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人墓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人墓地是指因爲戰爭、俘虜、滯留、賣身、僑居、移民、歸化、失蹤等各種原因而喪生海外日本人的墳園、墓地或埋葬所;有時,一些因爲工作或旅行意外逝世在海外的日本人,也會因爲個別的理由,沒能夠將遺體運送回日本。
概要
由14世紀至18世紀開始,日本人就開始在海外聚居,由山田長政掌管的泰國大城阿育陀耶日本人町是其中一個最早形成的海外日本人聚居地,現在阿育陀耶日本人町的遺址就設有一座「阿育陀耶日本人町跡」的紀念碑。[1]
自1633年(寛永10年)開始,德川幕府多次頒佈鎖國令,嚴格限制日本人與外國通商,並禁止滯留海外五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國,使無數日本人因無法歸國,而被迫留在海外。鎖國禁令直到1853年(嘉永6年)的「黑船來航」才告結束,前後歷時超過兩百年。
近現代開始,日本積極推行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以為文明開化,使國力急速發展成爲先進國家。在此時期的日本與歐美諸國締結同盟,並向樺太、朝鮮、滿洲、蒙疆、台灣、南洋、中南半島等地擴張領土,開始有日本商人、船員、開拓移民和南洋姐遠渡海外,這些平民有些因爲歸化、客死或自願等原因而沒有返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在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發動太平洋戰爭,數以百萬計的日本軍人因此死於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太平洋諸島等主要戰場。昭和天皇宣佈終戰後,多數日本人被遣返回國,但有少部分殘留日本兵認為在道義上,要協助當地脫離殖民統治,而選擇留下參與獨立戰爭,最終戰死異鄉。日本領土在戰後被同盟國軍事佔領,海外屬地陸續移交或宣佈獨立,此後日本遺族在海外地區搜尋殘留、戰死和失蹤者遺骸的活動從未有過間斷。[2][3] 日本政府恢復主權以後,開始在海外爲戰死者修建慰靈塔、慰靈碑或紀念碑,以慰藉軍人之亡魂。[4]
二戰後的東北亞地區,約有56-76萬名日本平民、開拓者和軍人成爲蘇聯紅軍的戰俘,被流放到遠東、蒙古和西伯利亞等地區進行強制勞改,保守估計有6萬人在惡劣環境下因飢寒交迫而死,實則死亡人數可能遠超過此數。[5][6]
1950年代,日本人口因爲嬰兒潮而出現大幅度提昇的現象,土地不足的傳言在農村地區引起恐慌,於是戰後政府推行移住國策,將農村子弟送到中南美洲國家開拓農田。這項國策在1960年代因日本經濟成長而放緩,延至1994年才正式廢除,而這些在日本國內稱爲「棄民」的開拓者,有些仍被留在日本海外。[7][8]
近年以來,隨著交通和資訊的發達,日本人多是因爲留學、旅行、工作、婚姻或退休等各種因素,取得外國居留權而留在海外而成為日僑。
Remove ads
日本人墓地一覽
![]() |
- 迪亞哥蘇亞雷斯慰靈碑(ディエゴ・スアレスの慰霊碑)
- 西岡京治慰靈碑(西岡京治の慰霊碑)27°23′11″N 89°25′35″E
- 一之瀨泰造墓(一ノ瀬泰造の墓)13°26′54″N 103°56′55″E
- 高田晴行慰靈碑(高田晴行の慰霊碑)11°33′54″N 104°50′25″E
- 高田晴行是在柬埔寨執行維和任務時殉職的日本警官,他的慰靈碑設立在金邊市郊外的寺院。[14] 其家屬在他遇害的村落——Nea Kareach,設立了一所以高田晴行的昵稱「Haru」爲名的紀念學校。[15][16]
- 中田厚仁慰靈碑(中田厚仁の慰霊碑)11°34′05″N 104°55′47″E
- 中田厚仁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聯合國志願人員,1993年參與聯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擔任選舉監督員時,在磅同市遇害,享年25歲。[17]
Remove ads

- 中日友好園林(中日友好園林)45°50′14″N 128°55′52″E
- 香港日本人墓地(香港日本人墓地)22°16′13″N 114°10′55″E
- 孟買日本人墓地(ムンバイ日本人墓地)
- 英帕爾戰役慰靈碑(インパール作戦の慰霊碑)
- 卡利巴達國家英雄公墓(カリバタ英雄墓地公園)6°15′26″S 106°50′47″E
- 費奧多羅夫斯卡亞墓地(フョードロフスカヤ墓地)
- 南俄大壩附近的寺境(ナムグムダム近くの寺境内)
馬來西亞(婆羅洲部份)

- 山打根日本人墓地(サンダカン日本人墓地)5°50′34″N 118°06′57″E
- 納閩日本人墓地(ラブアン日本人墓地)
馬來西亞(半島部份)
- 柔佛新山日本人墓地(ジョホール・バル日本人墓地)1°29′22″N 103°45′21″E
- 新山日本人墓地位於新山市哥文茶路,建成年份不詳,於1962年馬來西亞紡織公司開發土地時,被尤尼吉可和三井物產的員工發現,予以保留並恢復原狀。墓地內有一座供奉真如親王的「真如親王供養塔」,紀念據傳死於馬來半島南方的高岳親王。凡散落在柔佛麻坡、昔加末、峇株巴轄和哥打丁宜各地的日本人墓碑,被發掘以後都會遷移至此。[28][30]
- 吉隆坡日本人墓地(クアラ・ルンプール日本人墓地)3°07′58″N 101°42′17″E
- 吉隆坡日本人墓地位於吉隆坡廣東義山附近,建成年份不詳,根據1940年和1946年編撰的名簿,最早的墓碑記載的是一位逝世於1891年的女性。此外,墓地內建有紀念太平洋戰爭死難者的「慰靈塔」和紀念715號班機空難的「JA8051號機遭難者慰靈碑」。[28]
- 馬六甲日本人墓地(マラッカ日本人墓地)2°13′24″N 102°16′25″E
- 馬六甲日本人墓地位於馬六甲武吉峇魯,於1910年時建成。墓地內共有34座墓碑,在戰前是由馬六甲日本人協會管理。[28]
- 文冬日本人墓地位於彭亨文冬兩廣義山旁邊,於2016年發現,據信是日本墾植者的墳墓;2021年日本政府準備遷移時,發現已經遭到毀壞。[31]
- 檳城日本人墓地(ペナン日本人墓地)5°24′37″N 100°18′50″E
- 霹靂怡保日本人墓地(イポー日本人墓地)4°35′29″N 101°04′01″E
- 怡保日本人墓地位於怡保文冬,推測建成於明治後期,凡散落在霹靂州各地的日本人墓碑,被發掘以後都會遷移至此。[28]
- 瓜拉登嘉樓日本人墓地(トレンガヌ日本人墓地)5°19′28″N 103°08′43″E
- 登嘉樓日本人墓地位於瓜拉登嘉樓布沙拉路,於1994年時發現,推測建成於1914年至1915年之間。墓地內共有9座墓碑,其中包括傳奇人物谷豐之父和妹的墳墓(谷豐本人葬於新加坡),故此登嘉樓日本人協會在墓地入口建有紀念谷豐的「谷豐碑」。[28]
- 亞羅士打日軍慰靈碑(アロースターの旧日本軍兵士の慰霊碑)
- 亞羅士打日軍慰靈碑位於吉打亞羅士打,是為了慰藉日軍佔領吉打期間,3名阻止英軍炸毀橋梁的日軍士兵而建設的慰靈碑。2019年3月,地方政府出資將年久失修的石碑修復,附設說明將其稱為「英雄」,引起爭議。
- 丹巴達爾佳日本人死亡者慰靈碑(ダンバダルジャー日本人死亡者慰霊碑)
- 仰光日本人墓地(ヤンゴンの日本人墓地)16°55′56″N 96°09′57″E
- 平壤龍山墓地(平壌龍山墓地)
- 咸興市日本人墓地(咸興市日本人墓地)
- 菲律賓群島戰沒者紀念碑(比島戦没者の碑)
俄羅斯(亞洲部份)
- 南薩哈林斯克日本人墓地(ユジノサハリンスク市日本人墓地)
- 樺太千島戰沒者慰靈碑(樺太・千島戦没者慰霊碑)49°51′10″N 142°48′01″E
- 納霍德卡日本人墓地(ナホトカ市日本人墓地)42°47′27″N 132°51′56″E
- 哈巴羅夫斯克日本人死亡者慰靈碑(ハバロフスク日本人死亡者慰霊碑)48°33′20″N 135°03′28″E
- 利斯特維揚卡日本人墓地(リストビヤンカ村日本人墓地)

- 日本人墓地公園(日本人墓地公園)1°21′56″N 103°52′36″E
- 釜山市立公園墓地(釜山市立公園墓地)35°16′27″N 129°05′57″E

- 三板橋日人公墓(三板橋日人公墓)25°03′11″N 121°31′35″E
- 三板橋日人公墓位於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三橋町,於戰後都市計劃時撤走,現址爲台北市林森公園(14號公園)和康樂公園(15號公園)。公墓內原有第7任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的墳墓已遷移至新北市三芝區福音山基督教墓園,其餘者的遺骸被安置在寶覺寺日本人遺骨安置所,而明石元二郎的墓銘仍保留在林森公園。[52]
- 六氏先生之墓(六氏先生之墓)25°06′10″N 121°31′49″E
- 六氏先生是於1896年在台北芝山岩附近遭殺害的六位老師,此事件震撼台灣以至日本,造成芝山巖學堂停課三個月。之後,六位老師的骨灰安葬於芝山岩山頂大樟樹處,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親擬碑文悼念,並於1929年在墓地原址附近興建芝山巖神社祭祀。[53][54]
- 中和禪寺日本人遺骨安置所(中和禅寺日本人遺骨安置所)25°07′50″N 121°30′27″E
- 寶覺寺日本人遺骨安置所(宝覚寺日本人遺骨安置所)24°09′34″N 120°41′16″E
- 八田與一夫妻之墓(八田與一夫妻之墓)23°12′30″N 120°22′06″E
- 八田與一是台南市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自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在台灣任職和定居。1942年,八田與一受聘於日本陸軍省,在乘搭郵船前往菲律賓時遭到襲擊,因逃生不及而身亡,他的遺體被漁船尋獲後在日本當地火化,骨灰運回台灣安葬。八田的遺孀外代樹後來從台北疏散到烏山頭,於戰後在烏山頭水庫放水口自盡,火化後骨灰的一部份被帶回日本,一部份與八田與一合葬在烏山頭水庫。[58]
- 覆鼎金日本人墓地(覆鼎金日本人墓地)22°41′59″N 120°19′55″E
- 覆鼎金日本人墓地位於高雄市三民區、鳥松區、仁武區交界處覆鼎金公墓,建成於日治時期,是高雄市規模最大的公墓,葬有台灣人、日本人、佛教徒、基督徒、回教徒等不同族群及宗教信仰的人士。自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以後,原本處於邊陲位置的公墓成爲地理中心,高雄市政府民政局計劃將原處變更為公園廊帶,預計由2014年起將葬者逐步遷移。[56][59][60]
- 壽豐豐裡村日本移民墓園(寿豊豊裡村日本移民墓園)23°50′31″N 121°30′21″E
- 壽豐豐裡村日本移民墓園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原址爲花蓮港廳豐田移民村,於2009年(民國98年)規劃成爲一座紀念公園,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爲花蓮縣政府文化資產。[61][62]
- 可諾風社共同墓地(コノホン社共同墓地)
- 可諾風社共同墓地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古楓部落,目前已經廢棄。
- 廣修禪寺(廣修禅寺)
- 日本人納骨堂(日本人納骨堂)13°44′33″N 100°29′57″E
- 泰緬鐵路慰靈塔(泰緬鉄道の慰霊塔)

- 塔什干日本人墓地(タシケント日本人墓地)
- 會安日本人墓地(ホイアン日本人墓地)
- 赫敦日本人墓地(ヘンドン日本人墓地)
- 舊日本海軍戰沒者墓地(旧日本海軍戦没者墓地)35°53′13″N 14°32′11″E
俄羅斯(歐洲部份)
- 頓斯科伊日本人墓地(ドンスコエ日本人墓地)55°42′52″N 37°36′07″E
- 坎伯蘭日系人之墓(カンバーランドの日系の墓)49°37′51″N 125°00′37″W
- 達哈翁日本人墓地(ダハボン日本人墓地)
- 科爾馬日本人墓地(コルマ日本人墓地)37°41′01″N 122°27′30″W
- 麥基基日本海軍墓地(マキキ日本海軍墓地)21°19′07″N 157°49′48″W
- 考拉日本人戰沒者墓地(カウラ日本人戦没者墓地)33°48′09″S 148°41′30″E
- 布魯姆日本人墓地(ブルーム日本人墓地)17°57′29″S 122°13′26″E
- 星期四島日本人墓地(木曜島日本人墓地)10°34′38″S 142°12′56″E
- 東太平洋戰沒者紀念碑(東太平洋戦没者の碑)7°03′15″N 171°14′13″E
- 中部太平洋戰沒者紀念碑(中部太平洋戦没者の碑)15°16′48″N 145°48′26″E
- 科羅爾島海軍墓地(コロール島海軍墓地)
- 新幾內亞戰沒者紀念碑(ニューギニア戦没者の碑)
- 南太平洋戰沒者紀念碑(南太平洋戦没者の碑)
- 聖克魯斯日本人共同墓地(サンタ・クルス・デ・ラ・シエラ日本人共同墓地)
- 阿爾瓦里斯馬沙杜日本人墓地(アルバレス・マッシャード日本人墓地)
- 卡薩布蘭卡日本人墓地(カサ・ブランカ日本人墓地)
另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