。3月4日開始外圍戰鬥,3月12日開始總攻,3月13日結束。全部殲俘四平一萬四千餘名守軍,總攻不到一天就拿下四平。
1949年5月,撤銷遼北省,四平市改屬遼西省。1954年7月,撤銷遼西省,四平市劃歸吉林省。1958年10月,設立四平專區,四平市歸四平專區管轄。1983年8月,撤銷四平專區,設立四平市(地級市)。四平市設立鐵西區、鐵東區,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地級市),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伊通縣。1988年8月30日,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縣、伊通滿族自治縣。1996年5月,雙遼縣升格為雙遼市(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四平市轄鐵西區、鐵東區、梨樹縣、雙遼市(縣級市)、伊通滿族自治縣。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在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駐地為梨樹縣孤家子鎮)。2013年9月18日,公主嶺市(縣級市)開始成為吉林省的省管縣試點城市,並賦予其部分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但其他權限仍受四平市管轄,在地理劃分上仍屬四平市範圍。2020年6月19日,公主嶺市正式劃歸長春市代管[2],在地理劃分上不再屬四平市範圍而改屬長春市範圍。
Remove ads
地理
四平市位於平原和丘陵地帶之間的過渡,東南為丘陵地帶,西北為松遼平原。全市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於六月至八月,年均溫7.0℃,1月均溫−12.9℃,7月均溫23.9℃。冬季長,寒冷,多風,乾燥;夏季炎熱和潮濕。
Remove ads
政治
|
|
Remove ads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總人口208.6萬人,市區人口65.8萬人,占總人口31.54%。[13]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14,733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292,22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77,487人,下降20.83%,年平均增長率為-2.31%。其中,男性人口為904,701人,占總人口的49.85%;女性人口為910,032人,占總人口的50.1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41。0-14歲的人口為214,768人,占總人口的11.83%;15-59歲的人口為1,155,658人,占總人口的63.6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4,307人,占總人口的24.4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06,398人,占總人口的16.8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35,799人,占總人口的51.5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78,934人,占總人口的48.43%。
Remove ads
全市有漢、滿、蒙古、回、朝鮮、壯、錫伯等30個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32,366人,占89.9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2,367人,占10.0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45,604人,下降21.44%,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1,883人,下降14.8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43,762人,下降22.5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9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增加8,590人,增長236.5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52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3,286人,增長43.57%,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7個百分點。
Remove ads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各種礦藏達37種。金屬礦藏主要有鐵、錳、銅、鋅、金、銀等, 其中銀的儲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灰石、矽灰石、大理石、膨潤土、石英砂的儲量居世界前列。地下資源主要有煤。
經濟
這裡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和肥沃的黑土地適合於農作物的生長,玉米、水稻、大豆、葵花籽、小麥等優勢突出;其中玉米和葵花籽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第一位。全市糧食總產量、出口量均占全國第一位,總產量連年突破50億千克。畜牧業也比較發達,豬、牛、羊禽也連續幾年呈兩位數增長,是國家重點牛、羊肉、填鴨生產基地。
工業以機械、能源、化工、食品為主體,有電子、紡織、軍工、電力、鋼鐵、捲菸、造紙40多個行業,省以上優質產品250多種。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產品有聯合收割機、輪式裝載機、鼓風機、改裝汽車、鎢鉬製品、玻璃、捲菸等。
交通

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京哈、平齊、四梅鐵路和哈大客運專線在此交匯。北哈、阿柴幹線公路在此交會。
四平火車站位於鐵西區英雄大路,是全國18大編組站之一,瀋陽鐵路局直屬一等站。京哈、平齊、四梅、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等多條鐵路在市區交匯,客貨向北通向長春,哈爾濱和黑龍江大部分城市,向南通向瀋陽、大連、北京和國內大部分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戰略位置顯著。上下行自動化駝峰,站線79條,客場規模為3台(1側2島)10線,客流流動方向為上進下出。車站接發列車日均330列,編解列車日均80多列。
四平東站位於紫氣大路東起始端,地處哈大客運專線節點位置。四平東站站台型式為2台6線,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為1000人,預計2030年年發送量1104萬人。站房綜合樓批覆面積為5300平方米,其中旅客客運面積為4000平方米,其他設備用房面積為1300平方米。廣場與站台面高差為-3.68米,車站形式為線側下式車站,進出站形式為「下進下出」。
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大慶至廣州、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和國省道貫穿四平東西南北。
四平居東北交通中心,公鐵交通十分發達,是哈大、平齊、四梅鐵路交匯處。四平站是東北十大客貨混合編組站之一,一晝夜編組和通過客、貨列車百餘列,並有京哈、集錫、明沈三條幹線公路由此經過。是東北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四平戰役發生於此,有「英雄城」之稱。又是吉遼兩省經濟交流的「橋頭堡」。
高速公路: 京哈高速,集通高速公路,
大廣高速,
長深高速,長營高速公路,鐵朝高速公路(京四高速),伊遼高速公路與長雙高速公路。
國道: 102國道,
232國道,
303國道。四平市還有一條環城一級公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與
102國道,
232國道,
303國道相連。
四平距大連國際航運中心550公里,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僅1個多小時車程,四平本地的軍民兩用機場即將開通國內航班。
Remove ads
教育

2000年末,四平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9538人;中等專業學校10所,在校生11013人;普通中學194所,在校生16.46萬人;農、職業中學16所,在校生7750人;小學1262所,在校生30.9萬人。
其中有省重點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前身為四平師範學院。學校在上個90年代以來有較快發展,在東北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顯現。
還有吉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四平職業大學。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古蹟
媒體
- 四平廣播電視台(相關條目:四平廣播電視台主頻道)
- 四平日報
文化
名人
對外交往
四平市與日本長野縣須坂市、美國威斯康星州沃索市、俄羅斯馬哈奇卡拉市建立友好城市。全市有三資企業近300家。共有60多處較大的賓館和飯店,其中包括三星級的四平賓館、吉平賓館以及二星級的紅嘴賓館。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