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Visual Effects),由美國影藝學院通過業內人士投票,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視覺特效,奧斯卡金像獎之一。
快速預覽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國家/地區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 |
---|---|
國家/地區 | 美國 |
主辦單位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
首次頒發 | 1938 |
應屆得主 | 保羅·蘭伯特、史蒂芬·詹姆斯(Stephen James)、里斯·薩爾科姆(Rhys Salcombe)和 格爾德·奈夫澤(英語:Gerd Nefzer) 《沙丘:第二部》 |
官方網站 | oscars |
關閉
Remove ads
早在第1屆奧斯卡金像獎便設有「最佳工程效果獎」(Engineering effects),得獎電影為《鐵翼雄風》,得獎人為羅伊·龐默羅伊(英語:Roy Pomeroy)。但直到1938年第11屆奧斯卡金像獎之後才又以奧斯卡榮譽獎的形式肯定《北方之子(英語:Spawn of the North)》諸位幕後人員在傑出的畫面和聲音效果的成就。隔年(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起,奧斯卡便將「最佳特殊效果」(Special effects)列為常設獎項,頒給電影中負責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的技術人員。但1963年第36屆時,奧斯卡另外設了「最佳聲音效果」( Sound effects),故此獎項僅頒給當屆《埃及豔后》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就。
1964年第37屆起,此獎項更名為「最佳特殊視覺效果」(Special visual effects),得獎影片為《歡樂滿人間》;其後1972-1976年間則以特別成就獎的形式頒給特定電影,而1977年第50屆時又更名為「最佳視覺效果」(Visual Effects)至今,訂為由指導委員會負責提名,視覺效果委員會成員投票選出獲獎電影。[1]1990年第63屆是最後一次僅有一部電影(《魔鬼總動員》)獲獎(同樣以特別成就獎形式頒授)[2],之後該獎項皆有兩部以上的電影入圍。
Remove ads
193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1938 (第11屆) | ||
《北方之子(英語:Spawn of the North)》[note 1] | 戈登·詹寧斯(英語:Gordon Jennings)、揚·多米拉(英語:Jan Domela)、戴·詹寧斯、伊爾明·羅伯茨、亞特·史密斯、法喬特·埃多特(英語:Farciot Edouart)、洛耶爾·格里格斯(英語:Loyal Griggs)、羅蘭·賴德(英語:Loren Ryder)、哈利·米爾斯、路易斯·梅塞科普(英語:Louis Mesenkop)和沃爾特·奧伯斯特 | |
1939 (第12屆) | ||
《暴雨寒梅(英語:The Rains Came)》 | 埃德蒙德·漢森 和 弗雷德·塞爾森(英語:Fred Sersen) | |
《亂世佳人》 | 傑克·科斯格羅夫(英語:Jack Cosgrove (special effects artist))、弗雷德·阿爾賓(英語:Fred Albin) 和 亞塞·瓊斯(英語:Arthur Johns) | |
《天使之翼(英語:Only Angels Have Wings)》 | 羅伊·戴維森(英語:Roy Davidson (special effects artist)) 和 埃德溫·C·哈恩(英語:Edwin C. Hahn) | |
《宮廷秘史(英語: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 | 拜倫·哈斯金(英語:Byron Haskin) 和 內森·萊文森 | |
《女攝青鬼遊埠(英語:Topper Takes a Trip)》 | 羅伊·錫瓦爾特(英語:Roy Seawright) | |
《和平聯盟(英語:Union Pacific (film))》 | 法喬特·埃多特(英語:Farciot Edouart)、戈登·詹寧斯(英語:Gordon Jennings) 和 洛倫·萊德 | |
《綠野仙蹤》 | A·阿諾德·吉萊斯皮(英語:A. Arnold Gillespie) 和 道格拉斯·希勒 |
關閉
Remove ads
194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195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196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197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198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199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200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201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關閉
Remove ads
2020年代
更多資訊 年度, 影片 ...
年度 | 影片 | 入圍者 |
---|---|---|
2020 (第93屆) | ||
《TENET天能》 | 安德魯·傑克遜(英語:Andrew Jackson (visual effects))、大衛·李(英語:David Lee (visual effects artist))、安德魯·洛克利(英語:Andrew Lockley) 和 斯科特·R·費希爾(英語:Scott R. Fisher) | |
《愛與怪物》 | 馬特·斯隆(英語:Matt Sloan (visual effects))、珍妮薇芙·卡梅雷利(英語:Genevieve Camilleri)、麥特·艾弗特(英語:Matt Everitt (animator)) 和 布萊恩·考克斯(英語:Brian Cox (special effects artist)) | |
《永夜漂流》 | 馬特·卡斯米爾(英語:Matt Kasmir)、克里斯·勞倫斯(英語:Chris Lawrence (visual effects))、麥斯·索羅門(英語:Max Solomon) 和 大衛·沃特金斯(英語:David Watkins (special effects artist)) | |
《花木蘭》 | 西恩·安德魯·法登、安德斯·朗蘭茲(英語:Anders Langlands)、塞思·莫瑞(英語:Seth Maury) 和 史蒂夫·英格拉姆(英語:Steve Ingram) | |
《獨一無二的伊萬(英語:The One and Only Ivan (film))》 | 尼克·戴維斯(英語:Nick Davis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格雷格·費舍爾(Greg Fisher)、班·瓊斯(Ben Jones) 和 聖提亞哥·科洛莫·馬丁奈茲(英語:Santiago Colomo Martínez) | |
2021 (第94屆) | ||
《沙丘》 | 保羅·蘭伯特(英語:Paul Lambert (special effects artist))、特里斯坦·邁爾斯(英語:Tristan Myles (visual effects artist))、布萊恩·康納(英語:Brian Connor (visual effects artist)) 和 格爾德·奈夫薩(英語:Gerd Nefzer) | |
《脫稿玩家》 | 斯溫·吉爾伯格(英語:Swen Gillberg)、布萊恩·格里爾(英語:Bryan Grill)、尼寇斯·卡拉伊蒂迪斯(英語:Nikos Kalaitzidis) 和 丹·蘇迪克(英語:Dan Sudick) | |
《007:生死交戰》 | 查利·諾布爾(英語:Charlie Noble (visual effects artist))、喬爾·格林(英語:Joel Green (visual effects artist))、喬納森·福克納(英語:Jonathan Fawkner) 和 克里斯·科伯爾德(英語:Chris Corbould) | |
《尚氣與十環傳奇》 | 克里斯多福·湯森(英語:Christopher Townsend)、喬·法雷爾(英語:Joe Farrell (visual effects artist))、西恩·諾爾·沃克(英語:Sean Noel Walker) 和 丹·奧利弗(英語:Dan Oliver) | |
《蜘蛛人:無家日》 | 凱利·波特、克里斯·韋格納(英語:Chris Waegner)、斯科特·埃德斯坦(英語:Scott Edelstein) 和 丹·蘇迪克(英語:Dan Sudick) | |
2022 (第95屆) | ||
《阿凡達:水之道》 | 喬·勒特利(英語:Joe Letteri)、李察·貝恩漢(英語:Richard Baneham)、艾瑞克·山頓(英語:Eric Saindon) 和 丹尼爾·貝瑞特(Daniel Barrett) | |
《西線無戰事》 | 法蘭克·佩茲佐(Frank Petzold)、維托·穆勒(Viktor Müller)、馬克斯·法蘭克(Markus Frank) 和 卡密爾·賈法(Kamil Jafar) | |
《蝙蝠俠》 | 丹·萊蒙(英語:Dan Lemmon)、羅素·厄爾(英語:Russell Earl)、安德斯·朗蘭茲(英語:Anders Langlands) 和 多明尼克·杜希(英語:Dominic Tuohy) | |
《黑豹2:瓦干達萬歲》 | 傑弗瑞·鮑曼(Geoffrey Baumann)、克雷格·漢梅克(英語:Craig Hammack)、R·克里斯多夫·懷特(英語:R. Christopher White) 和 丹·薩迪克(英語:Dan Sudick) | |
《捍衛戰士:獨行俠》 | 萊恩·塔霍普(Ryan Tudhope)、賽斯·希爾(Seth Hill)、布萊恩·利茲森(Bryan Litson) 和 史考特·R·費雪(英語:Scott R. Fisher) | |
2023 (第96屆) | ||
《哥吉拉-1.0》 | 山崎貴、澀谷紀世子、高橋正紀 和 野島達司 | |
《A.I.創世者》 | 傑·庫柏(Jay Cooper)、伊恩·科姆利(英語:Ian Comley)、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和 尼爾·科博爾德(英語:Neil Corbould) | |
《星際異攻隊3》 | 史蒂芬尼·史雷提(英語:Stephane Ceretti)、亞歷克西斯·瓦斯布瑞德(英語:Alexis Wajsbrot)、蓋伊·威廉斯(英語:Guy Williams (visual effects)) 和 西奧·比亞萊克(英語:Theo Bialek) | |
《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 | 亞歷克斯·伍特克(Alex Wuttke)、西莫尼·可可(英語:Simone Coco)、傑夫·薩瑟蘭(Jeff Sutherland)和 尼爾·科博爾德(英語:Neil Corbould) | |
《拿破崙》 | 查理·亨利(英語:Charley Henley)、呂克-埃文馬丁-費努耶(Luc-Ewen Martin-Fenouillet)、西莫尼·可可(英語:Simone Coco) 和 尼爾·科博爾德(英語:Neil Corbould) | |
2024 (第97屆) | ||
《沙丘:第二部》 | 保羅·蘭伯特、史蒂芬·詹姆斯(Stephen James)、里斯·薩爾科姆(Rhys Salcombe)和 格爾德·奈夫澤(英語:Gerd Nefzer) | |
《異形:羅穆路斯》 | 埃里克·巴爾巴(英語:Eric Barba)、納爾遜·塞普爾維達-福瑟(英語:Nelson Sepulveda-Fauser)、丹尼爾·馬卡林(Daniel Macarin)和 肖恩·馬翰(英語:Shane Mahan) | |
《更好的人》 | 盧克·米勒(Luke Millar)、大衛·克萊頓(英語:David Clayton (visual effects))、基思·赫夫特(Keith Herft)和 彼特·斯塔布斯(Peter Stubbs) | |
《猩球崛起:王國誕生》 | 埃里克·溫奎斯特(英語:Erik Winquist)、史蒂芬·翁特弗蘭茲(Stephen Unterfranz)、保羅·斯多利(Paul Story)和 羅德尼·伯克(Rodney Burke) | |
《魔法壞女巫》 | 巴勃羅·赫爾曼(英語:Pablo Helman)、喬納森·福克納(英語:Jonathan Fawkner)、大衛·希爾克(英語:Dave Shirk) 和 保羅·科博爾德(英語:Paul Corbould) |
關閉
Remove ads
特殊記錄
- 丹尼斯·穆倫(英語:Dennis Muren)是至今此獎項提名和獲獎次數最多的電影人:共有15次提名,並8次獲獎。
- 至今僅有三部動畫電影曾入圍此獎項:《聖誕夜驚魂》(1983)、《酷寶:魔弦傳說》(2016)、《獅子王》(2019)。1988年獲獎的《威探闖通關》則為半真人半動畫的電影。
- 獲獎最多的製片人及導演:
- 詹姆斯·卡麥隆所導演的電影中,共有六部獲頒獎項:《異形2》、《深淵》、《魔鬼終結者2》、《鐵達尼號》、《阿凡達》、《阿凡達:水之道》
- 喬治·帕爾(英語:George Pal)所製作的電影中,曾有五部獲頒獎項:《目標月球(英語:Destination Moon (film))》、《行星撞地球(英語:When Worlds Collide (1951 film))》、《世界大戰》、《拇指湯姆歷險記(英語:Tom thumb (film))》、《時光機器》
- 喬治·盧卡斯所製作的電影中,亦曾有五部獲頒獎項:《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兼編劇及導演)、《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法櫃奇兵》、《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魔宮傳奇》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