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汨羅市

中国湖南省岳阳市代管的县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汨罗市
Remove ads

28°48′34″N 113°03′41″E

快速預覽 汨羅市 汨, 國家 ...

ㄇㄧˋ羅市[註 1],別稱羅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常住總人口約為64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歸義鎮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汨羅江的下游,因汨羅江而得名。全市總面積為1669.8平方公里,交通發達,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縱貫市境。湖南省第五大、中國第22大肉類生產大縣市農業基礎堅實,是中國商品糧基地縣(市);再生資源集散市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戰國時期文學家屈原自沉之地,現有屈子祠屈原墓等古蹟紀念建築。

Remove ads

歷史[2]

  • 根據位於城郊窯州村附山園遺址考證,最遲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史前人類在汨羅江畔生活,屬於大溪龍山文化範疇。
  • 東周莊王七年(前690年),楚武王滅羅國;次年,羅國遺民遷至湘江流域,築城於汨羅江尾閭南岸,名羅城。境域包括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及岳陽縣南部和沅江市東部地區。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設置羅縣,治所設羅城,境域為羅子國移民領地。
  •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羅縣、益陽、湘西三縣的沿江沿湖地區設置湘陰縣
  • 武德八年(625年),撤羅縣併入湘陰縣,治所今汨羅川山坪鎮城牆村。
  • 1966年1月18日析湘陰縣東部置汨羅縣,以湘陰縣的汨羅、白水、桃林、長樂、弼時5區為其行政區域,隸岳陽地區。
  • 1987年9月23日撤縣設市,以原汨羅縣為汨羅市轄域。

地理

氣候

更多資訊 汨羅 (1981−2010), 月份 ...

位置

汨羅地處東經112°51'-113°27',北緯28°28'-29°27'之間。最東處為八景鄉山陽村的山陽寨,最西處是蘆葦場的石湖包,最南端是高家坊鎮鹿峰村的陳家灣,最北端是磊石鄉汨岳村的汨岳界[4]。南北相距66.75公里,東西相距62.5公里,全境周長301.84公里,總面積1561.95平方公里,汨羅城區面積12.37平方公里[5]

地勢

汨羅屬幕阜山脈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由山地向濱湖平原過渡。山峰東部有幕阜山余脈智峰山等;南部有玉池山等。其中玉池山主峰達摩嶺海拔777.5,為汨羅最高峰。 崗地是汨羅分布最廣的地貌類型,占全市總面積39.28%。 平原位於汨羅江及其支流溪谷兩側,水文面積296.01平方公里,是全市糧食棉花的主要產區。[6]

主要山峰有玉池山智峰山湖鼻山隱居山神鼎山飄峰山密岩山等。

水文

境內水利豐富。流域面積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條。洞庭湖水系有汨羅江及支流汨江、羅水,為洞庭湖水系中僅次於的第五大水系。汨羅多年平均降水量1345.4毫米,降水總量 21.3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44.65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4.21億立方米。[6]

資源[7]

  • 土地資源 汨羅市有土地面積234.29萬畝,分為水稻土、紅壤、黃壤、紫色土、潮土等土類5個,亞類11 個,土屬35個,土種103個。土壤分別為第四紀鬆散堆積物、花崗岩母質、板頁岩母質及雲母片岩母質、紅岩母質而形成。以紅、黃壤為主,質量較好。有耕地總面積51.16萬畝,宜林地87萬畝,草場54.76萬畝。土地後備資源充足。花卉、苗木時鮮。
  • 植物資源 蕨類植物15科,25種;裸子植物7科,13種;被子植物94科,383種。國家保護植物有水杉銀杏杜仲等。森林覆蓋率達41.8%,積蓄林木218.3萬立方米。主要用材樹種有松、杉、樟、檫、楠竹等。
  • 動物資源 昆蟲65科,168種;魚類20科,90種;鳥類28科,50種;哺乳類16科,29種。國家保護動物有鯪鯉(穿山甲)、金錢豹大鯢(娃娃魚)、猴面鷹江豚(江豬)、大靈貓等。主要經濟魚 類有草、青、鰱、鱅、鯉等;主要爬行動物有鱉、烏 龜、蟹等;主要家畜有牛、豬、羊等;主要家禽有雞、鴨、鵝等
  • 礦藏資源 市境蘊藏砂金和非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開發利用的有黃金、花崗石、砂礫石、鉀長石、石英和粘土等,尚待開發的是高嶺土。其中汨羅江砂金礦是已探明的長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礦床,地質儲量20噸左右;高嶺土總儲量5000萬噸以上,可淘洗精泥1250萬噸以上;花崗石總儲量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產品已銷往日本及國內的20多個省、區、市。粘土總儲量在10億噸以上;石英總儲量10萬噸以上。在境內花崗岩體的晚期偉晶岩脈中,已探明有鈹(綠桂石)、鋰、銣、 銫、鈮、鉭等稀有金屬礦分布。石油、天然氣具有一定 的找礦前景,汨羅市發現礦床、礦點、礦化點40多處。
  • 水力資源 水資源的理論蘊藏能量4.01萬千瓦。境內河流多且水量豐富。有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條,總長654.9公里。流域面積在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條。湘江水系有白水江、白沙河、沙河、九雁水;洞庭 湖水系有汨羅江及支流汨江、羅水;還有湄水注入汨 江,洪源洞水、藍家洞水注入羅水。常年平均降水總量 為21.31億立方米;可利用的達28.43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4.21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2.36億立方米。水資源的理論蘊藏能量4.01萬千瓦,已有水電站12處,尚可開發12處。史載名泉有貢水、白鶴泉、高泉、甘泉、清泉、福果泉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多有開採價值。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Thumb
岳陽市行政區劃

汨羅市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17個、1個[8]

天問街道、​汨羅鎮、​新市街道、​古培鎮、​白水鎮、​川山坪鎮、​弼時鎮、​長樂鎮、​大荊鎮、​桃林寺鎮、​三江鎮、​營田鎮、​河市鎮、​屈子祠鎮、​歸義街道、​神鼎山鎮、​羅江鎮、​白塘鎮和​鳳凰鄉

其中營田鎮、河市鎮、鳳凰鄉和天問街道由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岳陽市人民政府縣級派出機構)實際管轄。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汨羅市委員會 書記 ...

人口語言

根據(湖南省)岳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汨羅市常住人口為632246人[9],男性人口占比51.04%,女性人口占比48.96%,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8.23%,15-59歲占比59.36%,60歲以上占比22.41%,65歲以上占比16.67%。

全市總人口73.69萬[10]

全市有15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占99.95%。據200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總戶數19.40萬戶,總人口65.89萬人。其中非農業戶人口8.83萬人。男女性比例107.6:100。[11]

汨羅話湘方言長(沙)益(陽)片,城關等部分地區與長沙話湘陰話能直接溝通,與岳陽下轄其它市如平江臨湘方言(屬贛語方言區)無法直接交談。 部分地區,如長樂因地域與平江、岳陽縣毗連,受贛語的影響較大,但仍屬湘語長益片 [12]

經濟

汨羅經濟發展迅速,農業保持平穩發展,工業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以2007年為例: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1萬元,比上年增長17.7%。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0%;第二產業增長28.6%;第三產業增長14.1%。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7.7:49.9:22.4。主要經濟指標排岳陽六縣(市)第一位,2006年度中首次進入湖南經濟強縣十強,列第九。

第一產業

汨羅是農業大市,農業經濟基礎堅實,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紅薯等,經濟作物有大棚蔬菜,西瓜棉花等,畜牧業漁業生產保持穩定發展。農民現金收入與生活消費同步增長,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發展勢頭。

  • 1987年,率先在湖南省內綠化宜林荒山,獲「湖南省消滅荒山第一市(縣)」的稱號
  • 1988年被確定為「湖南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市)」
  • 1989年被確定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市)」
  • 1993年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市)」
  • 1994年成為「全國水稻機械化第一縣(市)」
  • 2000年被確定為湖南省5個「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市)」之一[13]

第二產業

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成為汨羅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以可再生資源深加工、農產品加工、綠色環保和農機製造為四大主要產業。 2005年10月,汨羅再生資源集散市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國家「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湖南汨羅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和加工示範基地」[14]。再生資源產業為主的工業園正成為湖南及中國知名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第三產業

汨羅傳統服務行業穩步發展,其中商貿流通和餐飲娛樂業發展勢頭強勁,交通運輸業和郵電通訊業快速發展;新興服務也發展良好,房地產業逐步規範,金融保險業健康發展以及旅遊業和節日經濟發展迅速。

但發展仍滯後於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2007年第三產業所占GDP比重為22.4%,遠低於中國平均40.5%,湖南省39.5%,岳陽市33.8%。 [15]

體現在第三產業:

  • 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不協調。
  • 城市化進程不適應。
  • GDP的貢獻率不大。
  • 體制不順。

交通

汨羅西臨洞庭,南連長沙,北通岳陽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京廣鐵路中國高速鐵路京廣高速鐵路G4 京珠高速G0421 許廣高速 107國道 240國道 308省道汨羅江橫穿東西。京珠高速公路複線、 201省道和規劃中的長岳城際鐵路、汨羅-益陽-衡陽城際鐵路和瀏陽到漵浦鐵路。

京廣鐵路沿途經桃林范家園汨羅古培塘越江(白水)川山坪高家坊等多個站,現只有汨羅站辦理旅客乘降業務。

科教

汨羅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素質教育而著名[16]。從1984年開始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探索[17] 。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視察汨羅市教育,指示「汨羅經驗非常可貴,要逐步在全國推廣」。1996年7月由原國家教委在岳陽召開的「全國構建督導評估機制推動素質教育」會議,汨羅素質教育經驗推向全國。 [18] 2006年5月,中國教育報刊社湖南省教育學會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教育報刊社在長沙聯合舉辦了「汨羅素質教育論壇」。[19]

至2007年,汨羅市共有職業高中12所,普通高中6所,初中38所,小學14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其中汨羅職業中學是全國示範性職業中學。汨羅市第一中學汨羅市第二中學是湖南省示範性中學。

文化習俗

2009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長樂故事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舟競渡

端午源頭,龍舟故里。

龍舟競渡吃粽子的習俗起源於汨羅。傳說當時楚人以舟拯救屈原,借粽子驅江魚,期望阻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005年,建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舉辦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 另外龍舟競渡中心也是2008年奧運火炬在湖南汨羅傳遞的終點。

花鼓戲

汨羅傳統戲劇是長沙花鼓戲

人物

旅遊景點

Thumb
屈子祠正門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