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枕崎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枕崎線(日語:枕崎線/まくらざきせん Makurazaki sen */?)是一條由鹿兒島縣日置郡伊集院町(現在為日置市)伊集院站至鹿兒島縣枕崎市枕崎站的鐵路線。由鹿兒島交通營運。在1984年停運。當地人稱此線為南薩線(平假名:なんさつせん)。在枕崎線內,設有兩條支線,分別為知覽線和萬世線。
Remove ads
路線資料
- 管轄:鹿兒島交通
- 路線(營運距離):伊集院-枕崎 49.6公里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23個(包括起終點站)
- 複線路段:沒有(全線單線)
- 電氣化路段:沒有(全線非電氣化)
- 閉塞方式:片劑閉塞式(在停用前,加世田至枕崎之間是使用員工閉塞式)
運行情況
在停運前,一日共有10班列車來回,平均約2小時一班。所有班次都是普通班次,有一班列車在加世田站折返。一日有三班來回為直通班次,經伊集院站進入日本國有鐵道路段往西鹿兒島站(現在為鹿兒島中央車站)。其他特別班次中,在早上有一班來回加世田至蔭摩湖站,夜上有伊集院至日置站的區間列車。
在1983年一次雨災後,只提供了日置至加世田的列車服務,其餘路段都在停運的狀態。另外,伊集院站來往西鹿兒島站直通班次也繼續使用鹿兒島交通的列車運行。伊集院至日置之間路段之隧道漏水,所以提供了臨時巴士服務,但是列車也可通行回廠。
使用列車
在停運前,有以下類型列車:
- Kiha100形:與國鐵Kiha07形柴油動車同一款列車。
- Kiha300形:與國鐵Kiha10形柴油動車同一款列車。
停運前之列車(1981年8月)
-
100形
-
300形・100形 加世田站內
歷史
- 1914年(大正3年)4月1日:南薩鐵道伊集院至伊作之間開通。
- 1914年(大正3年)5月10日:伊作至加世田之間開通。
- 1915年(大正4年)5月1日:吹上濱站啟用。
- 1916年(大正5年)7月25日:毘沙門站、入來站啟用。
- 1925年(大正14年)7月1日:入來站改名為入來之濱站。
- 1928年(昭和3年)6月1日:入來之濱站改名為南吹上濱站。
- 1931年(昭和6年)3月10日:加世田至枕崎之間開通,全線開通。
- 1934年(昭和9年)6月1日:毘沙門站改名為上日置站。
- 1949年(昭和24年)2月19日:開始提供直通班次往國鐵鹿兒島站。
- 1954年(昭和29年)11月11日:直通班次往國鐵鹿兒島站增至3班來回。
- 1955年(昭和30年)1月1日:薩摩湖站啟用。
- 1964年(昭和39年)9月1日:南薩鐵道與三州自動車合併,成為鹿兒島交通,成為鹿兒島交通的鐵路線。
- 1971年(昭和46年)4月1日:貨物運輸停止。
- 1983年(昭和58年)6月21日:由於雨災,全線不能通行。
- 1983年(昭和58年)7月1日:部分區間(日置至加世田)繼續營運。
- 1984年(昭和59年)3月18日:全線停運。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接駁路線的名稱,以及車站所在地都採用枕崎線停運前一刻的名稱。
所有車站都位於鹿兒島縣內。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 谷口良忠. 鹿兒島交通・南薩鐵道. 鐵道畫刊. 1965,. 1965年7月臨時增刊號(No. 173):私鐵車輛旅遊 6: 83–98, 104–106.(再記錄:鐵道畫刊編輯部 (編). 私鐵車輛旅遊特輯 2. 東京: 鐵道圖書刊行會. 1977.)
- 種村直樹. 存亡之淵之南九州鐵道. 鐵道日誌. 1983,. 1983年4月號.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