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海鎮

晋江市的一个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海镇map
Remove ads

安海鎮,古稱灣海泉安安平石井鴻江等,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南部,為晉江市下轄鎮[1],北接內坑鎮,西臨水頭鎮,南靠東石鎮。地處泉中心位置[2]。鎮區總面積54.6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普查安海人口為166754人[3]

快速預覽 安海鎮 AnHai(漢語拼音)舊稱:灣海, 國家 ...

安海古為泉州古港之南港,因境內有條九曲灣舊名為「灣海」,北宋開寶年間,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4]安海建鎮至今已800多年,幾經興廢。而台灣早期墾荒也有大量安海人參與,所以對台灣文化有深刻影響。而目前安海的民營經濟發達,延續著當年安平商人的歷史。[5]

Remove ads

歷史

三國唐朝

安海古稱「灣海」,因其境內有「九曲灣」而得名,三國東吳永安三年(260年)歸屬東安郡管轄,唐嗣聖元年(684年)歸屬武榮州管轄[6]

北宋開寶年間,唐名臣安金藏後裔安連濟徙居灣海,易「灣」為「安」,始名「安海」[4]。安海屬晉江縣治下開建鄉修仁里,稱為安海市。東為舊市、西為新市[7]。由於海外貿易發達,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設立市舶司,於安海設立徵稅關卡,因境內有一清澈石井故稱「石井津」。後因兩市徵稅紛爭,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設「石井鎮」,首任鎮監為朱松朱熹之父)協調船舶稅務。鎮內所轄有現在晉江安海、南安石井紹興二十六年,海寇入侵,當時的鎮官方璽修築土城和石門抵禦,而到景炎年間土城已破敗不堪[8]

元明

元朝改安海為都,屬於晉江治下,為八都。並建有石井巡檢司,後洪武二十年(1387年)徙於同安之陳坑[9]

Thumb
本圖為荷蘭人所制海圖,大海盜鄭芝龍以及鄭成功的基地:金門廈門一帶地區。紅色部分應為泉州府轄區,黃色為漳州府(Cincheu)轄區。在廈門(Aimoey)對岸則標示了鼓浪嶼(Colonghsou),漳州河(Chincheu R.),在泉州則標示了安海(Anhay)。金門、廈門(Quemoey)之間則為烈嶼(Lissiou)、大擔島(I. Toatta)。金門島上標示料羅(Lauloi)

明承元制,將石井鎮拆分為兩個鎮[10],南安石井沿用「石井鎮」之名,晉江安海則因屢受海盜入侵、希冀平安所以改稱「安平鎮」。故有「石井津開雙石井」之稱。[11]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入侵,縣令盧仲佃倡議築城拒敵,鄉紳柯實卿捐資建造。嘉靖三十七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頻繁入境騷擾,戚繼光俞大猷出奇兵消滅了倭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知府熊北潭完成安平城的修築工作。崇禎元年(1628年)底,海盜首領鄭芝龍接受明朝招撫,任海防游擊、五虎游擊將軍,駐安平鎮;時年大旱,鄭芝龍以三人給一頭牛、每個人給三兩銀的條件在泉州地區大量招攬饑民,並從安海港起航前往台灣[12][13]。崇禎三年(1630年)春,鄭芝龍在安平鎮興建府邸,歷時3年2個月竣工。崇禎十四年,鄭芝龍商船由安平直達長崎,出口大量生絲128.5萬公斤,黃生絲7775公斤,各類紡織品14.076萬匹,以及大量瓷器。[14]

Remove ads

清朝

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清貝勒世子羅托遣固山統滿漢騎兵步卒,突襲安平鎮,鄭芝龍之弟鄭芝豹、族兄弟鄭芝鵬攜眷棄城泊海外。下旬,清兵入安平鎮,大肆淫掠,鄭芝龍之妻田川氏拔劍剖腹自殺。同年十二月,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聞報,回師安平。鄭成功憤父北降、痛母慘死,感於國讎家恨,乃攜所著儒巾青衣,赴南安縣文廟哭而焚之。四拜孔子,仰天曰:「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謹謝儒服,惟先師昭鑒之。」遂在安平鎮誓師,高舉反清復明大旗,開始反清抗爭。順治十一年(1654年),鄭芝龍之弟鄭鴻逵拆除安海城,將建材運到白沙修築東石寮[15]。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軍3萬人進犯安平鎮,鄭成功自毀府第,全師退駐金門廈門,佔領荷蘭大員熱蘭遮城後,隨將該處更名為故鄉之名安平鎮。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了消滅鄭成功勢力,滿清政府實行遷界三十里政策,安海鎮除龍山寺以外幾乎全毀。[16]康熙二十三年復界,雍正七年(1729年)在安海朝天宮東設戶部稅館,稱「鴻江澳」[17]

Remove ads

民國

1919年4月5日,設立晉南同政務處;同年10月12日,改晉南同政務處為安海縣。安海縣的轄區北至泉州城南順濟橋,南至南安縣水頭返頭鄉,東至大海,西至南安縣溪尾雙溪口。1920年1月21日,安海縣與南安縣重新劃分轄區,將官橋以北歸南安縣,官橋及其以南的大盈、蓮河等地歸安海縣;9月,安海縣撤銷[18][19]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設立過「安海區」和「安海公社」行政區劃單位[20],隸屬晉江縣管轄。1985年恢復鎮行政級別至今,2014年安海被列入試點「鎮級市」行列[21]

地理

安海位於福建省的東南端,緊鄰台灣海峽,地處廈漳泉中心位置,是泉州以及廈門的交通要道。南下方向為石井灣,北接為內坑鎮,西臨為水頭鎮,南靠為東石鎮

地形地貌

Thumb
在安海鎮上遠眺靈源山

鎮區地形為由北往南傾斜,地勢平緩。屬於海積平原、沖洪積平原、沿海浸剝蝕濱海丘陵和紅土台地地貌,區域內的水域廣泛[2]。境內最高點為靈源山305米。

氣候

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一般在20℃-21℃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熱帶風暴和颱風出現7月~9月,全年2~3次[2]。全年無霜期達350天以上,全年平均日照約2100小時左右。

自然資源、水文情況

快速預覽 安海, 氣候圖表 ...

全鎮共有耕地26591畝(人均0.23畝)[2]。礦產資源,以及其他可利用自然資源相對缺乏。境內主要的河流有壩頭溪、加塘溪、侯厝溪、外曾溪和莊頭溪。鎮內可飲用水源缺乏,主要靠境外南安市的石壁水庫供水。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最早安海鎮有九圍十八埔二十四境三十六巷的巷弄歷史。[22][23]

目前安海鎮鎮政府駐東鯉,轄5個社區、36個行政村[20][24]

更多資訊 社區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 ...

人口構成和人口

鎮內的人口構成為漢族,部分回、藏、苗、壯等16個少數民族。因為交通方便,經貿發達有著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20]2010年人口普查全鎮人口為166754人[3],2006~2011 年統計資料看,安海主城區內中心鎮區戶籍人口淨增3734 人,年均增長747人,年均遞增率為12.66‰。[2]外來人口在4.6-5.0萬左右。主要的人口大姓有:黃、陳、顏、許、高、施、蔡等。

交通

陸地交通

1922年鄉賢陳清機籌建泉安公路,由安海為起點,經社店、福埔、青陽、池店、到達泉州[25]。1933年,鄉賢陳清機創立了泉安汽車站。鎮內主要公路有縣道320線、328線、322線,有福廈高速經過,[2]但出入口在水頭一側。有福廈鐵路線經過,但並沒有設立站點。鎮內建有安海汽車站,開行發往全國各地的長途班車,主要為泉州、廈門、漳州方向車輛。

公共運輸方面:由於早年安海並沒有列入晉江市公交交通規劃,出入安海並不方便有1999-2000年前後,安海成立了安平客運公司,曾開通安海到泉州、金井等周邊鎮區的道路客運班車,但至2019年均已停運。[26]現有3、28、36、38、39、46、Z5、K608路等公交線路途徑或在安海境內始發終到。[27][28][29]

水上交通

古時鎮內為天然良港,大量南洋船隻可直接駛進石井灣,換乘小舢板進入安平內港[30]。民國期間有開通安海至廈門的小火輪[31]。後因歷史變遷安平內港荒廢淤積泥沙,在加上20世紀70年代開發安平開發區圍海造田,安平內港徹底荒廢僅留下一古渡頭[32]。而目前在使用的港口為1999年建設的,安平碼頭,設計泊位為500噸,年貨物吞吐量為40萬噸,主要用於進口糧食、白糖,出口建材。[2]

經濟

安海目前的主要產業:鋼材、陶瓷、五金、電子、玩具、皮業、文具、婦女用品等,並有著「恆安國際」、「福建親親」、「蠟筆小新果凍」等著名品牌[33]。1991年成立的安平開發區[34],以及1500噸泊位的安平碼頭,也促進了安海的商貿發展。

經濟指標

2006年至2011年生產總值各年的增長率分別為22.1%、13.33%、9.00%、11.00%、12.00%和17.38%。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08.5億元,安海鎮人均GDP已達64425元,合10230美元,已達到世界中上等收入水平。「十一五」產業比例的0.4:59.1:40.5,產業結構向現代化工貿城鎮的方向進一步發展。[2]安海鎮2015年財政收入18.42億,工農業總產值324.30億元[35],2015年全國百強鎮第28位[36]。2019年中國百強鄉鎮第51名。

金融

安海鎮有大量的旅外華僑,所以僑匯業務相當發達。1871年安海就有了第一所「批館」[37]

至2015年底,安海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福建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的分支機構。

城鄉建設

城池

安海城最早為南宋紹興廿二年(1152年)修築用來抵禦海賊的土城[8]。明朝期間修築好城牆。周圍一千二十七丈兩尺,隆慶年間又修築兩個槍樓用來抵禦倭寇[8]清順治十一年,鄭芝龍鄭鴻逵拆了安海城牆,運磚瓦到白沙修築東石寮[15]辛丑遷界整個鎮區幾乎全毀[38]

道路、城鎮建設

康熙廿三年(1684年)「甲子復界」靖海侯施琅在夷廢近30年的鎮區,興修舊街,草建簡易民房五百多間以租賃[38],並在在水心亭等處港塢修建碼頭。其後裔施世榜建造了九間大厝「九房施」[39]

康熙復界後安海的建設主要沿著安平橋到龍山寺為主軸,[40]建設有三崎五坊九圍十埕十八埔廿四境卅六巷。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安海開始建設以東區域。建有北環路、南環路兩條環城公路,以及恆安工業區、東大街、安海公園、東菜市場等一系列建築。同時整個鎮區內有三家星級酒店。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安海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建設有鴻塔小區、上悅城、金沙城等小區[41][42][43],以及安平橋生態公園[44]

旅遊

古蹟

安海鎮歷史悠久、古蹟也不勝繁多,安海鎮中有「八景[45]」:即「東海睛光」、「西疇春曉」、「雙橋跨海」、「兩塔凌霄」、「雞山聳翠」、「象壁拖籃」、「天竺鍾梵」、「石井書香」[22]。這八景其中包含的古蹟有:白塔報恩寺安平橋、東橋、安海龍山寺石井書院(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46]最為著名,東橋與安平橋,合稱「雙橋」、「東西橋」。

文物保護單位

除此之外安海鎮區還有許多古蹟以及文物如:福建省保護單位:星塔(鄭成功少年讀書的地方)、陳清機宅;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霽雲殿(俗稱「聖殿」、「北極殿」)[47]。晉江市保護文物8處。

更多資訊 編號, 名稱 ...
Thumb
安平橋頭登高樓

祠堂

安海由於鎮區歷史悠久人口繁茂所以有眾多的家族落居於此。

更多資訊 古蹟名稱, 地址 ...

文化

Thumb
安平橋公園內的嗦囉蓮雕塑

安海歷史悠久,2016年獲批省級文化名鎮 [51]

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嗦囉嗹[52],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上捉鴨

飲食

鎮內居民亦多以稻米,以及米制加工品為主食如米粉,但仍有大量的特色美食:如在閩南地區聞名遐邇的土筍凍,還有炸菜果、捆蹄豬血糕桔紅糕、炸咸果、炸肉果、番仔豆、蚵仔煎海蠣餅潤餅等多樣美食[53]。安海人好客、愛排場,婚喪喜慶喜歡大操大辦,時常有流水席[54]。近年來,西餐興起,鎮區內牛排館、咖啡館等館所興立,形成新的餐飲風尚[55]

節慶

當地和中國其他地方一樣普遍慶祝春節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而在農曆的十二月十六日也是和其他閩南地區一樣有相當熱鬧的尾牙風俗[56]

民俗活動

在逢龍年的期間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就要舉行往浙江南海普陀山祖廟進香謁祖的活動[40],雞年迎奉水心亭觀音的習俗,安海白塔點燈儀式[57],而每年的中秋節還要在白塔腳下進行「燒塔仔[58]」的活動,用來紀念元代起兵抗蒙;還有「跋狀元餅」活動,其起源據說鄭成功當時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情。農曆正月期還有模仿當年鄭成功攻打台灣熱蘭遮城的攻炮城活動[59]。而在農曆七月盂蘭盆月(俗稱鬼月)30天裡,安海有著輪流普渡的風俗,這一點跟台灣鹿港是一樣的[60],可見台灣先民很多都是從閩南地區遷徙過去。

慈善事業

從捐資建安平橋黃護[61],捐建明善堂林瑞佑林瑞岡兄弟[61],從倪人俊一代開始建立百年的晉江市育嬰堂[62],晉江唯一的民間紅十字會組織:安海饗保堂慈善會[63]。800多年歷史的安海也有著悠久的慈善傳統[64][65]

教育

安海自古文風昌盛,重視教育。有著「朱文鄭武」的歷史[10]

朱熹之父朱松為首任安海鎮官。朱熹一家三代在此講學,為官。並建有鰲頭精舍(後改為石井書院[66]。自紹興八年至嘉熙二年(公元1138-1238年)一百年間,誕生了登科進士39名。[67]從(宋乾道五年 公元1169年)榜眼石起宗起。曾出現過高鑌家族兄弟、父子、祖孫、叔侄五代連登進士,「十子八登科(進士)[68]」榮耀。著名的"嘉靖八才子"之一王慎中[69]也為安海人士,而鄭成功也在安海讀書生活過[70]

截至2010年,安海縣共有各類學校(園)97所,其中幼兒園42所,小學30所,初中學校3所,高級中學2所,職業中專1所;在校生2.7萬人,小學、初中升學率均超過99%。

安海曾發行過多種報刊書籍,也是延續古代安海濃厚的文化氣息[71][72]

醫療衛生

鎮內設有安海醫院1間(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擁有床位650床[73];安海衛生院1間,(一級甲等醫院)擁有床位30床。[74][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