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柴灣站
港鐵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柴灣站(英語:Cha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柴灣新翠花園旁,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也是港島綫的東端終點站,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8年9月8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9月8日) |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U2 | 月台 |
| |||||||||||
U1 | 大廳 | 客務中心、 | |||||||||||
G | 地面 | B、C出口 |
現時柴灣站大廳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2][3]、自助服務設施[2][3]香港郵政郵箱[4][5]以及港鐵「會員服務站」等[6]。
柴灣站設有一座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半高式月台門。而兩個月台的列車均為前往堅尼地城方向[2],列車抵達月台後會在同一時間上/下車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台搭乘列車。
柴灣車廠雖然在杏花邨站旁邊,然而實際車務上柴灣站為最直接連接車廠的車站,每當上傍晚尖峰時間過後,部分港島綫的列車在柴灣站清客後,便會暫停服務並返回車廠。屆時當列車在進入車站時,月台會在該列車到站前及列車入站時發出廣播通知乘客。該列車到站後,月台顯示螢幕並會顯示「不載客列車」。隨後當該列車關門離開車站前,在月台的西端的紅藍號誌燈上將會亮起「DP(意思為Depot)」字樣的白色顯示號誌燈,之後列車離開車站,駛回柴灣車廠。
柴灣站設有5個出入口,其中A出口直通新翠商場。而大廳亦設有指示牌顯示出入口周邊的建築物及設施列表。
Remove ads
接駁交通
柴灣站地面設有柴灣站轉運站,供乘客轉乘公車及專線小巴。
Remove ads
歷史
於1980年12月政府落實興建港島綫時,擬議中的柴灣站分為南北兩站:「柴灣北站(英語:Chai Wan North Station)」(其選址靠近現時的翠灣邨)以及「柴灣南站(英語:Chai Wan South Station)」(其選址則與現時柴灣站大致相同)[7]。後因柴灣車廠上蓋發展大型屋苑杏花邨,地鐵改於車廠旁興建杏花邨站,並取消興建柴灣北站,柴灣南站隨之易名為柴灣站。
柴灣站由永保建築國際有限公司興建,於1985年5月31日隨港島綫(金鐘-柴灣段)通車而同時啟用。原址前身為填海地,後來設置舊小巴站及柴灣公園第一期[8]。
現時柴灣站所有月台已完成裝上半高式月台門,並已投入運作。該半高式月台門高大約1.5公尺。整個計劃於平日深夜終止服務的時間加建,車站與杏花邨站屬於第一期進行半高式月台門加裝工程,原計劃於2010年8月完成,但由於工程進度緩慢,故延遲於同年12月完成。
小西灣為一個已發展成熟的社區,並設有多個社區設施和住宅,市民對公共運輸需求極大,公車及小巴服務早已不勝負荷,故此多年來有多位區議員有迫切地爭取興建小西灣支線以解決市民外出問題。
然而地鐵港島綫在設計以至開通初期,小西灣未有發展計劃,故無預計向東延伸,但在柴灣站末端已預留一段超越線路軌,可供延長之用。月台也設計成西南走向,因此向東延伸技術上是可行的,政府曾建議地鐵公司研究把港島綫從柴灣站延伸至小西灣站,但地鐵公司認為路線迂迴(須興建穿越歌連臣角的隧道前往小西灣),且有技術難度,故未被地鐵接納。地鐵亦研究過利用輕便鐵路將小西灣及柴灣連接,但由於沒有足夠地方興建車站上蓋物業,以致造價及融資等各種問題多番推搪而不了了之。2009年10月23日,運輸及房屋局官員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表示[9],受到柴灣站附近的樓宇及其他建築物之限制,延伸港島綫至小西灣的工程難度頗高,相信方案難以落實;但局方與港鐵會繼續關注小西灣對外的交通接駁情況。
現時往返小西灣的市民可選擇在柴灣站轉乘城巴82線或小巴47M線,又或者在杏花邨站轉乘城巴85線或小巴62線。此外,現時因為大部分港島東的公車均在小西灣(藍灣半島)轉運站設為公車起訖站,所以小西灣延綫最終會落實興建的機會已較低,因此西貢區議員劉偉章與觀塘區議員蔡澤鴻已建議在柴灣站興建高架人行天橋連接工業區及小西灣。
Remove ads
與其他市區綫地面或高架車站一樣,柴灣站由2011年起也開始展開翻新工程,當中包括在大廳及月台安裝假天花、改善照明,亦翻新了月台指示吊板:行車方向資訊則改為張貼在半高式月台門之上;舊有吊板上的車站站名標示形式保留,但改為採用車站顏色底色及以大號白字標示,猶如昔日茘景站及大窩口站月台吊牌標示站名方式,於港鐵系統中屬碩果僅存。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