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布拉他

阿根廷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普拉塔map
Remove ads

34°56′S 57°57′W

快速預覽 拉布拉他, 國家 ...

拉布拉他(西班牙語:La Plata直譯:「「銀」」)位於阿根廷東部大西洋沿岸,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首府,人口574,369(2001年)。拉布拉他擁有阿根廷著名的足壇勁旅拉布拉他大學生,該隊曾經奪得過南美解放者杯的冠軍並參加過世俱杯的比賽。

歷史

总结
视角

起源

1880年起義的失敗,是由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與國家政府在控制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當時的省和國家首府)方面一再發生衝突,最終導致該市聯邦化,從而結束了該市作為同名省首府的地位。起義後被任命為該省省長的達爾多·羅查當時面臨著在另一個城市建立政府和行政機構的必要性。

在當時已經存在的所有城市中,達爾多·羅查(Dardo Rocha)選中恩塞納達(Ensenada),毗鄰拉布拉他河,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至恩塞納達的鐵路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相連。1882年3月14日,他宣布將恩塞納達市資本化。然而,該決定沒有考慮在沿海恩塞納達建立政府和行政當局,而是計劃在恩塞納達山脈內陸10公里處建立一座新城市。這些土地由山脈、山丘和浴場組成,從西南到東北,一直延伸到附近的拉布拉他河,沿著加托河,是馬丁·伊拉奧拉財產的一部分,毗鄰托洛薩鎮(建於1871年,當時有7,000人居住)。為了設計城市,羅查召集了工程師佩德羅·貝諾伊特領導的工程部,他們繪製了該省未來首府的藍圖[1]

最後,1882年11月19日,在州長達爾多·羅查和代表總統胡利奧·阿亨蒂諾·羅加維多利諾·德拉普拉薩部長在場的情況下,奠基石被放置在埋葬在該市地理中心的骨灰盒中,今天是莫雷諾廣場。在那次活動中,達爾多·羅查說了以下幾句話:

我們給新首府起了沐浴它的壯麗河流的名字,我們把它放在這塊石頭下,希望競爭、仇恨、怨恨和所有長期阻礙我國繁榮的激情永遠埋葬在這裡。

自1882年底以來,第一批居民--義大利泥瓦匠軍團--開始從事基礎工程。1883年6月,市政宮殿開始建造。一年後,即1884年,該省的公共當局最終在新市鎮設立。

該市成立六個月後,即1883年5月,第一所一年級和二年級男子學校「弗朗西斯科·貝拉」小學成立。[2]

1884年3月25日至29日,對該市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發現,該市有10,407人(男性8,779人,女性1,628人),只有1,278名阿根廷人,其餘7,997名歐洲外國人占該市的77%,主要來自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奧匈帝國和英國。

1886年4月,該市宣布安裝了電力照明,使拉布拉他成為南美第一個提供這項服務的城市。當時,這項服務由Brush Electric公司提供。

距離這座城市成立僅五年,1887年6月3日成立了拉布拉他體操及劍擊會,該俱樂部以其名稱中的兩項運動開始了體育活動——體操擊劍

1887年8月20日和24日,該市的電報電話服務開通。啟用的電話線使與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恩塞納達市的通信成為可能。[3]

1887年,義大利建築師利奧波多·羅奇也開始建造老阿根廷劇院。它的建造需要5年的時間,儘管它於1890年11月19日與朱塞佩·威爾第奧泰羅作品一起開放。

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於1885年開通,歸曼努埃爾·希梅內斯所有。他的車隊由8輛封閉的汽車、10名園丁、25隻貨運狐狸和254匹馬組成。它有53名員工,平均每月有3萬名客戶。最初,他走了16公里,到達恩塞納達。

1892年11月8日,進行了第一次相當短的有軌電車路線測試:從45街到50街沿著第7大道行駛。儘管行程很短,但仍有人對現代交通工具感到恐懼和不信任:當時的一些鄰居鼓勵其他人不要上這些車,因為他們可能會「被電死」。這就是拉布拉他是南美第一個擁有有軌電車服務的城市的方式。[4]

Remove ads

二十世紀

1897年,參議員拉斐爾·埃爾南德斯創立了拉布拉他省立大學,該大學將於1905年由華金·維克多·岡薩雷斯博士國有化。同年8月4日,拉布拉他大學生俱樂部成立。拉布拉他的人口增長異常,1914年成為阿根廷第三大城市,有137,413名居民,僅次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羅薩里奧

馬塞洛·托爾夸托·德阿爾韋亞爾(1922-1928年總統)的管理下,國家石油公司財政油田(YPF)總裁恩里克·莫斯科尼建造了拉布拉他蒸餾酒廠,這是世界上第十大酒廠。[5]

1931年11月22日,該市第一批汽車和客運服務落成,這些服務由阿根廷公共汽車公司提供。

1945年12月10日,胡安·多明戈·庇隆伊娃·杜阿爾特在聖弗朗西斯科·德·阿西西教堂結婚。

1952年,在伊娃·庇隆去世後,這座城市更名為伊娃·庇隆市,在1955年9月庇隆政府倒台後恢復了原來的名稱。

1974年,政府大樓的復折房頂發生火災,在沒有人員傷亡的情況下得以撲滅,隨後修復了被毀的部分。[6]

1977年,老阿根廷劇院發生了一場大火,摧毀了大部分設施,嚴重影響了建築物的結構。幾乎只剩下圍牆了。當時的軍政府,儘管阿根廷和國際社會強烈要求重建這座建築,但仍決定拆除這座建築,並呼籲在一個新的現代文化中心的地方舉行公開招標,以延續老阿根廷劇院的輝煌。工程於1980年開始,估計需要四年才能完成,但這些工程不斷延誤和癱瘓,最終於1999年10月13日重新開放。[7]

1982年是該市成立100周年,為了紀念其成立,發行了一張郵票,上面突出了市政宮、大教堂、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天文台。

地理

更多資訊 La Plata (1981-1990), 月份 ...
Remove ads

友好城市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