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國大革命年表

历史年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国大革命年表
Remove ads

這張法國大革命年表詳細列出了法國大革命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政治和經濟事件,時間從1788年一直延續到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上台為止。

快速預覽 日期, 地點 ...

1788年 - 革命序幕 - 社會矛盾和財政困境

  • 1月29日:巴黎高等法院登記了路易十六在前一年11月7日簽署的凡爾賽敕令,從此將公民的身份授予給了新教徒
  • 2月9日:雅克·皮埃爾·布里索成立黑人之友協會,其政治目標是廢除奴隸制法語Abolition de l'esclavage[1]
  • 3月1日:土魯斯高等法院英語Parlement of Toulouse針對1788年10月要頒發的延長第二次二十分之一稅英語vingtième的法令發表了進諫書[2]
  • 3月10日:延長第二次二十分之一稅的法令在佩里戈爾伯爵法語Gabriel-Marie de Talleyrand-Périgord出席下的國王行法會上被登記[3]
  • 5月3日:感覺到政府威脅的巴黎高等法院率先頒發了法蘭西王國基本法法語Lois fondamentales du royaume de France。這份法令不僅闡述了君主制中的基本法,還讓國家與個人之間的中間機構法語corps intermédiaires成為君主制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同時,高等法院還譴責了財政大臣艾蒂安·夏爾·德·洛梅尼·德布里安想要廢除裁判官和一些法規的意願。
  • 5月8日:凡爾賽召開國王行法會,以此強行推進司法大臣馬勒澤布的司法與經濟改革。與此同時,外省的地方長官也在各地所有的最高法院里召開行法會。這場改革計劃用四十七個大型司法轄區來取代高等法院[5],並開始使用一部新的刑事預審法典,以此來解決那些「先前的問題」,比如在處決前嚴刑拷打罪犯來獲得同犯的姓名這種問題。這些法律的登記被交給了一個國王指定成員參加的全體會議的手中。
  • 5月9日:登記法律的全體會議召開,但有許多成員拒絕出席。
  • 5月10日:路易十六頒發削減巴黎高等法院權力的敕令。高等法院反對這種把它架空的舉動,而且巴黎土魯斯雷恩這些地方則發生了支持高等法院的騷亂。
  • 6月7日:由於財務困境及社會矛盾,格勒諾布爾爆發騷亂。為了阻止多菲內議員重開三級會議,政府派遣士兵前去鎮壓,但市民爬上了耶穌會學院周圍的建築[6][7][8],並取下屋頂上的磚瓦砸向那些士兵。磚瓦之日由此得名。部分歷史學家把它作為法國大革命的序幕。
  • 6月14日:格勒諾布爾名流齊聚萊迪吉埃宮法語Hôtel de Lesdiguières,與政府派來的將軍們一同開會,商議在多菲內重開三級會議[9]
  • 6月15日:教士的進諫書被呈遞給國王。召開於5月5日到8月5日的教士議會英語Assembly of the French clergy拒絕批准5月8日的改革措施並譴責了凡爾賽敕令[10]
  • 7月2日與15日:教士議會贈送給國王180萬里弗爾作為禮物[11]
  • 7月5日:德布里安決定召開法語Convocation des états généraux de 1789三級會議。這是一個由貴族,教士和平民(即第三等級)參加,並建立於言論自由之上的會議[7][12][13]
  • 7月13日:周長達四十毫米的冰雹連續落在法國的農田上,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導致法國饑荒[14][15][16]。因此,1787年任掌璽大臣英語Ministry of Justice (France)克雷蒂安·弗朗索瓦·德·拉穆瓦尼翁·德·巴維爾英語Chrétien François de Lamoignon de Basville便警告國王,國家的未來十分危險。
  • 7月21日:維濟勒集會維濟勒召開[17][18]。想要復國的多菲內人法語Dauphinois (habitants)將他們的代表派往維濟勒城堡英語Château de Vizille。集會成員宣布自己是人民的代表,並要求多菲內第三等級的議員數翻倍。新的各級議員將於9月10日在維埃納大主教讓-喬治·勒弗朗·德·蓬皮尼昂的主持下,在伊澤爾河畔羅芒的科德利埃修道院見面[9]
  • 8月8日:御前會議決定將三級會議的日期定在1789年5月5日[7]
  • 8月16日:國家財政宣布破產,並暫停支付年金和其他費用,且一半的工資將以紙幣的形式支付[19]
  • 8月25日:面對著國家財政的破產,德布里安辭職[7][20][21]
  • 8月26日:受平民歡迎的瑞士銀行家雅克·內克爾被召回,重任財政大臣[7][22]
  • 8月29日:德布里安退休,離開財政部改任桑斯大主教。
  • 9月4日:貼現銀行法語Caisse d'escompte借給政府1500萬里弗爾[19]
  • 9月7日:國王下令禁止出口糧食[23]
  • 9月14日:
    • 因司法改革失敗,馬勒澤布被罷免。
    • 內克爾開始著手償還國家債務。
  • 9月21日:巴黎高等法院宣布1789年的三級會議將會遵循一六一四年三級會議法語États généraux de 1614的流程[24]
  • 9月23日:
    • 國王亟需用錢,而法國銀行家和商人放言:只要三級會議進行經濟改革,他們就同意借給國家7500萬。
    • 內克爾恢復高等法院的特權。
  • 10月5日:國王開始召集顯貴會議的成員。
  • 10月16日:貼現銀行再次借給政府1500萬里弗爾。內克爾則向巴黎的公證人借了700萬里弗爾,並在皇家彩票處借到了760萬里弗爾。
  • 11月6日至12月12日:內克爾召開顯貴會議來討論三級會議的組成和三級會議代表的選舉[25][26]。顯貴會議拒絕將第三等級議員翻倍。
  • 11月11日:在諾曼第的法萊斯,兩千名工人焚燒了一台棉紡機[27]
  • 12月15日:德布里安升為樞機主教[20]
  • 12月17日:不顧貴族反對,內克爾宣布第三等級代表人數翻倍,為貴族和教士代表人數的總和,且與貴族和教士同起同坐[25][28]。同日,國王也被迫承認這一事實。
  • 12月29日:馬賽市議會亦宣布增加第三等級代表的人數。
Remove ads

1789年 - 革命伊始 - 三級會議和立憲會議

Thumb
通宵騷亂
  • 4月26日至29日:通宵騷亂[32]。由於聽信了謠言,巴黎聖安托萬郊區英語Faubourg Saint-Antoine的牆紙工人發生暴亂[45],二十五人在與軍隊的戰鬥中死亡[46][47]
  • 4月29日:阿圖瓦行省的貴族抗議任何修改他們特權的舉動[48]
  • 4月30日:
    • 布列塔尼俱樂部在凡爾賽成立,之後這個俱樂部又改名為憲法之友俱樂部[49]
    • 馬賽暴動,人民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守護聖母聖殿堡和聖尼古拉堡這兩個要塞,但聖讓堡的指揮官德·得波塞騎士拒絕投降。
Thumb
米拉波的《三級會議》
  • 5月2日:
    • 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接見代表[50],教士和貴族享有歡迎儀式,而第三等級代表不享有。隨後國王及其家屬、各大臣及代表一同前往聖路易主教座堂聆聽開幕式彌撒[51]
    • 奧諾雷·米拉波以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為名創辦了一份由代表寫的公報,並出版了第一期[52]
    • 馬賽市民認出並殺死了試圖逃跑的德·得波塞騎士,並把他的頭插在了一根長矛上[53]
  • 5月4日:凡爾賽舉辦了三級會議開幕的宗教遊行,並由南錫主教安納·路易·亨利·德·拉法爾法語Anne-Louis-Henri de La Fare布道[50]
  • 5月5日:三級會議在凡爾賽宮梅尼大會堂法語Hôtel des Menus Plaisirs正式召開[54][38]
  • 5月6日:
    • 早晨,三個不同等級的代表被帶領去了不同的房間開會。教士代表去了瑞士衛隊廳(Salle des Cent-Suisse),貴族代表去了衛兵廳(Salle des Gardes)。第三等級代表則被帶去了御座廳(Salle du trône),並自稱「公共會議」(Assemblée des Communes)[55][56]
    • 國務委員會下令禁止在沒有得到出版准許的情況下出版任何形式的報紙[52]
  • 5月7日:米拉波的雜誌《三級會議》被查封。但米拉波毫不在意,繼續發表會議記錄並分析日程表上的各種政治問題,然後以米拉波伯爵給委託人的信(Lettres du comte Mirabeau à ses commettants)為名出版了這些文章[52]
  • 5月11日:貴族拒絕與第三等級議員一起檢查代表資格法語Vérification des pouvoirs。教士們則提議在三個等級的會議間設立一個協調專員。第三等級組成的公共會議同意參加協調會議[55][57]
  • 5月19日:國王允許出版有關三級會議運作的報紙[58]
  • 5月20日:教士宣布放棄稅務特權,並接受財政平等原則[58]
  • 5月22日:貴族宣布放棄稅務特權,並同意對他們的財產徵稅[58]
  • 5月23日至26日:協調會議召開失敗[55][57]
  • 5月25日:之前因選舉延誤的巴黎第三等級議員到達凡爾賽。
  • 5月27日:國王介入三級會議的協調問題[55][57]
  • 5月28日:第三等級代表開始舉辦自己的集會[59]
  • 5月29日:特殊的協調會議在司法大臣的主持下召開,但依舊沒有成果[55][57]
  • 6月3日:科學家讓·西爾萬·巴伊被選為第三等級領導[60]:98
  • 6月4日:法王路易十六的繼承人,七歲的路易·約瑟夫因肺結核去世,他四歲的弟弟諾曼第公爵路易-夏爾成為新的王太子[61][62]
  • 6月6日:貴族議員駁回了財政大臣雅克·內克爾提出的折中計劃。
  • 6月10日:在西哀士的建議下,第三等級議員決定自己開會,並邀請其他等級代表加入。
  • 6月13日:三名波瓦圖的教士議員決定加入第三等級會議[63]
  • 6月16日:另有十三名教士議員也加入了第三等級會議[64]
  • 6月17日:在西哀士的提議下,米拉波的領導下,第三等級議員宣布成立國民議會[65] [66],並宣布通過議員來確定稅務制度是公民的權力[67]
  • 6月19日:
    • 以149票支持對137票反對,教士議員們加入第三等級會議[58]
    • 路易十六下令關閉國民議會集會的大廳—國家展廳法語Salle des États並宣布在6月23日舉行御前會議[41]。他本人則留在了馬爾利城堡英語Château de Marly準備他的演講稿[68]
    • 貝特朗·巴雷爾出版了第一期《黎明報》(Point du jour)[69]
  • 6月20日:網球場之誓。在前一日路易十六的命令下,會議大廳被上鎖關閉。因此日下雨,國民議會的議員們便聚集在一個室內網球場內,並發誓在授予法蘭西一部憲法前永不分離[70][71][72]
  • 6月21日:皇家議會拒絕了財政大臣內克爾的財政計劃。
  • 6月22日:
    • 國王下令讓布羅伊公爵率領四萬兵力前往巴黎[73]
    • 由於一些貴族派人占領了網球場,新的國民議會便在凡爾賽宮裡的聖路易主教座堂開會。150名教士議員和兩名貴族議員也加入了此次會議[74]
  • 6月23日:
    • 路易十六召開皇家會議法語Séance royale du 23 juin 1789,判決國民議會作出的決定無效;下令三個等級繼續分開開會,並提議改革的內容應該與立憲君主制相符合。
    • 但國王離開後,第三等級議員拒絕離開大廳,並宣布國民議會議員不可被侵犯。據說,米拉波對前來趕走他們的傳令官說:「我們因為人民的意願而聚集在此,且即使是在刺刀的威脅下,我們也不會離開此地。」(Nous sommes ici par la volonté du peuple et nous n'en sortirons que par la force des baïonnettes)[59]
  • 6月24日:教士階級加入第三等級的會議[58]
  • 6月25日:48名貴族在奧爾良公爵的帶領下,加入了國民議會[75][76]
  • 6月27日:路易十六下令讓教士和第三等級代表一起開會[41],並承認國民議會,且允許以票數而非等級來決定會議結果。
  • 6月30日:一群民眾闖入聖日耳曼德佩區修道院監獄並釋放了由於參加政治俱樂部而被監禁的法國衛兵
  • 7月1日:議員請求國王赦免那些被民眾釋放的法國衛兵[58]
  • 7月5日:日耳曼僱傭兵在國王的命令下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58]
  • 7月6日:國民議會組織了一個三十人的委員會來起草新憲法。
  • 7月7日:騷亂沿著農場總管牆法語Mur des Fermiers généraux爆發,民眾還襲擊了一些政府官員並燒掉了城門英語Barrières de Paris[77]
  • 7月8日:隨著局勢日趨緊張,米拉波要求將法國衛兵,即國法國國王衛隊英語Maison militaire du roi de France,移出巴黎,並在巴黎城設立新的民事守衛。
  • 7月9日:國民議會在讓-喬治·勒弗朗·德·蓬皮尼昂的主持下重組為國民制憲議會[35],並向國王上書要求撤走軍隊[78]
  • 7月11日:
  • 7月12日至14日:盧昂爆發了由卡拉博組織的工人騷亂。兩三百名掠奪者入侵了聖瑟韋區法語Quartier Saint-Sever,洗劫了一家絲絨廠並破壞、燒毀了三十台織布機[82]
Thumb
皇家阿勒曼德騎兵團在七月十二日進入杜伊勒里宮
  • 7月12日:上午,巴黎人得悉內克爾已被解僱,憤憤不平。中午,卡米耶·德穆蘭巴黎皇家宮殿里的富瓦咖啡館法語Café de Foy向人群發表了演講。下午,示威者們要求關閉劇院以示哀悼。巴黎已經處於暴亂之中。傍晚,憤怒的人群在杜伊勒里宮前和國王的騎兵起了衝突,而法國衛兵大多站在人民一側[83][73][84]
  • 7月13日:
    • 暴亂的範圍越來越大,人民控制了糧食儲備,摧毀了五十四個入市稅法語Octroi徵收點中的四十個並打開了監獄法語Liste des prisons de Paris sous la Révolution聖拉扎爾宮法語Enclos Saint-Lazare被洗劫一空。人民還襲擊了傷兵院王家家具護衛英語Garde-Meuble de la Couronne並奪取了槍械和大炮。巴黎人武裝起來了[58]
    • 國民議會宣布永遠處於庭期。由於軍隊離巴黎很遠,議會便請求國王重新建立一支人數為四萬八千人的中產階級衛隊法語Garde bourgeoise來維持巴黎的秩序。儘管國王否決了此事,但衛隊的軍官還是被選了出來[58][85]
Remove ads

7月14日 - 圍攻巴士底獄

  • 7月14日
  • 7月15日:
    • 早晨,國王在議會前宣布他已經下令讓軍隊撤出巴黎[58]
    • 天文學家、數學家讓·西爾萬·巴伊出任巴黎市長,拉法耶特侯爵出任改名為國民自衛軍的中產階級衛隊的指揮官[91][92][93]
    • 得知內科爾被解僱後,第戎人民占領了當地的要塞和軍火庫,然後建立了一個民兵組織。同時,他們監禁了第戎的軍事長官,並且禁止貴族出門[94]
  • 7月16日:國王召回內克爾,重新任命他為財政大臣[38]。新選出的巴黎議會投票決定摧毀巴士底要塞。相同的委員會和民兵組織亦在里昂雷恩以及法國其他大型城市被成立。
  • 7月17日:上午十點,國王在一百多名議員的陪同下到訪巴黎,並在巴黎市政廳受到巴伊和拉法耶特侯爵的歡迎。國王將拉法耶特給他的三色帽子花結英語cockade佩在了帽子上,並確認國旗為藍白紅三色旗[95][96]。目睹此情此景,幾位重要的貴族,包括阿爾圖瓦伯爵貢代親王昂吉安公爵普盧利男爵布羅伊公爵波利尼亞克公爵英語Jules, 1st Duke of Polignac及他的妻子勃利夫人都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離開了法國,成了第一批流亡分子[97][41]。晚上十一點,國王回到了凡爾賽。
  • 7月18日:
    • 卡米耶·德穆蘭正式出版《自由法國》。他要求一場更激進的革命,呼籲建立一個共和國並認為暴力革命是正義的。
    • 特華因為糧食問題而爆發騷亂[44]
  • 7月19日:雷恩發生暴動,民眾占領了軍火庫,而士兵拒絕向他們開槍。當地的軍事長官不得不離開雷恩[94]
  • 7月20日至8月6日:大恐慌。多個地區相續爆發了農民起義(20日或21日:利曼南特;22日:法蘭琪-康堤;24日:塞納河畔羅米伊聖弗洛朗坦;25日:亞爾薩斯科爾馬埃諾省;26日:克萊蒙;28日:呂費克),並一直發展到東普羅旺斯(8月4日)和盧爾德(8月6日)才逐漸停止[98]。在大恐慌時期,各省處於暴亂之中,而掌控大城市的選民則在月底前建立了他們自己的中產階級民兵團(7月16日:雷恩和格勒諾布爾;[99]7月17日:聖馬洛;7月20日:尼姆)。
  • 7月21日:史特拉斯堡農民暴動,並襲擊了史特拉斯堡市政廳[100]
  • 7月22日:一群武裝暴民市政廳廣場殺害了路易·貝尼涅·弗朗索瓦·貝爾捷·德·索維尼英語Louis Bénigne François Berthier de Sauvigny和他的岳父約瑟夫·富隆·德·杜埃英語Joseph Foullon de Doué。前者是巴黎的監督官,而後者是法國的財政總監,且被指控做糧食的投機生意[58]
  • 7月23日至24日:巴黎六十區一共選出了一百二十名委員(每個區兩名),然後這些委員組成了巴黎市政委員會[101]
  • 7月25日:
    • 米拉波將《米拉波伯爵給委託人的信》改名為《普羅旺斯信使》(Courrier de Provence)[52]
    • 巴黎各區委員開了他們的第一場會議,並組成了巴黎公社代表大會(Assemblée générale des Représentants de la Commune de Paris)。
  • 7月27日:蒙馬特工人在聖但尼分發武器,並毀壞了一些小麥[102]
  • 7月28日:
  • 7月29日:議會給自身設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106]
  • 8月1日:隨著大恐慌的逼近,市鎮皮熱泰涅羅凱斯泰龍尼斯求救[107]
  • 8月3日至4日:盧昂人民在·夏爾·儒爾當和弗朗索瓦·波迪厄的鼓動下洗劫了富人的居所。前者是利雪的律師,後者是巴黎大皇宮內千般趣味劇院英語Théâtre des Variétés-Amusantes的演員。當局在21日以謀反的罪名逮捕了他們,然後處以絞刑[108]
  • 8月4日:內克爾回到巴黎,官復原職,並重組了一個改革派政府。他的舊友阿爾芒·馬克弗朗索瓦-埃馬紐埃爾·吉尼亞爾·德·聖普列斯特法語François-Emmanuel Guignard de Saint-Priest也重新擔任外交大臣和宮廷大臣。
  • 8月4日至11日: 在諾瓦耶子爵的要求下,議會投票廢除貴族的特權和封建權利,並於11日頒布「舊制度的死亡證書」—八月法令[109]
  • 8月7日:讓-保爾·馬拉發表文章《一個哄人入睡的陰謀》。文中譴責了八月四日改革並要求更激烈的革命。馬拉迅速成為了無套褲漢中最激進的聲音。
  • 8月9日:內克爾發行三千萬國債[110]
  • 8月10日至14日:議會頒布法令宣布王國將重歸秩序與寧靜之中,並宣布軍隊有義務向國家、國王和法律宣誓[111]
  • 8月14日:阿爾芒-加斯東·加繆法語Armand-Gaston Camus被任命為國民制憲議會檔案委員會法語Commission des archives檔案員法語Archivist,而這就是國家檔案館的起源[112]
  • 8月18日:列日爆發起義[113]
  • 8月19日至20日:圖雷特事件法語Affaire de la Tourette。馬賽爆發騷亂,群眾殺死了中產階級衛隊的加桑准將,並洗劫了市政官拉費雪的府邸,然後將他的家具付之一炬。市政府宣布實施戰時法,隨後卡拉芒伯爵法語Victor Maurice de Riquet de Caraman率領軍隊進入馬賽城維持秩序。次日,要求釋放囚犯的騷亂參與者被強制驅散了[114]
  • 8月23日:議會宣布宗教自由。
  • 8月24日:議會宣布言論自由。
Remove ads

8月26日 -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Thumb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 8月26日: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15][116]
  • 8月28日:議會討論是否要賦予國王否決權
  • 8月29日:議員讓-弗朗索瓦·戈捷·德·比奧扎法語Jean-François Gaultier de Biauzat出版辯論與法令日報法語Le Journal des débats(Journal des Débats et des Décrets),以此將議會中的辯論和法令公之於眾[117]
  • 8月30日:卡米耶·德穆蘭在巴黎皇家宮殿組織了一場起義,旨在阻止賦予國王否決權並強迫國王回巴黎。起義以失敗告終。
  • 8月31日:議會下屬立憲委員會提議建立兩院制議會並賦予國王否決權。
  • 9月1日至2日:聖德田一家工廠的工人摧毀了一家配有製作叉子的新式機器的工坊[118]
  • 9月8日至9日:由於食物的短缺和機器的使用,特華再次陷入騷亂之中。一群紡織工人、婦女、工匠和無業游民在第二天刺殺了克勞德·岳茲法語Claude Huez市長,並毀壞了他的屍體。他們還毀損了一些機器[73]
  • 9月10日:國民議會就立法機構形式進行投票表決。支持兩院制為89票,支持一院制為849票。立法機構確立為一院制[73]
  • 9月11日:國民議會賦予國王暫停性質的否決權。從此,凡經國王否決的法令,不得由該屆立法議會再行提呈;但若其下兩屆議會連續通過同一法令,即連續三屆議會通過的法令,則具有法律效力。[119]
  • 9月12日:
    • 奧爾良,種植葡萄的農民和郊區工人攻擊了護送小麥的車隊,並爆發了騷亂,但最終遭到了由上層資產階級控制的市政府的鎮壓[44]
    • 馬拉的報紙《巴黎政論家》(Publiciste parisien)出版了第一期[120]
  • 9月15日:德穆蘭出版了《巴黎燈柱演講辭》。在這本激進的小冊子中,德穆蘭不僅為政治暴力正名,還高等讚揚了巴黎暴民。
  • 9月16日:馬拉將報紙改名為人民之友,還在其中提議來一場激烈的社會和政治革命。
  • 9月19日:巴黎市政議會重新選舉,各區一共選出三百位議員。
  • 9月22日:議會通過了一條創建新制度的憲法條款。在月底前,議會一共通過了十九條未來的憲法條款。但國王拒絕公布這些法律並開始召集軍隊[73]
  • 10月1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為法蘭德斯軍團法語Régiment de Flandre舉辦了國王護衛宴會。當國王,瑪麗皇后以及王太子在甜點時間出現時,護衛們戴上白色的皇家帽章。但虛假的信息迅速傳到了巴黎,說護衛將三色帽章踩在腳下,侮辱了帽章。而這引起了公憤[121][122][58]
  • 10月3日:米拉波就憲法在議會發表演講,他的演講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國家[73]
  • 10月4日:國王聲稱他對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保留意見。[123]
Remove ads

10月6日 - 凡爾賽婦女大遊行

Thumb
凡爾賽婦女大遊行 (一七八九年十月五日至六日)
  • 10月5日至6日:凡爾賽婦女大遊行。主要由婦女組成的一大群民眾從巴黎遊行到凡爾賽,並向路易十六索要麵包,後者同意了這一請求[124]。民眾還要求國王將身邊的護衛換成由拉法耶特指揮的國民衛隊。同時,議會也利用這個機會要求國王批准涉及憲法的法令和人權宣言。到了晚上,拉法耶特的國民護衛加入了民眾[125][126]。第二天,一群婦女沖入了宮殿[127]。這群婦女要求國王和他的家人跟隨遊行者一同回巴黎,國王同意了[128]。隨後,國民制憲議會也同意遷址至巴黎,並在同日得到了國王的承認。
  • 10月6日:布列塔尼俱樂部遷址至聖奧諾雷路上的聖奧諾雷街雅各賓修道院,並改名為憲法之友俱樂部[129]安托萬·巴納夫阿德里安·迪波爾法語Adrien Duport拉法耶特侯爵亞歷山大·德·拉梅特奧諾雷·米拉波埃馬紐埃爾-約瑟夫·西哀士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雅克·皮埃爾·布里索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都加入了這個俱樂部[130]
  • 10月10日:
    • 議會任命拉法耶特為巴黎及其近郊的常規軍的指揮官,並將國王的頭銜"法蘭西及納瓦爾國王"簡化為"法蘭西國王"[73]
    • 身為醫生兼議員的約瑟夫-伊尼亞斯·吉約丹向議會提議用一種更人道的方法來處決犯人,同時提出了斷頭台的設想。[131][132][133]
  • 10月12日:路易十六秘密寫信給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向他抱怨自己受到的虐待。阿爾圖瓦伯爵則秘密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寫信,要求他進軍法國干涉內政[134]
  • 10月19日:國民議會召開遷址巴黎後的第一次會議,地址在巴黎聖母院旁邊的大主教寓所[58]
  • 10月21日:議會通過了米拉波提出的有關防止未來起義的軍事法律法語Loi martiale votée sous la Révolution[58]
  • 10月28日:
    • 阿爾芒-加斯東·加繆英語Armand-Gaston Camus當選為國民立憲議會議長。
    • 議會暫時禁止宗教宣誓[58]
  • 11月2日:議會投票決定將教會的財產轉交國家處置[135]。但內克爾反對該法律[110]
  • 11月5日:議會頒布法律廢除阿圖瓦省法語États d'Artois[48]
  • 11月7日:議會禁止議員成為大臣[136]
  • 11月9日:議會移至馬術廳,即位處靠近杜伊勒里宮的原騎術學校[128]
  • 11月28日:
    • 德穆蘭發表了他的周刊《法蘭西和布拉班特革命報》第一期。刊中野蠻地攻擊了保皇派和貴族。
    • 吉約丹醫生在議會給議員們展示斷頭台,並聲稱他和外科醫生安托萬·路易法語Antoine Louis合作製造的這台機器是「最安全、最快、最不野蠻」的處決機器。一開始,這台機器被稱為「路易松」(Louison)或「路易塞特「(Louisette)(此處指的是國王路易十六的名,而非安托萬·路易的姓)。但很快議員和記者們就將其稱為「吉約丹」(Guillotine)以此紀念吉約丹醫生。
  • 11月30日:科西嘉完全併入法國[58]
  • 12月1日:法國海軍的水手在土倫暴動,逮捕了上將德阿爾貝特。
  • 12月9日:議會決定在原先法國大區的規劃下,將每個大區細分為多個省。
  • 12月14日:議會頒布市鎮建立法[58]
  • 12月16日:杜波-克昂希將軍提出建立徵兵制的方案,但最終被議會否決[137]
Thumb
指券
  • 12月19日:為解決財政危機,政府引入指券,這是一種不以銀本位為基礎的貨幣券。又因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所以其儲備金為之前沒收的教會資產[138][139][140]
  • 12月21日:身為巴黎長官法語Prévôt de Paris的貴族議員巴黎子爵法語Vicomté de Paris斯坦尼斯拉斯·德·克萊蒙-托內爾法語Stanislas de Clermont-Tonnerre嘗試在沒有提案的情況下讓議會允許猶太人擔任公職,但最終失敗了[141]
  • 12月22日:議會頒布了《建立選舉及行政議會法令法語Décret de la division de la France en départements[142]
  • 12月24日:議會裁定新教徒有權擔任公職,並將公民身份授予非基督教徒[143]
Remove ads

1790年 - 政治俱樂部的興起

  • 1月7日:凡爾賽暴動,暴動者要求降低麵包價格。
  • 1月18日:馬拉發表文章猛烈抨擊財政大臣內克爾。
  • 1月22日:因為馬拉的激烈言論,巴黎市政警察試圖逮捕他。但馬拉被一群無套褲漢保護著,然後逃到了倫敦
  • 2月13日:議會明令禁止宗教誓約和修道院的斂心默禱。
  • 2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病逝。
  • 2月23日:議會規定法國境內所有的新教堂區牧師(curés)應大聲讀出議會的法令。
  • 2月28日:議會廢除軍官必須是貴族的規定。
  • 3月8日:議會決定在法國殖民地繼續實行奴隸制,但允許殖民地自建議會。
  • 3月12日:議會同意市政當局拍賣教會財產。
  • 3月29日:在一次秘密的教廷會議上,庇護六世譴責了人權宣言
  • 4月5日至5月3日:一系列的支持天主教、反革命的暴動在法國各地爆發:瓦訥 (4月5日);尼姆 (4月6日);土魯斯 (4月18日);土倫 (5月3日)及亞維儂 (6月10日)。暴亂者抗議政府對教會採取的措施。
  • 4月17日:科德利埃俱樂部成立,會員們在同樣以其科德利埃命名的原女修道院會面。此俱樂部成為激進改革最直言不諱的支持者。
  • 5月18日:馬拉回到巴黎,繼續出版人民之友。
  • 5月21日:議會宣布用新的四十八個分區取代巴黎先前的六十個選區。
  • 5月22日:議會決定議會自身能決定戰爭或和平的問題,但只有國王提出及允許方可宣戰。
  • 5月22日:拉法耶特與巴伊成立1789社[144]
  • 5月30日:里昂舉辦聯盟節慶祝革命;里耳在6月6日舉辦;史特拉斯堡於6月13日舉辦;盧昂於6月19日舉辦。
  • 6月3日:法屬殖民地馬丁尼克的混血兒起義。
  • 6月19日:議會廢除世襲貴族的頭銜和種種特權。
  • 6月20日:路易十六廢除聖米迦勒騎士團
  • 6月21日:教皇管理下的亞維儂要求加入法國。議會為了防止與庇護六世起衝突,推遲了此請求。
  • 6月26日:英國,奧地利,普魯士及荷蘭的外交官在傑爾若紐夫會面,討論對法的軍事干涉。
  • 7月12日:議會頒布教士的公民組織法,並宣布教士無特殊地位,且需對政府宣誓效忠[145]
Remove ads

1790年7月14日 - 聯盟節

  • 7月14日:聯盟節在巴黎戰神廣場舉辦,以紀念革命一周年。國王和皇后,議會成員及政府官員和大批民眾都參與了此次慶典。期間,拉法耶特宣誓自己將"永遠對國家,法律和國王忠誠;永遠支持被議會通過,被國王同意的憲法。"[146]他的軍隊,甚至國王和帶著王儲的王后也都宣了此誓[147][148]。聯盟節是大革命時期各政治派別最後一次團聚巴黎的活動。
  • 7月23日:教皇秘密寫信給路易十六,承諾譴責議會廢除法國教士特殊地位一事。
  • 7月26日:馬拉要求立即處決五百至六百名貴族來挽救革命。
  • 7月28日:議會拒絕同意奧地利軍隊穿過法國國境去鎮壓受法國大革命鼓舞而起義的比利時。
  • 7月31日:因德穆蘭與馬拉要求暴力革命,議會決定採取合法措施去反對他們。
  • 8月11日:議會廢除什一稅
  • 8月16日:議會在全國範圍內採用太平紳士制,以之取代由當地貴族控制的傳統法庭。議會呼籲重新制定軍規。
  • 8月24日至31日:叛亂的士兵與支持拉法耶特和議會的國民衛兵在南錫對戰。
  • 9月:雅克-勒內·埃貝爾創辦極端激進的《迪歇納老爹報》。
  • 9月4日:財政大臣內克爾被解僱,國民議會接管公共財政。
  • 9月6日:議會廢除巴黎高等法院,標誌司法民主化[149]
  • 9月16日:布雷斯特水手暴動。
  • 10月6日:路易十六向他表兄卡洛斯四世寫信,表達自己對教士新的地位的不滿。
  • 10月9日:托斯卡納大公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成為利奧波德二世
  • 10月12日:議會解散了聖多明各(即今日的海地)當地的議會,並重申了殖民地的奴隸制不可廢除。
  • 10月21日:議會規定紅白藍三色旗取代白色旗和法國君主的百合花飾成為法國的徽章。
  • 11月4日: 法國殖民地法蘭西島(即今日的模里西斯)發生暴亂。
  • 11月25日:聖多明各黑奴起義。
  • 11月27日:議會裁定所有教士必須向國家,法律和國王宣誓。大多數教士拒絕宣誓。
  • 12月3日:路易十六向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寫信,請求他聯合歐洲君主對法軍事干涉以維護自己的地位。
  • 12月27日:議會中三十九名教士議員宣誓效忠政府。但議會中絕大多數教士議員依舊不肯宣誓。
Remove ads

1791年 - 皇室出逃失敗

  • 1月1日:
  • 1月3日:牧師被要求在24小時內向國家宣誓。但議會中絕大多數教士議員依舊不肯宣誓。
  • 2月19日:路易十五的未出嫁的女兒們(Mesdames de France)離開法國。
  • 2月24日:宣過誓的主教們取代了先前的教會統治集團。
  • 2月28日:匕首日英語Day of Daggers[150][151]。拉法耶特下令將聚集在杜伊勒里宮前保護皇室的四百名武裝貴族逮捕。最後在3月13日釋放了他們。
  • 3月2日:廢除同業公會
  • 3月3日:議會下令將教堂中的銀器全部融化,然後賣給政府當資金使用。
  • 3月10日:教皇譴責了教士的公民組織法
  • 3月25日:法蘭西與梵蒂岡外交關係破裂,教皇召回教廷公使安東尼·杜尼亞尼義大利語Antonio Dugnani[152]
  • 4月2日:米拉波逝世。
  • 4月3日:議會提議將聖女熱納維耶芙教堂改名為先賢祠,成為安葬並紀念法國著名人物的祠堂。
  • 4月13日:教皇發布通諭譴責教士的公民組織法。
  • 4月18日:國民警衛不顧拉法耶特的命令,禁止皇室前往聖克盧宮英語Château de Saint-Cloud慶祝復活節。
  • 5月4日:米拉波的遺體被移至先賢祠。
  • 5月16日:在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的提議下,議會禁止現屆議會議員參加下屆議會選舉。
  • 5月30日:議會下令將伏爾泰的骨灰移至先賢祠[153]
  • 6月14日:議會通過勒沙普里安法,以此廢除了大公司並禁止開辦工會和罷工。
  • 6月15日:議會禁止牧師在非教堂區域著教會服裝。
Remove ads

6月20日至21日 - 皇室成員逃離巴黎

Thumb
路易十六在逃跑失敗後被抓回巴黎 (1791年6月25日)
Thumb
國民衛兵在戰神廣場上向示威者開火(1791年7月17日)
Thumb
皮爾尼茨宣言
  • 6月20日至21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在二十日的夜間,國王一家偷偷溜出了杜伊勒里宮,然後乘上開向蒙梅迪的馬車[154]
  • 6月21日至22日:國王在瓦雷訥被人認出[154][155] 。議會宣布國王違反了他的意願,並派遣了三名使者將其接回巴黎。
  • 6月25日:路易十六回到巴黎。群眾以沉默的方式迎接他們。議會將他職權停止直到進一步討論,並監視保護他和王后[156][157][158][159]
  • 7月6日:利奧波德二世發表帕多瓦聲明,呼籲歐洲所有王室前去救助路易十六[160]
  • 7月9日:議會宣布所有流亡者必須在兩個月內返回法國,違者沒收一切財產。
  • 7月11日:伏爾泰的骨灰被移至先賢祠[153]
  • 7月15日:國民議會宣布國王不可侵犯,亦不可被審判。但議會通過附加條款,規定國王在新憲法被起草之後才能恢復王位。
  • 7月16日:雅各賓俱樂部分裂,溫和派另組斐揚俱樂部
  • 7月17日:戰神廣場大屠殺。由雅各賓派和科德利埃俱樂部及其盟友支持的遊行在戰神廣場爆發,要求廢除君主制。市政府舉起了象徵軍事法的紅旗,表明禁止遊行。國民衛兵便向人群開槍,五十人死亡。[161][162]
  • 7月18日:緊接戰神廣場一事,議會宣布禁止煽動暴亂、慫恿民眾違法亂紀、發表反動文件。此舉直指雅各賓俱樂部和科德利埃俱樂部。於是馬拉逃匿,丹東離法赴英。
  • 7月25日:米拉波的《普羅旺斯信使》停刊[52]
  • 8月14日:聖多明各奴隸起義[163]
  • 8月27日:皮爾尼茨宣言 - 宣言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聯合簽署[164][165],要求法國革命者將權力交還路易十六[166]。宣言含糊其辭,被法國人民視為歐洲諸國對革命的直接威脅,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戰爭[167]
  • 9月13日至14日:路易十六正式簽署憲法
  • 9月27日:議會宣布所有居住在法國的人,無論膚色,皆為自由身。但法國殖民地的奴隸制依然保存。法國猶太人亦被授予公民權。
  • 9月29日:議會規定加入國民衛隊的公民須支付一定稅額,因此將勞動階級排出在外。
  • 9月30日:國民制憲議會的最後一天,議會赦免了自一七八八年以來的所有政治犯。
  • 10月1日:第一屆國民立法議會開庭,保王黨人克洛德-埃馬紐埃爾·德·巴斯托雷英語Claude-Emmanuel de Pastoret當選為議長。
  • 10月16日:反對革命市鎮及市政府的暴亂在亞維儂爆發。在一名市鎮官員被殺後,關押在教皇宮地下室的反政府犯人全被殺害。
  • 11月9日:流亡者被再次命令在1792年1月1日前回到法國,違者沒收財產、判死刑、以叛國罪論處。路易十六請求他的兄弟們回國。
  • 11月12日:巴黎市長巴伊迫於政治壓力辭職[168]
  • 11月14日: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以6728票對拉法耶特3126票,成功當選為巴黎市長。選舉中共八萬人有投票資格,但七萬人棄權。
  • 11月16日:佩蒂翁正式出任巴黎市長。
  • 11月25日:立法議會開設監視委員會以監視政府。
  • 11月29日:教士再次被命令向政府宣誓,違者將被視為可疑分子。
  • 12月3日:國王向腓特烈·威廉二世寫密信,催促他以武力干涉法國內政「來防止法國的悲劇在歐洲重演」[169]。法王的兄弟阿爾圖瓦伯爵和普羅旺斯伯爵拒絕回國,評論說"國王正處於精神和身體的囚禁中" [169]
  • 12月14日:拉法耶特獲得一支法國邊防軍的指揮權,即以梅斯為基地的中央軍隊英語Army of the Centre。其他兩支邊防軍:北方軍隊英語Army of the North (France)萊茵軍隊英語Army of the Rhine (France)則分別由羅尚博伯爵尼古勞斯·盧克納指揮。
  • 12月28日:議會投票決定召集大批志願者守衛法國邊疆。

1792年 - 戰爭和君主制的推翻

  • 1月23日:海地革命導致巴黎糖和咖啡的嚴重短缺。抗議食物短缺的暴亂爆發;許多食品店被洗劫。一月到三月接連不斷地發生巴黎食物短缺引發的暴亂。
  • 2月1日:法國公民需要護照方可前往國家內陸地區。
  • 2月7日:神聖羅馬帝國普魯士柏林簽署入侵法國以維護君主制的軍事條約。
  • 2月9日:為了國家福祉,議會頒布了適用於流亡者的國家財政法英語Biens nationaux
  • 2月23日:軍隊和民眾在貝蒂訥因糧食分配起了衝突。
  • 3月7日:不倫瑞克公爵被任命為奧普聯軍的指揮官。
  • 4月4日:議會授予海地的奴隸自由。[170]
  • 4月5日:議會關閉了保守神學的中心索邦學院
  • 4月20日:議會向波西米亞及匈牙利的國王宣戰,即向神聖羅馬帝國宣戰[171]
  • 4月25日:在史特拉斯堡,由克洛德·約瑟夫·魯日·德·李爾創作的馬賽曲第一次被唱起。
  • 4月28日:戰爭開始。羅尚博伯爵率軍侵入奧屬尼德蘭
  • 4月30日:政府發行三百萬指券來提供軍費。
  • 5月5日:議會下令軍隊增加三十一個營。
  • 5月6日:包含德國僱傭軍的皇家日耳曼騎兵團英語Régiment de Royal-Allemand cavalerie退出法軍,加入了奧普聯軍。
  • 5月12日:撒克遜及貝爾謝尼驃騎兵團退出法軍,加入普奧聯軍。
  • 5月27日:議會下令流放所有未簽署教士的公民組織法,即未向政府宣誓的教士。
  • 6月8日:議會下令新添的兩萬志願者紮營於巴黎城外。
  • 6月11日:路易十六否決了流放教士、讓新的軍隊部署在巴黎外的法令。
  • 6月20日:由巴黎公社支持,公訴人路易·皮埃爾·曼努埃爾英語Louis Pierre Manuel喬治·雅克·丹東所領導的秘密反抗委員會成立。同日,示威遊行者沖入了杜伊勒里宮,路易十六屈尊戴上弗里吉亞無邊便帽並向國家舉杯祝酒。[172]
  • 6月21日:議會禁止有武裝的公民在城市內聚集。
  • 6月28日:拉法耶特在議會發表講話,譴責了雅各賓派和其它激進俱樂部的行為。他關於組織檢查巴黎國民衛兵的提議被巴黎市長熱羅姆·佩蒂翁·德·維爾納夫宣告無效。
  • 6月30日:拉法耶特離開巴黎,重回軍隊。他被羅伯斯庇爾譴責,其雕像被暴民在巴黎皇家宮殿焚燒。
  • 7月11日:當聯軍緩慢逼近巴黎之時,議會宣布祖國危急存亡
  • 7月14日:第二屆聯盟節。
  • 7月15日:議會投票將支持拉法耶特的軍隊移至遠離巴黎的地方。由丹東領導的科德利埃俱樂部要求用召集大會以取代立法會議。
  • 7月25日:布倫瑞克宣言 - 聯軍指揮官布倫瑞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警告若法國皇室成員受到傷害,那麼緊跟而來的是一次「懲戒性的、永遠難忘的復仇」[173]
  • 7月28日:布倫瑞克宣言在巴黎引起軒然大波,人民對國王愈加仇恨。
  • 7月30日:議會同意勞動階級(不繳稅)加入國民衛兵。來自馬賽聯盟派英語fédérés志願軍唱著萊茵軍戰歌(即後來的馬賽曲)到達巴黎。忠於拉法耶特的國民衛兵與新的志願軍起了衝突。
  • 8月3日:巴黎48個區中有47個區向議會請願,要求廢黜國王。而這些區大多由雅各賓派和科德利埃派控制。
  • 8月4日:巴黎第八區威脅議會若不廢除國王,那麼就發動起義。為此應皇室要求,杜伊勒里宮的瑞士衛兵加強了防衛,許多武裝貴族也加入了衛兵。
  • 8月9日:公證人喬治·丹東和他的科德利埃俱樂部接管了巴黎市政廳,然後建立了巴黎革命公社。公社的成員增添至二百八十八位。
Remove ads

8月10日 - 突襲杜伊勒里宮 - 國王的廢黜

  • 8月10日:八月十日事件。謀反的巴黎公社國民衛兵和來自馬賽布列塔尼的聯盟派志願軍攻擊了杜伊勒里宮。國王一家逃至立法議會避難。守衛皇宮的瑞士衛兵英語Swiss Guard慘遭屠殺。立法議會將國王臨時停職並下令選舉新政府,即國民公會。議會還承認巴黎公社為巴黎的合法政府。
  • 8月11日:議會選出了新的執行委員會來取代政府。丹東被任命為司法部長。市政當局得到允許逮捕革命潛在敵人的授權,保皇派的報刊全都遭禁。
  • 8月13日:國王一家被囚禁在聖殿塔
  • 8月14日:拉法耶特未能說服他的軍隊前往巴黎解救國王。
  • 8月17日:在羅伯斯庇爾和巴黎公社的要求和威脅下,議會同意開設革命法庭,而其成員由公社選出。議會還同意召集國民公會來取代議會。
  • 8月18日:議會廢除教職修會和醫院修會,兩者為法國最後的宗教修會。
  • 8月19日:拉法耶特離開軍隊開始流亡。不倫瑞克公爵帶領著聯軍和法國流亡者,越過國界進入法國東北。
  • 8月20日:凡爾登戰役爆發
  • 8月21日:革命法庭第一次即席審判,並用斷頭台處決了一名保皇派人士,路易·科勒諾·當格勒蒙法語Louis Collenot d'Angremont
  • 8月22日:巴黎公社下令從此以後,人的稱呼從先生(Monsieur)、女士(Madame)變為公民(男:Citoyen,女:Citoyenne)。保皇派在布列塔尼旺代省多菲內暴動。
Remove ads

9月2日至7日:巴黎監獄大屠殺

  • 9月2日至7日:緊跟著法軍在凡爾登投降的新聞,公社下令屠殺在巴黎監獄裡的犯人。1090名至1395名犯人被殺,多數死者是普通罪犯,17%的死者是教士,6%是瑞士衛兵,5%是政治犯[174][175]
  • 9月10日:政府徵用教堂中的所有金銀器具。
  • 9月19日:羅浮宮被改成陳列皇家收藏的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 9月20日:議會在最後會期里投票通過准許世俗婚姻和離婚的法律。
  • 9月20日:凡爾登戰役結束,不倫瑞克公爵勝利。

9月20日:瓦爾密戰役的勝利 - 國民公會的出現

9月22日 -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 9月22日:國民公會宣布廢除君主制英語Proclamation of the abolition of the monarchy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 9月25日:馬拉將人民之友改名為法蘭西共和國日報(Journal de la Republique francaise)。
  • 9月29日:法軍占領尼斯和部分薩伏依
  • 10月1日:中央軍隊被重命名為摩澤爾軍隊英語Army of the Moselle
  • 10月3日:法軍占領由巴塞爾大主教統治的瑞士巴塞爾,並宣布它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
  • 10月23日:法軍占領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 10月24日:布里索發表《告全法國共和黨書》。
  • 10月25日:軍事勳章被議會廢除。
  • 10月27日:夏爾·弗朗索瓦·迪穆里埃率領法軍入侵奧屬尼德蘭。
  • 11月14日:法軍占領布魯塞爾
  • 11月19日:國民公會要求軍隊介入任何「人民要求重獲自由」的國家。
  • 11月20日:在杜伊勒里宮內國王公寓裡的鐵櫥櫃英語armoire de fer里發現了路易十六和米拉波以及其他外國君主的秘密合同。
  • 11月27日:議會宣布尼斯薩伏依併入法國。
  • 11月28日:法軍占領列日
  • 12月3日:雅各賓派領導人兼國民公會巴黎首席代表羅伯斯庇爾要求處死國王。
  • 12月4日:布魯塞爾議會派來的代表向國民公會表達了比利時人的謝意,並希望法國官方承認比利時的獨立。公會立即同意並發表了聲明。[177]
  • 12月6日:在馬拉的建議下,議會命令所有議員必須單獨公開表明是否支持處死國王。

1792年12月10日至1793年1月21日 - 路易十六的審判和處決

  • 12月10日:公會開會前對路易十六的公開審判英語trial of Louis XVI[178]
  • 12月11日:路易十六在公會開會前被帶來。他親自來了兩次,分布在11日和26日。
  • 12月26日:雷蒙·德塞茲英語Raymond Desèze為國王辯護。
  • 12月27日至28日:公會有動議要求人民對國王的審判進行投票。該動議被羅伯斯庇爾反對,他堅稱「路易必須死,法國方可生。」公會便否決了該提議。
  • 1月15日:以707票對0票,議會宣布路易十六獲「陰謀反對公眾自由」罪。
  • 1月17日:在一場長達21小時的投票中,361名議員支持處死國王,而360名議員反對(包括26名支持先死刑後赦免的代表)。公會拒絕將結果向人民公布。
  • 1月21日:10點22分,路易十六在協和廣場被斬首。處決的執行官安托萬·約瑟夫·桑泰爾英語Antoine Joseph Santerre下令用鼓點聲壓過路易十六對人民說遺言的聲音。

1793年 - 法蘭西對戰歐羅巴 - 雅各賓派奪得權力 - 恐怖統治開始

  • 1月24日:英法外交關係破裂。
  • 2月1日:公會向英國、荷蘭宣戰。
  • 2月14日:公會宣布吞併摩納哥讓-尼古拉·帕什當選為新的巴黎市長。
  • 3月1日:公會宣布比利時併入法國。
  • 3月3日:布列塔尼發生反抗公會的武裝保皇派起義。
  • 3月7日:公會對西班牙宣戰。

3月7日 - 旺代起義

  • 3月7日:旺代戰爭。反抗公會統治,尤其反抗徵兵的起義於旺代爆發,此地位處法國西部沿海。
  • 3月10日:革命法庭於巴黎正式建立,由安托萬·康坦·富基耶-坦維爾出任檢察官。極端革命的忿激派在巴黎發動起義失敗,領導者為前牧師雅克·魯
  • 3月18日:公會發布處以擁護極端經濟程序者死刑的法令,該法令直接針對忿激派。
  • 3月19日:公會宣布處以任何參與旺代起義的人死刑。
  • 3月21日:在各個公社和它們所在區域建起了革命監視委員會(Comités de surveillance révolutionnaire)。
  • 3月27日:迪穆里埃將軍譴責了革命的混亂。
  • 3月30日:公會命令迪穆里埃返回巴黎,並派遣了四名專員和戰爭大臣皮埃爾·里埃爾·德·伯農維爾前去逮捕他。
  • 4月1日:迪穆里埃逮捕了公會專員和伯農維爾,然後將其移交給了奧地利人。
  • 4月3日:公會宣布迪穆里埃為法外之徒。同日,投票贊成處決路易十六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被捕。
  • 4月4日:迪穆里埃未能說服其軍隊向巴黎進軍。
  • 4月5日:迪穆里埃逃向奧地利。馬拉當選為雅各賓俱樂部首腦。

4月6日 - 公共安全委員會掌管政府

Thumb
馬拉的勝利
  • 4月6日:公會建立公共安全委員會來監督政府各部門,此委員會成為政府的行政主體。它最初的九名成員包括貝特朗·巴雷爾皮埃爾-約瑟夫·康邦以及喬治·丹東。同日,革命法庭首度開庭。
  • 4月12日:公會投票決定逮捕馬拉,其罪名為使用報紙人民之友來煽動暴力和謀殺,還要求暫停公會。馬拉躲了起來。
  • 4月15日:巴黎市長讓-尼古拉·帕什要求公會開除23名從屬吉倫特派的議員。
  • 4月24日:馬拉被帶到革命法庭前,然後被宣判無罪釋放。他的釋放使得支持者狂歡地慶祝。
  • 5月3日:由貴族夏爾·德·邦尚英語Charles de Bonchamps亨利·德·拉羅什雅克蘭英語Henri de la Rochejaquelein領導的旺代叛軍占領布雷敘爾
  • 5月4日:在巴黎聖安東尼區的要求下,公會頒布限價法令法語Loi du maximum,設定糧食最高價。
  • 5月18日:吉倫特派在國民公會中建立十二人委員會英語Commission of Twelve,計畫用來調查和起訴陰謀者
  • 5月21日:十二人委員會成員選舉。
  • 5月23日:十二人委員會正式運作。
  • 5月24日:在十二人委員會的要求下,公會下令逮捕埃貝爾派領導人雅克-勒內·埃貝爾和極端革命組織忿激派領導人讓-弗朗索瓦·瓦爾萊英語Jean-François Varlet
  • 5月25日:巴黎公社要求釋放埃貝爾和瓦爾萊。
  • 5月26日:在雅各賓俱樂部,羅伯斯庇爾和馬拉要求進行反對公會的起義。巴黎公社開始準備政變。
  • 5月27日:埃貝爾和瓦爾萊被釋放。
  • 5月30日:里昂的領導者們發動了反對國民公會的起義英語Revolt of Lyon against the National Convention,並逮捕了當地山嶽黨和忿激派領導人。

5月31日至6月2日 - 雅各賓政變

Thumb
在政變中,無套褲漢在講台上威脅朗熱內議員,1793年6月2日
  • 5月31日:1793年5月31日-6月2日的暴動。一群由公社組織的武裝無套褲漢沖入公會大廳,要求解散公會。議員反對並抵抗。
  • 6月2日:在弗朗索瓦·昂里奧帶領下,巴黎公社的無套褲漢和士兵占領了公會大廳,並強迫公會投票贊成逮捕29名吉倫特派議員及兩名部長艾蒂安·克拉維埃英語Étienne Clavière夏爾-弗朗索瓦·勒布倫
  • 6月6日:反對山嶽黨政變的起義在馬賽,尼姆,土魯斯和波爾多爆發。
  • 6月7日:波爾多拒絕新政府。
  • 6月10日:儘管革命仍在進行,科學研究仍然繼續。前身為皇家藥用植物園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正式建立。
  • 6月13日:反對新政府的各省領導人在康城會面,大約有六十個省反對巴黎山嶽黨政府。
  • 6月24日:國民公會通過共和元年憲法
  • 6月25日:忿激派領導人雅克·魯向公會提出了他的計劃。
  • 6月26日:羅伯斯庇爾在公會開會前譴責了忿激派。
  • 6月30日:羅伯斯庇爾和埃貝爾領導雅各賓派代表團前往科德利埃俱樂部,要求開除雅克·魯派的人和其他極端革命的領導人。
  • 7月3日:在國民公會的命令下,保皇派眼中的法王—八歲的路易十七被人從瑪麗·安東妮身邊帶走,然後被交給一個叫安托萬·西蒙的鞋匠撫養[14]
  • 7月4日:馬拉暴力地譴責了忿激派。

7月13日 - 夏綠蒂·科黛刺殺讓-保爾·馬拉

  • 7月13日:夏綠蒂·科黛刺殺了在浴缸中的讓-保爾·馬拉。在審判中,她說:「我知道馬拉正在使法國腐壞。我殺了他,來拯救成千上萬的人。」
  • 7月17日:科黛被革命法庭以謀殺馬拉之罪判死刑。她在審判後上了斷頭台。
  • 7月27日:羅伯斯庇爾入選公共安全委員會。公會宣布囤積稀有貨物者死。
  • 8月1日:公會宣布對所有叛亂的省進行焦土政策。公會採用米制。在公會的裁定命令下,一隊暴民褻瀆了聖但尼聖殿的法國國王墓地。
  • 8月2日:瑪麗·安東尼被從聖殿塔轉移至了巴黎古監獄
  • 8月8日:公會派弗朗索瓦·克里斯托夫·克勒曼率軍包圍處於叛亂的里昂。
  • 8月22日:羅伯斯庇爾當選為公會主席。
  • 8月23日:公會投票通過大徵兵法英語Levée en masse。所有身體健康,年齡在18至25歲的未婚男子需要在軍隊服役。
  • 8月24日:貼現銀行被下令解散。
  • 8月25日:公會的士兵占領馬賽。
  • 8月27日:土倫的反公會領導人邀請英國艦隊和軍隊占領城市。
  • 9月4日:無套褲漢占領了公會,要求逮捕革命的潛在敵人並創立一支六萬人的革命新軍。

9月17日 - 恐怖統治開始

  • 9月17日:公會正式通過嫌疑犯法令,允許逮捕並立即審判任何反對革命的嫌疑人。恐怖統治開始。
  • 9月18日:土倫港之役爆發,反法同盟聯軍陸續入駐土倫。同日,公會在波爾多重新建立革命政府,反對者被逮捕並囚禁。
  • 9月21日:所有的女人都被要求戴三色帽章。
  • 9月29日:公會通過全面限價法令,制定了許多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亦制定了最高工薪。
  • 10月3日:公會下令在革命法庭對瑪麗·安東尼進行審判。同日,溫和的議員受到譴責,並被逐出公會;共有136人被逐出公會。
  • 10月5日:為了割斷曆法宗教的聯繫,排除天主教在群眾生活中的影響,公會採取新創的法國共和曆,並規定共和曆元年開始於1792年9月22日。
  • 10月9日:公會的軍隊重新占領里昂。
  • 10月10日:公會下令宣布暫停實施新憲法。在安東萬·路易·德·聖茹斯特的提議下,公會宣布"法國政府將一直是革命性的,直至和平來臨。"
  • 10月12日:公會宣布因里昂的叛亂行為,里昂將被毀滅以作為懲罰,並被重命名為解放城(Ville-Affranchie)。瑪麗·安東尼被傳喚至革命法庭,然後被指控叛國。
  • 10月16日:公會的軍隊在瓦蒂尼戰役英語Battle of Wattignies中打敗奧地利軍隊。

10月16日 - 處決瑪麗·安東尼

Thumb
被囚禁在聖殿塔的瑪麗·安東尼
  • 10月16日:瑪麗·安東尼被判有罪,在革命廣場上了斷頭台。
  • 10月17日:由讓·巴蒂斯特·克萊貝爾英語Jean-Baptiste Kléber弗朗索瓦·塞弗蘭·馬爾梭率領的議會軍隊在紹萊擊敗旺代叛軍。
  • 10月20日:公會下令鎮壓忿激派。
  • 10月28日:公會禁止神職人員發布宗教指令。
  • 10月30日:革命法庭宣布判21名吉倫特派議員死刑。
  • 10月31日:21名吉倫特派議員被處死。
  • 11月3日:奧蘭普·德古熱,女權捍衛者,被指控同情吉倫特派,被處死。
  • 11月7日:路易·菲利普被處死。
  • 11月8日:羅蘭夫人在革命法庭對吉倫特派的清洗中被處死。在行刑前,她說道:"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幾多之罪惡,假汝之名以行!"[179]
  • 11月9日:前財政大臣德布里安在桑斯被逮捕。
  • 11月10日:巴黎聖母院被用作理性崇拜理性聖殿英語Temple of Reason
  • 11月12日:天文學家兼巴黎前市長巴伊在戰神廣場被處決。罪名是他於一七九一年七月十七日血腥鎮壓了在戰神廣場遊行的民眾。
  • 11月17日:在羅伯斯庇爾的命令下,丹東的支持者被捕。
  • 11月20日:丹東回到巴黎,他自十月十一日就一直在外。他力勸去包容反對者並全國和解。
  • 11月23日:巴黎公社下令關閉巴黎所有的教堂和宗教場所。
  • 11月25日:公會下令將米拉波的遺體從先賢祠中移出,然後換上馬拉的遺體[180]
  • 11月28日:斐揚俱樂部解散。
  • 12月5日:支持丹東的科德利埃議員卡米耶·德穆蘭出版了對全國和解的呼籲書。
  • 12月12日:公會軍隊在利曼擊敗旺代叛軍。
  • 12月19日: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在土倫指揮了一場成功的軍事行動,使得反法同盟聯軍從土倫撤兵,土倫港之役結束。而這位年輕軍官即為拿破崙·波拿巴
  • 12月23日:弗朗索瓦·約瑟夫·韋斯特曼英語François Joseph Westermann將軍的部隊在薩沃奈摧毀了最後一支旺代叛軍。六千名俘虜被處決。
  • 12月24日:為了處罰叛亂的土倫,議會將其重命名為山嶽港(Port-la-Montagne)。
  • 12月25日:國民公會在全國各地舉行盛大集會,隆重慶祝法軍收復土倫。

1794年 - 恐怖統治的狂暴 - 至上崇拜 - 羅伯斯庇爾的倒台

  • 1月8日:在雅各賓俱樂部里,羅伯斯庇爾譴責了法布爾·代格朗蒂納,後者為九月屠殺的煽動者、共和曆之父、丹東的盟友。
  • 1月13日:因被控挪用國家基金,法布爾被逮捕。
  • 1月29日:旺代叛軍首領亨利·德·拉羅什雅克蘭英語Henri de la Rochejaquelein尼阿耶作戰時死亡。
  • 2月4日:公會廢除法國殖民地的奴隸制。
  • 2月5日:在公會關於政治道德原則的報告上,羅伯斯庇爾為恐怖統治辯護:"在革命時期,民選政府的根基是美德和恐怖;沒有美德的恐怖是不幸的;沒有恐怖的美德是無能的。革命政府是自由對暴政的專制。" [181][182]
  • 2月6日:拿破崙因其在土倫的出色表現,他被晉升為准將。讓-巴蒂斯特·卡里耶被從南特召回,作為公會的官方代表,他負責了南特溺刑事件英語drownings at Nantes,在羅亞爾河里溺殺了一萬多旺代囚徒。
  • 2月10日:雅克·魯在獄中自殺。
  • 2月16日:德布里安在獄中死去。
  • 2月19日:聖茹斯特當選為國民公會主席。[183]
  • 2月22日:在科德利埃俱樂部里,雅克-勒內·埃貝爾攻擊了丹東派和羅伯斯庇爾派。
  • 3月4日:在科德利埃俱樂部,卡瑞爾要求發動反抗公會的起義。
  • 3月11日:公共安全委員會和一般安全委員會譴責了科德利埃俱樂部密謀的起義。
  • 3月13日:公會主席聖茹斯特譴責了對抗自由和法國人民的陰謀。埃貝爾和其他科德利埃俱樂部成員被捕。
  • 3月15日:羅伯斯庇爾告訴公會"所有的政治派別必須在同一次打擊時毀滅。"
  • 3月20日:科德利埃成員拉扎爾·奧什英語Lazare Hoche被捕,他在羅伯斯庇爾倒台後 被釋放。
  • 3月21日:對埃貝爾派的審判開始,為了中傷他們,他們被控勾結外國銀行家、貴族和反革命分子。
  • 3月24日:埃貝爾和科德利埃俱樂部的領導人被處決。
  • 3月27日:哲學家兼數學家孔多塞侯爵被捕。兩天後,他被發現死在獄中。

3月30日 - 丹東和德穆蘭的逮捕和審判

  • 3月30日:喬治·雅克·丹東卡米耶·德穆蘭和他們的支持者被捕。
  • 4月1日:羅伯斯庇爾創辦了一個新的附屬於公共安全委員會的警察局,來抵制一般安全委員會的警察。
  • 4月2日:革命法庭審判丹東。丹東藉機嘲笑和辱罵他的反對者。
  • 4月4日:公會裁定任何辱罵司法系統的人的言論都被不予考慮,阻止了丹東為自己辯護。
  • 4月5日:丹東和德穆蘭被定罪,並被處決。[184]
  • 4月8日:羅伯斯庇爾在雅各賓集會上譴責了公會議員約瑟夫·富歇
  • 4月10日:被指控的盧森堡陰謀的成員, 即一群丹東、埃貝爾和其他人的支持者被審判。七人無罪釋放,十九人被處決。包括德穆蘭的妻子露西爾·德穆蘭英語Lucile Desmoulins,參與美國獨立戰爭的阿蒂爾·狄龍英語Arthur Dillon (1750–1794)皮埃爾·加斯帕爾·肖梅特,埃貝爾的妻子瑪麗·瑪格麗特·弗朗索瓦絲·埃貝爾英語Marie Marguerite Françoise Hébert和被免去聖職的讓-巴蒂斯特·約瑟夫·戈貝爾英語Jean-Baptiste-Joseph Gobel
  • 4月14日:在羅伯斯庇爾的要求下,公會下令將讓-雅克·盧梭的骨灰移至先賢祠。
  • 4月15日:聖茹斯特給公會的報告中要求公共安全委員會集中控制警察。
  • 4月19日:根據英國和普魯士間的條約,英國同意給六萬兩千普魯士士兵提供軍費來繼續對法戰爭。[185]
  • 4月20日:在給公會的一篇報告中,議員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隱含地攻擊了羅伯斯庇爾"所有的人都小心守護他們的自由,甚至到了提防居高位者的地步。"
  • 4月23日:馬勒澤布一家被處決。
  • 4月26日:公共安全委員會分裂,分成聖茹斯特派和拉扎爾·卡諾派。聖茹斯特控告卡諾和貴族有關係,並用斷頭台威脅他。而卡諾稱聖茹斯特為一個「可笑的獨裁者」。
  • 5月7日:羅伯斯庇爾要求公會裁定"法國人民認識到至上的存在和靈魂的永恆。"並組織了對至上崇拜的慶祝活動。
  • 5月8日:化學家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和二十六名農民稅徵收部門英語Ferme générale成員被審判並被處決。
  • 5月10日:前巴黎市長讓-尼古拉·帕什被捕,巴黎市長之位由讓-巴蒂斯特·弗勒里奧-萊斯科英語Jean-Baptiste Fleuriot-Lescot接任,他是羅伯斯庇爾的親密盟友。路易十六的妹妹伊莉莎白公主被處決。
  • 6月2日:英法艦隊於韋桑島大戰。法軍損失七艘戰艦,但來自美國的護送糧食的船隊成功抵達布雷斯特。
  • 6月4日:羅伯斯庇爾以全票當選為國民公會主席。

6月8日 - 至上崇拜節 - 恐怖統治的加速

  • 6月8日:由羅伯斯庇爾倡導的至上崇拜節開始。一些議員在節日上明顯表現出了對他的憤怒。
  • 6月10日:牧月22日法令 - 隨著監獄裡的人變得越來越多,公會開始加速審判那些被指控的人。通過這個法令,公共安全委員會將司法過程簡化至起訴與檢舉之中。它延伸了革命法庭的管轄範圍,且限制了被指控者的辯護能力。它對更多人進行革命審判,而革命法庭對所有控告只有死刑一種刑罰。從6月11日至7月27日,1376名罪犯被判死刑,無人宣判無罪。而先前的四個月有1251人被判死刑。公會給了自己獨有的、可以逮捕議員的權力。
  • 6月12日:羅伯斯庇爾向公會宣布他要看見反對公會的陰謀者人頭落地,但未指名道姓。
  • 6月26日:法軍在讓-巴普蒂斯·儒爾當帶領下在弗勒呂斯戰役擊敗了奧軍。
  • 6月29日:公共安全委員會發生爭論。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拉扎爾·卡諾讓-馬里·科洛·代爾布瓦英語Jean-Marie Collot d'Herbois指責羅伯斯庇爾行為像一個獨裁者。羅伯斯庇爾離開委員會,直到7月23日才回來。
  • 7月1日:羅伯斯庇爾在雅各賓俱樂部里講話,譴責了反對他、公會、公共安全委員會和一般安全委員會的陰謀。
  • 7月8日:儒爾當和雅克-尼古拉·俾約-瓦倫帶領法軍從奧地利人手中奪回布魯塞爾。
  • 7月9日:羅伯斯庇爾再次在雅各賓俱樂部中講話,否認他做了一張計劃逮捕的人的名單,並拒絕透露他計劃逮捕的人。
  • 7月14日:在羅伯斯庇爾的要求下,雅各賓俱樂部開除了約瑟夫·富歇
  • 7月23日:拿破崙未來妻子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的丈夫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被處決。羅伯斯庇爾參與了公共安全委員會和一般安全委員會的和解聚會,兩個委員會之間的爭論似乎結束了。
  • 7月25日:詩人安德烈·舍尼埃被處決。

7月26日至28日 - 羅伯斯庇爾的逮捕和處決 - 恐怖統治的終結

  • 7月26日:羅伯斯庇爾在公會發表暴力演講,要求逮捕並處罰公共安全委員會中的叛徒,但他再次沒有指名道姓。公會先就發表演講進行投票,但俾約-瓦倫和康邦要求得到叛徒的名字,並攻擊了羅伯斯庇爾。公會將羅伯斯庇爾的演講送至委員會做進一步研究,而未採取其他行動。
  • 7月27日:熱月政變。在巴黎自由大廳,當安東萬·路易·德·聖茹斯特做報告時,前國民公會主席讓-朗貝爾·塔利安打斷並抨擊了他,然後還譴責了羅伯斯庇爾的專制。這使得公會表決逮捕羅伯斯庇爾、他的弟弟奧古斯丁·羅伯斯庇爾、聖茹斯特、喬治·庫東菲利普·弗朗索瓦·約瑟夫·勒巴英語Philippe-François-Joseph Le Bas。 一出大廳,他們就馬上被來自巴黎公社的弗朗索瓦·昂里奧和他的支持者們解救,然後他們趕到巴黎市政廳去組織一場反擊。他們期望晚上會有大批支持者前來,但最後幾乎沒有人來。
  • 7月28日:在凌晨兩點,公會士兵拿下巴黎市政廳。羅伯斯庇爾下巴受了槍傷,可能是被士兵打傷但也可能是自殺未遂。他的弟弟從窗口跳下試圖逃跑但受了重傷。勒巴自殺。在早上,羅伯斯庇爾及其同黨被帶入革命法庭進行正式的身份確認。因為他們已被判為逃犯,所以沒有必要再進行審判。在晚上,羅伯斯庇爾及其同黨,包括他弟弟、聖茹斯特、庫東、安托萬·西蒙和昂里奧等一共二十二人被處決。這標誌著恐怖統治的結束。
  • 7月29日:巴黎公社內羅伯斯庇爾的七十名盟友被處決。總共一百零六名羅伯斯庇爾派被處決。
  • 8月5日:因嫌疑犯法而被關在巴黎監獄裡的人被釋放。
  • 8月9日:拿破崙·波拿巴在尼斯被捕。
  • 8月20日:拿破崙被釋放。
  • 8月24日:公會重組政府,將權力分配到十六個不同點委員會裡。
  • 8月29日:首個反雅各賓的示威遊行在巴黎爆發。示威者多為巴黎憤憤不平的中產階級。他們被稱為紈袴子弟英語Muscadins
  • 8月30日:法軍重新占領埃斯科河畔貢代。至此,所有的法國領土全都重歸法國。
  • 8月31日:公會將巴黎置於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
  • 9月1日:法國遺蹟博物館 (Musée des monuments français) 成立。目標是保護受毀壞威脅的宗教建築和藝術。
  • 9月13日:公會議員亨利·格雷瓜爾用"汪爾達人作風"一詞來形容遍布法國的破壞宗教遺蹟的行為。
  • 9月18日:公會停止付費給正式批准的牧師,並停止維護教堂財產。
  • 9月21日:馬拉遺骸被移入先賢祠。
  • 10月1日:巴黎各區的聚會中爆發了恐怖統治的反對者和支持者的鬥爭。
  • 10月3日:武裝無套褲漢的領導人在巴黎被捕。
  • 10月6日:法軍占領科隆
  • 10月22日:中央公共工程學院建立,後來成為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 11月9日:紈絝子弟攻擊雅各賓俱樂部。
  • 11月11日:紈絝子弟再次攻擊雅各賓俱樂部。
  • 11月12日:公會下令暫停雅各賓俱樂部的聚會。
  • 11月19日:根據美國與英國間的傑伊條約,英美兩國將一起打擊法國的私掠行為,並封鎖法國港口。
  • 11月23日:公會組成了一個十六人小組來完善1793年憲法。
  • 12月8日:73名倖存的吉倫特派議員重獲公會席位。
  • 12月16日:在旺代溺殺萬人的卡瑞爾被定罪處決。
  • 12月24日:公會廢除有關設立食物最高價的法律。

1795年 - 督政府取代公會

  • 1月19日:法軍在皮舍格呂的帶領下占領阿姆斯特丹
  • 1月21日:法國騎兵在荷蘭登海爾德俘獲了十四艘荷蘭戰艦英語Capture of the Dutch fleet at Den Helder
  • 2月2日:巴黎街頭爆發了紈絝子弟和無套褲漢的衝突。
  • 2月5日:半官方的政府報紙《環球箴言報英語Le Moniteur Universel》譴責了馬拉及其盟友在過去煽動出的暴力和恐怖。
  • 2月8日:馬拉和其他三位極端雅各賓派人士的遺骸被移出先賢祠。
  • 2月14日:在里昂實施恐怖統治的幾位前雅各賓領導被刺殺。第一次白色恐怖開始。
  • 2月17日:曾經的旺代叛軍得到赦免,並恢復了宗教自由。
  • 2月21日:在弗朗索瓦-安托萬·德·布瓦西·當格拉英語François Antoine de Boissy d'Anglas提議下,公會宣布宗教自由並且實行政教分離
  • 2月22日:在公會,議員斯坦尼斯拉斯·約瑟夫·弗朗索瓦·格扎維埃·羅維爾要求處罰那些實施恐怖統治的雅各賓派人士。前雅各賓領導在幾個城市裡被逮捕。四名在尼姆實施恐怖統治的雅各賓派領導被暗殺。
  • 3月2日:公會下令逮捕策劃了羅伯斯庇爾倒台的雅各賓派人士:貝特朗·巴雷爾俾約-瓦倫、科洛·代爾布瓦和馬克-紀堯姆·亞歷克西·瓦迪耶
  • 3月5日:曾在土倫處決多人的雅各賓派人士被逮捕。
  • 3月8日:無套褲漢在土倫起義,處決了七名被囚禁的流亡分子。
  • 3月17日:巴黎因食物不足發生暴動。
  • 3月19日:巴黎的糧食儲備被耗盡。指券貶值,跌至原價值的百分之八。
  • 3月21日:在西哀士的提議下,公會同意判處試圖推翻政府的人死刑。
  • 3月28日:對革命法庭領導者安托萬·康坦·富基耶-坦維爾的審判開始。
  • 4月1日:共和三年芽月十二日起義英語Insurrection of 12 Germinal, Year III。無套褲漢入侵公會,但在國民衛隊到達現場後撤離。巴黎宣布自身處於被圍困狀態。公會下令將巴雷爾、俾約-瓦倫、科洛·代爾布瓦流放至法屬圭亞那,並逮捕了八名極左議員。
  • 4月2日:法軍在皮舍格呂的帶領下鎮壓了巴黎聖安東尼區的武裝起義。
  • 4月5日:法國與普魯士在瑞士巴塞爾簽訂和約。普魯士同意法國併吞萊茵河左岸。
  • 4月10日:公會下令解除參與恐怖統治的雅各賓派人士的武裝。
  • 4月11日:公會將公民權重新授予那些自1793年5月31日起就被宣判為法外之徒的人。
  • 4月19日:六名參與恐怖統治的雅各賓派人士在布雷斯地區布爾格被刺殺。
  • 4月23日:公會點名了八名成員去修改憲法。
  • 5月2日:最後的旺代叛軍同意放下武器來換取赦免。
  • 5月4日:25名被囚禁的雅各賓派人士在里昂被屠殺。
  • 5月7日:前首席公證人富吉-當比拉和其他十四名革命法庭陪審員被判死刑,後被處決。

5月20日至24日- 雅各賓派和無套褲漢最後的起義

  • 5月20日:共和三年牧月一日起義英語Revolt of 1 Prairial Year III。雅各賓派和無套褲漢起義,入侵公會大廳,並殺死了讓-波特蘭·菲羅英語Jean-Bertrand Féraud議員。軍隊迅速趕至並清空了現場。公會投票逮捕參與起義的議員。
  • 5月21日:雅各賓派和無套褲漢再次在巴黎起義,他們占領了巴黎市政廳。
  • 5月22日:起義第三天。公會命令軍隊占領聖安東尼郊區。
  • 5月24日:軍隊解除聖安東尼郊區起義者的武裝,並將其逮捕。
  • 5月28日:參加公共安全委員會和一般安全委員會的雅各賓派人士被逮捕。
  • 5月31日:公會廢除革命法庭
  • 6月8日:十歲的路易十七死亡。他身處的英國的叔叔普羅旺斯伯爵宣布繼承法國王位,成為路易十八
  • 6月10日:公會宣布,自雅各賓掌權後離開法國的流亡分子全部無需因此負刑事責任。
  • 6月12日:支持芽月起義的議員被審判。
  • 6月17日:六名參與芽月起義、並已被判死刑的議員自殺。

6月25日至7月27日 - 旺代省再次起義 - 保皇黨人入侵布列塔尼

  • 6月23日:旺代叛軍在弗朗索瓦·德·沙雷特英語François de Charette的領導下再度起義。在舒昂黨人英語Chouan的支持下,約瑟夫-熱納維耶夫·德·皮賽英語Joseph-Geneviève de Puisaye帶領一隊流亡分子遠征基伯龍法語Expédition de Quiberon。共4000名保皇黨流亡分子在英國的協助下在布列塔尼半島卡爾納克登陸。
  • 6月30日:奧什將軍在布列塔尼瓦訥擊敗了保皇黨軍隊。舒昂黨人不得不放棄歐賴並撤至基伯龍半島。
  • 7月7日:保皇黨軍隊被奧什包圍。
  • 7月15日:兩千名保皇黨援兵登陸基伯龍,但他們亦被奧什包圍。
  • 7月17日:駐紮在西班牙的法國西庇里牛斯軍團英語Army of the Western Pyrenees邦·阿德里安·讓諾·德·蒙塞的帶領下占領了維多利亞,並於7月19日占領畢爾巴鄂
  • 7月21日:基伯龍的保皇黨人投降。748名保皇黨人被槍決。
  • 7月22日:法國與西班牙籤署巴塞爾和約。法國得到西班牙的聖多明各西部。西班牙退出戰爭。
  • 8月9日:公會下令逮捕富歇與其他山嶽派議員。
  • 8月15日:公會宣布法郎成為法國貨幣單位。

8月22日至9月23日 - 新憲法的批准 - 督政府掌權

  • 8月22日:共和三年憲法被國民公會批准。它效仿英美,要求組成上下兩院,並組成一個五人督政府。根據新憲法的內容,新議會三分之二的議員應為舊公會的成員。
  • 9月23日:經過全民公投的批准,新憲法生效。

10月5日 - 「幾發小霰彈」 - 波拿巴將軍鎮壓保皇黨叛亂

1796年 - 拿破崙的義大利戰役 - 旺代叛軍的潰敗 - 一次失敗的巴黎起義

  • 1月2日:督政府設立警務部長一職,並由菲利普-安托萬·梅蘭·德·杜艾擔任此職。[186]
  • 1月21日:在處決路易十六的周年紀念活動中,執政官勒貝爾發表了一篇譴責極左分子的演講。
  • 1月25日:督政府被授予任命城市行政官的臨時權力。
  • 1月26日:保皇黨人讓-尼古拉·斯托夫萊英語Jean-Nicolas Stofflet試圖重啟旺代戰爭
  • 2月2日:愛爾蘭革命者領袖沃爾夫·托恩英語Wolfe Tone抵達法國,尋求軍事援助以解放愛爾蘭
  • 2月19日:政府停止發行指券。
  • 2月20日:英美決定續簽傑伊條約,美法關係惡化。
  • 2月23日:尼古拉斯·斯托夫萊被捕,次日在昂熱被處決。
  • 2月28日:在督政府的命令下,拿破崙關閉了極左派的先賢祠俱樂部英語Panthéon Club,該俱樂部由馬拉的追隨者創建。
  • 3月2日:督政府任命拿破崙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英語Army of Italy (France)指揮官。
  • 3月9日:拿破崙·波拿巴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結婚。亡夫為亞歷山大·德·博阿爾內。亞歷山大是一位將軍兼政界領袖,在雅各賓專政時期被處決。
  • 3月18日:督政府發行價值總額為二十四億里弗的土地票英語Mandats territoriaux,取代指券成為流通貨幣。土地票以國有財產做擔保,具有立即兌現的優點。三周內,它們縮水到原來20%的價值。
  • 3月23日:旺代叛軍最後的領袖弗朗索瓦·德·沙雷特在南特被捕,並被槍決。
  • 3月30日:極左翼領導人、共產主義的先驅格拉克斯·巴貝夫組成了一個叛亂性的委員會,名曰平等會 ("Les Égaux"),旨在推翻督政府。他們於四月六日在巴黎遊行示威。
  • 4月10日:拿破崙發動義大利戰役
  • 4月12日:拿破崙在蒙特諾特之戰中擊敗奧軍。
  • 4月13日:拿破崙在米萊西莫戰役英語Battle of Millesimo中擊敗薩丁尼亞軍隊。
  • 5月2日:巴貝夫的追隨者以及山嶽黨殘餘分子一併圖謀推翻督政府。
  • 5月9日:拿破崙強迫帕爾馬公爵簽署停戰協議。
  • 5月10日:拿破崙在洛迪戰役中擊敗奧軍。
  • 5月15日:督政府與薩丁尼亞尼亞國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在巴黎簽訂協議。國王同意將薩伏依尼斯割讓給法國。
  • 5月19日:拿破崙在米蘭許諾給義大利帶來獨立。
  • 5月20日:奧地利撕毀在萊茵河停戰的協議,萊茵河戰役英語Rhine Campaign of 1796重啟。
  • 6月4日:拿破崙開始圍攻曼圖亞英語Siege of Mantua (1796–97),該城是奧地利最後一個義大利據點。
  • 6月5日:拿破崙與西西里國王簽訂停戰協議。
  • 6月12日:拿破崙率軍進入羅馬涅,該地為教皇國的一部分。
  • 6月22日:法國西部的內戰結束。喬治·卡杜達爾投降,路易·德·弗羅泰英語Louis de Frotté逃至英國。
  • 6月23日:拿破崙與聖座簽署博洛尼亞休戰協議英語Armistice of Bologna。協議允許法軍占領教皇國的北部。
  • 7月9日:英軍占領厄爾巴島
  • 7月10日:奧軍在達戈貝特·西格蒙德·馮·武姆澤英語Dagobert Sigmund von Wurmser的帶領下抵達義大利。
  • 7月16日:讓-巴蒂斯特·克萊貝爾英語Jean-Baptiste Kléber攻占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 7月18日:法軍在洛朗·古維翁-聖西爾指揮下占領斯圖加特
  • 7月20日:法國為援助愛爾蘭獨立運動創建了一支軍隊,拉扎爾·奧什英語Lazare Hoche被任命為該軍隊首長。
  • 8月5日:拿破崙在卡斯奇里恩戰役中擊敗烏姆瑟爾,奧軍撤至蒂羅爾
  • 8月19日:法國與西班牙在聖伊爾德豐索簽署第二次聖伊爾德豐索協約
  • 9月8日:拿破崙在巴薩諾戰役英語Battle of Bassano中擊敗了烏爾姆瑟率領的奧軍。
  • 9月9日至10日:由於警方的秘密間諜,巴貝夫的追隨者和山嶽黨頑固派在巴黎格勒納勒軍營的起義失敗。
  • 10月5日:已與法國結盟的西班牙向英宣戰。
  • 10月10日:格勒納勒起義三分之二的領導都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後被判死刑。
  • 10月16日:拿破崙鼓勵北義大利組成奇斯帕達納共和國,該國包含了摩德納以及教皇國的一部分。
  • 11月2日:奧地利再次派出兩支軍隊以抵抗拿破崙。
  • 11月15日至17日:拿破崙在阿爾科萊戰役英語Battle of Arcole中擊敗奧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 12月4日:懲罰流亡分子和不服從牧師的1795年10月25日法令中最嚴厲的部分被廢除。
  • 12月15日至17日:從布雷斯特出發,一支載著由奧什領導的法軍的艦隊開始遠征愛爾蘭英語Expédition d'Irlande
  • 12月24日至25日:風暴擾亂了遠征愛爾蘭的艦隊,使其遠離愛爾蘭海岸。艦隊不得不返航。

1797年 - 義大利戰役的繼續 - 共和派反對保皇派的政變

  • 1月7日:約瑟夫·奧爾溫齊英語József Alvinczi將軍帶領著一支新的奧軍前往義大利對抗拿破崙。
  • 1月14日:拿破崙在里沃利會戰中擊敗奧軍。
  • 2月2日:義大利最後一支奧軍部隊在曼托瓦向拿破崙投降。
  • 2月9日:拿破崙占領安科納以強迫庇護六世與他協商和談。協商於2月12日開始。
  • 2月14日:西班牙艦隊在聖文生角戰役被英軍擊敗。
  • 2月19日:庇護六世將韋南森地區以及教皇國的北部割讓給奇斯帕達納共和國
  • 2月20日:旺多姆高等法院開始審批巴貝夫和他的主要追隨者。
  • 3月2日:為報復英美續簽傑伊條約一事,督政府批准法國戰艦抓捕美國船隻。
  • 3月9日:為應對卡爾大公的軍隊,拿破崙在義大利展開了新攻勢。
  • 3月18日:法國選民被要求在4月18日選舉前向政府宣誓效忠。
  • 4月7日:在拿破崙一系列的勝利下,奧地利同意協商和談。
  • 4月15日:讓-安多什·朱諾向威尼斯發出要求投降的最後通牒。
  • 4月18日:萊奧本和約英語Treaty of Leoben;和談的初級階段。奧地利放棄對奧屬尼德蘭的主權要求;其中的一項秘密協定讓奧地利和法國瓜分了威尼斯的領土。議會部分選舉結果:現行的216位議員中有205位議員落選,他們的席位大多被保皇派奪得。
  • 4月25日:法軍艦隊進入威尼斯利多。威尼斯的炮擊擊沉了一艘法艦,但僅有4艘槳帆船和7艘地中海平底船英語Galiot的威尼斯艦隊無法驅逐法軍。
  • 4月27日:法軍屠殺維羅納的反法叛亂者。
  • 4月30日:督政府批准萊奧本和約。
  • 5月2日:拿破崙向威尼斯宣戰。
  • 5月12日:在拿破崙的入侵威脅下,威尼斯大議會宣布接受總督盧多維科·馬寧的辭職,並投票解散了威尼斯共和國,然後將權力交給一個臨時政府。
  • 5月16日:法軍進駐聖馬可廣場。拿破崙開始和盧多維科·馬寧展開和談。
  • 5月20日:議會新的會期開始。保皇派人讓-夏爾·皮舍格呂當選為五百人院主席,另一名保皇派弗朗索瓦·巴爾貝-馬爾布瓦英語François Barbé-Marbois成為元老院主席。 一次抽籤調走了共和黨溫和派督政官艾蒂安-弗朗索瓦·勒圖爾納英語Étienne-François Letourneur。他的職位由保皇派外交官弗朗索瓦·巴泰勒米英語François-Marie, marquis de Barthélemy於六月六日接替。
  • 5月26日:政治煽動家巴貝夫以及他的一名支持者奧古斯丁·亞歷山大·達爾泰英語Augustin Alexandre Darthé被判死刑。他們於5月27日被處決。
  • 6月4日:憲法會(Cercle Constitutionnel),一個有著許多卓越的共和黨溫和派議員的俱樂部,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俱樂部的領導人包括埃馬紐埃爾-約瑟夫·西哀士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以及多米尼克-約瑟夫·加拉英語Dominique-Joseph Garat
  • 6月14日:拿破崙在熱那亞扶植了一個新政府,旨在創造一個新的利古里亞共和國
  • 6月24日:督政官巴拉斯聯繫了奧什將軍,希望將軍能幫助他發動政變,以反對在兩院中占多數的保皇派。
  • 6月27日:議會中占多數的保皇派廢除了1795年10月25日法令,該法令增加了對不服從教士和流亡分子的懲罰。
  • 6月28日:法軍登陸克基拉島,該地先前由威尼斯占領。奧什將軍以入侵愛爾蘭為藉口,調動萊茵15,000名士兵經由巴黎前往布雷斯特。
  • 7月3日:塔列朗提議遠征埃及
  • 7月9日:法國支持奇斯帕達納共和國倫巴第合併成為奇薩爾皮尼共和國
  • 7月16日:保皇派支持的督政官拉扎爾·卡諾和巴泰勒米與共和派督政官巴拉斯、路易·馬里·德·拉雷韋利埃-萊波英語Louis Marie de La Révellière-Lépeaux以及讓-弗朗索瓦·勒貝爾英語Jean-François Rewbell起了衝突。
  • 7月17日:奧什的軍隊逼近巴黎,距巴黎不到三里格。此舉被視為對憲法的褻瀆,引起了保皇派的抗議。
  • 7月20日:巴拉斯給出了皮舍格呂與路易十八間有秘密合同的證據。卡諾加入三名共和派督政官。
  • 7月25日:議會就禁止政治俱樂部的法案進行投票表決,這些俱樂部中包括共和黨的憲法會。
  • 7月27日:拿破崙派遣皮埃爾·奧熱羅以巴黎軍事長官的身份前往巴黎,來支持反對保皇派人的政變。
  • 8月16日:拿破崙寫信給督政府,提議入侵埃及以便"真正地摧毀英國"。

9月4日 - 共和派政變

1798年 - 義大利和瑞士的新共和國 - 一次宣告無效的選舉 - 拿破崙入侵埃及

  • 1月5日:法國議會通過法案,批准借款八千萬以入侵英國一事。
  • 1月11日:就杜福將軍被害一事,督政府命令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將軍向羅馬進軍以懲罰教皇政府。
  • 1月12日:拿破崙向督政府提出了入侵英國的計劃。
  • 1月18日:督政府批准法國船隻抓捕載有英國貨物的中立船隻。
  • 1月24日:在法國的支持下,瑞士沃州宣布脫離瑞士伯爾尼政府獨立。
  • 1月26日:督政府批准法軍干預沃州獨立一事以反對瑞士政府。
  • 2月10日:貝爾蒂埃將軍率軍進入羅馬
  • 2月14日:塔列朗向督政府呈遞了征服埃及的計劃書。
  • 2月15日:貝爾蒂埃將軍在羅馬宣布在法國保護下成立一個新的羅馬共和國
  • 2月23日:拿破崙向督政府提議放棄入侵英國的計劃,並再次提議入侵埃及。
  • 3月5日:督政府批准拿破崙入侵埃及的方案。
  • 3月6日:法軍占領伯爾尼。
  • 3月9日:德意志各邦國的代表在拉施塔特會面,同意了萊茵河左岸被法國吞併。
  • 3月22日:在紀堯姆·布律納將軍的支持下,阿勞議會宣布成立赫爾維蒂共和國
  • 4月4日:以法國為模版,新的赫爾維蒂共和國宣布自身為世俗共和國。
  • 4月9日至18日:法國議會進行三分之一的席位選舉。
  • 4月26日:契約會(法語:Traité de Réunion)將日內瓦共和國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併。[187]
  • 5月7日:一份呈遞給五百人院的報告中宣稱選舉不合法,並建議將極左分子排除在外。
  • 5月11日:通過花月22日法令,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宣布106名雅各賓議員的選舉無效。
  • 5月15日:讓-巴蒂斯特·特雷亞爾取代弗朗索瓦·德·納沙托英語François de Neufchâteau,當選為督政官 。
  • 5月19日:拿破崙和他的東方軍團從土倫駛向埃及
  • 5月23日:愛爾蘭爆發反英起義。愛爾蘭人堅信拿破崙會駛向愛爾蘭。
  • 6月9日至11日:拿破崙入侵並占領馬爾他
  • 7月1日至2日:拿破崙在埃及登陸並占領亞歷山卓
  • 7月14日:愛爾蘭起義被英軍鎮壓。
  • 7月21日:拿破崙在金字塔戰役中擊敗了馬穆魯克
  • 7月24日:拿破崙率軍進入開羅。
  • 8月1日:納爾遜帶領英國艦隊在尼羅河河口海戰中殲滅法國艦隊,將拿破崙困在埃及。
  • 8月6日:為了援助愛爾蘭叛軍,一支法國艦隊向愛爾蘭駛去。但是此時叛亂已被鎮壓下去。
  • 8月22日:法軍在讓·約瑟夫·阿馬布勒·安貝爾英語Jean Joseph Amable Humbert帶領下在愛爾蘭西北部的基拉拉英語Killala登陸。
  • 8月27日:亨伯特將軍在卡斯爾巴戰役擊敗英軍,並宣布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 9月2日:保皇派在法國中央高原南部起義。後被鎮壓,領導人被捕。
  • 9月5日:議會要求所有20至25歲的法國男性在軍隊服役。
  • 9月9日:亨伯特將軍的軍隊被英軍在巴利納穆克戰役英語Battle of Ballinamuck中包圍,然後被迫投降。
  • 9月16日:一支新的法國遠征軍從布雷斯特出發,駛向愛爾蘭。
  • 9月24日:法國政府徵兵二十萬。
  • 10月8日:新的內務部長弗朗索瓦·德·納沙托開展了第一次公共教育高級會議。
  • 10月11日:法國遠征艦隊在愛爾蘭海岸被英軍擊敗,八艘戰艦中有六艘被俘。
  • 10月12日:比利時農民起義反對法軍的義務兵役。
  • 10月21日:開羅民眾發生暴動反對法國統治。拿破崙在次日鎮壓了暴動。
  • 11月4日:督政府將比利時農民起義歸咎於比利時的教士,因此將教士流放。
  • 11月5日:俄國-土耳其的聯合艦隊封鎖了法軍占領的科孚島
  • 11月16日:奧地利和英國同意合作來迫使法國邊境線回到一七八九年的原狀。
  • 11月23日至24日:極度缺錢的督政府強加了新的不動產稅和根據門窗數而額外收取的門窗稅。
  • 11月27日:那不勒斯國王的軍隊占領羅馬。
  • 12月4日:法軍在哈瑟爾特擊敗了比利時叛軍並屠殺了造反者。比利時農民起義結束。
  • 12月6日:法軍在讓-艾蒂安·瓦希耶·尚皮奧內帶領下在奇維塔·卡斯泰拉納戰役中擊敗那不勒斯國王的軍隊。
  • 12月14日:尚皮奧內率軍重新占領羅馬。
  • 12月21日:法軍進攻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國王逃到納爾遜的旗艦上去避難。
  • 12月29日:俄國,英國,那不勒斯及西西里王國結盟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 戰爭的繼續 - 拿破崙歸來 - 執政府掌權 - 革命的結束

  • 1月10日:讓-艾蒂安·瓦希耶·尚皮奧內率軍占領卡普阿
  • 1月23日:法軍占領那不勒斯
  • 1月26日:新的共和國在那不勒斯宣布成立。
  • 2月1日:路易·德賽將軍在亞斯文戰勝馬木留克標誌著法國對上埃及的征服。
  • 2月3日:尚皮奧內將軍和紀堯姆-夏爾·費普英語Guillaume-Charles Faipoult在那不勒斯軍隊的指揮權上起了衝突。
  • 2月6日:尚皮奧內將軍下令將費普從那不勒斯驅逐。
  • 2月20日:拿破崙向敘利亞進軍。途中擊敗了一支土耳其軍隊並占領了西奈半島阿里什
  • 2月24日:督政府下令逮捕尚皮奧內將軍。儒爾當將軍率領多瑙河方面軍英語Army of the Danube準備跨過萊茵河入侵德意志各邦以及奧地利。
  • 2月25日:拿破崙進入加薩走廊
  • 3月1日至2日:法軍在儒爾當和貝納多特的帶領下跨過了萊茵河。
  • 3月3日:在俄土艦隊的長期圍困下,科孚島的法國駐軍投降。
  • 3月7日:拿破崙占領巴勒斯坦雅法。他的一些士兵染上了瘟疫
  • 3月11日:拿破崙參觀雅法的一家瘟疫醫院。
  • 3月12日:督政府向奧地利和托斯卡納大公國宣戰。
  • 3月19日:拿破崙圍攻位於巴勒斯坦的阿卡阿卡圍城戰英語Siege of Acre (1799)開始。
  • 3月21日:法軍進入托斯卡納大公國。
  • 3月23日:安德烈·馬塞納將軍在費爾特基希戰役英語Battle of Feldkirch中擊敗奧軍。
  • 3月25日:奧軍在史塔卡赫戰役中擊敗儒爾當。
  • 3月28日:拿破崙進攻阿卡失利。
  • 4月1日:拿破崙進攻阿卡再次失利。
  • 4月3日:儒爾當將軍辭去多瑙河方面軍總司令的職務。他的軍隊於4月6日撤回萊茵河西岸。
  • 4月9日:法國議會開始進行三分之一的席位選舉。
  • 4月10日:被法國俘虜的教皇庇護六世被轉移至法國。
  • 4月12日:安德烈·馬塞納接任多瑙河方面軍總司令一職。
  • 4月14日:米夏埃爾·弗里德里希·馮·梅拉斯英語Michael von Melas率領的奧軍和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率領的俄軍在義大利會師。
  • 4月16日:拿破崙在塔博爾山戰役英語Battle of Mount Tabor (1799)中擊敗了阿卜杜拉·帕夏·阿澤姆英語Abdullah Pasha al-Azm率領的鄂圖曼帝國軍隊。
  • 4月18日:法國選舉結果為政府支持者的大規模落選以及極左派分子的勝利。
  • 4月24日:拿破崙進攻阿卡第三次失利。
  • 4月27日:蘇沃洛夫率領俄奧聯軍在卡薩諾戰役中擊敗了讓·維克多·莫羅率領的法軍。
  • 4月29日:蘇沃洛夫進入米蘭
  • 5月1日:拿破崙第四次進攻阿卡失利。
  • 5月10日:拿破崙第五次亦是最後一次嘗試占領阿卡,但他再次失敗了。拿破崙在5月17日移去了包圍。
  • 5月16日:根據抽籤結果,勒貝爾離開督政府,他的職位由共和派的西哀士接任。
  • 5月19日:一支英軍在比利時奧斯坦德登陸。但這場遠征很快失敗,英軍第二天就撤走了。
  • 5月26日:俄奧聯軍進入都靈
  • 6月4日至6日:因為法軍在第一次蘇黎世戰役英語First Battle of Zurich失利,馬塞納將軍被迫撤兵。
  • 6月14日:拿破崙重回開羅。

6月 - 督政府和五百人院的衝突

  • 6月16日:由於法軍一連串的失敗,五百人院中新當選的左翼成員與督政府發生衝突。立法議會要求為了公共安全而採取新的措施。
  • 6月17日:五百人院和元老院投票宣布督政官讓-巴蒂斯特·特雷亞爾的當選無效。並把他替換為前雅各賓議員路易-熱羅姆·戈耶英語Louis-Jérôme Gohier
  • 6月18日至19日:牧月30日政變。督政府的兩名保皇黨成員菲利普-安托萬·梅蘭·德·杜艾路易·馬里·德·拉雷韋利埃-萊波英語Louis Marie de La Révellière-Lépeaux被五百人院威脅後辭職。他們的職位由兩名溫和左派羅歇·迪科讓-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穆蘭英語Jean-François-Auguste Moulin接替。
  • 6月19日:法軍在埃蒂安-雅克-約瑟夫-亞歷山大·麥克唐納帶領下被蘇沃洛夫帶領的俄軍在特雷比亞戰役中擊敗。那不勒斯的法國駐軍投降 。
  • 6月28日:五百人院投票要求向富裕的公民強制借款一億法郎來提供軍費。
  • 7月5日:督政府提升了新雅各賓派支持的兩名指揮官:巴泰勒米·卡特林·儒貝爾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英語Army of Italy (France)總司令,尚皮奧內被選中來指揮法國阿爾卑斯方面軍英語Army of the Alps
  • 7月7日:一個新的雅各賓俱樂部,自由和平等之友俱樂部(Société de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在巴黎成立。
  • 7月12日:五百人院投票表決一份關於人質的法律,要求每個省都製作一份該省保皇黨人的名單,並控告以前在督政府工作的有保皇傾向的成員。
  • 7月14日:在革命十周年慶典上,儒爾當將軍呼籲「帶回長矛」,雅各賓街頭暴民在恐怖統治時用的一種武器。同日,西哀士發表了一篇譴責新雅各賓派的演講。
  • 7月17日:一支奧斯曼軍隊在穆斯塔法·帕夏指揮下,乘坐西德尼·史密斯的英國艦隊在埃及阿布基爾登陸。
  • 7月25日:拿破崙在阿布基爾戰役英語Battle of Abukir (1799)擊敗了穆斯塔法·帕夏的奧斯曼軍隊。
  • 8月6日:保皇黨人在土魯斯和波爾圖起義,然後被軍隊迅速鎮壓。
  • 8月13日:西哀士下令關閉巴黎的新雅各賓俱樂部。
  • 8月15日:儒貝爾將軍帶領的法國義大利方面軍在諾維戰役中被擊敗,儒貝爾陣亡。
  • 8月18日:五百人院以217票對214票的結果,決定不逮捕並審判被控有保皇傾向的督政府前成員。
  • 8月23日:拿破崙已有六個月未得到任何有關法國的消息了,英國海軍元帥西德尼·史密斯送給他一大包法國報紙。拿破崙花一個晚上讀完報紙,然後將指揮權移交給讓-巴蒂斯特·克萊貝爾英語Jean-Baptiste Kléber,最後帶著一小撮人乘船離開了埃及。[188]
  • 8月29日:法國的囚徒,教皇庇護六世在瓦朗斯逝世。尚皮奧內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
  • 9月13日:儒爾當將軍,法軍雅各賓派的領袖,要求五百人院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 9月14日:五百人院拒絕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由於貝納多特正在策劃一場雅各賓政變,西哀士便接受了他辭去戰爭部長的辭呈。
  • 9月15日:法國西部的保皇黨領袖,包括布列塔尼的領導人喬治·卡杜達爾,齊聚一堂來組織一場反對巴黎的起義。
  • 9月19日:紀堯姆·布律納率領的法荷聯軍在貝亨戰役英語Battle of Bergen (1799)中擊敗英俄聯軍。
  • 9月24日:保皇黨指揮官路易·德·弗羅泰在諾曼第登陸,指揮新的起義。
  • 9月25日至26日:馬塞納將軍在第二次蘇黎世戰役中擊敗了亞歷山大·科爾薩科夫英語Alexander Korsakov的俄奧聯軍。
  • 9月29日:蘇沃洛夫被迫率軍撤出阿爾卑斯。
  • 10月6日:紀堯姆·布律納率領的法荷聯軍在卡斯特里克姆戰役中擊敗英俄聯軍。英俄聯軍撤出尼德蘭。

10月9日 - 拿破崙重返法蘭西

  • 10月9日:拿破崙在聖拉斐爾登陸。
  • 10月14日:西哀士邀請讓·維克多·莫羅將軍組織一場反雅各賓政變,但莫羅拒絕了。
  • 10月16日:拿破崙抵達巴黎,受到公眾的歡迎。
  • 10月17日:拿破崙受到了督政府的歡迎。
  • 10月19日:法國西部的保皇黨軍隊攻占南特,但被迫在次日撤退。
  • 10月23日:俄國沙皇保羅一世下令讓俄軍從對法戰爭中撤退。拿破崙的弟弟呂西安·波拿巴當選為五百人院主席。
  • 10月23日至29日:布列塔尼和旺代的保皇黨軍隊占領了幾個城市,但很快被法軍趕出。
  • 11月1日:拿破崙與西哀士會面。兩人都看對方不順眼,但又都同意發動一場政變來取代督政府。
  • 11月3日:拿破崙與警務部長約瑟夫·富歇會面,後者同意不去干涉政變。
  • 11月6日:元老院和五百人院在以前的聖敘爾比斯教堂為拿破崙舉辦了一場盛宴。
  • 11月7日:儒爾當將軍邀請拿破崙加入他的雅各賓政變。拿破崙拒絕了。
  • 11月8日:拿破崙與讓-雅克·雷吉斯·德·康巴塞雷斯一起用餐,並策劃了政變的最終細節。

11月9日至10日 - 霧月政變

  • 11月9日:霧月政變開始。忠於拿破崙的軍隊先占領了巴黎的戰略要地。早晨,五百人院主席呂西安·波拿巴用巴黎發生了雅各賓派政變的謊言欺騙五百人院前往位處巴黎以西十千米的聖克盧宮英語Château de Saint-Cloud避難。同時拿破崙被授予巴黎的全部兵權。晚些時候,西哀士和羅歇·迪科辭去了督政官一職。拿破崙的親密盟友,前外交部長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說服保羅·巴拉斯做了同樣的事。而兩位未辭職的雅各賓執政官路易-熱羅姆·戈耶英語Louis-Jérôme Gohier讓-弗朗索瓦-奧古斯特·穆蘭英語Jean-François-Auguste Moulin則都被拿破崙盟友讓·維克多·莫羅將軍逮捕,然後被關在盧森堡宮。富歇提議逮捕五百人院中的雅各賓領袖,但拿破崙認為此舉並不必要,而這最終成了失誤。到了晚上,巴黎已經被拿破崙和效忠於他的軍官控制。
  • 11月10日:兩院的議員全都抵達聖克盧德宮。拿破崙在那裡部署了六千名士兵。因為薪水的欠發,士兵們對議員們有深深的敵意。拿破崙先在元老院中發表演講,解釋政府發生變動的必要性。上院在沉默中聽完了演講,並都投票贊成拿破崙的提案。拿破崙然後去了五百人院,在橘廳中與議員們會面。他在這裡卻受到了雅各賓派議員的猛烈抗議,他們對拿破崙大喊大叫,威脅宣布他為法外之徒。當五百人院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時,呂西安把拿破崙拉了出去,然後告訴在外等待的士兵裡面的議員試圖殺死拿破崙。暴怒的士兵衝進大廳,用刺刀把議員們趕了出去。在反對派議員缺席的狀況下,兩院宣布任命拿破崙,西哀士和迪科為新政府的臨時執政官。
  • 11月11日至22日:拿破崙和其他兩名臨時執政官組成一個新政府。路易-亞歷山大·貝爾蒂埃出任戰爭部長,塔列朗掌管外交事務,富歇作警務部長,康巴塞雷斯任司法部長。
  • 12月1日:拿破崙拒絕採納西哀士提議的憲法。
  • 12月24日:在拿破崙牢牢控制下的兩院接受了共和八年憲法。新的執政府被正式確立,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康巴塞雷斯任第二執政官,夏爾-弗朗索瓦·勒布倫任第三執政官。傳統歷史學家將此日作為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