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蘇聯國家

蘇聯解體後出現的獨立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後蘇聯國家
Remove ads

後蘇聯國家(俄語: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也可以稱為前蘇聯國家[1],是指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之後出現的15個新的獨立國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首先宣布脫離蘇聯獨立。之後在1991年8月,同為波羅的海國家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宣布獨立,並在1991年9月6日獲得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以後加入聯合國[2][3]。波羅的海三國在二戰之前本來就是獨立國家,1944年被蘇聯併吞。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後,其他12個國家也相繼獨立,這些國家大多加入了獨立國家國協。而波羅的海三國從未加入獨立國家國協,一開始就以加入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目標。

Thumb
圖中數字代表的後蘇聯國家:

國家列表

Thumb
國家分組:
  東歐
  中亞

後蘇聯國家通常分為以下五組。 國家屬於一個或另一集團的原則是基於地理和文化因素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歷史。

聯合國會員國

更多資訊 順序, 名稱 ...
Remove ads

非聯合國會員國

已不復存在的非聯合國會員國

更多資訊 順序, 名稱 ...
Remove ads

經濟發展

從蘇聯獨立後初期,各國都經歷了一定的下降,但之後分化明顯,波羅的海國家和亞塞拜然、哈薩克等國發展良好,而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則繼續下降,下表列出各國與蘇聯時期經濟比較數據。

1991-2015年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化[4]

更多資訊 國家, 1991* ...

*大多數蘇維埃共和國的經濟在1989-1990年開始下降,因此1991年的指數與改革前的最高水平不符。

**GDP下降轉為GDP增長的年份。

Remove ads

發展進展

2021年人類發展指數得分排名的後蘇聯國家如下:[5]

Thumb

非常高的人類發展水平:

高度人類發展水平:

中度人類發展水平:

各國關係

Thumb
  獨立國協成員國
  歐盟成員國及北約成員國
  其他歐盟及北約成員國

蘇聯解體後,該地區出現了一些國際組織和聯合體。波羅的海國家沒有加入這些後蘇聯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它們的路線最初就是明確地融入西方世界(包括加入歐盟和北約)。還有一些國際組織,這些組織全部或大部分由後蘇聯國家組成。

Thumb
後蘇聯地區的國家間組織關係

獨立國家國協(СНГ)是後蘇聯地區最大的國家間組織,旨在發展政治,經濟,人道主義,文化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它曾經包括除波羅的海國家以外的所有蘇聯前共和國。土庫曼是獨立國協的「准成員」,喬治亞在南奧塞提亞戰爭後宣布退出獨立國協,於2009年8月18日起不再是獨立國協成員,烏克蘭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也宣布退出。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ОДКБ)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亞美尼亞。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和團結各成員國共同防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的非法販運。

亞塞拜然與喬治亞在1999年4月2日退出,烏茲別克在2012年12月19日退出。

1994年,獨立國協國家同意建立自由貿易區,但未簽署任何協議。2011年10月19日,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摩爾多瓦,俄羅斯,塔吉克和烏克蘭簽署了獨立國協自由貿易協定。烏茲別克於2013年加入自由貿易區。

歐亞經濟聯盟(Евразийск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前身是歐亞經濟共同體,於2015年成立,旨在實現統一經濟空間的基礎上,實行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和亞美尼亞。

古阿姆民主和經濟發展組織(ГУАМ)自烏茲別克退出後,目前包括四個成員:喬治亞,烏克蘭,亞塞拜然和摩爾多瓦。該組織被許多人視為旨在對抗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的組織。成員國不包括在前蘇聯領土上建立的任何其他組織(獨立國協除外)。

Thumb
  民主選擇共同體
  經濟合作組織

其他組織

此外,一些國家還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和中亞四國)、經濟合作組織(中亞各國)、民主選擇共同體(烏克蘭、喬治亞及波羅的海國家)等區域政府間組織。而幾個從原蘇聯範圍內獨立而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則組建了國家民主與權利共同體(Сообщество за демократию и права народов)。

相關衝突

後蘇聯國家間因民族矛盾和域外大國影響出現一系列衝突,一些演變為戰爭。俄羅斯支持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提亞謀求從喬治亞獨立並爆發「俄格戰爭」,喬治亞先小勝後大敗,最終完成了「事實上」的獨立,且均有俄羅斯軍隊駐紮。亞美尼亞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與亞塞拜然長期衝突。烏克蘭與親俄勢力在頓巴斯地區爆發戰爭。此外還有摩爾多瓦的聶斯特河沿岸問題和中亞費爾干納地區的邊界糾紛,困擾後蘇聯國家。[6]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