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2025年台灣水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太鞍溪堰塞湖是位於臺灣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2025年9月23日,受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帶來的風雨影響,14時50分起堰塞湖壩體溢流數次,使洪水衝破馬太鞍溪南岸堤防,導致下游光復鄉遭洪水淹沒,致使多人傷亡。
![]() |
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報告指出,堰塞湖溢流前高度為200公尺,目前下降至86公尺,湖區面積原140公頃已降至15公頃,堰塞湖原總蓄水量為9,100萬公噸降至675萬公噸。堰塞湖溢流後造成下切80公尺,導致比預期更大量的水流湧出,致使災害發生,但是否屬於「潰壩」而非「溢流」,仍待後續的調查釐清。
Remove ads
事件經過
2024年4月3日花蓮地震使土石鬆動[3]。2025年7月21日受颱風薇帕侵襲的影響,馬太鞍溪上游大規模崩塌,美國地質調查局評估該崩塌之地震規模為MW 4.9[4][5],崩塌量約2億立方公尺,形成壩高約200公尺、壩寬2,300公尺、壩長600公尺之堰塞湖,壩體上游集水區面積6,323公頃,若蓄水至滿水位,預計蓄水量為9,100萬立方公尺[6][7]。
7月至9月頻繁降雨。7月26日農業部由衛星影像發現堰塞湖,成立應變小組。8月初農業部穩定度評估,判定為「相對穩定」。[3]農業部長陳駿季9月25日表示,7月26日起包括國立台灣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東華大學的團隊多次專家會議決議,爆破堰塞湖可能誘發周邊邊坡二次崩塌,後果比緩慢自然溢流嚴重。堰塞湖位於深山、地面濕軟,短期內無法詳實鑽探、完成「壩頂降挖」、「炸開壩體」、「壩頂虹吸抽水」所需準備。考慮當時天候與雨量,採預防性疏散,填補與加高堤防缺口,及在下遊河床濬深減災、增加承洪量。[8][9][10]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整備作業包括光復堤防檢測、太空包加高,佈置混凝土塊、移動式抽水機及搶險機具,與縣府合作下遊河道清疏,以河中心線濬深2公尺、寬30公尺,疏濬量約40萬公噸。[11]
Remove ads
颱風樺加沙來臨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預估雨量可能於2025年9月23日下午達淹溢警戒範圍,於22日將針對光復鄉、鳳林鎮及萬榮鄉共計12個村里、1,800個門牌數進行撤離[12]。直到23日13時30分,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安置人數總計1,837戶,實居人數共8,524人,已收容安置185人、依親3,100人、垂直避難5,239人(疏散至二樓或更高樓層)[13][14]。
9月23日,交通部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收到來自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通知,馬太鞍溪堰塞湖預估於當日上午發生溢流。該分局花蓮工務段自6時派員至高處進行即時監控河川水位,並於馬太鞍溪橋南北端橋台預先放置道路封閉用之紐澤西護欄、交通錐等,並將依實際溢流時間機動封閉管制。[15]
同日7時起,花蓮工務段因應堰塞湖溢流時,最初封閉馬太鞍溪橋的雙向外側車道,僅開放雙向內側車道供車輛通行,並不排除隨時機動封閉橋梁[16]。由於預估溢流時間延後,10時馬太鞍溪橋南北雙向全面封閉禁止通行,並依據林保署花蓮分署最新預警範圍,延長南北雙向封鎖路段。[17]
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025年9月23日14時30分起水位下降,當日14時20分至15時30分間水位下降33公尺,蓄水量減少3,700萬公噸,依洪水評估流出蓄水量為6,000萬公噸,剩餘水量約3,100萬公噸[18][19]。另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資料推估最大流量為每秒8,800立方公尺,經濟部水利署根據花蓮大橋水位站推估堰塞湖溢流量為每秒8,860立方公尺[7]。
9月23日14時50分堰塞湖溢流潰壩,30分鐘內傾洩出1,540萬公噸的湖水,洪流夾帶泥沙沖向下游[20]。15時30分,洪水將台9線馬太鞍溪橋沖毀,使馬太鞍溪下游南側的堤防破損,導致河川水流進到光復鄉。16時洪水淹入光復鄉市區。第二波發生的溢流洪峰於16時30分抵達市區。[21][22]
9月24日11時52分,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接獲災害應變中心通知,堰塞湖將有第三波溢流,鳳林分局緊急派員封鎖縣道193禁止車輛進入,並調請鳳林、山興、富田等三所派出所人員管制箭瑛大橋及南側光復、富田入口,只開放工程車進入[23]。
同時消防及軍方人員機動於光復鄉市區緊急廣播,要求仍在市區的居民與救難人員立即往高處或光復糖廠方向疏散。爾後災害應變中心表示,經觀測堰塞湖並無發生溢流及第三波洪峰,僅是正常溢流,警報解除後恢復救災。[24][25]
2025年9月23日15時30分,花蓮縣政府於地勢較高的台灣糖業公司花東區處光復糖廠成立前進指揮所。花蓮縣消防局共出動87車、180人救災。[26]
23日晚間參謀總長梅家樹下令第二作戰區在花蓮地區成立前進指揮所,並統籌指揮第三作戰區、第四作戰區全兵力、機具待命,隨時跨區支援[27][28]。國防部共計整備了2萬7867名國軍、3,853輛車輛機具待命救援。24日先派遣340人、37輛車輛機具協助救災。26日第三作戰區、第四作戰區、第五作戰區跨區增援,派遣2,008人投入災後復原工作,並在屋主同意下380名國軍進入民宅協助清理。[29][1]
此外,臺東縣消防局、屏東縣消防局、新北市消防局、宜蘭縣消防局、臺北市消防局等陸續派出人車支援救災與搜救,總計50車、17艇、137人、2搜救犬。經濟部水利署、台灣自來水公司、台灣電力公司也出動重機具及人員協助儘速搶修、復水復電。[30][31][32]
Remove ads

馬太鞍溪堰塞湖2025年9月23日溢流造成台9線馬太鞍溪橋沖毀、馬太鞍溪南岸堤防破損、光復鄉淹水,光復車站亦有受影響,曾導致光復鄉4,378戶停水、2,648戶停電[33][34]。光復一號堤防受損500公尺,光復二、三號堤防全遭沖毀,堤防受損總長達2,860公尺[35]。
農牧損失方面,農田埋沒共304.37公頃,損失金額約新台幣2.4億餘元。農糧作物災損面積為259.92公頃,以水稻及大豆受災最嚴重,損失金額約新台幣1,147萬餘元。各有1處養禽場、肉牛場受洪水影響導致毀損,初估經濟損失約新台幣1,600萬餘元[36][37]。
光復鄉大同村、大平村、大華村與大安村均有民眾罹難或失聯通報[38]。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9月27日18時統計,溢流導致17人死亡、7人失聯、83人受傷[39]。
後續
在網路社群自發性的號召下,大批的台灣各地民眾與各慈善團體、民意代表前往花蓮擔任志工,協助災後復原、環境清消,導致前往光復的臺鐵坐票售罄而增售站票[40]。對此臺鐵公司於9月26日宣布,將自27日至29日增開10班次列車往返臺灣西部與光復之間,方便民眾前往協助救災[41]。由於協助救災的志工多持鏟子剷除淤泥,媒體遂稱志工為「鏟子超人」[42]。27日下午中華民國副總統蕭美琴勘災時特別提醒「鏟子超人」應注意自身安全,並要求前進指揮所應將各界提供的人力、物資、機具進行充分的協調與配置,以發揮最大效果[43]。
由於下游光復堤防毀損長度約2,860公尺,水利署於9月27日動用68部怪手在下游河道建立深水槽,避免溪水持續流入光復鄉災區[44]。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27日上午的專案會議中表示:「馬太鞍溪河道預定2週內完成第1道防線、1個月內修復完成已受損的光復1號堤防、3個月內加強加固,2026年汛期前完成重建。」[45]而馬太鞍溪橋的重建工作,交通部對此表示:「公路局將以短、中、長期策略完成橋梁重建,預計10月15日完成涵管便道、2026年1月底完成鋼便橋,2026年底完成單向橋梁通車,2027年雙向橋梁完工。」[46]
Remove ads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於2025年9月25日空拍量測,堰塞湖溢流口下切113公尺、上溯700公尺,壩體體積由2億立方公尺減少至8,500萬立方公尺,至26日下切114公尺。[47]馬太鞍溪下遊河道因土砂堆積,致河床高度抬昇數公尺。[48]
由於馬太鞍溪河床抬升,使得原本位於地勢較高的鳳林鎮之馬太鞍溪北岸堤防已與河床齊平,25日上午經農民通報堤頂溢流,第九河川分署派員勘查確認溢頂,隨即封鎖堤下防汛道路。鳳林鎮公所也呼籲農民暫時不要靠近堤防的田地耕作,而第九河川分署則暫時以太空包堆置方式提高堤防,防止溪水再度溢頂。[49]
花蓮地檢署於2025年9月24日主動分案偵辦。目前先向花蓮縣政府、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等單位函調相關資料,再決定有無傳喚相關人等的必要,檢察官將在不影響救災的情況下赴現場勘驗。[50][51]25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行政院會指示,將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做好檢討及處置。[52]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最初經過專家推估,堰塞湖會在10月初發生自然溢流,但從7月26日發現堰塞湖直到溢流發生僅2個月。加上受限於堰塞湖地處偏遠、壩體土石鬆軟等問題,因此以工程手段處理的減壓方案並不可行,只能在溢流前疏濬下游、補強河床堤岸缺口與馬太鞍橋墩。」[53][54]
多位地質、土木和地理系的大學教授均提到,堰塞湖首先因水流過壩頂產生溢流,形成切口並持續下切。陳毅青與齊士崢教授認為下切規模可能已達「潰壩」等級的風險,導致比預期更大量的水流湧出。李錫堤教授說明當堰塞湖水滿後流出即為「溢流」,當小水流持續向下刷深時,即造成「下切」為溢流後造成的現象,最後會變成「潰壩」的原因。游景雲教授則推測下游光復鄉的開口堤可能因無法承受夾帶沙石的溢流水勢而受損,但堰塞湖是否屬於「潰壩」仍待確認。[55][56]
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在接受節目專訪時表示:「堰塞湖溢流口下切80公尺就叫『潰壩』,壩就是已經垮了、不見了。」時任農業部長陳駿季則表示:「溢流是對水的描述,潰壩是對壩體結構描述,兩者對象不一樣。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也曾多次說明過,河水漫過堰塞湖壩體會產生溢流、沖刷、下切等現象,而潰壩就是最終的結果。但尚未溢流前則無法判斷其程度狀況,因此農業部對外的說明還是『溢流』。」[57][58]
各界反應
自2025年9月21日起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內政部消防署共通報花蓮縣政府19次要求盡速執行強制撤離措施,但仍有14名罹難者於強制撤離範圍身亡。22日下午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針對此事曾表示:「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做撤離,確實保護民眾的安全,這部分請中央跟地方務必共同合作」,但彼時花蓮縣縣長徐榛蔚並不在台灣。[59]後續徐榛蔚於同日取消剩餘2天出訪行程,傍晚返回臺灣。[60]
災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稱為何部分應撤離處未撤離居民。花蓮縣政府社會處長陳加富稱,內政部提出「垂直避難」方法讓居民得在2樓以上的建築就近避難,這導致部分民眾降低了警戒心。[61]
花蓮縣選舉區立委傅崐萁稱,自己在7月底時就曾反映問題,且中央應如過去爆破南投堰塞湖的方式解決[a]。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則稱,時任內政部長劉世芳在9月初時請他組織監測團隊,後推斷爆破、開挖等方式不可行。團隊將預估堰塞湖的影響範圍交予內政部,讓內政部得以提前疏散居民,李鴻源稱若無疏散將導致更嚴重後果。[62][63]
對於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的重大災害,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立法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以個人身分,分別捐出一個月薪資[64]。另有新北市長侯友宜、台北市長蔣萬安、苗栗縣長鍾東錦、新竹縣長楊文科、台中市長盧秀燕、南投縣長許淑華、高雄市長陳其邁、台東縣長饒慶鈴、澎湖縣長陳光復等均捐出個人一個月薪資,協助受災民眾度過難關、早日恢復正常生活[65]。
民眾在災情發生後紛紛捐助食物、衣物等物資予當地部落、教會等單位。Fata'an部落於2025年9月26日稱現階段物資已足夠,可暫緩物資或轉送他地。[66]衛福部轄下的賑災基金會於9月25日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提供民眾各種捐款管道,該專案在啟動隔日便已募得超過2億新台幣[67]。
啟德機械起重工程董事長胡漢龑則派出2台小山貓機具,以及攜帶民生物資前往光復鄉救災,另提供往生者每人新台幣1萬元、傷者新台幣3,000元的資助[68]。臺灣樂團五月天隨唱片公司相信音樂捐款新台幣500萬,歌手劉若英、王心凌、吳克群皆捐出新台幣100萬[69][70]。
堰塞湖溢流後,日本首相石破茂於X平臺上發布貼文,並以日文及中文向臺灣民眾表達關切。美國在臺協會代理處長梁凱雯也於臉書平臺上發文向樺加沙颱風影響的災民致以最深切的慰問與哀悼。[71]
後續捷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和以色列等駐臺辦事處,紛紛在社群平臺發布貼文表達關切慰問[72]。
9月24日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例行新聞發佈會前,發言人陳斌華就此次災情造成的傷亡表達哀悼與慰問[73]。
堰塞湖蓄水量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