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島民族
使用南島語系語言的文化族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島民族,或稱南島語族群[15],是指生活在臺灣、夏威夷群島、東南亞、密克羅尼西亞、新幾內亞沿海、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和馬達加斯加[16][17],以及散佈於越南(如占族)、柬埔寨、緬甸、泰國北大年、海南島(如回輝人)、葛摩和託雷斯海峽群島[16][18][19],使用南島語之族群。該族群佔多數之地區有時又會被統稱作南島地區(英語:Austronesia)。[20]
該族群被根據現有證據推斷於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以臺灣島為初始根據地,經海路向各地遷徙。公元前2200年左右,該族群抵達菲律賓最北端,特別是巴丹群島。 該族群在公元前2000年前某個時刻開始使用帆。[21]:144 如此技術與該族群其他航海技術,如雙體船、舷外浮杆獨木舟等,一起促成該族群得以廣泛分散至印度洋與太平洋中諸陸地與島嶼地區。(參看拉皮塔文化)
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該族群與多地舊石器時代人口(如大坌坑文化、百越之案例)及澳洲和美拉尼西亞地區周邊巴布亞人發生互動,並同化該些人群或被其同化。該族群向東擴散至復活節島,向西至馬達加斯加[22],向南至紐西蘭;在最遠的程度上,也可能有抵達美洲。[23][24]
除了語言,該族群還廣泛共享文化特徵,如紋身、干欄式建築、玉雕、稻田耕作、各種岩石藝術圖案等傳統和技術。 該族群也共享在遷徙過程中攜帶之馴化物種,如稻、香蕉、椰子、麵包樹、山藥、芋頭、構樹、雞、豬和狗等。
Remove ads
歷史
對於南島族群的起源與擴散,學界根據語言學與考古資料,建立了幾個假說。出非洲假說認為,現代人類在舊石器時代中期,離開非洲,向亞洲南部擴張。
在抵達台灣之前的南島民族,稱為原南島民族(Proto-Austronesians),前南島民族(Pre-Austronesians),或早期南島民族(Early Austronesians),原居住亞洲。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原始南島民族,為居住在馬祖群島的亮島人。原始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分為南方假說與北方假說二者。


認為南島民族起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學說,起源早於出台灣假說,最早由淩純聲與張光直等人提倡。張光直根據福州平潭殼丘頭遺址的出土文物,認為稍晚的台灣西海岸的大坌坑文化的與此文化有關聯,兩者部分的文化面貌說明福建與南島語族最早的淵源。[26]
福建發掘的曇石山遺址、漳州東山大帽山遺址、寧德霞浦縣黃瓜山貝丘遺址、泉州晉江庵山沙丘遺址、福州平潭殼丘頭遺址,據考證都跟南島語族文化有淵源。在福建出土石錛、石戈以及石叉等物品,在玻里尼西亞仍常見。福建的幾大遺址中出土的石器、陶製品等文物製作的方法、生産工藝、母語語系等推測,南太平洋、印度洋的南島語族衆多島國居民的祖先,與中國東南沿海文化有交流。[27][28][29]
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葛應欽,利用演化基因學改進方法及技術,分析在馬祖亮島出土的亮島人遺骸,重建遺傳系譜,認為早期南島民族約8000年前起源於福建沿海地區[30],反對台灣或東南亞島嶼是早期南島民族發源地的說法。他們認為,E和R9單倍群出現在台灣原住民遺傳中,亮島人與南島語族有親緣關係,引起了國際人類學界的廣泛討論與爭議;因為粒線體E單倍群在中國大陸少見,[31]以及葛氏父子後續關於亮島1號人的Y染色體的研究結果、已檢測出來的兩具亮島人的體染色體完整資料,已被多篇國際學術論文引用,與南島人群在基因上有一定的關連性。而福建距今四千到五千年的曇石山遺址,在常染色體上與台灣原住民與南島人具有密切關係。[32]
隨著現代考古學、生物學和語言學的發展,南島民族來自新石器時代山東東夷族的理論變得越來越受完善。語言學家沙加爾曾經於1990年提出漢-南島語系的語言系屬假說,認為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及南島語系同根同源,都是由原始漢澳語分化而來。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科學家提出來南島民族起源於山東東夷族,而後南下發展的理論。[33]然而也不能排除是南島民族北上後形成東夷族或東夷族的一部份的可能。[34]
南島民族擴張,現今學界的主流為出台灣假說(Out of Taiwan)。這個假說認為,原始南島民族由亞洲大陸移居至台灣島之後,在台灣形成了南島語系,之後沿著島嶼,逐步擴展到太平洋各地。這個假說最早由語言學學者提出,遺傳人類學學者以粒線體DNA的研究,對這個假說提供更多證據。
另一個常見的假說為出巽他古陸假說(Out of Sundaland),主張原本居住在巽他古陸的原始南島民族,在海平面上升之後,散布到各個島嶼。

舒特勒(Shutler)和馬克(Marck)於1975年發表論文[35],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遺傳學界即接受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彼得·貝爾伍德於1991年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台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36];後來他再提出,南島語族由亞洲大陸而來,於西元前8000年左右到達臺灣,此後發展出卓越的航海能力,不斷分批移民至海外島嶼[37];在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後,曾一時暫止,然後又持續移民,而無論是擇居於大島或小島,多遍佈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是一大特點。
根據貝爾伍德的研究,操南島語的南島民族是由亞洲大陸而來,可能與侗台民族或南亞民族原是一家,分家後抵達台灣,年代大約是6000年前。大約5000年前,才開始從台灣南下擴散到菲律賓群島,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然後到婆羅洲、印尼東部,時間大約是在4500年前。然後往東、西兩方擴散,東至馬里亞那群島(關島、塞班島一帶),也到了南太平洋部份地區,往西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等,時間約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才擴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區域的加洛林群島一帶。然後往東,約在公元300年到達玻里尼西亞。今天在紐西蘭的毛利族,是最晚的移民,約在公元800年[38]。格雷於2009年發表論文,分析400種語言的發展史,構建出語言發展樹,認為南島語起源於大約5230年前的台灣。[39]
這個散布模型,可以用番薯的傳播來證明,隨著南島民族往東遷徙,與南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接觸,將番薯由美洲傳播到環太平洋[40][41]。另一個證明則是太平洋構樹。2015年台灣大學森林環資系與智利共組研究團隊,分析西太平洋島弧上的太平洋構樹樣本,發現各地構樹與南台灣構樹皆有相同的葉綠體基因單倍型,西太平洋各地的構樹起源於台灣。因為太平洋構樹沒有雌雄異株,無法自然產出種子,需由人類以其根部進行無性生殖來傳播,因此可排除是由動物傳播的可能。太平洋構樹的樹皮是南島居民重要的資源,在祭典上會使用樹皮布。因為太平洋構樹與南島民族間的緊密關係,應是隨著南島語族遷徙而傳播。這個共生關係間接證實了出台灣假說[42]。
Remove ads
巽他大陸起源說

由史蒂芬·奧本海默提出。巽他大陸起源說認為,冰河期的東南亞由於海平面比現在低,爪哇島、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連在一起,形成巽他大陸,為亞洲的延伸。但在間冰期,海平面上升,淹沒這個區域。這個區域的居民被迫離開,形成南島語族[43]。
語言
南島民族國家(地區)
- 以南島民族為主體民族:
- 以南島民族為重要民族:
Remove ads
地圖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